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动物/精选动物/6

{{{caption}}}

异特龙(属名:Allosaurus)又称异龙跃龙,是兽脚亚目肉食龙下目恐龙的一。异特龙是种大型的二足、掠食性恐龙,平均身长为8.5米,最长可达12到13米。牠们生存于晚侏罗纪启莫里阶至早提通阶,约1亿5500万年前到1亿5000万年前[1]

异特龙具有大型的头颅骨,上有大型洞孔,可减轻重量,眼睛上方拥有角冠。牠们的头颅骨是由几个分开的骨头组成的,骨头之间有可活动关节,进食时颌部可先下上张开,然后在左右撑开吞下食物;牠们的下颌也可以前后滑动。嘴部拥有数十颗大型、锐利、弯曲的牙齿[2]。相较于大型、强壮的后肢,牠们的前肢小,手部有三指,指爪大而弯曲,长度为25公分。尾巴长而重,可平衡身体与头部。异特龙的骨架和其它兽脚亚目恐龙一般,呈现出类似鸟类的轻巧中空特征。

异特龙是该时期北美洲莫里逊组最常见的大型掠食动物,并位在食物链的顶层。牠们可能以其他大型草食性恐龙为食,例如:鸟脚下目剑龙科蜥脚下目恐龙。异特龙经常被认为采用群体合作方式攻击蜥脚类恐龙,但很少证据显示异特龙具有共同攻击的社会行为。牠们可能采取伏击方式攻击大型猎物,使用上颌来撞击猎物。

可明确归类于异特龙的化石,是在1877年由奥塞内尔·查利斯·马什所发现。异特龙具有复杂的分类历史,过去曾有许多种最初被归类于异特龙,但现在被分类于个别的属。最著名的种是模式种脆弱异特龙A. fragilis)。异特龙在20世纪中长期被名为腔躯龙,直到在克利夫兰劳埃德采石场发现大量的化石后,异特龙才成为常用的名称,并成为最广受研究的恐龙之一。

异特龙的化石主要来自于北美洲莫里逊组,另外在葡萄牙坦桑尼亚也发现了可能的化石。异特龙的化石是美国犹他州州化石。由于异特龙是最早被发现的兽脚亚目恐龙之一,所以长期以来吸引了一般大众的注意,并出现在数个电影电视节目中。

  1. ^ (英文)Turner, C.E. and Peterson, F., (1999). "Biostratigraphy of dinosaurs in the Upper Jurassic Morrison Formation of the Western Interior, U.S.A." Pp. 77–114 in Gillette, D.D. (ed.),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in Utah. Utah Geological Survey Miscellaneous Publication 99-1.
  2. ^ (英文)David Lambert, Darren Naish, Elizabeth Wyse. Encyclopedia of Dinosaurs and Prehistoric Life. Dorling Kindersley Publishers Ltd.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