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难军节度使

(重定向自定难节度使
中國歷史
中国历史系列條目
史前時代
舊石器時代
中石器時代
传说時代
三皇五帝
新石器時代
黄河文明长江文明

前21世纪–前17世纪

前17世纪–前11世紀

前11世紀

前256
西周 前11世紀–前771
东周
前770–前256
春秋 前770–前476
戰國 前475–前221
前221–前207
西楚 前206–前202

前202

220
西汉 前202–9
9–23
更始政權 23–25
东汉 25–220
三国
220–280

220–266
蜀漢
221–263

229–280

266–420
西晋 266–316
东晋
317–420
五胡十六国
304–439



420

589
420–479 北魏
386–534
479–502
502–557 西魏
535–557
东魏
534–550
557–589 北周
557–581
北齐
550–577
581–619
618–907
武周 690–705




907

979
後梁
907–923
十國
南唐
吳越
前蜀後蜀
荆南
南汉北汉
902–979

(契丹)

916–1125

西辽
1124–1218
後唐
923–937
後晉
936–947
後漢
947–951
後周
951–960

960

1279
北宋
960–1127
西夏
1038–1227
南宋
1127–1279

1115–1234
大蒙古國 1206–1635
1271–1368
北元 1368–1388
1368–1644
南明 1644–1662
後金 1616–1636
1636–1912
中華民國
大陆时期 1912–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至今
中華民國
臺灣時期 1949至今
相关条目

定难军節度使,又称夏绥節度使,是唐朝在今中国西北地区设置的節度使唐德宗贞元中(785—805年)置夏州节度使,治夏州(今陕北靖边县白城子),为朔方节度使辖地所分的京西北八镇之一。881年,党项首领拓跋思恭在此据地自立,成为西夏的渊源。

历任節度使编辑

  1. 韩潭(787-798年)
  2. 韩全义(798-805年)
  3. 杨惠琳(805-806年)
  4. 李演(805-806年,未任)
  5. 李愿(806-811年)
  6. 张煦(811-813年)
  7. 田缙(813-819年)
  8. 李听(819-820年)
  9. 李祐(820-824年)
  10. 傅良弼(824-828年)
  11. 李寰(828-830年)
  12. 董重质(830-832年)
  13. 李昌言(832-836年)
  14. 刘源(836-838年)
  15. 米暨(844-846年)
  16. 李业(847-849年)
  17. 崔瑨(849-851年)[1]
  18. 李福(851-854年)
  19. 郑助(854-857年)
  20. 田在宾(857年-859年或862年)
  21. 楚国夫人婿(862年)
  22. 李宴元(865-869年)
  23. 胡某(咸通年间)
  24. 李玄礼乾符年间)
  25. 诸葛爽(880-881年)
  26. 拓跋思恭(881-886年,赐姓李)
  27. 李思谏(886-895年)
  28. 李成庆(896-900年)
  29. 李思谏 第二次接任(?-908年)
  30. 李彝昌(908-909年)
  31. 李仁福(909-933年)
  32. 李彝超(933-935年)
  33. 安从进(933年)
  34. 李彝殷(935-967年)
  35. 李光睿(967-978年)
  36. 李继筠(978-980年)
  37. 李继捧(980-982年)
  • 《旧唐书·文宗纪》载开成三年(838年)十月右金吾卫将军高霞寓被任为“夏、绥、银、宥节度使”,但当时高霞寓已去世12年,不取。

辖境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引用编辑

  1. ^ 按照墓志記載,當由鄭助接替崔瑨,韋輅墓志:故貂蟬、清河公瑨擁節夏臺,早知器能,延在賓府。及崔公入拜,滎陽公助受代焉。

来源编辑

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