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訣原指為下象棋的基本原則,圍棋界多有引用,甚至訛傳為圍棋十訣。《十訣》最早見載於南宋人陳元靚所著的《事林廣記》(新編纂圖增類群書類要事林廣記)續集-卷之四文藝類。該書「六奇勢」以上屬圍棋篇,「象棋子法」以下屬象棋篇,所以「十訣」原為象棋而作無疑。[1]十訣體現出慎戰與能捨的中庸思想。

十訣內容與解釋:

  1. 不得貪勝:不可貪攻冒進,易為敵所乘。
  2. 入界宜緩:欲越過楚河漢界到達敵國時不宜躁進。
  3. 攻彼顧我:要做到攻守兼備,臨殺勿急。
  4. 棄子爭先:子多指等「大子」。必要時為了爭取主動權,棄掉高價的大子也在所不惜。
  5. 捨小就大:應具備大局觀,犧牲局部利益爭取拿下戰略目標。
  6. 逢危須棄:只要能換得局勢安全,割鬚棄袍也是必須的。
  7. 慎勿輕速:下棋抱持謹慎的態度,不論是落子速度或是棋盤上的運子都不應輕率。
  8. 動須相應:子和子間務求有機聯繫,避免孤軍奮戰,陷入泥沼。
  9. 彼強自保:對方強勢,先求自身立於不敗之地。
  10. 勢孤取和:己勢形單影隻,明確謀和。

參考 編輯

  1. ^ 象棋-趙奕帆. www.facebook.com. [2018-03-05] (中文(簡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