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氏墓,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风地区辛庄村星火西路路边绿地内[1][2],原墓地已无存,仅剩“常汝贵诰封碑”“常明扬神道碑”两通碑刻[3]。2013年1月,朝阳区文化委员会为“常氏墓”立有“北京市朝阳区普查登记文物”牌。

简介

编辑

常氏墓位于辛店村,该村已拆迁。常氏墓地早年已经无存,仅存两通石碑,保存完好,四周围有铁栏杆。常氏后裔中至今仍有居住在辛店村者。两碑东南20余米处,原来有常氏家庙一间,硬山筒瓦,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常氏墓地一直是菜地,曾经出土整罐的铜钱。[1][2]2001年左右,两通石碑位于村内的小学内,西侧的石碑被圈在小学校园里,东侧的石碑则在小学墙外。2002年,该小学拆迁,两通石碑留在已成荒地的原址。2003年,文物部门派人在两通石碑四周各树立铁栏杆,并清理了碑身上的小广告。2008年左右,星火西路建起,两通石碑所在的荒地也种植了树木,成为星火西路路边的绿地。[4]

现存的两通石碑分属常汝贵常明扬,二人是父子,为明朝大将常遇春的后裔。两通石碑面朝南,螭首龟趺,龟趺半陷于地。两碑间距为6至7米,碑身双面雕有12条行龙。碑额阳面汉字篆书已不清晰。碑身阴面无字。两碑分别为:[1][2][3]

  • 常汝贵诰封碑:位于东侧,立于清朝康熙十四年(1675年)十二月十四日。碑首楷书“圣旨”二字,碑身阳面刻有碑文,满汉文合璧,记载了常汝贵生平事迹、品德、任职等内容,碑阴面无字。[1][2][5]
  • 常明扬神道碑:位于西侧,立于清朝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秋八月。碑身阳面刻有碑文,顺天府庠生王秉纶(湖南布政使王道熙孙女即常宏祖妻王氏之侄)撰文书丹,乾隆三十八年秋八月以嫡孙常国枢的名义敬立。碑文全是汉文,没有满文,汉文共有35行,计2747字,其中40多字已漫漶。[1][2]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常氏墓碑,朝阳文化,2013-01-01. [2014-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2. ^ 2.0 2.1 2.2 2.3 2.4 2.5 常氏墓碑,朝阳数字文化网,2013-05-1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 3.0 3.1 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 (编). 北京古迹概览 上. 北京: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2019: 521-522. ISBN 978-7-5592-0117-1. 
  4. ^ 北京区级文保单位湮没荒草 清代石碑成路人公厕,新华网,2012-08-27
  5. ^ 耿宗昌; 姚士国. 北京市朝阳区地名志. 北京: 北京出版社. 1993: 739. ISBN 7-200-024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