和信治癌中心医院

位於北投之醫院

医疗财团法人辜公亮基金会和信治癌中心医院[1],简称和信治癌中心医院和信医院,旧称辜公亮基金会孙逸仙治癌中心医院,由台湾和信集团在1988年筹备成立,隶属于集团内的医疗财团法人辜公亮基金会。于1990年3月开院时,租用台北市立仁爱医院两层楼的空间作为临时中心,床数共计52床;后于1997年8月迁至台北市北投区立德路之永久中心,并于隔年正式对外更名为和信治癌中心医院

医疗财团法人辜公亮基金会和信治癌中心医院
医疗财团法人辜公亮基金会
Koo Foundation Sun Yat-Sen Cancer Center
基本信息
地址 中华民国台湾)台北市北投区一德里15邻立德路125号
组织结构
经营性质私立医院
医院类型综合教学医院
医疗划分区域医院
附属机构医疗财团法人辜公亮基金会
机构代码1101160026
院长黄达夫(医疗财团法人辜公亮基金会董事)
赞助者台湾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医疗服务
床位数350床
雇员数1127人(2024)
历史
建立时间1990年
联系方式
网站www.kfsyscc.org

概要

编辑

和信治癌中心医院的前身孙逸仙治癌中心医院,原本是台湾“国家癌症中心”计划的一环;1987年,时任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内科教授的黄达夫医师[2],在行政院政务委员李国鼎先生的邀请下,着手研拟国家癌症中心评估计划;该计划预定于台北现有的某一所综合医院内,发展一个具有50个病床的小规模原型,后续分别在台湾的中部、南部、以及东部增设三个分支计划,最后建立一所国家级的研究机构做为癌症网络的领导单位。国家癌症中心评估计划发表后,于同年9月22日、卫生署举办之“台湾地区癌症防治及研究计划”研讨会中,以“时机未到”为由暂缓;后于李国鼎先生推动下,邀请蒋彦士辜振甫施纯仁吴三连等国内政经界、医学界人士共同发起[3],经过一年多的筹设,最终由辜振甫先生创立的和信集团主导成立“财团法人辜公亮基金会孙逸仙治癌中心医院”,黄达夫教授担任医院首席执行官,延续“国家癌症中心”的计划精神。[4]

和信医院是台湾少数的美国式医院,特别重视医院整体空间设计、感染管控与医病关系,由全球知名医疗建筑事务所NBBJ操刀规划,同时也是台湾首间癌症专科医院[5]。该院为全台第一个使用专业空调除菌过滤系统Alfa Laval Kathabar的医疗院所[6],并为少数不导入商店街及美食街等业外收入来源、藉以降低交叉感染风险的医院[7]。和信医院以限额门诊量,以及多科整合之诊治团队来提升癌症医疗品质,是台湾少数采用固定薪制而非提成薪制(PPF, Proportional Physician Fee)、将医师薪资与门诊服务数量脱钩,藉以确保问诊时间及品质的医院[8],反映在高于全国平均近20%[9]五年存活率指标上,也是台湾最早引进先以放化疗缩小肿瘤后,再进行手术治疗此一概念的医院[10]。在创院院长宋瑞楼及现任院长黄达夫教授带领下,每年皆有阳明医学系及其他大学院校之学生前来实习(internship)与见习(clerkship)。

和信医院总床数约为350床,为卫生署及教育部评定之特殊功能教学医院[11],包括一般内科病床、外科加护病房安宁病房肿瘤内科等等,以治疗癌症病人为主,急症处理室主要负责处理院内病人之紧急状况及并发症等。其中在攸关照护品质的护病比表现上,和信医院长年维持在1:4~1:6之间,优于全台绝大多数医学中心等级医院及卫福部制定之标准[12]

历任院长

编辑
任次 姓名 任期 前职 后职 备注
1 宋瑞楼 1990年-1998年 中央研究院院士 和信治癌中心医院荣誉院长 创院院长
2 黄达夫 1998年- 和信治癌中心医院
董事兼执行长
现任院长
(一般内科)

医疗科部

编辑
  • 外科部
    • 一般外科
    • 泌尿外科
    • 耳鼻喉头颈外科
    • 神经外科
    • 整形外科
    • 大肠直肠肛门外科
    • 胸腔外科
  • 一般内科部
    • 一般内科
    • 肾脏内科
    • 心脏内科
    • 感染科
    • 神经内科
    • 消化肝胆科
    • 胸腔及加护内科
    • 内分泌科
  • 复健科
  • 麻醉科
  • 妇科
  • 放射肿瘤科
  • 放射诊断科
  • 核子医学科
  • 医学物理科
  • 牙科
  • 儿童血液肿瘤科
  • 肿瘤内科部
  • 干细胞移植与细胞治疗部
  • 眼科
  • 精神科
  • 缓和医疗科
  • 病理检验部
    • 解剖病理科
    • 临床病理科
  • 药剂科
  • 营养部
  • 大健康中心
  • 急诊室
  • 护理部

多科整合诊治团队

编辑
  • 乳癌团队
  • 肺癌及食道癌团队
  • 大肠直肠癌团队
  • 肝癌及上消化系癌团队
  • 妇癌团队
  • 头颈癌及鼻咽癌团队
  • 泌尿系癌团队
  • 血液淋巴肿瘤团队
  • 软组织、骨骼肉瘤及皮肤癌团队
  • 神经系癌团队
  • 内分泌肿瘤团队
  • 血液及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团队
  • 癌症疼痛团队
  • 缓和医疗团队
  • 加护病房团队
  • 营养团队
  • 身心团队
  • 儿童癌症团队
  • 长期追踪门诊团队

媒体讨论

编辑

再生医疗法反思

编辑

就立法院三读通过《再生医疗双法》[13]可能造成之影响,院长黄达夫表示:“...参与临床试验的病人必须认知,试验成功,是要靠很好的运气,失败机会远高于成功的机会。病人其实是在帮助新疗法的研发,所以,一般临床试验的费用都是由研发单位负担。等到试验成功后,就能够回收、赚钱。这是正常的游戏规则。”、“不久前,卫福部首次公布,《特管法》下,细胞治疗的疗效。自2019年中开始收治病人,至2022年底,大约三年半的时间,完成治疗人数共538人。卫福部强调细胞疗法只是辅助疗法,“尚无法断定疗效”。[14]”。

台湾广设粒子治疗中心议题

编辑

针对台湾即将成为全球粒子治疗中设备最密集之区域,如同另一个达芬奇手臂的资源配置奇观,院长黄达夫提出参考数据:“英国人口是六千七百万,接近台湾人口的三倍,他们一直到两年前,才建置两座质子治疗中心;法国的人口是六千六百万,跟英国差不多,他们有三个质子治疗中心。而整个欧洲的人口是七亿五千万,总共有35个粒子治疗中心,主要也是用于治疗儿癌及成人罕病,而不是一般的癌症。”、“当记者问美国知名的癌症专家、奥巴马总统的医疗政策顾问Dr. Zeke Emanuel,对于质子治疗的看法时,他说,当你提供结果没有更好,价格却贵很多的医疗,叫做“inefficient”(效率低下)[15]。如果投资这种仪器的医院,亏钱了,你不必为他们忧心!原来美国是全球质子中心密度最高的国家,美国人口三亿三千万,有41家质子中心,都已经出问题了,如果台湾设立了15家粒子中心,其密度就是美国的五倍以上。[16]”。

卫福部《住院病人就医经验调查运作模式之先驱研究》成果

编辑

台大公卫学院郑守夏院长发布之《住院病人就医经验调查运作模式之先驱研究》、针对全国所有医院之医疗品质(PRHQ)研究结果,和信医院排名居全国之冠[17],因该报告属于“卫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险署委托计划未公开技术报告”,无公开全文对照,引发部分医院讨论。

镏-177-PSMA同位素治疗

编辑

2022年8月,和信医院进行台湾首例摄护腺癌镏-177-PSMA同位素治疗[18],该治疗方式于欧洲已行之有年,美国则在2022年3月获FDA(美国食药署)核准使用。

Michael Porter 哈佛商学院教案

编辑

2010年,国际竞争力大师Michael Porter参访和信医院乳癌治疗团队,并将该多科整合医疗模式写成哈佛商学院个案教材,成为台湾第一个登上世界闻名企管教案的医疗院所[19]

八仙乐园彩色派对火灾事件

编辑

2015年6月27日,八仙乐园彩色派对火灾,位置接近八里地区的和信医院未收治八仙乐园烫伤病患,引起社会广泛讨论,认为和信医院有两位整形外科医师,却无收治烧烫伤病患,当晚无整形外科的新北市医院反而收治烧烫伤病患。

2015年6月29日,时任台北市卫生局医护管理处处长刘越萍表示,和信医院虽设有急诊,但以收治自身的癌症病人为主,未纳入急救责任医院,此为卫福部于医院评鉴时认定合法之设置运用[20];卫福部后续并对此争议发出对外正式声明:“有关和信治癌中心医院是否列为台北市指定急救责任医院一事,本部甫于8月6日接获台北市政府卫生局回复,“并未指定”该院为急救责任医院,且该局进一步建议卫福部应针对愿意专心投入癌症治疗、教学研究之医疗机构考量或重新评估其在紧急救护网之角色。[21]

2015年7月1日,院长黄达夫教授于苹果日报投书《和信医院没有见死不救》[22],表示该院“已做准备等待征召”。然而后续报章投书质疑,和信医院属区域医院,领取区域医院较优渥之补助,本该设立急诊室并具备“中度急救责任医院”资格,和信医院不应长期拒一般非本院病患于千里之外,否则应降级为可不设置急诊之地区医院层级[23]。和信医院对此提出澄清:“从事件发生后到星期日一整天,我们都没有接到灾害应变中心或者卫生局任何调度电话,没有任何一通救护车司机来电或者任何一台救护车来到医院,也没有任何一位民众抱伤自行就医,甚至连我们自己的病人都没有来电为相识的伤患寻求协助。只有一通自称八仙乐园工作人员来电询问我们这里有没有伤者名单。”[24]一名和信医院主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出示手机简讯通联记录,证明事发当晚分别于21:45、22:15两度通知院内急诊准备收治八仙尘爆伤患,只是无人送来,并无外传见死不救之情事。[25]

对此,台北市卫生局与时任卫福部医事司副司长商东福均表示,由于和信医院未设置外科急诊室,因此并不在北市17家急救责任医院名单内,依照灾难紧急应变标准作业程序,消防局应变中心当晚确实并未通知和信医院加入急救行列[26]

资深媒体人、曾为和信医院病人及员工双重身份的郑春鸿投书表示: “只要在自己的专业上好好的对待病人,那么在道德上、在医德上就不会有所亏欠。在本业上没有尽到责任,抓鱼摸虾误了庄稼,才是病人与医院最大的灾难。”、“和信医院有辜家财团背景?这完全是不明事理的误会。相反地,和信企业团对和信医院前后捐出27亿后,从来都没有干涉和信医院成为一家“真正的”非营利公益机构,这是值得肯定的;反观其他财团捐赠赞助成立的医院,他们所组成的董事会在“投资”的医院经营上,是如何进行影响、干预、要求,这是医界心知肚明的。”。[27]

商业周刊》“经济学了没”专栏作家杨少强从经济的角度分析:“和信医院是专门治疗癌症的,它的医疗资源用在癌症病人身上,比用在其他病患身上,能带来更大效果。这些医疗资源当然也可用来照顾烧伤患者,但同一时间这些医疗资源,就不能用来照顾癌症病人,而癌症病患却是它最擅长治疗的。要和信用专门治疗癌症的医疗资源,去照顾烧伤患者,对和信来说成本太高了。”。[28]

台大医院急诊部医师、台大医院创伤医学部主任,时任台北市市长柯文哲则表示,“事实上和信医院没有急诊设计,是专门做癌症照护的,没有处理烧烫伤病人,既然没有设备和人员,送去那里不是自找麻烦?”。[29]

出版

编辑
  • 和信医讯

参考资料

编辑
  1. ^ 旧称财团法人辜公亮基金会孙逸仙治癌中心医院。中文名改名后,英文全衔仍为Koo Foundation Sun Yat-Sen Cancer Center。
  2. ^ Andrew T. Huang | Duke Department of Medicine. medicine.duke.edu. [2024-06-24]. 
  3. ^ 属于台湾人的文化宝库|国家文化记忆库2.0. 吳三連1988年(民國77年)5月5日日記|國家文化記憶庫 2.0. 国家文化记忆库 2.0. [2024-06-24] (中文(繁体)). 
  4. ^ Joecheng, 编辑 /. 我知道的黃達夫教授: 追夢人:寫下台灣最美的故事. 我知道的黄达夫教授. 2012年3月12日 星期一 [2024-06-24]. 
  5. ^ 專為治癌設立的醫院! 和信醫院堅持以病人為中心 助癌症患者重拾健康. 良医健康网. [2024-06-21]. 
  6. ^ 承諾,用心守護病人:黃達夫與和信醫院的故事>內容連載. 博客来. [2024-06-24]. 
  7. ^ 「醫界孤鳥」的堅持 創造最高醫療價值 | 遠見雜誌. 远见杂志 - 前进的动力. 2014-10-28 [2024-06-24] (中文(台湾)). 
  8. ^ 陳建志:其他醫院薪資單是兩面A4,我的只有兩行. 
  9. ^ 联合新闻网. 健康名人堂/病人最滿意和信醫院 一份最好的新年禮. 联合新闻网. [2024-06-20] (中文(台湾)). 
  10. ^ 特色醫師醫院: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大腸直腸癌多科整合診治團隊. 康健. 2022.09.13. 
  11. ^ 台湾国际医疗万维网. 臺灣國際醫療全球資訊網. 台湾国际医疗万维网. 2014-01-01 [2024-06-24]. 
  12. ^ 护理及健康照护司. 醫院三班護病比標準公告 同步啟動40億投資三班輪值夜班護理人員直接奬勵. 护理及健康照护司. 2024-01-26 [2024-06-21]. 
  13. ^ 医事司. 立法院三讀通過「再生醫療法」開啟再生醫療新里程. 医事司. 2024-06-04 [2024-06-24]. 
  14. ^ 「再生醫療法」反思!值不值得去做白老鼠 | 遠見雜誌. 远见杂志 - 前进的动力. 2024-06-07 [2024-06-19] (中文(台湾)). 
  15. ^ Hancock, Jay. For Cancer Centers, Proton Therapy’s Promise Is Undercut by Lagging Demand. The New York Times. 2018-04-27 [2024-06-24]. ISSN 0362-4331 (美国英语). 
  16. ^ 15家粒子治療中心,對病人會有怎麼樣的影響? | 遠見雜誌. 远见杂志 - 前进的动力. 2023-03-29 [2024-06-19] (中文(台湾)). 
  17. ^ 【洪存正專欄】以病人視角看待醫病關係:從和信醫院榮登醫療品質全國之冠說起. Yahoo News. 2024-02-19 [2024-06-19] (中文(台湾)). 
  18. ^ 攝護腺癌治療新利器! 「鎦-177-PSMA」延緩惡化、轉移 - 健康醫療網 - 健康養生新聞資訊網路媒體. www.healthnews.com.tw. [2024-06-20] (中文(台湾)). 
  19. ^ 和信醫院乳癌治療編入哈佛教案 | 遠見雜誌. 远见杂志 - 前进的动力. 2010-05-10 [2024-06-20] (中文(台湾)). 
  20. ^ 醫德惹議!和信「技術性迴避」傷患 將重納入急救網. Yahoo News. 2015-06-29 [2024-06-20] (中文(台湾)). 
  21. ^ 医事司. 有關報載「和信納急救網? ...」一文,衛福部回應說明. 医事司. 2015-08-11 [2024-06-20]. 
  22. ^ 和信醫院沒有見死不救. [2015-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1). 
  23. ^ 存档副本. [2015-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1). 
  24. ^ 和信醫院應變八仙塵爆事件報告(2015.6.30). [2015-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03). 
  25. ^ 即时新闻中心. 和信要止爭議! 要看他有沒有加入這個?. 苹果. 2015-07-01 [2015-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1) (中文). 
  26. ^ https://www.facebook.com/ETtoday. 離八仙近卻未收治病患?和信醫院:當晚有待命並非不救 | ETtoday生活新聞 | ETtoday新聞雲. www.ettoday.net. 2015-06-29 [2024-06-21] (中文(繁体)). 
  27. ^ 和信醫院員工與病人有話說. [2021-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06). 
  28. ^ 經濟學了沒. [2015-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29. ^ 和信醫院沒有急診室?柯P:如果收了還要轉院,那就叫做押給. [2015-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14).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