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加尼克效應
心理學理論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
蔡加尼克效應(Zeigarnik effect),也稱為蔡氏效應,是心理學名詞,得名於蘇聯心理學家布盧瑪·蔡加尼克。相較於已經完成的工作,人們比較容易記得未完成的,或是被打斷的工作。在格式塔學派中,也用蔡氏效應來陳述格式塔現象,而且不只是一種概念上的效應,在認知上也有類似的情形[1]。
蔡加尼克效應與初戀情結 編輯
蔡加尼克效應與初戀常常連在一起,人們在青春期戀愛時大多都是純潔而美好的,並且都是懷著與對方天長地久的心態。然而,初戀往往都是稍縱即逝。根據蔡加尼克效應,人們比較容易記得未完成的事情,因此初戀都是留給自己的印象最深刻。[2]
相關條目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
這是一篇與心理學及精神疾病相關的小作品。你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