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尧宸(1895年—1925年10月13日),字俊辉,祖籍福建霞浦盐田乡龟湖村[1],出生于平潭县,生前为国民革命军团长,参加了国民革命军东征,1925年10月在惠州战役中阵亡,被追认为国民革命军中将,1980年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追认为革命烈士[2]

刘尧宸
字号俊辉
出生1895年
 大清福建省福州府平潭厅
籍贯福建省霞浦县灵霍乡龟湖村(今盐田畲族乡北洋村龟湖自然村)
逝世1925年10月13日(1925歲—10—13)(29—30歲)
 中國广东省惠陽縣(今惠州市惠城区) 
墓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黄埔烈士陵园
政党中國同盟會 中國同盟會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母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军种 國民革命軍陆军
军衔中将(追授)
参与战争

生平 编辑

刘尧宸的祖父刘长泰是霞浦县龟湖村人,咸丰年间赴平潭廳任海坛右营守备,刘尧宸因此出生于平潭。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刘尧宸随父迁居福州,在培元书院就学,被中国同盟会吸收入“桥南体育会”组织。[3]

1911年,刘尧宸加入中国同盟会,响应辛亥革命后福州的革命党人起义,起义成功后被介绍到福建陆军小学学习,后被选中送往清河第一陆军预备学堂学习。1917年考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七期,编入骑兵科第三连学习,1919年秋毕业回到福建,在李厚基手下任见习军官,后在福建靖国军总司令方聲濤手下任职,后赴广东省,1920年7月升任粤军第十六团团副,参加光复广州的战役。[2][3]

1921年7月,刘尧宸所在部队赴广西平乐攻打陸榮廷残部,1922年升任孫中山大元帅府卫队团参谋长、营长,6月赴江西赣州直系部队战斗,进逼南昌,后因陈炯明反叛,刘尧宸被调到福建攻打归附直系的李厚基,先后攻克福州、泉州。12月,許崇智东路讨贼军进入广东,刘尧宸随孙良翰部留守福建。1923年,孙良翰麾下一个叛变,刘尧宸逃脱到厦门,后重赴广州追随孙中山,在黄埔军校担任教官。[3]

1925年2月,刘尧宸代理黄埔军校教导团第二团第二营营长,参加国民革命军东征,参加了淡水戰鬥,攻克池尾镇,催使錢大鈞驰援一团在棉湖戰鬥中攻克的棉湖镇。5月,由于驻广州的杨希闵刘震寰反叛,刘尧宸随第一旅教导团回师平叛,后被擢升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师第四团团长。[3]

1925年10月,刘尧宸率军攻打惠州,主攻北门,在亲自搭建云梯登城时中弹牺牲。[3]

身后 编辑

东征后,广州国民政府为刘尧宸举行了追悼大会,周恩来为他宣读祭文,国民政府追授刘尧宸中将军衔,遗体葬于黄埔烈士陵园[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刘尧宸在建瓯的后代向上申请,以及建瓯县人民政府向上申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于1980年追授刘尧宸为革命烈士[2]

家庭 编辑

刘尧宸的家系为霞浦县龟湖刘氏[1],明朝时期自侯官县刘家巷迁居霞浦西胜村(今属盐田畲族乡),后又迁往龟湖村。刘尧宸祖父刘长泰为龟湖刘氏第十二世,生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咸丰年间在平潭任海坛右营守备[2]。刘长泰育有五子,包括刘尧宸的父亲刘继馨,庠生出身,在平潭以卖画代书为生,后因民事纠纷离开平潭,到福州定居。[3]

刘尧宸的妻子为许氏,1923年生下孩子后因中风而去世,刘尧宸将其托付给嫂子抚养[3]。他的后代刘舜勋曾在建瓯工作。[2]

故居 编辑

刘尧宸在平潭的故居现为平潭县文物点,位于平潭县海坛街道猿门社区夏致街6号。[4]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陈永庚.; 霞浦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霞浦县志. 北京: 方志出版社. 1999: 1074. ISBN 7-80122-542-2. OCLC 47112521. 
  2. ^ 2.0 2.1 2.2 2.3 2.4 光辉的一生——怀念刘尧宸将军. 中国老区促进会. 2021-08-12 [2023-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11).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平潭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平潭县志. 北京: 方志出版社. 2000: 716–717. ISBN 7-80122-589-9. 
  4. ^ 党史学习教育 | 平潭革命文物“组团出道“!追寻先辈足迹 传承红色基因. 平潭综合实验区旅游与文化体育局. 2021-10-02 [2023-09-11]. [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