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谷泰扶

日本半音阶口琴演奏家

和谷泰扶(1960年),生於日本京都,日本半音階口琴演奏家。1966年開始跟隨小林忠夫學習口琴。1984年,和谷在同志社大學商學部畢業並獲得經濟學學位後, 於1984年至1988年在德國特羅辛根國立音樂學院跟隨海慕特‧埃羅爾德學習半音階口琴[1]。和谷也曾師從加拿大口琴獨奏家湯米·雷利。1988年至2002年,和谷應邀在特羅辛根國立音樂學院擔任口琴講師。自2005年起,他在日本洗足學園音樂大學擔任口琴教授[1]。和谷也曾受邀在在許多口琴比賽和音樂節中擔任裁判,包括世界口琴節亞太口琴節

和谷泰扶
和谷泰扶
羅馬拼音Yasuo Watani
出生1960
日本 京都
職業口琴演奏家,教育家

近年的職業生涯

編輯
 
樂團在新加坡藝術之家表演《曼珠沙華幻想》

和谷泰扶口琴-大提琴-鋼琴三重奏樂團

編輯

2012 年,和谷泰扶開始與大提琴家菊池知也、鋼琴家荒尾岳兒合作,成立了和谷泰扶口琴-大提琴-鋼琴三重奏樂團。2012年4月7日,此世界首創的口琴-大提琴-鋼琴三重奏樂團在日本朝日音樂廳舉行了首場音樂會。這場音樂會由《朝日新聞》和日本音樂協會聯合舉辦。此後,他們每年都有演出。

2013年,樂團錄製了一張名為《鬥牛士,激情之口琴》的國際專輯,該專輯收錄了阿斯托爾·皮亞佐拉帕布羅·德·薩拉薩蒂詹姆斯·穆迪曼努埃爾·德·法雅埃內斯托·萊庫奧納帕布羅·卡薩爾斯的作品。2016年,樂團在新加坡藝術之家舉辦了首場海外音樂會"古典口琴三重奏"

自樂團成立以來,和谷一直積極地與海外鋼琴家和大提琴家合奏,以此來推廣此種新型演奏形式。2012年,他在新加坡與大提琴家曾偉成和鋼琴家和谷麻里子一起表演了卡米爾·聖桑《天鵝》阿斯托爾·皮亞佐拉《自由探戈》維托里奧·蒙蒂《查爾達什》。2014年,和谷在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的"口琴幻想"音樂會上,與貝森朵夫鋼琴家許寶容、大提琴家Natasha Liu一起演奏了皮亞佐拉的《遺忘》

樂團的其他成員

編輯

菊池知也(大提琴家):於東京藝術大學音樂專業畢業。目前,他是日本愛樂樂團的大提琴獨奏家。他也是東京紀尾井小交響樂團、阿爾法弦樂四重奏樂團、游牧樂團、巴洛克21樂團和洛可可樂團的成員。此外,菊池還是東京藝術大學、桐朋學園大學音樂學院和藝術學院的兼職講師。

荒尾岳兒(鋼琴家):於東京藝術大學碩士畢業,日本現代音樂學會會員。荒尾曾在富永雅之,松平賴曉和野平一郎的指導下學習作曲。他還是野澤真弓和遠藤郁子的鋼琴學生。荒尾是一位深受器樂和聲樂音樂家信賴的鋼琴伴奏者。荒尾被任命為東京藝術大學的兼職講師,三重大學的助理教授。目前,他是東京音樂大學的副教授。

音樂教育家

編輯

1988年至2002年,和谷泰扶應邀在特羅辛根國立音樂學院擔任口琴講師。自2005年起,和谷在日本洗足學園音樂大學擔任口琴教授。自1999年至今,和谷也是新加坡國立大學口琴樂團的駐團口琴講師。2003年至2009年,和谷也曾指導新加坡的肯特崗口琴樂團,並於2006年與其一同灌制了樂團同名CD。2010年,新加坡教育部也任命和谷為新加坡青年節口琴項目的裁判,和谷也履行職責至今。

和谷泰扶指導了許多年輕一輩的半音階口琴演奏家。其中一些如下:

  • 竹內直子
  • Katherin Gass
  • 稻川有德
  • 何卓彥
  • 歐俊樂
  • 黃志榮
  • 潘倩敏
  • 潘倩衡
  • 梁承熹
  • 肯特崗口琴樂團的成員:Cheong Wee Gee, Ong Wee Meng, Nyo Shueen Yann, Sherine Ho 和 Budi Santoso

作曲家

編輯

和谷泰扶為半音階口琴創作的部分作品如下:

  • 《幻想練習曲》(Fantasy Etude)
  • 《游離》(Excursion )
  • 《夢幻》(Fantasy Dream)

精彩的現場表演(摘選)

編輯
 
2016年和谷泰扶在新加坡藝術之家的表演

和谷泰扶在世界多處舉行過獨奏音樂會,包括德國(杜塞道夫)、日本(東京,京都,神戶橫濱)、香港、新加坡、韓國阿根廷巴西

和谷也曾作為音樂會獨奏家與符騰堡愛樂樂團、京都交響樂團、日本新生音樂交響樂團、群馬交響樂團、東京愛樂交響樂團、大阪愛樂交響樂團、仙台愛樂交響樂團和小澤征爾指揮的新日本愛樂交響樂團合作演出。他部分精彩的協奏曲表演如下:

  • 於日本仙台廣島、德國羅伊特林根縣與新日本愛樂樂團合奏的《口琴協奏曲》(作曲家:維拉·羅伯斯)
  • 群馬九州與京都交響樂團合奏的《前奏與舞蹈》(作曲家:羅伯特·法農)
  • 與東京愛樂樂團合奏的《口琴協奏曲》(作曲家:亞瑟·班傑明)
  • 於九州、仙台表演的《西班牙幻想曲》(作曲家:詹姆斯·穆迪)

和谷還演奏了為口琴和其他樂器編寫的合奏作品。部分作品如下:

  • 十河陽一創作的作品:
  1. 《玉響》 (Tamayura) 口琴和吉他(1994年)
  2. 《三重鳴奏曲》(Trio Sonata) 口琴,長笛巴松管 (1997年)
  3. 《銀幕幻想曲》(Celluloid Fantasy) 口琴和兩個長笛(2002年)
  4. 《在光之下》(Hikaribeni) 口琴和弦樂四重奏(2004年)
  5. 《浪漫的回憶》(Romantic Memory) 口琴,小提琴和大提琴(2010年)
  6. 《在流水旁》(By the Flowing Waters) 口琴,大提琴和鋼琴 (2018年)
  • 豪爾赫·梅家創作的作品:
    • 《瑪雅人的回憶》(Recuerdos del Mayab) 口琴和吉他(1996年)
  • 野平多美創作的作品:
    • 《追憶》(Reminiscence) 口琴和弦樂四重奏(2004年)

1999年,和谷泰扶在新加坡進行了首場演出,此次演出是新加坡國立大學藝術中心舉辦的音樂會「口琴幻想」。當時的國大藝術中心主席唐愛文教授評論說:「和谷先生的音樂性、對音樂的詮釋和對口琴這種演奏困難但能力全面的樂器的駕馭是對所有人的啟發。」 2000年9月5日,和谷應新加坡國立大學的邀請,在其大學文化中心的開幕典禮上演出。他在未配備麥克風的情況下用和萊銀色協奏曲口琴[2]為1600名觀眾演奏了由詹姆斯·穆迪譜寫的《西班牙幻想曲》,此曲的鋼琴伴奏為和谷麻里子。

2019年12月13日,和谷泰扶進行了由日本作曲家池部慎一郎為他所創作的當代古典作品《笑的口琴,沸騰的口琴》(ハーモニカは笑い,そして沸騰する)的世界首演。此場名為「豐富多彩的遊戲」的音樂會在日本舉辦。

獲獎記錄

編輯
  • 1988年:在荷蘭舉辦的國際口琴比賽中獲第一名
  • 1989年:在德國特羅辛根舉辦的第二屆世界口琴大賽中獲第一名
  • 1996年:村松賞
  • 1997年:京都青山音樂賞[3]
  • 1998年:京都文化賞獎勵賞[4]

唱片目錄

編輯
  • 1995年:《口琴幻想》(Harmonica Fantasy) 和谷泰扶,半音階口琴; Tomislav Baynov,鋼琴;Hiroaki Mizuma,大管;和谷麻里子,鋼琴
  • 1995年:《ハーモニカによる日本の調べ 》 和谷泰扶,半音階口琴;野平一郎,鋼琴
  • 1999年:《口琴幻想》(Harmonica Fantasy) 灌錄了新加坡舉辦的現場音樂會
  • 2004年:《口琴懷舊:口琴與弦樂三重奏、大鍵琴、豎琴》(Harmonica Nostalgia: Harmonica with String Trio Cembalo and Harp) 和谷泰扶,半音階口琴;Daiki Shimizu,小提琴;Kenta Matsumi,中提琴;Shinichi Eguchi,大提琴;Marie Nishiyama,豎琴大鍵琴
  • 2013年:《鬥牛士,激情之口琴》(Matador, The Harmonica of Passion) 和谷泰扶,半音階口琴;荒尾岳兒,鋼琴;菊池知也,大提琴
  • 2017年:《曼珠沙華幻想》(Manjushage Fantasy) 和谷泰扶,半音階口琴;荒尾岳兒,鋼琴;菊池知也,大提琴

媒體報導

編輯

和谷泰扶的表演曾在德國與日本廣播協會的廣播和電視節目中播出。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存档副本. [2020-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5). 
  2. ^ https://theharmonicacompany.com/product/hohner-silver-concerto-chromatic-harmonica/[永久失效連結]
  3. ^ 存档副本. [2020-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5). 
  4. ^ 存档副本. [2020-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