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墾戍邊紀念碑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纪念碑

屯墾戍邊紀念碑,也被稱為鑄劍為犁紀念碑[1]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八師石河子市象徵著幾代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人奮鬥精神的紀念碑。[2]紀念碑於2009年9月27日落成,由利劍形象的主體部分和兩側花崗岩雕像組成。

屯墾戍邊紀念碑
經緯度44°18′1″N 86°2′13″E / 44.30028°N 86.03694°E / 44.30028; 86.03694
位置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八師石河子市
設計者盛楊
類型紀念碑
材料不鏽鋼、花崗岩
高度35.9公尺
完工2009年9月27日
地圖
屯墾戍邊紀念碑在石河子市的所在地

紀念碑 編輯

屯墾戍邊紀念碑主體兩側雕像

屯墾戍邊紀念碑由中國美術家協會雕塑藝委會主任盛楊設計。紀念碑有高1公尺有餘、長約22公尺的基座,基座的飾面為印度紅花崗岩。雕塑分為三部分,其主體為四稜錐的利劍形象雕像,由不鏽鋼焊接而成。高35.9公尺,雕像高度的寓意是1950年代由王震率領入疆,在荒漠戈壁屯墾戍邊的八路軍第三五九旅。利劍長約22公尺,寬約5公尺。利劍的劍身和劍柄處則是環繞的人物雕像,分別代表著工人、農民、軍人、知識分子,他們同時代表新疆各民族。劍柄處由石料砌成,其上裝飾有花紋浮雕。[2][3]利劍同時還含有和平與正義之劍之意。[4]

紀念碑東側為花崗岩雕像,長超過8公尺,高7公尺有餘,寬2公尺,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版圖之形狀。雕像正面刻有八個鍍金漢字「屯墾戍邊千秋偉業」,背後則是內容以屯墾戍邊為主題的賦文,其內容由兵團黨委宣傳部部長萬衛平第八師黨委常委、副政委王希科合作完成。其下是九名軍墾戰士形象的雕像,他們或拉犁、或握槍、或抗糧、或牽馬、或持坎土曼,展現的是三代兵團人屯墾戍邊、艱苦奮鬥的場景。紀念碑西側花崗岩雕像較小,形狀為石河子市版圖,上刻有設計者盛楊的名字。該雕像上還有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領導人張仲翰所作詩詞。[2][3][5]

地理位置 編輯

屯墾戍邊紀念碑坐落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八師石河子市軍墾文化廣場(原遊憩廣場)內,和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在同一中軸線上,二者相對。屯墾戍邊紀念碑同時也是軍墾1949文化旅遊景區的一部分。[6][1]

建立使用 編輯

屯墾戍邊紀念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成立55周年的獻禮之作,於2009年9月27日落成。[7]紀念碑常常作為石河子及周邊地區學校和單位開展緬懷烈士、黨日活動的地方,同時也常有前往石河子旅遊的遊客在此合影留念。[8][9][10][5]

參考來源 編輯

  1. ^ 1.0 1.1 冶建明; 劉曉羽; 夏宇; 史晨陽; 陳玉. 石河子纪念性景观情感表达分析. 山東林業科技. 2016, 46 (1): 58–61+34. 
  2. ^ 2.0 2.1 2.2 王芳. 广场雕塑:军垦精神的象征. 石河子日報 (第3版:歷史). 2011-07-01. 
  3. ^ 3.0 3.1 王成光. 屯垦戍边纪念碑在石河子落成. 兵團日報 (第01版(兵團時政)). 2009-09-29. 
  4. ^ 劉和鳴主編. 兵团年鉴 2009 总第24部.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年鑑社. 2009: 64. 
  5. ^ 5.0 5.1 米日古力·吾. 屯垦戍边的红色兵团. 天山網. 2021-06-20 [2023-08-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02). 
  6. ^ 王晶晶. 红色文物唤起最深沉的感动——博物馆活化利用的N种途径. 天山網. 2023-05-16 [2023-08-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12). 
  7. ^ 張雷; 李曉龍. 新疆兵团屯垦戍边纪念碑在石河子落成. 中國廣播網. 2009-09-27 [2023-08-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11). 
  8. ^ 付佳歆. 图昌吉公路管理局玛纳斯分局党员干部瞻仰屯垦戍边纪念碑. 昌吉日報 (第05版 要聞). 2021-05-13. 
  9. ^ 李秀. 石河子第一中学在军垦文化广场屯垦戍边纪念碑前开展活动. 石河子日報 (03版:三版). 2018-04-03. 
  10. ^ 李婷. 屯垦戍边纪念碑前举行“祭英烈、颂忠魂”活动. 石河子日報 (01版:一版). 2016-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