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同行評審/約瑟夫·史達林
按照英文維基順序編排,但沒有逐字翻譯,基本上是由歸納英文維基和查閱中文資料寫成。請大家批評指教—自由海東青 (留言) 2009年11月21日 (六) 08:42 (UTC)
評審期︰2009年11月21日至2009年12月21日
內容與遣詞
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 (!)意見。
- 蘇聯在1930年代透過史達林的五年計畫,工業實力大幅成長,可以算是工業大國,但是,恐怕還算不上是工業強國,這兩者之間的區分雖不明顯,不過,蘇聯應該算是前者。
- 蘇聯雖然是盟國的一員,在理論上是和其他盟國一樣擊敗軸心國,但是,就如同中國並未擊敗德國和義大利,蘇聯僅僅在最後階段才有大規模的陸軍行動,再加上整個大戰期間,美國實際上可以利用海參威的港口運補蘇聯,兩國之間並沒有長時的交戰,說不上擊敗日本。
- 而僅僅是在中央委員會的高級領導人中傳達,史達林提出辭職,而加米涅夫、季諾維也夫等人不同意,。這段話意思不清楚,遺囑當中是否有提出要撤換或者是要求史達林辭職,而史達林的辭職和遺囑的關係是什麼?
- 到1941年武器生產額已達到了世界各國之首。蘇聯成為繼美國和德國之後世界第三強工業國,。這一段的問題很大。首先,到1941年,俄國在地面裝甲與火砲的生產上面,的確可以算是超過其他美歐國家,但是在飛機的生產上還比英國要低,海軍上面,蘇聯海軍可以說是一個連德國海軍的噸位都不到的數量,因此,單純說蘇聯的總生產高居世界第三並不正確。實際上,英國還比德國要高。
- 葉若夫陪同史達林的照片。失勢後,很快從照片上被抹去。參考英文版,葉若夫是被槍斃,遠比失勢要嚴重很多。
- 此外,史達林個人對於航空事業具有偏好,也是在1930年代建立蘇聯軍方和共青團航空訓練體系的重要推手,這個影響不單單是讓蘇聯至少在二戰期間,空軍不至於瓦解而無法恢復(在Why Air Force Failed一書中以蘇聯是從灰燼中重生的鳳凰來比擬),也讓蘇聯在二戰之後成為可以和美國抗衡的航空大國,這方面可以加以補充。
- 先到這裡。-cobrachen (留言) 2009年12月11日 (五) 13:49 (UTC)
- (:)回應
- 已改為「重工業和軍事大國」。
- 已改成「史達林領導的蘇聯和盟軍共同擊敗了納粹德國和日本帝國」。
- 列寧遺囑的內容是這樣的:「史達林太粗暴,這個缺點在我們中間,在我們共產黨人的來往中是完全可以容忍的,但是在總書記的職位上便是不可容忍的了。因此,我建議同志們想個辦法把史達林從這個位置上調開,另外指定一個人擔任總書記。」根據列寧的建議,史達林是應該辭職的。這個地方已做了更詳細的修改。
- 已做修改為「1938年起第三個五年計劃則集中發展軍事工業,到1941年6月,蘇聯的坦克總數高達2.4萬台,火炮約11萬門,飛機1.8萬架,成為重工業和軍事大國。」就不做國別對比了,以免引起爭議。
- 已改成「葉若夫陪同史達林的照片。前者被槍決後,很快從照片上被抹去」。
- 說來慚愧,我這方面了解實在不多,所以只好請大家幫助完善吧。
—自由海東青 (留言) 2009年12月13日 (日) 12:04 (UTC)
(Cobrachen在Wiki之外,也活躍於各軍事論壇之間,所以熟知軍事並不為奇,但有部分大陸網友稱他有點自以為是,所以,關於史達林對航空事業的偏好,希望由Cobrachen親自處理,也幫忙完善其他軍事條目。)—TBG TBG Best and Greatest 2009年12月19日 (六) 03:28 (UTC)
格式與排版
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 (!)意見,你的數字的格式目前在使用上並未統一。在早年生活的第一段就相當明顯。這方面需要仔細檢查。-cobrachen (留言) 2009年11月22日 (日) 02:30 (UTC)
- (:)回應,謝謝,數字部分剛才我已經修改了—自由海東青 (留言) 2009年11月24日 (二) 12:32 (UTC)
- (!)意見,最下面的參考書籍部分用cite book模板較為美觀。--圍棋一級 (留言) 2009年12月20日 (日) 13:38 (UTC)
參考與觀點
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 (!)意見把參考翻譯成漢語是特色條目的基本原則之一。--圍棋一級 (留言) 2009年12月14日 (一) 10:08 (UTC)
- (:)回應看了下之前的一些特色條目,好像沒有要求參考要翻譯成漢語啊。—自由海東青 (留言) 2009年12月15日 (二) 01:52 (UTC)
以往記錄
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