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顥(?—?),字門賢勃海郡蓨縣(今河北省衡水市景縣)人,北魏官員。

生平

編輯

高顥學識廣博有聲譽,從司空參軍轉任員外郎,襲爵建康子,升任符璽郎中,外任冀州別駕,還沒上任,遇到冀州刺史元愉占據冀州反叛,魏宣武帝元恪派遣尚書李平為都督,率領軍隊討伐。李平以高顥是冀州的領袖人物,於是引薦為錄事參軍,仍兼任統軍,軍事機密的取捨,大多與高顥商議決定。俘虜元愉後,另有元愉黨羽一千多人都要被斬首,高顥認為他們是被裹挾逼迫的黨徒,之前以許諾赦免,應該為他們上表陳情寬恕。李平聽從了,於是一千多人都蒙受保全[1]。叛亂平息後,高顥仍出任冀州別駕,當時遭遇戰亂之後,因此發生饑荒,高顥為官,務存寬容清靜的原則,很得輿論的讚揚。高顥很快加陵江將軍,因事獲罪被免官。很久之後,高顥加鎮遠將軍,升任輔國將軍中散大夫,轉任征虜將軍,仍為中散大夫,在任內去世,虛歲四十九,朝廷贈予平東將軍滄州刺史,諡號[2][3]

家庭

編輯

祖父

編輯
  • 高祐,北魏輔國將軍、光祿大夫、建康靈侯

父親

編輯
  • 高和璧,北魏中書博士

兄弟

編輯
  • 高雅,北魏建威將軍、定州撫軍府長史
  • 高諒,北魏驍騎將軍、徐州行台、忠侯

夫人

編輯
  • 頓丘李氏,北魏使持節、散騎常侍、鎮軍大將軍、尚書右僕射、武邑文烈公李平之女,東魏衛將軍、秘書監、彭城侯李諧的姐妹[4][5]

子女

編輯
  • 高德政,北齊侍中、尚書右僕射、藍田康公

參考文獻

編輯
  1. ^ 《資治通鑑·卷一百四十七》:李平捕愉餘黨千餘人,將盡殺之,錄事參軍高顥曰:「此皆脅從,前既許之原免矣,宜為表陳。」平從之,皆得免死。顥,祐之孫也。
  2. ^ 《魏書·卷五十七·列傳第四十五》:和璧子顥,字門賢,學涉有時譽。自司空參軍轉員外郎,襲爵建康子,遷符璽郎中。出為冀州別駕,未之任,屬刺史元愉據州反,世宗遣尚書李平為都督,率眾討之。平以顥彼州領袖,乃引為錄事參軍,仍領統軍,軍機取捨,多與參決。擒愉之後,別黨千餘人皆將伏法,顥以為擁逼之徒,前許原免,宜為表陳請。平從之,於是咸蒙全濟。事定,顥仍述職。時軍旅之後,因之饑饉,顥為綱紀,務存寬靜,甚收時譽。尋加陵江將軍。坐事免。久之,除鎮遠將軍,遷輔國將軍、中散大夫,轉征虜將軍,仍中散。卒,時年四十九。贈平東將軍、滄州刺史,諡曰惠。
  3. ^ 《北史·卷三十一·列傳第十九》:和璧子顥,字門賢,學涉有時譽。襲爵建康子,仕輔國將軍、朝散大夫,贈滄州刺史,諡曰惠。子德正襲。
  4. ^ 《北齊書·卷三十三·列傳第二十五》:諧遽出避之,道逢其甥高德正。
  5. ^ 《北史·卷九十·列傳第七十八》:諧遽出避之,道逢其甥高德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