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伯多祿聖保祿主教座堂 (保定)
保定聖伯多祿聖保祿主教座堂是天主教保定教區的主教座堂,位於中國河北省保定市市中心的蓮池區裕華路2號,西側毗鄰直隸總督署,南面與古蓮花池相對,東側是佛寺大慈閣。
保定天主教堂 | |
---|---|
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 |
地址 | 保定市 |
分類 |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
時代 | 清 |
認定時間 | 1993年7月15日 |
歷史
編輯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天主教直隸北境代牧區法籍主教孟振生(Bishop Joseph-Martial Mouly, C.M.,1846年-1856年)在保定北關橋洞購地16畝,建房40間,稱保定北關天主堂。1872年,保定總鐸區駐地由徐水縣安家莊遷往保定府,設於北關護城河北岸文昌宮對面所買房屋。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杜保祿總鐸在北關天主堂被董福祥部士兵毆打,於是與直隸總督榮祿立契,用北關天主堂換得毗鄰直隸總督署的城內賓館(原清河道舊署址)。同年7月26日,保定總鐸區遷入城內的清河道舊署。9月,新總堂開始動工,命名為「聖伯多祿聖保祿堂」,至1899年秋天竣工,舉行祝聖典禮。
1900年發生庚子之亂,落成僅半年的教堂被義和團拆毀,保定城內的中外天主教徒逃至清苑東閭中華聖母堂和徐水安家莊教堂,築圍牆、碉堡自守,抵抗義和團。庚子之亂平定以後,用辛丑條約的賠款,又在原址重建教堂,至1905年教堂修建完成。
宣統二年(1910年)2月14日,從直隸北境代牧區中分出直隸中境代牧區,首任主教為法籍傳教士富成功,主教座堂即設於聖伯多祿聖保祿堂。富主教又增建房屋數百間,設立醫院、學校、大修院等機構。1924年,直隸中境代牧區以主教座堂所在地改名為保定代牧區(1946年改名保定教區)。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宗教活動全面停止,神職人員遭驅逐、逮捕,教堂遭到嚴重破壞,由河北梆子劇團占用。同時因開挖大量防空洞,致使教堂的地基被嚴重破壞,多處產生裂縫。
1980年落實宗教政策,教堂歸還教區,經過重新修繕後,於1981年正式開放使用。
建築
編輯保定主教座堂形制基本保持完整,是一座典型的羅馬式建築,青磚砌築。長54.3米,寬17.6米,高20.38米。內部可容納千人左右,有14根紅色圓柱,穹頂下的祭台有12根精美的漢白玉石柱,兩側的牆壁上懸掛著14幅聖經畫像。
保護
編輯1993年7月15日,保定天主教堂由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河北省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編號3-1-7[1]。
參考
編輯- ^ 張立柱 (編). 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通览.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03-01: 301–310. ISBN 7-03-0110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