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民 (神学)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5年4月9日) |
选民,即天選之人或神選之人,是指「被上天(神)所拣选的人」。常常被視為是上天(神)挑選,实现天命(例如在人間充当先知)的個人,甚至可以是一個受神喜愛的族群。亞伯拉罕宗教中,犹太人、基督徒、回教徒(穆斯林),都声称自己接受了神的天启,认为自己是神的选民。
啟示编辑
许多宗教相信神向先知启示了一些信息。犹太教、基督宗教和回教的大部分教派都教导说,他们信仰的道路是使人得到拯救的不二法門。印度教、佛教、锡克教、犹太教、基督宗教、回教的少数教派,则相信其他宗教的信徒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獲得永生。
民族优越感编辑
选民的观念有时会带来民族优越感,批评者认为这一观念带来了文化帝国主义、种族主义和排外主义。不过基督徒和犹太人争辩说,选民的身份带来的更多的是责任和奉献,而不是特权。
《旧约圣经·出埃及记》中提到,犹太人是神特选的子民,将来救世主弥赛亚要降临,拯救犹太人。神向摩西传达《摩西五经》,因此犹太人还享有“神的道”或“天啟的律法”。
南北戰爭時,主要由基督徒构成的美国奴隶主以自己的觀點和經歷认为自己是「神所选定」,可以擁有奴隸,讓社會更加進步。与此相反,同样主要由基督徒构成的废奴主义者,也认为自己是神所选定给奴隶带来自由和平等的权利。
二次大戰時,白人至上主义者相信雅利安人(Aryan race)是「神所选定」而优越的,支配其他低等民族是他们的使命,包括納粹黨。亞洲,神道教教义中日本人是天照大神所造,是神选民族,日本是神所造的国家。
许多宗教和慈善组织认为自己是「神所选定」来照顾病人和受苦的人。
犹太教编辑
在犹太教中,相信犹太人是被上主雅威(YHVH)拣选与他立约的选民。犹太教的选民观念首先见于《摩西五经》,特别用以指犹太人(希伯来人、以色列人)。
基督宗教编辑
過往的基督信仰认为基督徒已经取代犹太人(希伯來人)成为神的选民。根据这种观点,对以色列的拣选最终将通过耶稣基督的教训来实现,犹太人拒绝基督信仰,不承认耶稣是弥赛亚,更不是上帝的儿子,就不再拥有选民资格。基督取代论者引《新約聖經》来支持他们的观点,说基督徒已取代犹太人成为神的选民和亚伯拉罕的后裔:“没有犹太人或希腊人,没有为奴的或自主的,也没有男和女,因为你们众人在基督耶稣裡,都是一了。你们既属于基督,就是亚伯拉罕的后裔,是照着应许为后嗣了。”[1]
喀爾文派编辑
喀爾文派不同於其他基督宗教宗派的特點,就是極其強調「預選說」,加爾文繼承了奧古斯丁的理念,認為人是否能夠信奉基督,信奉基督之後是否得救,都是上天註定好的,只有天選之人能夠得永生,其他人則永遠墮入地獄,基督之死是為那些天選之人贖罪,不是為世上所有的人。天選之人將獲得永生,且不可能抗拒上帝的救恩,天選之人一旦得救永恆得救,不可能墮落;但未蒙天選的人則會永墮地獄,而且上帝讓人升入天堂是不需條件,亦不需要行善積德,更不須購買贖罪券。此《預選說》如一顆拋入池塘的石頭,幾乎攪亂了整個基督教世界。宗教改革中,無論舊教或新教都非常認真回應《預選說》。為了證明自己是天選之人,喀爾文派不但不會要求信徒遠離俗世,反而鼓勵信徒努力賺錢,並認為賺得大錢是一種表徵,證實自己是天選之人,且賺錢是榮耀神的行為,這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2]
基督宗教非传统教派编辑
安息日会编辑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认为,安息日会信徒就是启示录12章17节所说,上帝在末日时期选召的“守神诫命、为耶稣作见证”的餘民(Remnant),向世界传扬启示录14章的“三位天使之信息”(three angels' messages)。
摩門教编辑
在後期聖徒運動(摩門教)中,认为所有加入教會都是与神立约、或被选召的人。
統一教编辑
回教编辑
許多回教徒相信回教是專屬於他們的宗教,他們是阿拉的選民。而另一部分回教徒,相信阿拉會救每一个好人,包括其它的有經者,這是因為回教徒相信,阿拉、基督徒的耶和華和猶太人的雅威,是同一位神,詳見《可兰经》。
印度教编辑
印度教并不强调「选民」的概念。大体上,印度教相信通过实践真理和精神修炼来达到解脱,神是公正的。但是在國內用種姓制刻意維護統治者的利益。
参考文献编辑
参见编辑
扩展阅读编辑
- Dave Dean Capucao. Religion and Ethnocentrism: An Empirical-Theological Study. BRILL. 2010. ISBN 978-90-04-184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