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蘭修好條約

琉蘭修好條約》(荷蘭語Traktaat tusschen Nederlanden en Lioe-kioe)是琉球國荷蘭王國於1859年7月6日(清朝咸豐九年六月初七)簽訂的不平等條約。該條約的中文版正本無名稱,後被日本政府命名為「琉球蘭國間之條約」(琉球蘭国間ノ条約)。

琉球蘭國間之條約
類型不平等條約
簽署日1859年7月6日
失效日1879年4月4日
簽署者尚鳳儀(向鳳儀)、翁德裕(向德裕
荷蘭尤利烏斯·亨德里克·范卡佩倫
締約方 琉球國
 荷蘭王國
語言漢語荷蘭語
收錄於維基文庫的條約原文
維基文庫琉球蘭國間之條約

主要內容

編輯
  • 自由貿易(琉球國喪失關稅自主權)、荷蘭船隻薪水供給
  • 漂流民救助
  • 承認荷蘭擁有領事裁判權
  • 設置荷蘭人墳地並保護
  • 琉球國水先案內相關規定
  • 荷蘭人薪水提供的相關費用

條約的簽署者

編輯

此條約上荷蘭方面代表為容克尤利烏斯·亨德里克·范卡佩倫(Jonkheer Julius Hendrik van Capellen,漢文版條約稱之為「用克而伊而翁加白良」),琉球方面的代表署名為「全權總理大臣尚鳳儀」、「布政大夫翁德裕」。[1]

日本學者大城直也指出,「總理大臣」和「布政大夫」均是琉球國為了與西方國家外交交往而虛構的官職名。尚鳳儀(高嶺按司朝儀)使用的是真實名字。「翁德裕」則為化名,其真實身份是向德裕(野村親方朝宜)。[2]

參考資料

編輯
  1. ^ 第3巻(朝鮮・琉球). 旧条約彙纂 (PDF). [2023-11-0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3-11-05). 
  2. ^ 大城直也. 近世琉球の欧米船迎接体制とその特徴―「三条約」締結後の虚構組織を事例に― (PDF). [2023-11-0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4-01-16) (日語). 

相關條目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