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復(901年四月—904年閏四月)是唐昭宗年號,共計4年。[1]

天復
901年四月-904年閏四月(唐朝)
907年正月-三月(前晉
907年-908年正月(前蜀
907年6月12日-922年(
907年-909年(歸義軍
政權 唐朝前晉前蜀歸義軍
君主 唐昭宗李曄
晉王李克用
前蜀高祖王建
岐王李茂貞
張承奉
歷時 全國4年,最長使用22年
天復在唐朝和唐昭宗時期的位置。

天復前晉和五代時的位置。
天復前蜀和五代時的位置。

天復和五代時的位置。

902年三月開始,楊行密被封為吳王,南吳太祖楊行密作為唐朝的藩臣,用天復年號到904年閏四月唐昭宗改元時。[2]

蜀王王建不承認唐昭宗遷都洛陽後改元的天祐年號,繼續使用天復年號。在907年九月王建即位為前蜀高祖皇帝,依然用此年號(天復七年),908年才改元。[3]

晉王李克用認為天祐朱溫所改,不承認其為唐朝年號,繼續奉天復年號。907年,朱溫篡唐,改元開平李克用奉唐正朔,復稱天祐四年。[4]

岐王李茂貞亦用天復年號,直至天復二十二年(922年)才改稱天祐十九年。[5]

敦煌歸義軍節度使張承奉繼續奉天復年號至九年以後才停用,以干支紀年。[6]

改元

編輯

大事記

編輯

出生

編輯

逝世

編輯

紀年

編輯

唐朝

編輯
天復 元年 二年 三年 四年
公元 901年 902年 903年 904年
干支 辛酉 壬戌 癸亥 甲子
天復 七年
公元 907年
干支 丁卯

前蜀

編輯
天復 七年 八年
公元 907年 908年
干支 丁卯 戊辰
天復 7年 8年 9年 10年 11年 12年 13年 14年 15年 16年
公元 907年 908年 909年 910年 911年 912年 913年 914年 915年 916年
干支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天復 17年 18年 19年 20年 21年 22年
公元 917年 918年 919年 920年 921年 922年
干支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歸義軍

編輯
天復 七年 八年 九年
公元 907年 908年 909年
干支 丁卯 戊辰 己巳

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權年號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李崇智,《中國歷代年號考》,第105頁。
  2. ^ 李崇智,《中國歷代年號考》,第144頁。
  3. ^ 李崇智,《中國歷代年號考》,第154頁。
  4. ^ 歐陽脩.   新五代史唐本紀第一. 維基文庫. 「〔天復〕四年,梁遷唐都於洛陽,改元曰天祐。克用以謂劫天子以遷都者梁也,天祐非唐號,不可稱,乃仍稱天復。……〔七年〕是歲,梁滅唐,克用復稱天祐四年。」
  5. ^ 薛昌序.   大唐秦王重修法门寺塔庙记. 維基文庫. 「天復元年……天復十二年……至十三年……天復十四年……天復十九年至二十年……天復十九年二十年四月八日……至天復二十年庚辰至壬午歲……天祐十九年歲次壬午二月壬子朔二十六日丁丑記。」
  6. ^ 鞏垚 - 關於西漢金山國建國時間問題的研究. [2023-03-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22). 
  7. ^ 劉昫.   舊唐書本紀第二十上昭宗. 維基文庫. 「〔天復元年四月〕甲戌,天子有事於宗廟。是日,御長樂門,大赦天下,改元天復。」
  8. ^ 歐陽脩.   新唐書本紀第十昭宗. 維基文庫. 「〔天復元年四月〕丙子,大赦,改元。」
  9. ^ 司馬光.   資治通鑑唐紀七十八. 維基文庫. 「〔天復元年四月〕丁丑,赦天下,改元。」
  10. ^ 劉昫.   舊唐書本紀第二十上昭宗. 維基文庫. 「〔天祐元年閏四月〕乙巳,上御光政門,大赦,制曰:『……可大赦天下,改天復四年為天祐元年……』」
  11. ^ 歐陽脩.   新唐書本紀第十昭宗. 維基文庫. 「〔天祐元年閏四月〕乙巳,大赦,改元。」
  12. ^ 司馬光.   資治通鑑唐紀八十. 維基文庫. 「〔天祐元年閏四月〕乙巳,御光政門,赦天下,改元。」

深入閱讀

編輯

參見

編輯


前一年號:
光化
唐朝年號
天復
下一年號:
天祐
前一年號:
--
前晉年號
天復
下一年號:
天祐
前一年號:
--
前蜀年號
天復
下一年號:
武成
前一年號:
--
岐年號
天復
下一年號:
天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