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有引力之虹

托马斯·品钦小说

萬有引力之虹》(英語:Gravity's Rainbow)是美國作家托馬斯·品欽所著的後現代主義史詩小說,初版於1973年2月28日。

萬有引力之虹
Gravity's Rainbow
第一版封面
作者托馬斯·品欽
類型歷史小說後現代文學歇斯底里現實主義科幻小說
語言英語
故事時代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戰 編輯維基數據
故事背景地點歐洲 編輯維基數據
發行資訊
出版機構Viking Press(初版)、Penguin Books、Bantam Books
出版時間1973年2月28日
出版地點美國
媒介Print (精裝本, 平裝本)
頁數760 (Penguin版)
所獲獎項National Book Award for Fiction[*]20th Century's Greatest Hits: 100 English-Language Books of Fiction[*]
系列作品
前作拍賣第48號
續作笨鳥集
規範控制
ISBNISBN 0-14-018859-2 (Penguin)
OCLC32513609
杜威分類法813/.54 20
LC分類法PS3566.Y55 G7 1995

《萬有引力之虹》屬於越界小說的範疇——這不僅是因為它質疑並顛倒社會對於異常醜惡的標準[1],還是因為它打破了,或者說越過了西方文化和理性之間、密不透風的封閉界限。[2][3] 小說經常顛覆劇情角色發展等傳統要素,而且穿插了許多學科中詳盡而專業的知識。

此書是品欽獻給他大學同學理察·法里納(1966年在一場車禍中喪生)的作品。

故事

編輯

故事情節主要設定在二戰後的歐洲,故事以德國軍隊設計、生產和調度V2火箭的過程,以及幾個角色揭開裝在火箭上那神秘的「黑色裝置」(德語:Schwarzgerät)背後隱藏的秘密為主線。

作品結構

編輯

全書分為4部分:

第一部分:在零的那一邊

編輯

第二部分:在赫爾曼·戈林的旅館中休假

編輯

第三部分:在環中

編輯

第四部分:反擊力

編輯

情節概述

編輯
 
一支V-2火箭正在點火

《萬有引力之虹》劇情複雜,包含了超過400位角色,涉及許多條錯綜複雜、相互交織在一起的敘事線。[4] 其中不斷重複的主題有:V2火箭、自由意志加爾文派預定論的相互影響、自然循環的破壞、行為心理學、偏執狂陰謀論。同時,由於品欽在為波音公司任職,為波馬克飛彈計劃的輔助單位編輯新聞通信,他很可能從波音的檔案館中館存中借用了大量關於V2火箭的歷史文檔,用於創作之中。小說通過許多不同人物來敘述,這一技巧在品欽許久之後的小說《抵抗白晝》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不同敘事者的風格和語氣區別很大:有的使用非常通俗的語氣,有的自我指涉的意味比較濃,有的甚至打破了第四道牆,更有甚者甚至以意識流風格來敘事。

評價

編輯
Quotation
[...] a million bureaucrats are diligently plotting death and some of them even know it [...]
Thomas Pynchon


小說的創新精神和複雜性備受稱讚,但也引來一些批評。1974年,3名普利茲小說獎評審團評委支持《萬有引力之虹》獲獎,但另外由11人組成的委員會推翻這個決定。小說曾被提名1973年星雲獎,並於1974贏得美國國家圖書獎。自出版之日起,《萬有引力之虹》引來巨量的文藝評論,當中包括2名讀者的閱讀指南以及數個網上索引。此書經常被引為品欽的代表作[5]

時代雜誌》選出1923至2005年間最優秀的100本英語小說,《萬有引力之虹》名列其中。[6]許多評論家認為它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美國小說之一。[7]

寫作風格

編輯

文化影響

編輯

音樂

編輯

電視

編輯

電影

編輯

藝術

編輯

大眾文化

編輯

參考

編輯
  1. ^ Booker, M. Keith. Techniques of Subversion in Modern Literature: Transgression, Abjection, and the Carnivalesque. University of Florida Press. 1991. ISBN 9780813010656 (英語). 
  2. ^ Schwab, Gabriele; Schwab, Chancellor's Professor of English and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Faculty Associate in Anthropology Gabriele. Subjects Without Selves: Transitional Texts in Modern Ficti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2019-10-14]. ISBN 97806748538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1) (英語). 
  3. ^ Moore, Thomas. The Style of Connectedness: Gravity's Rainbow and Thomas Pynchon. University of Missouri Press. 1987 [2019-10-14]. ISBN 978082620625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2) (英語). 
  4. ^ Tanner, T. Gravity's Rainbow. Thomas Pynchon. London and New York: Methuen. 1982: 74. ISBN 0-416-31670-0. There are over 400 characters ... there are many discernible ... plots ... these plots touch and intersect, or diverge and separate. 
  5. ^ Pynchon, Thomas | Authors | guardian.co.uk Book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t books.guardian.co.uk
  6. ^ ALL-TIME 100 Novels. TIME. [2009-1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5-15). 
  7. ^ Guido Almansi (1994) L'estetica dell'osceno p.226 "piu' importante romanzo americano del secondo dopoguerra, Gravity's Rainbow di Thomas Pynchon (romanzo mai pubblicato in Italia, con grande vergogna dell'editoria nazionale)." English translation "most important american novel of the second post-war, Gravity's Rainbow by Thomas Pynchon (a novel never published in Italy, why great shame of the national publishing industry)". Almansi's comment is from 1994. Gravity's Rainbow will eventually be translated and published in Italy in 1999.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