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河畔羅斯托夫

罗斯托夫州的首府

頓河畔羅斯托夫(俄語:Ростов-на-Дону羅馬化Rostov-na-Donu),簡稱羅斯托夫Ростов),是俄羅斯羅斯托夫州南部聯邦管區的首府。

頓河畔羅斯托夫
Ростов-на-Дону
城市[1]
頓河畔羅斯托夫市景
頓河畔羅斯托夫旗幟
旗幟
頓河畔羅斯托夫徽章
徽章
頌歌:無[2]
頓河畔羅斯托夫的位置
地圖
頓河畔羅斯托夫在歐洲俄羅斯的位置
頓河畔羅斯托夫
頓河畔羅斯托夫
頓河畔羅斯托夫的位置
坐標:47°14′N 39°42′E / 47.233°N 39.700°E / 47.233; 39.700
國家 俄羅斯
聯邦主體羅斯托夫州[1]
建立1749年[3]
城市地位1796年[3]
政府
 • 行政機構市議會[4]
 • 首長[4]Zinaida Neyarokhina[5]
面積[6]
 • 總計348.5 平方公里(134.6 平方英里)
海拔70 公尺(230 英尺)
人口2010年普查[7]
 • 總計1,089,261人
 • 估計(2014年1月)[8]1,109,800
 • 排名第10位(2010年)
 • 密度3,126人/平方公里(8,095人/平方英里)
 • 從屬於Rostov-na-Donu Urban Okrug[1]
 • 行政中心Rostov Oblast[9], Rostov-na-Donu Urban Okrug[1]
 • 城區Rostov-na-Donu Urban Okrug[10]
 • 行政中心Rostov-na-Donu Urban Okrug[10]
時區莫斯科時間在維基數據編輯[11]UTC+3
郵政編碼[12]344000–344002, 344004, 344006, 344007, 344009–344013, 344015, 344016, 344018–344023, 344025, 344029, 344030, 344032–344034, 344037–344039, 344041, 344045, 344048, 344050, 344052, 344055, 344056, 344058, 344064, 344065, 344068, 344069, 344072, 344079, 344082, 344090–344095, 344101, 344103, 344111–344114, 344116, 344700, 344880, 344890, 344899, 344960–344965, 344999, 901078, 995100
電話區號+7 863
城市日9月的第三個星期日[13]
友好城市多特蒙德格拉沃洛斯格拉斯哥勒芒莫比爾普列文清州市葉里溫安塔利亞頓涅茨克烏拉爾盧甘斯克戈梅利塞維亞、波利斯在維基數據編輯
區劃代碼60701000001
網站www.rostov-gorod.ru

建於1749年,1807年建市。人口111萬5,000人(2015年)。

歷史

編輯

自古以來,頓河河口周邊地區就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商業意義。古代土著居民包括斯基泰人薩馬提亞人部落。這裡是古希臘殖民地塔納伊斯、熱那亞人統治下的塔納堡以及奧斯曼帝國時期的阿扎克堡的所在地。

1749年,根據彼得大帝之女伊麗莎白女皇的法令,在頓河支流捷梅爾尼克河上建立了海關,以控制與土耳其的貿易。它與一座以羅斯托夫的迪米特里命名的堡壘位於同一地點,迪米特里是北方老城羅斯托夫的一位都主教。亞速是頓河上靠近亞速海的一個城鎮,由於新的堡壘而逐漸失去了該地區的商業重要性。十八世紀末,隨著先前奧斯曼帝國的黑海領土併入俄羅斯帝國,該定居點失去了作為邊境哨所的大部分軍事戰略重要性。

1796年,該定居點獲得特許,並於1797年成為新羅西斯克省羅斯托夫斯基縣的所在地。1806年,正式更名為頓河畔羅斯托夫。19世紀,由於與俄羅斯內陸有河流聯繫,羅斯托夫發展成為主要的貿易中心和通訊樞紐。連接哈爾科夫的鐵路於1870年竣工,隨後於1871年開通了通往沃羅涅日的鐵路,並於1875年開通了通往弗拉季高加索的鐵路。

隨著通訊的改善,重工業也隨之發展。來自頓巴斯的煤炭和來自克里維里赫的鐵礦石支持了1846年鑄鐵廠的建立。1859年,開始生產泵和蒸汽鍋爐。工業的發展伴隨著人口的快速增長,到19世紀末,羅斯托夫登記的居民已達119,500人,工業企業約有140家。該港口是俄羅斯南部最大的貿易中心之一,特別是小麥、木材和鐵礦石的出口。

1779年,頓河畔羅斯托夫與頓河畔納希切萬克里米亞亞美尼亞難民定居點建立了聯繫。兩個定居點之間隔著一片麥田。1928年,兩鎮合併。前城鎮邊界位於頓河畔羅斯托夫市中心的劇院廣場下方。到1928年,隨著迄今為止鄰近的頓河畔納希切萬市的併入,羅斯托夫已成為俄羅斯第三大城市。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1918年頓河畔羅斯托夫曾短暫被德國奧地利佔領。

俄羅斯內戰期間,俄國白軍蘇聯紅軍爭奪當時南俄羅斯工業化程度最高的城市頓河畔羅斯托夫。1928年,地區政府從哥薩克舊都新切爾卡斯克遷至頓河畔羅斯托夫。

蘇聯時期,布爾什維克拆除了頓河畔羅斯托夫的兩個主要地標:聖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1908 年)和聖喬治大教堂(1783-1807 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軍隊首先從1941年11月19日至20日至1941年12月2日占領頓河畔羅斯托夫,在羅斯托夫戰役中遭到德國第一裝甲集團軍的攻擊,然後從24日起持續七個月。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14日。該鎮作為通往石油和礦產豐富的高加索地區的鐵路樞紐和河港,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這座城市花了十年時間才從二戰期間的破壞中恢復過來。

1942年,德國軍隊在頓河畔羅斯托夫的茲米耶夫斯卡亞巴爾卡(Zmievskaya Balka)屠殺多達30,000名俄羅斯猶太人

2023年6月24日,瓦格納集團發動兵變,占領羅斯托夫的南部軍區大樓[14]

氣候

編輯

頓河畔羅斯托夫屬於溫帶大陸性濕潤氣候Dfa),[15]夏冬兩季降水略多於春秋兩季。年平均降水量為643毫米(25.3英寸),平均風速為2.7 m / s,平均空氣濕度為72%。[16]

頓河畔羅斯托夫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歷史最高溫 °C(°F) 15.0
(59.0)
19.8
(67.6)
26.0
(78.8)
33.6
(92.5)
35.6
(96.1)
38.4
(101.1)
39.6
(103.3)
40.1
(104.2)
38.1
(100.6)
31.0
(87.8)
23.1
(73.6)
18.5
(65.3)
40.1
(104.2)
平均高溫 °C(°F) −0.1
(31.8)
0.7
(33.3)
6.8
(44.2)
16.2
(61.2)
22.6
(72.7)
26.8
(80.2)
29.4
(84.9)
29.0
(84.2)
22.8
(73.0)
14.9
(58.8)
6.4
(43.5)
1.3
(34.3)
14.7
(58.5)
日均氣溫 °C(°F) −3.0
(26.6)
−2.8
(27.0)
2.4
(36.3)
10.5
(50.9)
16.6
(61.9)
20.9
(69.6)
23.4
(74.1)
22.7
(72.9)
16.7
(62.1)
9.9
(49.8)
3.0
(37.4)
−1.6
(29.1)
9.9
(49.8)
平均低溫 °C(°F) −5.4
(22.3)
−5.7
(21.7)
−1.1
(30.0)
6.0
(42.8)
11.5
(52.7)
15.8
(60.4)
18.0
(64.4)
17.1
(62.8)
11.8
(53.2)
6.1
(43.0)
0.4
(32.7)
−3.9
(25.0)
5.9
(42.6)
歷史最低溫 °C(°F) −31.9
(−25.4)
−30.9
(−23.6)
−28.1
(−18.6)
−10.4
(13.3)
−4.3
(24.3)
−0.1
(31.8)
7.6
(45.7)
2.6
(36.7)
−4.6
(23.7)
−10.4
(13.3)
−25.1
(−13.2)
−28.5
(−19.3)
−31.9
(−25.4)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57
(2.2)
51
(2.0)
52
(2.0)
44
(1.7)
52
(2.0)
65
(2.6)
50
(2.0)
44
(1.7)
43
(1.7)
39
(1.5)
50
(2.0)
67
(2.6)
615
(24.2)
平均降雨天數 11 10 12 13 14 13 11 9 10 11 15 13 142
平均降雪天數 16 15 9 1 0.1 0 0 0 0 1 6 14 62
平均相對濕度(%) 84 81 76 66 63 64 61 59 67 75 84 86 72
月均日照時數 64 82 128 189 265 286 314 293 240 159 64 38 2,122
資料來源1:Pogoda.ru.net[17]
資料來源2:NOAA (日照時間, 1961–1990)[18]

交通

編輯

姐妹城市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1.3 Law #340-ZS
  2. ^ The official symbols of Rostov-on-Don enumerated in Decision #267 do not include the anthem.
  3. ^ 3.0 3.1 Энциклопедия Города России. Moscow: Большая Российская Энциклопедия. 2003: 380. ISBN 5-7107-7399-9. 
  4. ^ 4.0 4.1 Charter of Rostov-on-Don, Article 35.1
  5. ^ Official website of Rostov-on-Don. Biography of Zinaida Vasilyevna Neyarokhin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he Head of Rostov-on-Don (俄文)
  6. ^ About the City. Official website of Rostov-on-Don. [2013-1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8-13) (俄語). 
  7. ^ 俄羅斯聯邦國家統計局. Всероссийская перепись населения 2010 года. Том 1 [2010 All-Russian Population Census, vol. 1]. Всероссийская перепись населения 2010 года [2010 All-Russia Population Census]. 俄羅斯聯邦國家統計局. 2011 (俄語). 
  8. ^ Rostov Oblast Territorial Branch of the Federal State Statistics Service. Cities with Populations of 100,000 and Ove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俄文)
  9. ^ Charter of Rostov-on-Don, Article 1
  10. ^ 10.0 10.1 Law #238-ZS
  11. ^ Об исчислении времени. Официальный интернет-портал правовой информации. 2011-06-03 [2019-01-19] (俄語). 
  12. ^ Почта России. 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о-вычислительный центр ОАСУ РПО. (Russian Post). Поиск объектов почтовой связи (Postal Objects Search) (俄文)
  13. ^ Charter of Rostov-on-Don, Article 4
  14. ^ Military coup in Russia? Wagner mercenary group takes control of military building in Rostov, Moscow on high alert. Business Today. 2023-06-24 [2023-06-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04). 
  15. ^ World Map of Köppen−Geiger Climate Classification (PDF). [2013-07-1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04-12). 
  16. ^ Архив погоды в Ростове-на-Дону за последнюю неделю, погода в Ростове-на-Дону за март 2020 года. www.pogodaiklimat.ru. [2020-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8). 
  17. ^ Погода и Климат – Климат Ростова-на-Дону. Weather and Climate (Погода и климат). [7 December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8-17) (俄語). 
  18. ^ Rostov–Na–Donu (Rostov–on–Don) Climate Normals 1961–1990.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12 February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