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來十號,是佛典佛陀具有的十個名號[1],包括如來應供阿羅漢)、正遍知正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世尊(薄伽梵),亦是念佛佛隨念)的修行項目之一。

十號的數目

编辑

「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為佛陀十號,但其數目為十一個。若計為十號有數種組合,主要有三種:

名號

编辑

如來(tathāgato)

编辑

梵語巴利語:tathāgata,陽性單數主格:tathāgato)

  • 《金剛經》解:“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 《成實論》釋:“如來者,乘如實道來成正覺,故曰如來。”
  • 《十號經》解釋:“如過去正等正覺,調伏息心得至涅槃,故名如來。”
  • 《大乘義章》解:“如三世佛所說不變,故名為如,佛如而來,故名如來。……涅槃宣說,乘六波羅蜜十一空來,故曰如來。”[8]
  • 《法蘊足論》解釋:「從菩薩證無上正等菩提夜,乃至佛無餘依般涅槃界夜,於其中間諸有所說、宣暢敷演,一切皆如,無有虛妄、無有變異、諦實如理無有顛倒,皆以如是如實正慧見已而說,故名如來。」

應供(arhan,音譯:阿羅漢)

编辑

梵語:arhat,陽性單數主格:arhan;巴利語:arahant,陽性單數主格:arahaṃ)

  • 《成實論》解釋:“以煩惱盡故得此法,貪恚痴等是妄語根本,滅此諸結,是故應供。”
  • 《十號經》釋:“令彼世間所有衣服臥具飲食湯藥幢幡寶蓋香花燈果,及天上人間最上之物供養於佛,獲得最上富貴吉祥之福,是名應供之號。”
  • 《大乘義章》解:“如來諸過悉已斷盡,福田清淨,應受物供故名應供。 [8]
  • 《大智度論》解釋:“佛諸結使除盡,得一切智慧故,應受一切天地眾生供養。

正遍知(samyaksaṃbuddho,又譯正等覺(者)、正等正覺(者)、三藐三佛陀)

编辑

梵語:samyak-saṃbuddha,陽性單數主格:samyak-saṃbuddho;巴利語:sammā-sambuddha,陽性單數主格:sammā-sambuddho)

  • 《成實論》釋:“是正智法從明行生,前際後際及不相續善通達故,得名正智。”
  • 《十號經》中為“正等覺”,解釋:“如來具一切智,於一切處無不了知。……復於大乘作意思求歷修諸地,斷盡結習成無上覺,此名正等正覺。”[8]
  • 《大智度論》解釋:“知苦如苦相,知集如集相,知滅如滅相,知道如道相。”

明行足(vidyācaraṇasaṃpannaḥ,又譯明行圓滿)

编辑

梵語:vidyā-caraṇa-saṃpanna,陽性單數主格:vidyā-caraṇa-saṃpannaḥ;巴利語:vijjā-caraṇa-sampanna,陽性單數主格:vijjā-caraṇa-sampanno)

  • 《成實論》釋:“是正智法從明行生,前際後際及不相續善通達,故得名正智,盡行施等波羅蜜故諸明行足。”
  • 《十號經》解:“明謂天眼明、宿命明、漏盡明;行足者,為如來身口意業,善修滿足正真清淨。如有大衣鉢等自在觀照而無愛著,於自願力一切之行,修令滿足,號明行足。”[8]

善逝(sugato)

编辑

梵語巴利語:sugata,陽性單數主格:sugato)

  • 《成實論》解釋:“餘人亦於無始生死行施等法無正行,故不名善逝,佛有正道行施等行,故名善逝。”
  • 《十號經》解:“如來正智能斷諸惑,妙出世間能往佛果,故名善逝。”
  • 《大乘義章》解釋:“善者名好,逝者名去,如來好去,故名善逝。”[8]

世間解(lokavid)

编辑

梵語:loka-vid,陽性單數主格:loka-vid;巴利語:loka-vidū,陽性單數主格:loka-vidū)

  • 《成實論》解釋:“如來自已功德具足,得正智故能知世間一切心念。”
  • 《十號經》中為“世間解無上士”,解釋:“正覺正知名世間解……;唯佛第一最上無等,名無上士。”[8]

無上士調御丈夫(anuttaraḥ puruṣadamyasārathiḥ,又譯無上丈夫調御士)

编辑

梵語:anuttara,陽性單數主格:anuttaraḥ;巴利語:anuttara,陽性單數主格:anuttaro)
梵語:puruṣa-damyasārathi,陽性單數主格:puruṣa-damyasārathiḥ;巴利語:purisa-dammasārathi,陽性單數主格:purisa-dammasārathi)

  • 《成實論》為“無上”解釋:“知所念已而為說法,故名無上。”,為“調御”釋:“調御所當調者無不調伏,已調伏者永不敗壞。”
  • 《十號經》解:“佛是大丈夫,而能調御善惡二類。……佛以第一義善涅槃之法,顯示調御令離垢染,獲得最上寂滅涅槃,是故得名調御丈夫。”[8]
  • 《大智度論》為“無上”解釋:“如諸法中涅槃無上,眾生中佛亦無上。”
  • 《大乘義章》為“無上士調御丈夫”解釋:“人中最勝,餘不能加,名無上士。……佛是丈夫,能調丈夫,是故號佛調御丈夫。”[8]

「anuttaraḥ」在梵語中兼有名詞(意謂至高無上者)與形容詞(意謂至高無上的)雙重詞性,如果當名詞用,則「anuttaraḥ puruṣadamyasārathiḥ」如同是二個名號。如果佛的其他九組名號的涵義難以被合併其中二組為一組,或刪去其中一組,則為了將佛的名號總數維持在十個,可採用「anuttaraḥ」的形容詞詞性,將「anuttaraḥ puruṣadamyasārathiḥ」整組詞的涵義理解為「至高無上的調御丈夫」以作為佛的其中一組名號,此時「至高無上的」這個形容詞是用來描述調御丈夫已經具有的高超性質。

天人師(Śāstādevamanuṣyāṇāṃ)

编辑

梵語:Śāstṛ,陽性單數主格:Śāstā ;巴利語:Satthar,陽性單數主格:Satthā)
梵語:deva-manuṣya,陽性複數属格:deva-manuṣyāṇāṃ;巴利語:deva-manussā,陽性複數属格:deva-manussānaṃ)

  • 《成實論》解釋:“所調伏者天人是也,故名天人師。”
  • 《十號經》釋:“所有苾芻、苾芻尼、烏波塞、烏波夷、及天上人間、沙門婆羅門、魔王外道、釋梵龍天,悉皆歸命,依教奉行,俱作佛子,故名天人師。”[8]

佛(buddho)

编辑

梵語巴利語:buddha,陽性單數主格:buddho)

  • 《十號經》解釋:“智慧具足三覺圓明,是故名佛。”
  • 《大乘義章》釋:“能覺無量諸煩惱已,令諸煩惱無所能為,故名為佛。……既能自覺,復能覺他,覺行窮滿,故名為佛。”
  • 《大智度論》解:“知過去、未來、現在,眾生數、非眾生數,有常、無常等一切諸法,菩提樹下了了覺知,故名為佛陀。”[8]

世尊(bhagavān,又譯薄伽梵、婆伽婆)

编辑

梵語:bhagavat,陽性單數主格:bhagavān;巴利語:bhagavant,陽性單數主格:bhagavā)

  • 《成實論》解釋:“如是九種功德具足,於三世十方世界中尊,故名世尊。”
  • 《大智度論》解釋:「婆伽婆者……是名『有德』……巧分別諸法總相別相,故名婆伽婆……是名『有名聲』……是人能破淫怒癡故,稱為婆伽婆。」…………「得是九種名號,有大名稱,遍滿十方,以是故名婆伽婆。」……「一切所願具足故,名『有德』。」
  • 《十號經》解釋:“謂以智慧等法,破彼貪瞋癡等不善之法,滅生死苦,得無上覺,天人凡聖世間出世間咸皆尊重,故號世尊。”
  • 《法蘊足論》解釋:「謂有善法,名薄伽梵……或脩善法,名薄伽梵……圓滿脩習身戒心慧,成就大我,無限無量,成無量法,名薄伽梵……具大威德,能往能至、能壞能成、能自在轉,名薄伽梵……又佛世尊,永破一切貪瞋癡等惡不善法、永破雜染後有熾然苦異熟果、永破當來生老病死,名薄伽梵……又佛世尊,於未聞法能自通達得最上覺,成現法智、無障礙智,善解當來脩梵行果,為諸弟子分別解說,設大法會普施有情,名薄伽梵……又佛世尊,為諸弟子隨宜說法,皆令歡喜恭敬信受、如教脩行名稱普聞,遍諸方域無不讚禮,名薄伽梵。”

據《中部》的複註(ṭīkā),薄伽梵又名為「天中天」(yato bhagavā ‘‘devātidevo’’ti vuccati)[9]。早期來華的佛教譯師,如支婁迦讖等,亦會把薄伽梵譯為「天中天」[10]

相關條目

编辑

參考來源

编辑
  1. ^ 蕅益智旭《四分律藏大小持戒犍度略釋》:「若總略釋:無虗妄名如來。良福田名應供。知法界名正徧知。具三明名明行足。不還來名善逝。知眾生國土名世間解。無與等名無上士。調他心名調御丈夫。為眾生眼名天人師。知三聚名佛。具十德名世尊。古人科列云一、倣同先迹號,二、堪為福田號,三、徧知法界號,四、果顯因德號,五、妙往菩提號,六、達偽通真號,七、攝化從道號,八、應機授法號,九、覺悟歸真號,十、三界獨尊號,此即合無上士調御丈夫為一號,以世尊共成十數也。」
  2. ^ 《大智度論》:「善說出世間安隱道故,名『無上調御師』……知世間已,調御眾生,於種種師中最為無上,以是故名『阿耨多羅富樓沙曇藐婆羅提』」
  3. ^ 星雲法師. 佛陀的樣子 第三篇 佛陀十號. [2021-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8). 
  4. ^ 莊春江. 雜 附(1) 佛陀十號的釐清. [2021-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9). 
  5. ^ 清涼澄觀《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言即佛義焉者,佛者覺也,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省稱名之為佛。由此天上人間共所尊重,故曰世尊。即無師自覺號。」
    《梵網經盧舍那佛說菩薩心地戒品》:「妙本無二、佛性玄覺,常常大滿,一切眾生禮拜故、尊敬故,是佛世尊」
  6. ^ 章安灌頂《大般涅槃經疏》:「成論與阿含皆合無上士與調御丈夫為一號,至世尊十數方滿。今經與釋論,開無上士與調御為兩,至佛則十名已足。總結上德,十號具足,為世所尊。就別釋中,不稱世尊,但言婆伽婆,此是之總名。」
    荊溪湛然《止觀輔行傳弘決》:「此十號名經論不同。大經解釋為十一句。大論第三合無上士調御丈夫,以為一句,乃至世尊為第十句。本業瓔珞云『一者如來乃至十者佛陀』,具足十號名世中尊。」
  7. ^ 《大明三藏法數》:「 十號(出佛說十號經)……今此經中,合世間解無上士,以為一號,雖開合不同,其義則一,故兩存之。」
  8. ^ 8.00 8.01 8.02 8.03 8.04 8.05 8.06 8.07 8.08 8.09 “佛世尊”的故事. [2019-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4). 
  9. ^ Mūlapaṇṇāsa-ṭīkā. [2021-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8). 
  10. ^ 佐藤心岳. 支婁迦讖の出身地について. 印度學佛教學研究. 1978 [2021-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8). 現存の『八千頗般若経』のサンスクリット原典を見てみると、そこには、「天中天」すなわちdevātidevaということばは見当たらない。そこに見られるのは、バガヴァン(bhagavān)すなわち「世尊」ということばである。それゆえに、ここでは、「天中天」ということばは「バガヴァン」の訳語として用いられていることが明らかである。このように、支婁迦讖は『道行般若経』のなかで「天中天」を「世尊」と同一視していることが知られる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