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罪行》是美國作家兼編輯克里斯多福·博倫創作的 2020 年犯罪小說。這是博倫的第四部小說,寫於 2018 年在巴黎居住期間。該小說於 2020 年 1 月 28 日由哈珀出版社在美國首次出版。

美麗的罪行
作者克里斯多福·博倫
類型文學作品[*]
語言英語
發行資訊
出版機構哈珀
出版時間2020年1月28日
出版地點美國
規範控制
ISBN978-0-06-285388-2

故事以威尼斯為背景,以男友尼克·布林克和克萊·蓋洛里為主角,他們將一套繼承的偽造銀古董收藏品賣給克萊過去的一位富有的熟人。他們的騙局很快導致更嚴重的犯罪,因為克萊試圖出售他並不完全擁有的昂貴財產,而尼克謀殺了一名威脅要揭露他們最初計劃的銀器估價師。 博倫將《美麗的罪行描述為迄今為止最能展現他個性的小說,該小說的故事情節和人物背景的各個元素都受到了他個人生活的啟發。這部小說探討了威尼斯過度旅遊化人口減少的現象,以及貪婪、道德和社會階層交織形成的主題。

美麗的罪行入圍了 2020 年洛杉磯時報圖書獎懸疑/驚悚類圖書獎的決賽。關於此書的評論褒貶不一;評論家普遍稱讚博倫對威尼斯和人物之間的關係的描寫,但是批判其敘事節奏的有效性。這本書被拿來與帕特麗夏·海史密斯的小說進行了比較,尤其是才華橫溢的里普利先生》 (1955 )。

故事情節

編輯
 
佩姬·古根漢美術館

尼克·布林克和他的男友克萊·蓋洛來到了威尼斯,將他們在紐約市的生活拋在腦後。兩個月前,他們在克萊的前男友弗雷迪·范德哈爾的追悼會上第一次見面。弗雷迪·范德哈爾曾遺贈給克萊一系列銀器古董以及威尼斯一座暱稱叫「多米多里奧」二世的豪宅份額。尼克和克萊得知這些古董是贗品後,制定了一項計劃,通過將這些古董賣給理察·韋斯特來償還債務。理察·韋斯特是一位富有的美國僑民,長期為威尼斯的文化保護項目提供資金支持。四年前,克萊在佩姬·古根漢美術館實習期間,還擔任過理察的私人助理。當克萊申請博物館的固定職位失敗時,克萊震驚地發現原來是理察從中作梗,由此便對他懷恨在心。

尼克故意撞見理察,偽裝成銀器鑑定專家,同時隱瞞與克萊的關係。他應邀參加理察的晚宴,地點在理察家中,隔壁就是「多米多里奧」二世。幾天後,尼克作假進行了一次鑑定,並說服理察以 750,000 美元的價格購買了這批白銀。 交易成功,尼克和克萊進行了一番慶祝。然而,尼克開始擔心這筆錢能撐多久,並制定了出售「多米多里奧」二世邸宅給理察的計劃,要知道,理察一直想將其與自己的住宅合併。克萊有點猶豫,因為這套房產的一部分屬於與弗雷迪關係較為疏遠的妹妹塞西莉亞,但他最終同意了這個計劃,並飛往巴黎偽造了文件,證明他是邸宅的唯一所有者。

 
卡納雷吉歐區——「多米多里奧」二世邸宅所在地

尼克再次拜訪了理察,希望說服他完成對「多米多里奧」二世邸宅的收購。但是,他看到了杜勒斯霍克斯——一位退休的銀器鑑定師,受理察邀請來鑑定他新買的古董,這讓他心生恐懼。杜勒斯很快便發現這些都是偽造品,但卻配合了尼克他們,沒有說穿這個詭計。後來他威脅說,除非尼克當晚在他的酒店與他發生性關係,否則將把這個騙局公之於眾。尼克只能被迫答應。事後,杜勒斯繼續勒索尼克,堅持要求第二天再發生性關係,並索取了一半的詐騙利潤。驚慌失措的尼克跟著杜勒斯來到正在維修的酒店電梯,衝動之下將他推下了空蕩蕩的電梯井。杜勒斯由於撞擊死亡,尼克逃離了酒店。

克萊同意以四百萬歐元的價格將「多米多里奧」二世邸宅出售給理察。在前往交易最終會議的路上,克萊被理察的助手巴蒂斯塔攔住,他發現理察一直在匿名資助該市的旅遊開發計劃。巴蒂斯塔是反對發展的絕對抗議者,他告訴克萊這次會議是一個陷阱;與此同時,理察查到了塞西莉亞這個人,發現文件是偽造的,並通知了警方。理察此時還不知道尼克和克萊的關係,隨口就向尼克透露了其中的安排。憤怒的尼克與理察大打出手,並用門擋擊中了他的頭部。克萊在調查中受到懷疑,但巴蒂斯塔提供了不在場證明,並揭露理察是匿名投資者。這次襲擊最終歸因於一名不知名的抗議者。理察因為襲擊喪失語言能力,而後被轉移到萊比錫的一家神經科診所。尼克搬到附近的一個島上以躲避審查,而克萊則留在威尼斯,兩人保持著秘密交流。五個月後,在兩人認為對克萊來說安全的情況下,克萊前往該島與尼克重聚。

故事背景和出版歷史

編輯
 
2016年的博倫

《美麗的罪行》是克里斯多福·博倫《閃電俠》(2011)、《東方》(2015) 和《毀滅者》(2017) 之後的第四部小說。 [1] [2]博倫將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融入到情節和角色中;例如,他和尼克都在俄亥俄州長大,和克萊一樣大學畢業後也在佩姬·古根漢美術館實習。 [3] [4]

尼克居住的威尼斯公寓仿照了博倫實習期間居住的聖瑪加利大廣場附近的一套公寓。 [5] 尼克部分取材於亨利·詹姆斯 1879 年同名中篇小說中的黛西·米勒一角。在比較人物時,博倫將黛西描述為「可愛但魯莽,陷入危險」的人。 [6]博倫選擇白人尼克和黑人克萊之間的跨種族關係作為這本小說的特色,從而代表「兩個都是美國人的同性戀」並突出LGBT 社群的多樣性。 [6] [7]代表生活在紐約的老一輩男同性戀者的角色弗雷迪·范德哈爾則受到美國攝影師大衛·阿姆斯特朗的啟發,並且在小說初稿中人物特點更為鮮明。 [3][6]

博倫將《美麗的罪行》稱為迄今為止最能展現他個性的小說。 [3]他將這本書致敬小說家埃德蒙·懷特,形容懷特是「我真正欽佩的人,為我開闢了道路」,並指出他們都出生於辛辛那提,讚揚了懷特的同性戀文學作品。懷特此前曾將他 2016 年的小說《我們的年輕人》獻給了博倫。 [3]在接受義大利版《時尚》雜誌採訪時,博倫對托托·貝加莫·羅西——威尼斯一家文化保護非營利組織的負責人——表達了誠摯的謝意,感謝其在寫作前的調研階段教給他有關義大利建築和義大利語的知識。[5] 博倫在 2018 年住在一座始建於17 世紀的巴黎修道院期間寫下了《美麗的罪行》 ;克萊在小說中短暫的巴黎之旅就是因為博倫向其贊助商的一個承諾——將本書的其中一個章節設定在巴黎。 [8] [9]

2020 年 1 月 28 日,哈珀出版社在美國出版了 400 頁精裝版的《美麗的犯罪》。 [10] [11] 哈珀普列尼出版商於 2021 年 1 月 12 日出版了平裝本。 [12]蒂姆·佩奇講述了這本 11 小時的有聲讀物,由哈珀聲音(Harper Audio)發行。 對此有聲讀物的評論中,《聲音文件》雜誌稱讚了佩奇的敘述所傳達的情感,但指出他在次要角色的表現上口音「不一致」。 [13]

主題

編輯

過度旅遊化

編輯
 
遊輪經過威尼斯聖馬可盆地

威尼斯是遊客的熱門目的地。 2019年,全市估計有25 每年百萬遊客。 [14]對威尼斯過度旅遊化的分析反映了負面影響,例如過度擁擠、與度假租金上漲相對應的永久居民減少以及產生的廢物增加。 [14] [15] [16] 博倫曾呼籲禁止該市的遊輪和愛彼迎民宿出租,他在《每日野獸》中的一篇文章中寫道,《美麗的犯罪》將威尼斯描繪成一個處於危機中的城市,就像「受制於巨鯊的下顎」那般。 [5] [17]

該書探討了該市的過度旅遊和化人口減少,批判了該市愛彼迎民宿出租的興起,同時包含居民抗議外國投資並高呼「 Mi non vado via mi resto! (意思為「我不走,我留下!」 )的場景。[4] [18]蘭達文學基金會撰稿的約翰·科本哈弗表示,這本書的「核心罪行」不是尼克和克萊的陰謀,而是威尼斯的「旅遊業和外國開發商的圍困」,而故事背後的謎團是那些正在摧毀這座城市的人的身份,代表著尼克和克萊對未來的憧憬破滅。 [11]

貪婪與道德

編輯

在關於《毀滅者》的一次媒體採訪中,博倫說他想為他的下一部作品創造「以不同的新方式被複雜化」的同性戀角色。 [8]儘管尼克被設置為一個迷人天真的來自中西部的男人,但他的貪婪導致了災難性的後果,包括杜勒斯被謀殺。 對於將博倫將尼克和克萊塑造成道德模稜兩可的罪犯的做法,《新聞日報》的布萊恩·亞歷山德羅評論為「將同性戀角色從受害人或聖人的貧民窟中挑選出來」,並且他們最終被迫面對自己行為的後果。 [2]即使尼克和克萊為了金錢和報復而犯罪,他們也被描繪成充滿同情心的人物。 [11]

社會階層的問題在整部小說中反覆出現;尼克和克萊向理察出售偽造品的計劃植根於「在這個物質主義環境中向上社會流動」的願望。 [2]在與理察、其他角色以及彼此的互動中,博倫強調了社會不平等對人物角色所作決定及認同感的影響。 [1] [2]為了追求財務上的保障,尼克和克萊以犯罪行為為代價,試圖在威尼斯重塑自我。 [11]

評價

編輯
 
《美麗的犯罪》被拿來與帕特里夏·海史密斯的作品(攝於 1988 年)進行比較。

文學評論家將《美麗的犯罪》與帕特麗夏·海史密斯的小說——尤其是《才華橫溢的里普利先生》 (1955 )——進行了比較,指出了類似的特徵,例如犯罪主角和道德的模稜兩可性。 [1] [2]這本書還與艾倫·霍林赫斯特的作品進行了比較,包括他 1988 年的小說《游泳池圖書館》[1] [18]《美麗的犯罪》是 2020 年洛杉磯時報圖書獎懸疑/驚悚類圖書的五名決賽入圍者之一,並被《奧普拉》雜誌列為 2020 年最暢銷的 20 本書之一。 [19] [20] 《紐約時報》將這本書描述為「優雅的犯罪驚悚片」, [21]並在《出版人周刊》《柯克斯評論》和《書頁》上獲得了星級評論[10][22] [23]

幾位評論家讚揚博倫對主人公的富有同理心的刻畫,以及他在 LGBT 社區種族主義背景下對克萊的黑人身份的審視。在亞歷山德羅的評論中,他將小說對尼克和克萊關係的探索描述為「真誠而深刻」,尤其是當這段關係受到他們所遇挑戰的考驗時。 [1] [2]《出版商周刊》的一位評論員表示贊同,寫到雖然名義上的犯罪是情節的重點,但「這個故事從對同性戀浪漫的看法中煥發出力量」。 [10]《圖書館雜誌》撰稿的派屈克·沙利文也對克萊與弗雷迪和尼克的關係描述表示了讚賞。 [24]

書單出版社麥可·卡特表示《美麗的罪行》充滿「巧妙的節奏和策劃」, [25]但 Randy Rosenthal 在《洛杉磯書評》中寫道,它「不僅缺乏文學藝術性,而且也缺乏驚悚片的刺激感」。 [4]羅森塔爾批評小說開頭節奏太慢,情節、人物和語言都不符合現實。另一方面,他認為接近尾聲的情節更引人入勝,並對博倫對威尼斯過度旅遊的研究表示讚賞。 [4]《華盛頓郵報》的一篇評論中,丹尼斯·德拉貝爾質疑博倫對尼克和克萊在「[他們]居住的不誠實和殘酷的世界」中關係的樂觀描述,但讚揚了小說的懸念和對威尼斯的描寫。 [18]《書籍評論》的凱薩琳·B·韋斯曼認為巴蒂斯塔和杜勒斯等次要角色比主角尼克和克萊更有趣,但稱讚了其懸念和背景的設置,並形容博倫對威尼斯的描述「既準確又雄辯」。 [26]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Chee, Alexander. Christopher Bollen's A Beautiful Crime Is a Cold-Blooded Yet Seductive Novel. O, The Oprah Magazine. February 12, 2020 [July 29,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June 13, 2021). 
  2. ^ 2.0 2.1 2.2 2.3 2.4 2.5 Alessandro, Brian. 'A Beautiful Crime' review: Masterful tale of deception in Venice. Newsday. January 30, 2020 [July 29,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January 31, 2020). 
  3. ^ 3.0 3.1 3.2 3.3 Nugent, Mitchell. Christopher Bollen Is Pretty Sure He's Not a Sociopathic Murderer. Interview. February 4, 2020 [July 29,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February 27, 2021). 
  4. ^ 4.0 4.1 4.2 4.3 Rosenthal, Randy. A Love Letter to Venice. Los Angeles Review of Books (Los Angeles, California). March 11, 2020 [July 29,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January 18, 2021). 
  5. ^ 5.0 5.1 5.2 Christopher Bollen: l'intervista di Vogue Italia [Christopher Bollen: interview with Vogue Italia]. Vogue Italia. February 16, 2020 [August 4,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January 25, 2021) (義大利語). 
  6. ^ 6.0 6.1 6.2 Burton, Bill. Writing Is No Mystery to Christopher Bollen. The Provincetown Independent (Provincetown, Massachusetts). March 26, 2020 [July 29,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July 29, 2021). 
  7. ^ Woods, Paula L. Five of 2020's best crime writers on where mystery fiction is today. Los Angeles Times (Los Angeles, California). April 9, 2021 [September 24,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September 21, 2021). 
  8. ^ 8.0 8.1 Holmes, J. Corbett. The Outbook interview: Christopher Bollen discusses 'The Destroyers,' travel and writing gay characters. The Desert Sun (Palm Springs, California). January 31, 2018 [August 4,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December 5, 2020). 
  9. ^ Wayne, Teddy. Lit Hub Asks: 5 Authors, 7 Questions, No Wrong Answers. Literary Hub. February 11, 2020 [August 4,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February 26, 2021). 
  10. ^ 10.0 10.1 10.2 A Beautiful Crime. Publishers Weekly. October 22, 2019 [July 28,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August 19, 2020). 
  11. ^ 11.0 11.1 11.2 11.3 Copenhaver, John. Find 'Unlikeable' Characters & Unlikely Points-of-View in these Multi-layered Crime Novels. Lambda Literary Foundation. May 17, 2020 [July 28,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August 12, 2020). 
  12. ^ A Beautiful Crime. HarperCollins. [July 29,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January 24, 2021). 
  13. ^ A Beautiful Crime. AudioFile. February 2020 [July 28,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July 28, 2021). 
  14. ^ 14.0 14.1 Hardy, Paula. Sinking city: how Venice is managing Europe's worst tourism crisis. The Guardian (London). April 30, 2019 [July 28,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July 24, 2021). 
  15. ^ Barry, Colleen. Venice Rethinks Its Future After Rare UNESCO Warning. Venice: Bloomberg News. June 25, 2021 [July 28,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June 29, 2021). 
  16. ^ Horowitz, Jason. Venice, Invaded by Tourists, Risks Becoming 'Disneyland on the Sea'. The New York Times (Venice). August 2, 2017 [July 28,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July 23, 2021). 
  17. ^ Bollen, Christopher. Venice Is Brilliant Inspiration for Any Writer—and Also Hell. The Daily Beast. January 28, 2020 [September 23,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May 5, 2021). 
  18. ^ 18.0 18.1 18.2 Drabelle, Dennis. 'A Beautiful Crime' is a deliciously diabolical suspense tale a la Patricia Highsmith. The Washington Post (Washington, D.C.). January 23, 2020 [July 28,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January 25, 2020). 
  19. ^ Pineda, Dorany. Isabel Wilkerson, Jacob Soboroff, Akwaeke Emezi among L.A. Times Book Prize finalists. Los Angeles Times (Los Angeles, California). March 2, 2021 [July 28,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May 22, 2021). 
  20. ^ Haber, Leigh; Hart, Michelle; Cain, Hamilton. These Are the Best Books of 2020, According to O, The Oprah Magazine. O, The Oprah Magazine. November 19, 2020 [July 29,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June 13, 2021). 
  21. ^ Wakabayashi, Daisuke. New & Noteworthy, From Beautiful Crime to Essays on Identity. The New York Times (New York). February 18, 2020 [October 13,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March 19, 2021). 
  22. ^ A Beautiful Crime. Kirkus Reviews. January 28, 2020 [July 28,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December 3, 2020). 
  23. ^ Gujarathi, Chika. Book Review – A Beautiful Crime by Christopher Bollen. BookPage. February 2020 [October 2,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April 9, 2020). 
  24. ^ Sullivan, Patrick. A Beautiful Crime. Library Journal. February 1, 2020 [September 23,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September 23, 2021). 
  25. ^ Cart, Michael. A Beautiful Crime. Booklist. December 1, 2019 [July 30,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September 4, 2021). 
  26. ^ Weissman, Katherine B. A Beautiful Crime. Bookreporter. January 31, 2020 [October 3,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October 2,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