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也被称为Web 3.0,又寫為web3[1])是關於全球資訊網發展的一个概念,主要與基於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加密貨幣以及非同質化代幣有關。[2][3]與區塊鏈有關的Web3概念是由以太坊聯合創始人Gavin Wood英语Gavin Wood於2014年提出,並於2021年受到加密貨幣爱好者、大型科技公司和創業投資公司的關注。2022年10月底,香港政府發布虛擬資產新政,力圖將香港打造成國際虛擬資產中心。[4]

與Web 2.0有關的Web3.0 编辑

此外Web 3.0還有其他意思,例如有人是針對Web 2.0提出Web 3.0,該詞包含多層含義,用來概括互聯網發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不同的方向和特征,包括:將互聯網本身轉化為一個泛型數據庫;跨瀏覽器、超瀏覽器的內容投遞和請求機制;人工智能技術的運用;語義網地理映射網;運用3D技術搭建的網站甚至虛擬世界或網路公國等。

Web 3.0的顯著特徵:

  1. 擁有10M的平均頻寬。
  2. 提出個人入口網站的概念,提供基於使用者偏好的個人化整合服務。
  3. 讓個人和組織之間建立一種互為中心而轉化的機制,個人也可以實現經濟價值。

Web 3.0的歷史和爭論 编辑

較有名的首次提及是在2006年初Jeffrey Zeldman的網誌中一篇批評Web 2.0的文章中。[5]

2006年5月,蒂姆·伯納斯-李曾說[6]

2006年11月的Technet峰會上,Yahoo創辦人兼首席執行官楊致遠作出闡述[7]

在這個峰會上,Netflix創始人Reed Hastings闡述了定義Web術語的簡單公式:

2007年8月7日,Google首席執行官埃里克·施密特出席首爾數字論壇時被與會者問及Web 3.0的定義,埃里克·施密特首先開玩笑的地說「Web 2.0只是一個行銷術語,而你剛才正好發明了Web 3.0這個行銷術語。」隨後他談及了自己的具體看法[8]

2010年11月16的網路高峰會(Web 2.0 Summit)中Mary Meeker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指出Web 3.0由「社交網路、行動裝置和搜尋(Social Networking, Mobile and Search)」所組成。

自2006年底以來,Web 3.0一詞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也是越來越多爭論的焦點,這個現象正持續到現在。

關於如何定義Web 3.0,及其所代表的含義的爭論非常激烈,觀點也琳瑯滿目。

將網際網路轉化為資料庫 编辑

邁向Web 3.0的第一步是「網際網路」這一概念的體現,結構化資料集以可重覆利用、可遠端查詢的格式公布於網路上,比如XMLRDF微格式。最近SPARQL的發展為網路上以RDF方式配發的資料庫提供了一套標準化的查詢語言和應用程式介面。資料網路讓資料契合和應用程式互用性更上新臺階,使資料像網頁一樣容易存取和連結。在資料網路時代,重點主要是如何以RDF的方式提供結構化資料。全語義網時期會拓寬語義範圍,這樣結構化、半結構化甚至零散的資料內容(比如傳統的網頁、文档等)都能以RDF和OWL語義格式的形式普遍存在。[9]

向人工智慧進化的道路 编辑

Web 3.0也被用來描述一條最終通向人工智能的網絡進化的道路,這個人工智慧最終能以類似人類的方式思辯網路。可是,一些人對此表示悲觀,認為這是不可企及的設想。然而,像IBMGoogle這樣的大公司已經在使用一些正提供驚人的資訊的新技術,例如透過挖取學校音樂網站的資料來預測未來的熱門單曲。同時也有人提出是否智慧系統將是Web 3.0背后的推動力,抑或智慧會以人的形式出現,即某體系的人們(例如Delicious這樣的協同篩選服務,FlickrDigg這樣人工抽取網路資源)以及他們之間如何互動。[9]

語義網和服務導向架構的實現 编辑

和人工智慧的方向有關聯,Web 3.0可以是語義網概念的實現和擴充。各學院正在研究開發一種基於描述邏輯和智慧代理的推理軟體,這樣的軟體透過運用表述網路上概念和資料之間的關係的規則來進行邏輯推理操作。[10]

Sramana Mitra對語義網成為次世代網際網路基本要素的看法不同,並提出了一道封裝Web 3.0的公式[11]

Web 3.0也被認為和服務導向架構(SOA)及語義網的具體體現有關。[12]

向3D進化 编辑

另一條可能的道路是Web3D聯盟擁護的3D化構想,包括將整個網路轉化為一系列3D空間,採用第二人生啟發的概念。[13]同時也提供新的方式在3D共享空間連接和協同。[14]

所建議的一些延伸定義 编辑

美國企業家兼風險投資家諾瓦·斯皮瓦克建議將Web 3.0的定義延伸至當前各大技術潮流邁向新的成熟階段的具體體現,包括:

參考資料 编辑

  1. ^ What is web3? It’s Silicon Valley’s latest identity crisis. NBC News. [2022-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1) (英语). 
  2. ^ Vlad Savov. Jack Dorsey Stirs Uproar by Dismissing Web3 as a Venture Capitalists' Plaything. Bloomberg. 21 December 2021 [21 December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4). 
  3. ^ Web 3.0: The Future Architecture of the Interne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Cybersecurity, Privacy, & Networks eJournal.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Network.
  4. ^ 政府發表有關虛擬資產在港發展的政策宣言.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 2020-10-31 [2024-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02) (中文(香港)). 
  5. ^ Jeffrey Zeldman Web 3.0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 List Apart (Blog), January 16, 2006
  6. ^ Victoria Shannon. A 'more revolutionary' Web.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2006-06-26 [2006-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5-24). 
  7. ^ Dan Farber & Larry Dignan TechNet Summit: The new era of innovatio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ZDNet blog, November 15th, 2006
  8. ^ Richard MacManus & Seokchan (Channy) Yun Eric Schmidt Defines Web 3.0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ad/WriteWeb, August 7th, 2007
  9. ^ 9.0 9.1 John Markoff, Entrepreneurs See a Web Guided by Common Sens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ew York Times, November 12, 2006
  10. ^ Phil Wainewright What to expect from Web 3.0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ZDNet, November 29, 2005
  11. ^ Sramana Mitra Web 3.0 = (4C + P + V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ebruary 14, 2007
  12. ^ Lee Provoost, Erwan Bornier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and the Semantic Web: A killer combination?PDF (274 KiB), University of Utrecht, February 10, 2006
  13. ^ Andrew Wallenstein Hollywood hot for Second Lif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Hollywood Reporter, Feb 13, 2007
  14. ^ Metaversebases WEB 3.0 and Metaverse, and why they are so related?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earch Engine News, November 29, 2006
  15. ^ Cortex Intelligence Demonstration of Web 3.0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ortex Site, December 6, 2007
  16. ^ Nova Spivack The Third-Generation Web is Coming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KurzweilAI.net, December 17, 2006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