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Footscray/沙盒

{{subst:AFC submission/submit}}

張文英
File:張文英的照片.jpg
 清朝(1898~1911)
 中華民國(1912~1949)
中國大陸(1949~1973)


張文英(1898-1973),本名姬文,字文英,山東省桓台縣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五四運動時期山東省學生聯合會代表以及留日學生救國團領袖。民國時期山東省政府委員,中國民主社會黨領袖之一,天津永利鹼廠執行與總務主任,立項並支持研發了[侯氏制鹼法],被譽為″中華民族工業管理之父″,是跨行業應用技術福甡培育法(SWNWT)的創始人。

家族背景

編輯

張文英祖上姓姬,是諸侯國周公旦系的伯禽魯國之後裔。自從魯國最後的國君魯傾公被貶為庶民,其後代紛紛改姓。在魯國桓台縣擁有采邑的分支,就根據張姓源於姬姓,張姓始祖名揮,也是源於黃帝,以及張姓著名的百忍治家等歷史原因,選擇了姓張。

早年生活及教育歷程

編輯

張文英自幼被安排學習經典名著,有著極好的文化修養,祖輩與父輩都與另一魯國分支東野姓家族關係密切。出生於戊戌維新時期的張文英,自少年起就與其他民國名流的子女們一起被送到日本讀書。

張文英在東京帝國大學學習時,因反對巴黎和會把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益交給日本的議題,成為留日學生救國團的骨幹,接著回到了濟南組織山東省學生聯合會,與在日本的留日學生救國團相配合,作為五四運動的學生領袖之一,配合日本的留日學生救國團與山東省各界代表一起組成請願團[1],為阻止北洋政府在巴黎和會上簽訂不平等條約,到中南海的懷仁堂與總統徐世昌進行談判[2], 以至徐世昌不得不免去了曹汝霖、章宗祥及陸宗輿的職務。

政治生涯與工商業管理

編輯

1921年底,張文英結識了陪同德國哲學家杜里舒(Hans Adolf Eduard Driesch)到中國講學並擔任翻譯的張君勱。因同持否定階級觀念和暴力革命,主張溫和漸進的社會主義的理念,張文英日後成為張君勱成立的中國民主社會黨(簡稱民社黨)領袖之一,並作為民社黨代表的主席團成員,出席了1946年11月在南京召開的制憲國民大會。1949年張文英因為擔任天津永利和久大的執行兼總務主任而留在了中國大陸,1952年公私合營,天津永利和天津久大合併為天津鹼廠,張文英受全體股東們委託作為資方代理人,繼續擔任天津鹼廠的執行及總務主任,直至1962年因為拒絕加入中國共產黨而被從天津鹼廠撤職,1963年被天津鹼廠所在地塘沽區法院判處刑事罪[3],文革期間被迫害致死。

1926年在北京交通部任職秘書的張文英回到山東,1930年在省政府擔任實業廳長時,為桓台縣的同鄉世交苗杏村在濟南的成豐麵粉廠獻計獻策, 使得成豐達到了日產8000包以上麵粉的支持及運營指導,是苗杏村的米麵商業王國與紗廠工業王國的多種經營,以及併購擴充等決策的成功起到了關鍵性作用的靈魂人物。苗杏村的兒女親家穆伯仁的商業,以及苗杏村的商業夥伴榮宗敬在濟南的業務也都得到過張文英的幫助,直至中日戰爭爆發後,1939年張文英被范旭東侯德榜請去了天津。

File:張文英任永利執行總務主任.jpg
張文英在天津永利

日軍進入濟南時, 苗杏村被遠房親戚苗海南利用日本軍隊和依靠共產黨,暗地裡幫助韓復渠洗劫竊取了大量財產後氣得病倒,於1940年底去世,臨終前欣慰於張文英承諾把大女兒張錦秀嫁給苗杏村的兒子苗永荃,拜託張文英照顧兒子和撐起整個家業的侄子苗永芝(苗蘭亭)。

日本投降後,接管苗杏村家業的侄子苗蘭亭被苗海南誣陷後遭到逮捕,張文英作為民社黨的代表利用到南京出席制憲國民會議的機會,向蔣介石陳情,苗蘭亭才被減刑後來又獲提前釋放,但是家業都被苗海南掠走。

張文英的父親與齊耀珊是世交更是密友,所以張文英與齊耀珹的兒子齊祖輯成為終生摯友。中日戰爭爆發後,天津久大鹽業公司與天津永利制鹼公司的創始人范旭東,苦於廠房與設備落入日軍手中,他開創並經營了超過二十年的遠東第一大廠遭到了毀滅性打擊,日軍強迫范旭東接受中日合資,范旭東極不情願。因此范旭東的好友齊耀珹遂於1938年,向范旭東力薦備受自己的兒子齊祖輯推崇的好友,極具綜合管理與卓越技術眼光,時任山東省政府委員的張文英,為范旭東從日本人手中索回廠房與設備,主掌天津永利和久大,從而避免了被日本強迫合資的命運。同時齊耀珹也召喚兒子齊祖輯從歐洲回國抗日,齊祖輯的獨生女齊宗華成為毛澤東和周恩來等中共領袖擔任英語和法語翻譯,齊祖輯和張文英則同為堅定的反共人士。

張文英1939年從山東省政府離職後,加盟了范旭東和侯德榜的天津久大與天津永利,作為股東並擔任執行與總務主任。張文英首先決定立項研發自己的核心制鹼技術,經與創始人范旭東和留美的總工程師侯德榜商討後,決定研發[候氏鹼法],並向民國政府及好友朱博泉等主持的各大財團借貸,用舉債經營的方法,為[候氏鹼法]的研發成功,提供了長達十年的堅實基礎。[候氏鹼法]是中國唯一一個不是在實驗室,而是通過實地工業運營做為實驗基地的國際領先的應用技術。

范旭東於1945年臨終前,把天津久大和永利託付給張文英和侯德榜,囑咐二人齊心合力,繼續努力研製[侯氏制鹼法]。1949年,[候氏鹼法]終於研製成功, 後來中共把[候氏鹼法]改名為聯合制鹼法

家庭

編輯

張文英的妻子韓桂卿與張文英同歲,也是山東桓台人,祖上是畢公高系的韓國卿大夫。在那視女子纏足而且不識字為最美的年代,不僅沒有纏足甚至被開明的父親送到學校讀書直至高中畢業,是全學校兩名女高中畢業生之一。所以與留日回國的張文英結親,兩個人一生志同道合,甘苦與共。

張文英與韓桂卿育有兩個極為優秀但英年早逝的兒子,姬運,字運甡,和姬福,字福甡。張運甡1946年從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炮科畢業後,不願意參加內戰,故改入國立中央大學學習電機工程。由於曾擔任三民主義青年團領袖,到廬山開會時曾被蔣介石接見,以及陸軍軍校的背景,於1952年鎮反運動中,與其他數百名國民黨將領一起被處決,去世時尚未滿26歲。

張福甡有志於三峽的治理,所以考入清華大學水利系,曾分別於19歲和20歲連續兩年利用學校假期獨自到三峽進行遊歷考察,並請曾投入巨資挽救過海源閣的楊氏藏書的苗蘭亭幫助,借閱了大量擔任過江南河道總督的楊以增收藏的,關於水利治理的《治河方略》、《安瀾紀要》、《湖北安襄鄖道水利集案》、《淮揚水利圖說》、《淮揚治水論》、《南河成案續編》、《揚州水道記》、《靳文襄公治河方略》以及《水經注》等古代治河的書卷。

1959年, 張福甡在清華大學三年級時,被打成右派,下放到門頭溝煤礦勞動改造,死於井下發大水事故,去世時剛滿23歲。



{{subst:AFC submission/draftnew}}

參考資料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