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隅县
察隅县(藏語:རྫ་ཡུལ་རྫོང་།,威利转写:rdza yul rdzong,藏语拼音:Zayü Zong)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下属的一个县级行政区。藏语中意思是“人居地”。与之接壤的县市有:东边云南省德钦县、西藏自治区左贡县,南边缅甸、印度,西边墨脱县,北边左贡县、八宿县、波密县。全县总面积31659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800米。下辖3个乡、3个镇、96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3.2万。民国元年(1912年),设科麦县,1966年5月,设察隅县,县府驻竹瓦根镇,属昌都地区。县域的西南部目前被印度佔領,邊界問題仍未解決。該縣是僜人的聚居所在地。
察隅县 རྫ་ཡུལ་རྫོང་། | |
---|---|
县 | |
![]() | |
![]() 林芝市下属行政区划 | |
坐标:28°39′49″N 97°27′56″E / 28.66372°N 97.46542°E坐标:28°39′49″N 97°27′56″E / 28.66372°N 97.46542°E | |
国家 | ![]() |
隶属行政区 |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 |
政府駐地 | 竹瓦根镇 |
下级行政区 | |
面积 | |
• 总计 | 31,407.61 平方公里(12,126.55 平方英里) |
人口(2000) | |
• 總計 | 3.2万人 |
时区 | 北京时间(UTC+8) |
郵政編碼 | 860600 |
電話區號 | +86 (0)894 |
行政区划代码 | 54 04 25 |
網站 | 察隅县政府网 |
地理编辑
察隅县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西藏东南部,东邻云南省,北邻波密县、昌都市八宿县、左贡县,西与墨脱县接壤,南与印度、缅甸交界,东西长约250千米,南北宽约180千米,县城介于东经97°27′,北纬28°24′之间。全县总面积31659平方千米。
察隅县属横断山脉西段地带的藏东南高山峡谷区。全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相对高度差达3600米,垂直高差悬珠。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和山地河谷地貌。察隅县平均海拔2800米,县城所在地在竹瓦根镇吉公村海拔2360米,海拔最高处是察瓦龙乡与云南省德钦县交界的梅里雪山,海拔6740米;最低在察隅河下游下察隅前门里(印占区),海拔仅600米左右。察隅县西北部是岗日嘎布山脉,北部是伯舒拉岭,西部有祁灵公山等。
独龙江在境内流长90多千米。察隅县冰川雪被分布广泛,境内河流纵横密布,有察隅河、怒江、澜沧江等大中河流十余条,落差较大,水力资源十分丰富,极具开发价值,据测可开发水能蕴藏量约为15000兆瓦。
察隅县木材蓄积量1.15亿立方米,森林覆盖面积达60%,有红豆杉、云杉、檀香、香樟、云南松、马尾松等300多野生树种,其中有10多种属国家级珍贵树种;林下资源有松茸、木耳、天麻、虫草等;野生动物主要有孟加拉虎、花豹、西藏棕熊、小熊猫、麝、鹦鹉、黑颈鹤等,其中属国家级保护动物的有100多种。
气候编辑
受高山的阻隔及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察隅县形成了西藏少有的亚热带高原气候,四季温和多雨,冬暖夏凉,降水充沛。3月—9月为雨季,全年降水集中在4、5、6月,年降水量792mm。最冷月均温4.7℃,年均温12.1℃。
察隅 (平均数据1981−2010,极端数据至2010年)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历史最高温 °C(°F) | 21.7 (71.1) |
22.0 (71.6) |
26.7 (80.1) |
28.9 (84.0) |
30.2 (86.4) |
32.3 (90.1) |
32.6 (90.7) |
31.1 (88.0) |
31.5 (88.7) |
29.5 (85.1) |
22.8 (73.0) |
19.8 (67.6) |
32.6 (90.7) |
平均高温 °C(°F) | 12.0 (53.6) |
12.6 (54.7) |
14.2 (57.6) |
17.0 (62.6) |
21.8 (71.2) |
24.4 (75.9) |
24.9 (76.8) |
25.1 (77.2) |
23.7 (74.7) |
20.6 (69.1) |
16.8 (62.2) |
13.4 (56.1) |
18.9 (66.0) |
日均气温 °C(°F) | 4.7 (40.5) |
6.0 (42.8) |
8.1 (46.6) |
10.7 (51.3) |
15.2 (59.4) |
18.3 (64.9) |
19.0 (66.2) |
18.9 (66.0) |
17.4 (63.3) |
13.2 (55.8) |
8.5 (47.3) |
5.3 (41.5) |
12.1 (53.8) |
平均低温 °C(°F) | −0.2 (31.6) |
1.4 (34.5) |
3.8 (38.8) |
6.5 (43.7) |
10.6 (51.1) |
14.4 (57.9) |
15.3 (59.5) |
15.1 (59.2) |
13.8 (56.8) |
8.7 (47.7) |
3.4 (38.1) |
0.2 (32.4) |
7.8 (46.0) |
历史最低温 °C(°F) | −5.5 (22.1) |
−5.0 (23.0) |
−2.4 (27.7) |
−0.2 (31.6) |
2.5 (36.5) |
8.0 (46.4) |
9.5 (49.1) |
8.5 (47.3) |
6.0 (42.8) |
0.9 (33.6) |
−2.9 (26.8) |
−4.4 (24.1) |
−5.5 (22.1) |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 15.2 (0.60) |
30.5 (1.20) |
89.2 (3.51) |
129.5 (5.10) |
81.8 (3.22) |
71.4 (2.81) |
109 (4.3) |
101.9 (4.01) |
76.9 (3.03) |
59.0 (2.32) |
17.3 (0.68) |
10.7 (0.42) |
792.4 (31.2) |
平均降水天数(≥ 0.1 mm) | 6.2 | 10.6 | 17.4 | 18.4 | 17.9 | 20.4 | 22.3 | 22.7 | 19.0 | 11.8 | 5.4 | 3.0 | 175.1 |
数据来源:中国气象数据网(降水天数1971至2000年)[1] |
行政区划编辑
交通编辑
- 219国道过境。
参考文献编辑
- ^ 察隅 - 气象数据 -中国气象数据网. Weather China. [2012-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9) (中文(中国大陆)).
- ^ 2022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察隅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22.
延伸阅读编辑
- A. Gruschke: The Cultural Monuments of Tibet’s Outer Provinces: Kham - Volume 1. The Xizang Part of Kham (TAR), White Lotus Press, Bangkok 2004. ISBN 974-480-049-6
- Tsering Shakya: The Dragon in the Land of Snows. A History of Modern Tibet Since 1947, London 1999, ISBN 0-14-019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