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藍七堂

唐宋時期佛寺殿堂的排列方式

伽藍七堂,又名七堂伽藍,是佛教寺院的規範建築。直至兩朝仍然有這種禪宗寺院與殿堂配列的方法[1]。而其對於廁所稱為「東司」。

建築結構

编辑

七堂伽藍分別為山門佛殿法堂方丈齋房浴室東司(廁所)。其中僧堂、東司、浴室為三默道場,禁止任何私語。而殿堂因為供奉的佛神不同而分為大雄寶殿、釋迦殿、七佛殿、三聖殿、無量佛殿、藥師殿、彌勒殿、毗廬殿、伽藍殿、文殊殿、普賢殿、觀音殿、地藏殿、羅漢堂等。因用途不同,所以又分為舍利、藏經閣、轉輪藏殿、戒台殿、洗心殿、禪堂、法堂(講堂)、齋堂等。伽藍七堂制禪院一般以殿為中心,殿堂樓舍有前殿、正殿、後殿、配殿(位於中軸線兩側的伽藍殿、祖師殿、觀音殿、地藏殿等殿堂)之分。前殿包括山門、天王殿、鐘樓與鼓樓一組建築,正殿由建在中軸線上的大雄寶殿、法堂、藏經閣藏經樓等建築組成。至於後殿就由三佛殿、伽藍殿、或毗廬殿等建築組成。簡而言之,佛寺重要建築置於寺內中央部分成一直線排列,而配殿及其他附屬設施則置於中軸線兩旁。[2]

由於佛教宗派供奉的以及菩薩不相同,因此每個佛教寺院在前殿、正殿、後殿、配殿的種類配置上也是不一樣的。基本上,規模較大佛教寺院才會有經堂、講堂、佛塔、鐘樓和禪堂等建設。[3]而現今「七堂」專指佛教寺院的主要建築,已經不再限於七個堂宇,即塔(安佛舍利)、金堂(佛殿,安置佛像。與塔共為伽藍的中心建築)、講堂、鐘樓、藏經樓(經堂,納經之堂)、僧房(寮房,即僧眾生活區)和食堂(齋堂)的意思。[註 1]

東司

编辑

「東司」本意指的是廁所的守護神,「東司」也稱為「西浄」或是「東浄」。「西浄」或「東浄」二名稱比較適合在寺院裡用,不過其後寺院廁所似乎以「東司」相稱為多。現存古「東司」建物留下來的比較少。潮汕话里厕所、粪坑即称为东司。

佛宗殿堂比較

编辑

佛殿是每個佛宗都必定有的建築,因為這體現了禪宗把日常修持的重心轉移到念佛之上。儘管具佛性的禪宗成佛是一種頓悟,其對於信眾仍然有很強的吸引力。所以在自宋代起佛殿融合到新的寺院體系當中,成為了一個主要的部分。以下為各個佛宗的七堂伽藍之比較:[註 2]

佛宗名稱 殿堂名稱
1) 佛殿、法堂、僧堂、廚庫、山門、西淨、浴室
2) 佛殿、法堂、禪堂、食堂、寢室、山門、廁屋
真言 1) 佛殿、講堂、五重塔、大門、中門、鐘鼓樓、經藏
2) 佛殿、講堂、灌頂堂、大師堂、經堂、大塔、五重塔
天台 佛殿、講堂、戒壇堂、文殊堂、法華堂、常行堂、雙輪堂
法相 佛殿、講堂、山門、塔、左堂、右堂、浴室
華嚴 佛殿、食堂、講堂、左堂、右堂、後堂、五重塔

注釋

编辑
  1. ^ 見東籬下《略說伽藍殿》,《香港佛教》第612期,2011年5月
  2. ^ 見阿彌陀行狀記《安齋隨筆後編-十四》

參考來源

编辑
  1. ^ 覺風佛教藝術文化基金會佛教建築研究發展中心. 1998佛教建築設計與發展國際研討會會議實錄暨論文集. 覺風佛教藝術文化基金會. 1998: 46-47. 
  2. ^ 陳天權. 被遺忘的歷史建築 新界離島篇. 明報出版社. 2014: 134. 
  3. ^ 活佛確真降措仁波切、堪布土丹尼瑪仁波切. 拈花微笑 禪宗公案裡最有禪意的故事. 樂果文化. 2016: 240.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