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憲皇后
孝敬宪皇后(满语:ᡥᡳᠶᠣᠣᡧᡠᠩᡤᠠ
ᡝᠩᡤᡠᠨ
ᡨᡝᠮᡤᡝᡨᡠᠯᡝᡥᡝ
ᡥᡡᠸᠠᠩᡥᡝᠣ,穆麟德:hiyoošungga enggun temgetulehe hūwangheo,太清:hiyouxungga enggun temgetulehe hvwangheu;1681年6月28日-1731年10月29日),中國清朝皇族女性,姓烏拉那拉氏,本名失考。滿洲正黄旗人。费扬古之女,雍正帝嫡妻(皇后)。
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 | ||
---|---|---|
![]() | ||
姓 | 烏拉那拉氏 | |
族裔 | 滿洲人 | |
旗籍 | 正黄旗 | |
出生 | 康熙二十年五月十三日(1681年6月28日) | |
婚年 | 康熙三十年(1691年) | |
婚姻名份 | 嫡福晋→ 皇后 | |
逝世 |
雍正九年九月二十九日(1731年10月29日)(50歲)![]() | |
谥号 | 孝敬恭和懿顺昭惠莊肃安康佐天翊圣宪皇后 | |
坟墓 | 清泰陵 | |
親屬 | ||
父親 | 一等承恩公费扬古 (烏拉那拉氏) | |
嫡母 | 贈多羅格格 | |
夫 | 世宗憲皇帝胤禛 | |
夫之父 | 聖祖仁皇帝玄燁 | |
夫之嫡母 | 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 | |
夫之母 | 孝恭仁皇后烏雅氏 | |
夫之側室 | 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敦肅皇貴妃、纯懿皇贵妃、齊妃、谦妃、宁妃 | |
兄弟 | 大哥星輝、二哥富昌、三哥富存、四弟五格 | |
子 |
親子:弘暉 庶子:弘昐、弘昀、弘时、弘历、弘昼、福宜、福惠、福沛、弘曕 | |
女 | 庶女:长女、和硕怀恪公主、三女、四女 | |
養子 | 弘皙、弘㬙、弘晥、永璥。 | |
養女 | 和硕淑慎公主、和硕和惠公主、和硕端柔公主 |
早期生平编辑
康熙二十年五月十三日(1681年6月28日),烏拉那拉氏出生。
康熙三十年(1691年),年約十二歲的烏拉那拉氏,康熙帝賜烏拉那拉氏與胤禛成婚。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三月,烏拉那拉氏生下弘暉。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三月,康熙帝封胤禛爵位為多羅貝勒。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烏拉那拉氏的嫡長子弘晖過逝,得年8岁,入葬清東陵黃花山(自此未再有生育紀錄)。
康熙四十六(1707年),康熙帝首次於胤禛的圓明園被邀請進宴。[2]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貝勒胤禛獲康熙帝晉封為和硕亲王。之後,烏拉那拉氏自此賜為胤禛的嫡福晉。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朝鮮國王所派使臣回國後,表明大清帝國康熙帝當時的意旨:「(胤禛二哥)允礽之子弘皙颇贤,难于废立(太子)允礽」;或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亦表明康熙帝當時意旨:「弘皙甚賢,故不忍立他子,而尙尔贬处允礽矣」。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二十日,雍親王胤禛登基,為雍正皇帝。那時候朝鮮王朝都有傳言(雍正二哥)允礽第二子弘晳是康熙最後留下的遺言:「允礽第二子弘皙朕所钟爱,其特封为親王」。(弘曆的王爵在《朝鮮實錄》上,並沒載錄康熙帝為弘曆封王,當時朝鮮王朝只記載弘皙的王爵是康熙留下的重要遺旨,特別命令雍正一定要封弘皙王爵的)
(當時,雍正遵從康熙旨意皇子皇女未滿十八歲的均不冊封王爵,包括皇后自己的兒子弘暉也是如此)
雍正在後宮中,特地撫養允礽的幼齡兒子:弘㬙、弘皖、永璥,收為雍正帝的養子(這也是乾隆弘曆上位後親口承認的)。[3]
雍正元年(1723年)二月,雍正帝谕礼部,奉仁壽皇太后懿旨冊立:「嫡福晉烏拉那拉氏為皇后」。[4][5]
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二十三日,雍正的母親仁壽皇太后,病逝。
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雍正皇帝於乾清宮召諸王滿漢大臣入見,面喻曰:「建儲一事,理宜夙定。去年十一月之事,倉卒之間,一言而定。(康熙)聖祖仁皇帝神聖,非朕所及」。以密封遺詔不立皇太子,親書諭旨加以秘藏康熙主要中意人選,收藏於乾清宮最高之處。(亦是大清歷朝皇帝最早秘定的太子人選)
雍正元年(1723年),因聖祖仁皇帝和仁壽皇太后三年喪期未滿,雍正帝諭令自己的萬壽令節十月三十日停止朝賀與筵宴,並遣官祭景陵、福陵、昭陵、暂安奉殿、孝陵與孝東陵等當時清朝歷代帝后的陵寢;三年後,皇后的千秋節诞辰五月十三日(因近仁壽皇太后忌辰五月二十三日),亦開始下令停止行禮與筵宴。
雍正元年(1723年)十一月,適逢康熙忌辰,雍正命皇四子弘曆祭景陵。[6]
雍正元年(1723年)十二月,皇后烏拉那拉氏因替皇帝的生父母守孝三年期未滿,因此不舉行盛大的慶賀典禮。因此在一系列的立后的相關活動中,雍正首度破例冊立皇后,以遣官祭歷代帝王陵寢、岳镇海渎、長白山,遣官祭告立后一事。[7][8]而後,皇后的亡父領侍衛內大臣费扬古追封一等承恩公,遣官致祭修墓;準備封他的子孫袭一等侯;皇后的已故生母(或養母)被追封為多罗格格。
雍正二年(1724年)五月,雍正諭旨:「二阿哥允礽奏曰:臣蒙皇上种种施恩甚厚,臣心实深感激。又训弘皙,你(弘皙)若能一心竭诚效力,以事君父,方为令子,此皆二阿哥允礽至诚由衷之言」。雍正還特別賜冊弘皙之生母李佳氏為允礽的側福晉,並讓弘皙盡心孝養其生母李佳氏。雍正下令讓允礽所有的妻妾各皆豐其衣食,以終餘年。[9]
雍正三年(1725年)十月,三年喪期之後,雍正補辦慶賀冊立皇后典禮,上御駕太和殿、王以下及满汉大臣官员,皆进表文称贺和行礼。皇后率妃嬪於雍正御前行禮,還宮後,妃嬪率公主福晉命婦於皇后前行慶賀禮,均如儀。而後,皇后的千秋節、長至節、元旦節,亦有全國各地方高級官員總督巡撫將軍,皆奉差於外地,上呈進箋文恭賀皇后的壽誕與節慶。例如:浙江總督李衛恭賀皇后的千秋令節。[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雍正四年(1726年)五月二十三日,適逢仁壽皇太后三周年忌辰,雍正欲要親往祭陵。王大臣等,以聖躬素畏炎暑,萬幾已極勞苦,又觸熱往返五六百里,洵非所宜,且二麥登場,一路夫役祗候,不免耽誤農功,合詞懇請皇帝停止親往祭陵。雍正勉從所請,因此命皇四子弘曆前往代為行禮。[25]
雍正四年(1726年),诸王文武大臣,以十月三十日恭届雍正帝的万寿节,合词奏请庆贺。奉雍正諭旨,曰:「朕即位以来事事效法皇考康熙聖祖仁皇帝,当日皇考圣诞万寿节未曾每年行庆贺礼,是以朕万寿节礼部突然奏请庆贺,朕降旨停止,皇考康熙六十年来所行之事,朕无不遵奉施行」。[26]
後期生平编辑
雍正六年(1728年)四月二十三日,因劉聲芳曾推薦上奏奏稱吳謙人雖浮躁但醫術調理脈理很好,是以雍正聽信其言,於是於雍正五年(1727年)欲為吳謙開恩赦罪,特賞賜他宮廷中御醫之職以行醫贖罪。但到了隔年之後,雍正六年(1728年)四月二十二日,他的正宮皇后突然感染到類似風寒的病症,命吴谦用藥調理醫治時,豈料皇后的病未見起色,雍正降旨詢問醫生吳謙時,吳謙竟无愧惧之色,雍正便命内务府总管莊親王允祿将吴谦上九条锁,交拿刑部,加上吴谦過去招搖撞騙的罪,刑部初審判斬立決,二審奉旨緩刑餘依議,最後朝審奉雍正諭旨:重新改判吴谦在監獄會同醫官永替監獄裡囚犯診治醫病[27]
雍正七年(1729年)五月初六日,(乾隆帝弘曆上位後,命人编纂《國朝官史》,一書有特別提到,雍正責備宮中太监,預備千秋節為了這位皇后建造祝寿道场並不妥當)[28]。經過查證,因雍正元年(1723年)皇帝剛登位時,已經有公佈諭旨:「于朕誔日萬壽節不得建立祝寿道场..贠贻累地方,且以有用之财供无益之费,既非朕以劝儉有位之心..若不遵谕旨朕必加以处分,不寬貸,特谕」。因當年雍正皇帝特地為生父母聖祖仁皇帝、仁壽皇太后建祝寿道场是為了表達對父母親的孝思而建祝寿道场的。而皇帝和他的皇后皆於誕辰之日萬壽節千秋節之時不能建祝寿道场,是因雍正孝順恭敬父親康熙皇帝生前的旨意節儉,不隨性地鋪張浪費公帑建造道场无益國家的花费[29]。(乾隆朝编纂的《國朝官史》一書又指出說這位皇后並不節儉,並且雍正其實不想要給這位皇后禮數的)昨日,在竹子院舉行宴會時,雍正發現宴桌上外來臣子進獻之鮮食,與宮中太監進獻給他的皇后宴桌上的鮮食全部都備有。雍正認為並不妥當,自己理天下事日夜焦勞並時思節制所用而不肯過分,而皇后的禮數怎能與皇帝擁有一樣的禮遇規格,因此雍正當場責備太監為了進獻給皇后所食用的能與皇帝禮數一致,這樣不僅不合尊上傳統禮制,亦並非遵守雍正初年已頒發諭旨節儉愛惜之道。雍正下令宮中太監們,除了舉行典禮之外,皇后其餘日所食用的可照常例向茶膳房取用。
經過查證之下,因雍正朝初期,曾早已經發過這道諭旨:「朕从前曾传谕外省文武大臣,凡陛见来京,不必进献一切物件。朕近日将镇协等官调来引见,特欲识认其人询问地方事务理应轻骑速来,不可带食物进献,嗣后着永行禁止」、「朕三年以来,素服斋居,从未令诸臣进献。三年之期已满,十月为朕万寿节在廷诸臣有进献之事,朕以诸臣之意出于诚恳,若一概拒却恐无以联上下之情...至于诸臣进献之事。外任大臣自古有进献方物之理,今仍准其进献,但所进之物必令廷臣共知之,朕酌(少)量收纳一二件,亦必令廷臣共知之。在内诸大臣,原无方物可献,若以庆贺(佳)节之期,视为成例,相率进献,朕概不收纳。朕前所降谕旨甚明,仍着遵行」。 「皇考康熙六十餘年富有四海,而躬行儉德,撙節愛養以為保惠萬民之本,…宮中服御之具質樸無華,而古玩器皆尋常之物,竟無一件為人所罕見。二阿哥允礽在东宫时,广蓄奇巧珍贵之物数倍于皇考宫中之所有。朕仰思皇考恭俭至德,实可垂法万世钦服之诚,益觉二阿哥允礽之所为,实属无益,当为鉴戒也。朕既深知二阿哥允礽之非,若朕此时复留心玩好广收进献,则将来子孫之賢而有识者岂不以此为朕躬之累乎。朕意欲俟暇时,将宫中所有之物或系皇考传留或朕藩邸旧蓄,一一分晰标记,以明皇考康熙之儉德,俾世世子孫共知之。」、「康熙躬行節儉、裕国爱民,六十余年以来,蠲租赐复,殆无虚日,休养生息之恩至矣」。[30][31][32][33]
身後待遇编辑
雍正九年(1731年)九月二十九日,皇后病重,暫駐足暢春園,雍正亦親往暢春園探望病重的皇后。皇后五十一歲病逝。雍正因此辍朝五日,並命在京城的诸王、文武百官、公主、王妃、命婦等,皆齊聚暢春園举哀。並特破例於畅春園的正殿九经三事殿,举行隆重的喪禮。举行丧儀期间,亦依照前朝(康熙)的慣例,免在外的督抚将军齐聚舉哀參加喪儀[35]。
雍正帝本欲亲临含殓皇后,卻遭到某大臣懇詞力阻,因此後來的典儀官建議:「皇帝無須親臨祭奠大行皇后之禮數,改以明代會典大行皇后由皇子朝夕祭奠的儀式代之,若遇祭期遣官致祭,伏乞停止亲往」。因此,雍正勉從其請,暫停前往,從之[36]。(當時,雍正所有皇子皆不能封王爵)
雍正帝諭示眾臣,曰:「烏拉那拉氏皇后垂髫之年(約12歲時),便奉皇考康熙恩命作配朕躬。結縭以來,皇后一生於暢春園替朕侍奉祖父母:仁憲皇太后、(康熙)聖祖仁皇帝、仁壽皇太后,孝顺恭敬四十餘年始終一致,深蒙三位長輩的慈愛(雍正皇帝親口提到皇后孝順恭敬雍正父母,並且一直是勤劳節儉的)」(《世宗宪皇帝实录》《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上谕内阁(四库全书本)》《皇朝文典卷十九》都有提到皇后深蒙三位長輩的慈愛,并且孝順恭敬雍正父母,遵守勤勞與節儉的)。[37][38][39]
雍正九年(1731年)十月,奉移大行皇后梓宫,暂安奉于田材芦殿,诸王以下文武官员齐集跪送行礼举哀。雍正帝命當時和碩親王的三位兒子:和碩理亲王弘皙、多羅淳郡王弘暻、和碩裕亲王广禄祭奠大行皇后行祭奠禮[40]。
雍正九年(1731年)十一月,雍正自主提早遣官向朝鮮國王讣知皇后的喪事。[41]
雍正九年(1731年)十二月,雍正帝令和碩理亲王弘晢與和碩显亲王衍潢,持册宝,尊大行皇后谥號,曰:「孝敬皇后」[42]
雍正十年(1732年)正月,孝敬皇后册谥礼成,礼部請照例遣官敕谕該朝鲜国王。雍正諭曰:「上年十一月已讣告该国王,今因册谥礼成,又遣官员前往,恐外藩不无迎送供应之烦,此次不必遺官,照例颁示各省行文」。[43]
雍正十年(1732年)九月,孝敬皇后周年忌辰,雍正命遣官致祭。
雍正十年(1732年)十月,朝鲜国王李昑以恭遇孝敬皇后册谥礼成,遣陪臣李宜显等奉表称贺,兼谢颁给朝鲜列传稿本恩,赏赉如例。
雍正十年至十三年,每逢除夕、清明节、中元節[44],雍正帝皆遣官祭祀皇家歷代先祖陵寢與孝敬皇后。雍正十月三十日,適逢雍正帝的万寿节,亦依往例停止朝贺、筵宴,並遣官祭祀皇家歷代先祖陵寢與孝敬皇后。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雍正皇帝於圓明園病重,皇四子弘曆、皇五子弘晝朝夕侍側,雍正於病床上立弘曆為太子後,駕崩。於乾清宮取下遺詔後,弘曆登基,為乾隆帝。[45]
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一月,乾隆帝於孝敬皇后梓宫前親行祭奠之禮,乾隆追封王爵嫡母孝敬皇后所生弘暉為端亲王,並為此遷葬弘暉陵寢。[46]
乾隆二年(1737年)三月,乾隆帝命人將雍正與孝敬憲皇梓宮合葬於泰陵。
影视作品编辑
影視作品 | 飾演烏喇那拉氏的演員 | 編劇 |
2011年電視劇《宮鎖心玉》 | 徐麒雯飾烏拉那拉·金枝。 | 于正 |
2011年電視劇《步步驚心》 | 穆婷婷飾烏拉那拉氏,後為孝敬憲皇后。 | 桐華 |
2012年電視劇《宮鎖珠簾》 | 孫菲菲飾烏拉那拉·貞兒。 | 于正 |
2012年電視劇《後宮甄嬛傳》 | 乌拉那拉·柔则,仅于对白中出现过,人物未正式登场。剧中是皇后乌拉那拉·宜修(蔡少芬飾演)的异母嫡姐。 | 流瀲紫 |
2017年網路劇《花落宮廷錯流年》 | 覃煒飾烏拉那拉·凝秀。 | 陳小桃、馬書妤 |
2018年網路劇《後宮如懿傳》 | 陳沖飾烏拉那拉·宜修。 | 流瀲紫 |
2018年網路劇《延禧攻略》 | 馬春燕飾烏拉那拉皇后(出現在回憶畫面)。 | 周末 |
註腳编辑
- ^ 故宮博物院館藏肖像畫
- ^ 《聖祖仁皇帝實錄》:康熙四十六年十一月,皇四子多羅貝勒胤禛恭請上幸花園進宴。
- ^ 《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二冊 283頁》 雍正十三年。九月戊午。本日總理事務王大臣奉。 上諭向來理密親王之子弘日為弘晥孫永璥因年尚幼穉蒙皇考垂慈恩養仍住宮中近伊等年已長成皇考原欲賜宅另居尚未降旨茲朕仰體聖慈為籌畫久遠之計應酌撥府第俾令安居並賫予贍給以副皇考恩養撫育之盛心其應加封爵及如何賜第居住給與養贍務期妥協之處著總理事務王太臣會同內務府定議具奏欽此。
- ^ 《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2504页:「教化之始,实赖宫内辅佐。人伦之本首在正坤道,此天地之定礼,帝王等永恒之理。嫡福晋那拉氏,风姿品德天赋之声誉卓著,尽孝敬承欢,颁布恩慈仁爱下人,既助帝之盛,宫显封中宫,应立为皇后,以展官内教化,钦此。朕钦遵慈训,册立嫡福晋为皇后,应行之礼仪,尔部详查具奏,特谕」。
- ^ 《朝鲜王朝实录》:淸使等,以皇后册立,颁诏入京,上(指雍正帝,以下同)有疾,世弟代上,迎于郊外。使至阙内,上始迎诏于仁政殿。诏曰:「朕惟乾施坤成,乃布化於四序;日明月俪,竝临照於万方。故王者建邦,必正宫庭之位,圣人作则,首隆册命之文,所以理敍人伦,辅敦内治也。朕丕纉洪基,钦承大业。前奉皇太后谕音:以嫡福晉那拉氏,诞秀高门,禀贞华胄,淑恭中度,懿范成性,孝敬尽於晨昏,承颜养志,柔嘉著於宫壼,惠下肃躬,令德克全,徽章允称,宜册立为皇后。洎慈闱失恃,典礼久稽,而宗事聿严,正名斯亟。玆敬遵训,载考旧仪,祗告天地、庙社,于雍正元年十二月,册立那拉氏为皇后,俾承光於轩曜,式正号於长秋。大礼旣成,湛施应薄,所有事宜,竝列于後」。宣诏讫。上接见勑使,进茶劳问而罢。使出就馆。
- ^ 《清世宗憲皇帝實錄》
- ^ 《皇朝通典卷四十三》節錄:雍正元年二月以恭上圣祖仁皇帝尊諡遣官致祭岳镇海渎长白山十二月以册立皇后遣官致祭如礼 。
- ^ 《皇朝通典卷四十九》節錄:十二月,冊立皇后禮成均遣官祭歷代帝王陵
- ^ 《清世宗憲皇帝實錄》
- ^ 《欽定大清會典則例》第五十六卷、五十八卷。 雍正三年。三年補行冊立孝敬憲皇后慶賀典禮世宗憲皇帝御太和殿王公百官上表行禮畢御乾清宮孝敬憲皇后率妃嬪於世宗憲皇帝前行禮孝敬憲皇后還宮妃嬪率公主福晉命婦於孝敬憲皇后前行慶賀禮均如儀。
- ^ 出自法國传教士龚当信神父爱梯埃尼·苏西埃(Etienen_Souciet)神父的信件(1727年12月15日撰寫于广州)。节录自:《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中国回忆录Ⅲ》页242-246:雍正元年(1723年)十二月,朝廷全体祝贺皇后的册封:①新皇帝登基两年以后,在他的嫔妃中选定一人为皇后。皇后是位出身显赫、立过大功的家族的满族公主。皇帝下达圣旨向全国公布了他的选择,在圣旨中,雍正赞扬了他所选择的皇后。本来应该举行盛大庆典的,但是皇帝为父守孝三年期未满,必须有所不同,所以没有大张旗鼓地庆祝......②新皇后给年纪大的妇女的恩赐。皇帝从他登基元年开始,就规定给三个年龄段的老人类似的赏赐。这方面,皇帝和皇后做出了尊老(孝道)的榜样。这种对老人的尊敬在中国还不止于此。当一个男人或一个女人活到百岁,无论贫富,都要给他在家门前立一个类似凯旋门的牌坊,或者—块石碑,上边刻一些颂扬他们的文字,费用由皇帝负担。如果有—个人该处死,仅仅因为他要养活年迈的父母就可被免除一死。……
- ^ 黃炳(山東巡撫) 描述: 事由:奏為雍正元年伍月十三日恭遇皇后千秋令節謹望闕叩頭慶賀
- ^ 何天培(鎮海將軍世襲頭等阿達哈哈番署理江寧巡撫事務) 描述: 事由:奏為雍正元年五月十三日敬遇皇后千秋令節臣奉差在外不獲同在廷諸臣躬親拜舞謹望闕叩頭慶賀
- ^ 楊名時(雲南巡撫) 描述: 事由:奏為雍正二年五月十三日恭遇皇后千秋臣奉差在外不獲同在廷諸臣躬親拜舞謹望闕叩頭慶賀
- ^ 納齊喀(湖廣巡撫) 描述: 事由:奏為雍正二年五月十三日敬遇皇后千秋令節臣奉差在外不獲同在廷諸臣躬親拜舞謹望闕叩頭慶賀
- ^ 金世揚(工部左侍郎辦理貴州巡撫事務) 描述: 事由:奏為雍正二年五月十三日恭逢皇后千秋臣奉差在外不獲同在廷諸臣躬親拜舞謹望闕叩頭慶賀
- ^ 黃叔琳(浙江巡撫) 描述: 事由:奏為雍正二年五月十三日敬遇皇后千秋令節臣奉差在外不獲同在廷諸臣躬親拜舞謹望闕叩頭慶賀
- ^ 齊蘇勒(河道總督) 描述: 事由:奏為雍正二年五月十三日恭遇皇后千秋臣奉差在外不獲同在廷諸臣躬親拜舞謹望闕叩頭慶賀
- ^ 石文焯(署理浙江巡撫印務河南巡撫) 描述: 事由:奏為雍正三年正月初一日恭遇元旦令節臣奉差在外不獲同在廷諸臣躬親拜舞謹望闕叩頭慶賀皇后殿下
- ^ 題名:署理江南河道總督為賀長至令節上皇后事 。尹繼善,職銜蘇州巡撫署理江南河道總督。 內容提要:揭為雍正七年十一月初三日恭遇長至令節臣奉差在外不獲同在廷諸臣躬親拜舞謹望闕叩頭慶賀。 品名:《明清檔案》 卷冊:A041-056
- ^ 題名:東河總河為慶賀長至令節上皇后。嵇曾筠,職銜河南山東河道總督。 內容提要:揭為慶賀雍正七年十一月初三日長至令節上皇后事。 品名:《明清檔案》 卷冊:A041-059
- ^ 題名:雲南巡撫為慶賀長至令節上皇后事。沈廷正,職銜 雲南巡撫。 內容提要:揭為雍正八年十一月十三日恭遇長至令節臣奉差在外不獲同在廷諸臣躬親拜舞謹望闕叩頭慶賀。 品名:《明清檔案》 卷冊:A045-072
- ^ 題名:浙江總督為慶賀皇后千秋事。李衛,職銜浙江總督管理巡撫事務。 內容提要:揭為雍正九年五月十三日敬遇皇后千秋令節臣奉差在外不獲同在廷諸臣躬親拜舞謹望闕叩頭慶賀。 品名:《明清檔案》 卷冊:A047-048
- ^ 題名:南河總河為慶賀皇后千秋事。嵇曾筠,職銜吏部尚書江南河道總督。 內容提要:揭為雍正九年五月十三日恭遇皇后千秋臣奉差在外不獲同在廷諸臣躬親拜舞謹望闕叩頭慶賀。 品名:《明清檔案》 卷冊:A047-063
- ^ 《清世宗憲皇帝實錄》
- ^ 《清世宗憲皇帝實錄》雍正四年冬十月庚申日。诸王文武大臣等以十月三十日。恭届万寿圣节。合词奏请庆贺。得旨:朕即位以来。事事效法皇考。当日皇考圣诞。未曾每岁行庆贺礼。是以今年朕万寿节。礼部奏请庆贺。朕降旨停止。盖皇考六十年来所行之事。朕力能效法者。无不遵奉施行。其力所不能者。则待朕黾勉于他日。...惟有事事黾勉效法而行。如万寿节不行庆贺礼。乃事之易行者。着仍遵前旨。
- ^ 《雍正朝漢文諭旨彙編一冊325頁、四冊169頁》雍正六年(1728年)四月二十(三)日:一件內務府總管拿送醫生吳謙交部治罪一案。雍正六年四月辦理內務府事務和碩莊親王等奉上諭:…醫生吳謙..被革職後因伊堂官劉聲芳奏稱吳謙人雖浮躁而於脉理尚好,是以雍正五年朕又開恩特賞御醫之職令其效力贖罪,乃朕如此寬罪加恩,而伊全無感激悔過,並無一寔心效力之處,昨因皇后偶感風寒,命伊用藥調理,伊用藥數日並未見效及降旨詢問,伊全無愧懼之色...奉旨吳謙改為應斬著監候秋後處決餘依議欽此。本年朝審奉旨吳謙從寬免死, 著永遠在監會同醫官醫治監犯, 倘有意傷人仍照伊原罪, 即行正法, 欽此。
- ^ 《国朝宫史》卷三。雍正七年五月初六日,上谕:「尔等所奏在钦安殿为皇后建祝寿道场一事,既经奏闻,则必称奉旨为皇后建祝寿道场。朕思以下敬上为礼,若君上与臣下祝寿,成何体统?昔圣祖皇考(指康熙帝)为仁憲皇太后启建道场,原系孝思,欲尽臣子之诚。朕为圣祖皇考、皇太后圣母启建道场,亦是朕之孝思。今尔等为皇后在朕宫闱建立道场,殊非典制。且尔等愿为皇后立道场,不拘在何处俱可,如在钦安殿,则于体统有碍。」...奉上問:皇后千秋之日...。又奉上諭:昨日竹子院設座,朕宴上所有之物,中宮宴上俱有,似此皆禮制所關,當有分別,方於理相合。爾等傳與茶膳房人等,凡外來進鮮之物,原為朕進。朕理天下事,日夜焦勞,時思節用,不肯過分。中宮所用,如何與朕相同?不但體統不合,亦非撙節愛惜之道。若無關典禮,中宮有需用之物,遣人向茶膳房尋取則可。即進御之物,若有贏餘,各宮內遣人尋取應用,酌量給與亦無不可。
- ^ 《清世宗憲皇帝實錄》同《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三册98页》雍正元年七月,雍正谕诸王大臣:「朕誔日倘仍照从前建立道场自此以后将成…贠贻累地方且以有用之财供无益之费既非朕以劝「俭」有位之心又非朕以康阜期海内之意…朕甚无取焉。特宣布中外于朕誔日毋(不)得建立祝寿道场…若不遵谕旨朕必加以(处)分不少宽贷特谕。」。
- ^ 《清世宗憲皇帝實錄》 雍正五年闰三月乙酉。谕内阁。闻会试举人感朕特恩。以今年为朕五十万寿。特于京城寺庙设立经坛以申颂祝之意。此举甚为虚妄。朕临御天下。孜孜求治。凡所行之事。惟以循理为本。诚以理之所在。即天意所在。感孚默应。捷于影响。若朕所行悉合于理。则问心无愧之处。即可以对越神明。而舆情之颂祝与否。皆可置之不问也。朕儆戒乾惕之切。无时或释。举人乃平日读书明理之人。当效法古之圣贤。岂可为此世俗诞妄之举。且朕正念士子贫寒。归途艰于资斧。是以赏给路费。今乃费于无用之地。尤不能体朕之心矣。其所设经坛。即行禁止。朕又闻各省督抚。因朕今年五十万寿。欲购觅玩好之物。以为进献者。此举尤为不可。夫地方大吏。偶有进献方物土产者。不过借此以达其瞻仰之意。而朕之酌量收纳。又复随便分赐廷臣者。亦所以联君臣上下之情。若今年亦只照每年之例备办。尚准其奏达朕前。傥别有玩赏之物。概不寓目。朕仰赖皇考福庇。在藩邸数十年。所蓄器玩颇有。及即位后。见宫中传留古玩器皿。皆质朴之物。实无奇异、为人所罕见者。言之于人。亦令人难信。视朕藩邸所藏。尚属不逮。朕深用愧于怀。当日二阿哥在东宫时。广蓄奇巧珍贵之物。数倍于皇考宫中之所有。朕仰思皇考恭俭至德。实可垂法万世。钦服之诚。切于五内。益觉二阿哥之所为。实属无益。当为鉴戒也。朕既深知二阿哥之非。若朕此时。复留心玩好。广收进献。则将来子孙之贤而有识者。岂不以此为朕躬之累乎。朕意欲俟暇时。将宫中所有之物。或系皇考传留。或朕藩邸旧蓄。一一分晰标记。以明皇考之俭德。俾世世子孙共知之。又安肯多收玩好。以滋朕心之愧乎。朕澄清吏治。令督抚诸臣。共励廉隅。即量予公费。不过供其日用之需。安有余资搜求玩器。傥转索之于属员。则又开下吏逢迎奔竞之渐。尚望其秉公督率。整饬官方乎。朕心惟以民安物阜为美。荐贤举能为贵。傥督抚等、秉公察吏。实心为国。行一利民之政。胜于献希世之珍也。荐一可用之才。胜于贡连城之宝也。当年皇考五十万寿时。朕再三恳请庆贺。不蒙俞允。若以朕所强求而不能仰得皇考之欢心者。今朕五十寿诞。躬自举行。于心实有未安。至于设立经坛。建立碑亭等事。在皇考当日。甚鄙而厌之。因见诸臣吁恳之切。随便听其举行。乃朕所深悉者。而其中群下隐情。在皇考实不能深知。朕居子臣之位四十年。于臣庶情形。皆所亲见。是以不肯复为。内外诸臣。其共体朕心。祗遵朕谕。殚竭诚意。屏绝虚文。勉之勉之
- ^ 《清世宗憲皇帝實錄》雍正二年五月。谕总理事务王大臣。朕从前曾传谕外省文武大臣等。凡陛见来京。不必进献一切物件。朕近日将镇协等官调来引见。特欲识认其人。询问地方事务。理应轻骑速来。不可带食物进献。嗣后着永行禁止...。
- ^ 《清世宗憲皇帝實錄》 雍正四年十二月癸未。谕内阁。朕即位以来。视满汉臣工、均为一体。时时训诲。以君臣之间、务敦元首股肱、一体联属之实心。而不在于仪文度数之末。至于上之赐赉于下。下之进献于上。不过藉微物以表诚意之交孚。若诚意不孚。而徒事虚文。则大非君臣一体之道也。朕三年以来。素服斋居。从未令进献。至上年八月。三年之期已满。十月为朕万寿节。在廷诸臣、有进献书籍笔墨文玩之事。朕以诸臣之意、出于诚恳。若一概拒却。恐无以联上下之情。而成泰交之谊。故其物虽极轻微朴陋。朕亦鉴其忱悃。收纳一二。此朕优待臣工。曲体下情之深恩。并非因其进献之物、可适于内廷之用而收纳也。旋已命停止群臣之进献矣。朕之视尔诸臣、实不啻家人骨肉。是以偶有食用之物。朕亦不论物之轻重。遇便即行颁赐。如论语所记、赐食赐腥。古人早已行之。朕实出于一片待下之诚心。岂藉此鼓励。望其报效乎。向来年节之时。圣祖仁皇帝以口外所进鹿豕雉兔之类。颁赐诸王外。其余止及于汉大学士、及内廷供奉之翰林。则其优待汉人者如此。朕踵而行之。遍及于在廷大臣。无非家人父子、岁时伏腊。欢欣浃洽之意。不在微物也。乃查嗣庭私编日记。讥讪朝政。而于赏赐进献之物。则以无为有。以少为多。将来散布流传。必致人议论。即如杨名时、李绂、何世璂、甘汝来等、所进之物。奏单现在。李绂、甘汝来、又因不收。再三奏恳。观其所献。俱堪一笑。此亦非伊等今日所进、偶涉菲薄。乃向日之例、大率皆然。我圣祖仁皇帝六十余年。诸臣进献之物。不过如此。天下人所共知者。蒙圣祖宽大包涵之度。鉴其微忱。不遗葑菲。所收率多笔墨笺纸书册之类。恩谊可谓至矣。假若有悖逆狂妄、如查嗣庭之诬妄记载者。六十余年之久。又不知如何讹言也。不几以圣祖恤下之弘仁。而反启佥壬之訾议乎。朕事事率由旧章。祗因查嗣庭之妄行讪谤。是以有禁止汉官进献之旨。即年节赏赐之事。朕意亦踌躇。盖恐照旧行之。故启无知小人之议论。若将进献赏赉、概行停止。又将谓朕之待下、过于严峻。无以联上下之情。而不合于圣祖之政。此虽细微之事。中有关系。朕不得不加详慎。着将甘汝来奏摺。并李绂等进献奏单。发与汉大学士、九卿、阅看议奏。寻汉大学士九卿等、援据旧典。合词具奏。内外官员进献。及廷臣常年赏赐。恳请仍照旧例。得旨、此朕慎重之意。惟恐以滥赏启人议论。又恐因进献开谄媚之端。故令汉大臣等会议具奏。今览所奏。援引旧典。情词恳切。着照所请行。至于诸臣进献之事。外任大臣、自古有进献方物之理。今仍准其进献。但所进之物。必令廷臣共知之。朕酌量收纳。亦必令廷臣共知之。在内诸大臣、原无方物可献。若以庆贺令(佳)节之期。视为成例。相率进献。朕概不收纳。朕前所降谕旨甚明。仍着遵行。
- ^ 《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二冊 360頁》 諭示子孫 上諭我 皇考聖祖皇帝臨 六十餘年富有四海而躬行儉德撙節愛養以為保惠萬民之本此中外臣民所共知者,至於宮中服御之具質樸無華而古玩器皿之屈皆尋常平等之物竟無一件為人所罕見者,此等事朕向來且不深知則外廷臣工又何從而知之即據實以告亦覺令人難以信也朕即位後偶令內監稽查檢點見大內所有玩器較朕藩邸所崴尚屬不逮朕既抱愧於心益欽服我皇考之至德即此一節已超越前古矣當日二阿哥在東宮時留心珍玩廣收慱採遂致蓄積豐盈數倍於皇考宮中之所有朕以二阿哥為戒以皇考為法此生平素志也今宮中所有稍可貴重之物則來自朕之藩邸及數年以來內外諸臣進獻而朕酌留一二件者又二阿哥舊物及年 堯入官之物亦在其中並非皇考宮中之所留貽也。偶因閒暇憶及書此以示子孫。 俾知,皇考之節用愛人戒奢崇約不獨漙鴻恩於萬姓亦且留厚福於子孫而世世追思聖德祇遵聖訓敬謹奉行毋稍踰越此又人人所當自勉者也特諭。
- ^ 《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十八册(八年二月二十五日至八年七月二十一日) 页1026-1031
-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清朝國家歷史檔案登錄號:091815-001。谕礼部雍正九月二十九日皇后崩逝在京一切典礼及诸王大臣官员齐集举哀制服之处尔部查例请旨遵行外伏查…今宜式遵前例,爾部行文直省各該督撫將軍提鎮頒示文武各屬免其齊集舉哀制服…。
- ^ 《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第五冊276、277頁》同《清世宗憲皇帝實錄》:雍正九年冬十月三日(1731年11月02日)雍正帝谕大学士九卿等:『那拉氏皇后崩逝。朕心震悼。此时即欲亲临含殓。大臣等以朕躬初愈。本日(九月二十九日)已经临视。不宜再劳。恳词力阻。朕勉从其请。暂停前往。今该部具奏祭奠礼仪日期。朕思皇考(指康熙帝,下文同)昔年,于孝诚仁皇后、孝昭仁皇后之丧。如何亲临尽礼之处。朕虽未见。至康熙二十八年。皇妣(指孝懿仁皇后)崩逝。当梓宫未移之时。皇考朝夕临奠。及奉移之後。每遇祭祀日期悉皆亲往。此朕所亲见者。今皇后自垂髫之年。奉皇考(康熙)恩命。作配朕躬。结褵以来。四十余载。孝顺恭敬。始终一致。忽焉长逝。实深怆恻。一切致祭典仪。本欲亲往。以展悲怀。乃自上年以来。朕躬违和。调理经年。近始痊愈。医家皆言尚宜静摄。不可过劳。因思上年怡亲王胤祥薨逝之后。朕悲情难遏。曾亲奠数次。颇觉精力勉强。朕躬受皇考付托之重。宗社攸关。为亿万臣民所倚赖。今夙恙初痊。正当加谨保护。况目前军务紧要。一切机宜。甚费筹画。若又亲临丧次。不但往来奠醊之间。外劳形骸。而触景增悲。更致内伤心气。实非摄养之所宜。即朕自度力量。亦觉勉强。但今皇后丧事。国家典仪虽备。而朕躬礼数未周。于理恐有未协。于情实为难忍。权衡轻重之间。如何可使情理兼尽、以慰朕心』?着公同定议具奏。寻议:『圣躬所关。至重至大。时届初冬。天气乍寒。圣躬虽已全安。尚须加谨保护。大行皇后诸事。俱已遵照旧章。仪文隆备。前月九月二十九日。(雍正帝)已经去暢春園临视過皇后那拉氏。若遇祭祀之期。又复亲往奠醊。劳动悲伤。实非所宜。伏查明代会典。皇后丧仪。止载皇子及百官应行典礼。无亲临祭奠之仪。今大行皇后丧次。有皇子朝夕祭奠。若遇祭期。例可遣官致祭。伏乞停止亲往』。于理允协。于情亦复甚安。从之。
- ^ 《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第五冊274、275頁》同《清世宗憲皇帝實錄卷》《上谕内阁_(四库全书本)/卷111》:雍正谕礼部:皇后那拉氏作配朕躬经四十载奉事,皇祖妣孝惠章皇后、皇考圣祖仁皇帝、皇妣孝恭仁皇后,克尽孝忱,深䝉慈爱。服膺朕训。厯久而敬徳弥纯,懋著坤仪,正位而小心益至,居身节俭,待下寛仁慈,惠播于宫闱,柔顺发于诚悃。昔年藩邸内政聿修九载中宫,徳辉逾耀,兹于雍正九年九月二十九日崩逝,惓惟壸职襄赞多年追念懿徽良深痛悼宜加称谥以永休光着内阁翰林院拟奏应行典礼尔部详察议奏。
- ^ 《清世宗憲皇帝實錄卷》:雍正九年冬十月四日(1731年11月03日)谕礼部:『皇后那悃。昔年藩邸。内政聿修。九载中宫。德辉愈耀。兹于雍正九年九月二十九日崩逝。惓惟壸职。襄赞多年。追念懿徽。良深痛悼。宜加称谥。以永休光。着内阁翰林院拟奏应行典礼拉氏作配朕躬。经四十载。奉事皇祖妣孝惠章皇后、皇考、皇妣克尽孝忱,深蒙慈爱。服膺朕训。历久而敬德弥纯。懋着坤仪。正位而小心益至。居身节俭。待下宽仁。慈惠播于宫闱。柔顺发于诚。尔部详察以闻』。寻大学士等议奏:『恭惟大行皇后肃雍德懋。慈惠性成。孝道尽于庭闱。蒙圣心之慈爱。内则修于中阃。佐帝治以勤劳。至敬允合乎坤仪。厚德祗承夫乾健谨按谥法。「慈惠爱亲」曰:孝。「夙兴恭事」曰:敬。恭拟皇后尊谥曰:孝敬皇后』。
- ^ 雍正九年十二月十一日(1732年01月08日): 以册谥孝敬皇后。颁诏天下。雍正诏曰:‘‘朕闻治家教国化始宫闱。维坤承乾。义隆翊赞诚徽音之茂着。必显号之昭垂。礼记曰、谥以尊名。成周以来斯为钜典。皇后那拉氏、仁慈天赋。淑惠性成。祗事:皇祖妣孝惠章皇后、皇考(康熙)圣祖仁皇帝、皇妣孝恭仁皇后、备蒙慈爱。克以孝称。佐朕内政。经四十载。温恭实本乎至诚。祗肃常形其匪懈。自膺册命。于今九年。俭以持躬。恩能逮下。综六宫之庶务、而静正咸宜。树万国之母仪、而安贞允协。懋宣淑范久着令闻朕旰食宵衣励精图治。眷兹宫壸良资赞襄今雍正九年九月二十九日崩逝。深为怆悼。追维恪慎之光仪。洵洽褒扬之彝宪。爰诏所司。详稽礼制。慎拟徽称。祗告太庙。以本年十二月初十日。册谥为:*「孝敬皇后」。于戏。德美关睢。懿行长辉乎典册。道光祎翟。鸿名永着于寰区。颁示天下。咸使闻知’’。
-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清朝國家歷史檔案登錄號:146522-001。(乾隆)朝。禮部:咨實錄館本部將雍正九年冬季孝敬憲皇后賓天之後所有世宗憲皇帝舉行親祭及皇上致祭幾次以至一應致祭日期併將恭遣代祭王大臣名銜之處照粘單開列
- ^ 《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雍正九年十月初三日。皇帝勅谕朝鲜国王李昑:朕抚育万国宵盰,惟勤表范六宫寔资内治,皇后那拉氏,年藩邸同祗奉于庭帏(畅春园),正位坤宁,能率循乎训则,雍正九年九月二十九日崩逝,以王职列屏垣谊同休威,今遣官讣知,特谕。
- ^ 《清世宗憲皇帝實錄》:雍正九年十二月十日(1732年01月07日):命显亲王衍潢、理亲王弘皙、赍册宝。上大行皇后尊谥。册文曰:『地宏厚载。承乾道以时行。月炳阴晖。助曦轮而垂照。正位彰母仪之盛。化茂周南。噙躬备妇德之全。名高妫汭。式稽令典。宜表徽称。皇后那拉氏毓质粹和。秉心柔顺。兰闺佩训。蹈女史之型。朱邸来嫔。娴天潢之礼度。问安内殿。尽孝谨于先皇(康熙)。侍宴禁闱。奉欢愉于母后。逮登大宝。爰陟坤宁。处贵逾谦。居尊弥懋。深怀恪敬。凛夙夜于椒庭。永念兢勤。赞儆咨于黼座。恩流九御。颂樛木之慈仁。俭率六宫。敦葛覃之澹约。袆衣肃穆。方期福履之绥。璜佩渺茫。忽感音容之隔。乃颁纶命。聿诏近臣。考谥法之相符。询佥谋而惟允。特以册宝。谥曰:孝敬皇后』。
- ^ 《清世宗憲皇帝實錄》:雍正十年(1732年)十月,礼部题。孝敬皇后册谥礼成。请照例遣官敕谕朝鲜国王。得上□日、上年十一月已讣告该国王。今因册谥礼成。又遣官员前往。恐外藩不无迎送供应之烦。此次不必命使。尔部照颁示各省之例。一体行文朝鲜。将朕此上□日。传谕该国王知之。
- ^ 《皇朝文典卷十九》雍正十一年 。雍正帝命人給孝敬皇后中元祭文悼詩、臣汪由敦恭撰。「令德传嶶,悼坤仪之中陨,新秋应候慨,时序之频迁,祇告几筵,载申奠醊,惟 皇后那拉氏,温恭表范,敬慎端型宫闱,敦孝养之忱夙,蒙慈爱,壶掖被肃雝之化,咸颂宽仁,自鸾驭之遐升,再经徂暑,乃翟衣之遽掩,又屇中元,用荐馨香聿,抒追感鸣哹,冰轮正满怅,月殿之潜,辉珠露初,流怆云輧之杳,隔庻几来格,尚克歆承」。
- ^ 密封遺詔喻旨:「寶親王皇四子(弘曆),……聖祖康熙帝於諸孫之中,最為鍾愛,撫養宮中,恩逾常格……雍正元年八月朕於乾清宮召諸王、滿漢大臣入見,面諭以建儲一事,親書諭旨,加以密封,收藏於乾清宮最高之處,即立弘曆為皇太子之旨也。其後仍封親王者,蓋令備位藩封,諳習政事,以增廣識見……著繼朕登極,即皇帝位……俾皇太子弘曆成一代之令主……,與和親王(弘晝)同氣至親,實為一體…大學士張廷玉器量純全,抒誠供職,其纂修《聖祖仁皇帝實錄》宣力獨多;大學士鄂爾泰誌秉忠貞,才優經濟,…此二人者朕可保其始終不渝。」
- ^ 《清史稿》列傳:端親王弘晖,世宗第一子。8歲殤。高宗(乾隆)即位,追封親王,謚曰端。
- ^ 《清史稿》列傳:世宗孝敬憲皇后,烏拉那拉氏,內大臣費揚古女。世宗為皇子,聖祖冊後為嫡福晉。雍正元年,冊為皇后。九年九月己丑崩。時上病初愈,欲親臨含斂,諸大臣諫止。上諭曰:「皇后自垂髫之年奉皇考命作配朕躬,結褵以來四十餘載孝順恭敬始終一致。朕調理經年,今始全愈,若親臨喪次,觸景增悲,非攝養所宜。但皇后喪事,國家典儀雖備,而朕禮數未周。權衡輕重,如何使情文兼盡,其具議以聞。」諸大臣議,以明會典皇后喪無親臨祭奠之禮,令皇子朝夕奠,遇祭,例可遣官,乞停親奠,從之。諡孝敬皇后。及世宗崩,合葬泰陵。乾隆、嘉慶累加諡,曰孝敬恭和懿順昭惠莊肅安康佐天翊聖憲皇后。
孝敬憲皇后 大清皇室 出生于:1679年逝世於:1731年
| ||
---|---|---|
前任: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 |
清朝皇后及妃嫔列表 大清皇后 |
繼任: 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 |
前任: 嫡福晋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 |
清朝皇后及妃嫔列表 大清福晋 |
繼任: 庶福晋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