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
张掖市,古称甘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市境东临武威市、金昌市,南界青海省海北州,西接酒泉市、嘉峪关市与青海省海西州,北达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地处走廊南山和走廊北山之间,中间为河西走廊。黑河及其支流山丹河流贯境内。全市总面积36,552平方公里,人口121.98万,市人民政府驻甘州区。张掖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汉朝河西四郡之一,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
张掖市 | |
---|---|
![]() 张掖火车站 | |
简称 | 张 |
旧稱 | 甘州 |
地名出处 | 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 |
![]() 张掖市在甘肃省的地理位置 | |
概览 | |
国家 |
![]() |
省 | 甘肃省 |
行政区类型 | 地级市 |
行政区划代码 | 620700 |
下级行政区 | 1市辖区、4县、1自治县 |
撤地区设市 | 2002年3月1日 |
市委书记 | 杨维俊 |
人大常委会主任 | 张健 |
市长 | 谢又生 |
政协主席 | 陈义 |
政府驻地 | 甘州区 |
毗邻 | 武威市、金昌市、酒泉市、嘉峪关市、海西州青、海北州青、阿拉善盟蒙 |
地理 | |
经纬度 | 38°55′52″N 100°27′11″E / 38.931°N 100.453°E坐标:38°55′52″N 100°27′11″E / 38.931°N 100.453°E |
总面积 | 36,552 km² |
- 佔甘肃省比例 | 8.58 % |
- 排名 | 全省第3位 |
- 市区面积 | 3,661 km² |
海拔 | 素珠链峰,5,547 m |
气候类型 | 中温带半干旱、干旱气候 |
年均温(1971-2000) | 7.3 ℃ |
年降水(1971-2000) | 130.4 mm |
人口 | |
总人口(2015) | 121.98 万人 |
- 佔甘肃省比例 | 4.69 % |
- 排名 | 全省第10位 |
- 市区人口(2015) | 51.36 万人 |
- 城镇人口(2015) | 51.46 万人 |
人口密度 | 31.6 人/km² |
经济 | |
GDP(2015) |
373.53亿 元(本币) 59.97亿 美元(汇率) |
- 佔甘肃省比例 | 5.54 % |
- 排名 | 全省第7位 |
人均GDP |
30,704 元 4,930 美元(汇率) |
- 排名 | 全省第5位 |
其他 | |
时区 | UTC+8(东八区) |
邮政编码 | 734000 |
电话区号 | +86 (0)936 |
车辆号牌 | 甘G |
網站:中国‧张掖 本表面积、人口、经济数据参考《甘肃发展年鉴-2016》 |
历史编辑
张掖历史文化悠久。据西漢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记载:“帝颛顼……西至于流沙”,“流沙”即位于张掖居延县(《汉书·地理志》)。西周时周穆王(曾平定徐国/徐夷/徐宅/徐方/徐土(伯(平定前)/子(平定后)爵)的徐偃王(自称,别称徐驹王)造反)封长肱于黑水(今黑河)的西河,即鸿鹭的上游,叫做留胥国。西汉时期霍去病曾在此大破匈奴,后成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置张掖郡。[1],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北朝西魏改为甘州。因水土宜人、物产丰富,而被称为“金张掖”。
南北朝西魏废帝三年(554年),因境内之甘泉而改张掖为甘州。北宋天圣六年(1028年),党项族李元昊建立西夏,辖今张掖。元代张掖为甘肃行省省会。明代张掖为陕西行都司及甘肃镇的治所。清代张掖为甘州府治所,甘肃统军驻地。
1949年设张掖专区,驻张掖县,1950年撤销。1955年复设张掖专区,驻酒泉县。1956年,景泰、永登2县划归定西专区;额济纳自治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58年,撤销张掖县,设立张掖市;撤销金塔、酒泉2县,合并设立酒泉市;撤销玉门县,并入玉门市。3市由张掖专署代管,专署驻张掖市。1961年将酒泉、玉门2市及敦煌、安西、肃北、阿克塞4县划归酒泉专区;武威、永昌、民勤、天祝4县划归武威专区;撤销张掖市,复设张掖、临泽、民乐3县。1985年,张掖县改为张掖市(县级)。
1986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张掖为第二批国家38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02年3月,撤销张掖地区和县级张掖市,设立地级张掖市;原县级张掖市改设甘州区。
地理编辑
张掖东邻武威市、金昌市,西连酒泉市、嘉峪关市,南靠祁连山,北接合黎、龙首山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境内有沙漠、戈壁、草原、原始森林等多种自然景观。
气候编辑
张掖市(甘州区)气候平均数据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历史最高温℃(℉) | 17.9 (64.2) |
21.5 (70.7) |
27.2 (81) |
32.6 (90.7) |
34.1 (93.4) |
38.1 (100.6) |
38.2 (100.8) |
38.6 (101.5) |
34.5 (94.1) |
30.3 (86.5) |
24.0 (75.2) |
19.6 (67.3) |
38.6 (101.5) |
平均高温℃(℉) | 0.1 (32.2) |
3.6 (38.5) |
10.0 (50) |
17.9 (64.2) |
23.5 (74.3) |
27.2 (81) |
29.3 (84.7) |
28.2 (82.8) |
23.2 (73.8) |
16.3 (61.3) |
8.0 (46.4) |
1.7 (35.1) |
15.75 (60.36) |
每日平均气温℃(℉) | −9.2 (15.4) |
−5.2 (22.6) |
2.0 (35.6) |
9.9 (49.8) |
15.8 (60.4) |
19.5 (67.1) |
21.5 (70.7) |
20.3 (68.5) |
14.6 (58.3) |
6.9 (44.4) |
−1 (30) |
−7.4 (18.7) |
7.31 (45.13) |
平均低温℃(℉) | −16.2 (2.8) |
−12.2 (10) |
−4.8 (23.4) |
2.2 (36) |
7.8 (46) |
11.6 (52.9) |
14.2 (57.6) |
13.3 (55.9) |
7.8 (46) |
0.1 (32.2) |
−6.9 (19.6) |
−13.7 (7.3) |
0.27 (32.48) |
历史最低温℃(℉) | −28.7 (−19.7) |
−27.1 (−16.8) |
−21.2 (−6.2) |
−10.5 (13.1) |
−4.5 (23.9) |
1.3 (34.3) |
5.8 (42.4) |
4.4 (39.9) |
−3.2 (26.2) |
−12.7 (9.1) |
−26.3 (−15.3) |
−28.2 (−18.8) |
−28.7 (−19.7) |
平均降水量㎜(英寸) | 1.4 (0.055) |
1.2 (0.047) |
3.8 (0.15) |
4.8 (0.189) |
11.7 (0.461) |
24.1 (0.949) |
29.6 (1.165) |
29.2 (1.15) |
16.6 (0.654) |
4.6 (0.181) |
2.0 (0.079) |
1.4 (0.055) |
130.4 (5.135) |
平均降水日数(≥ 0.1mm) | 2.4 | 1.8 | 2.8 | 3.0 | 4.4 | 7.4 | 9.4 | 8.3 | 5.4 | 2.5 | 1.8 | 2.4 | 51.6 |
来源 #1: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 |||||||||||||
来源 #2:气候资源数据库 |
政治编辑
现任领导编辑
机构 | 中国共产党 张掖市委员会 书记 |
张掖市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 主任 |
张掖市人民政府 市长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张掖市委员会 主席 |
---|---|---|---|---|
姓名 | 杨维俊[2] | 张健[3] | 谢又生[4] | 陈义[5] |
民族 | 汉族 | 汉族 | 汉族 | 汉族 |
籍贯 | 甘肃省静宁县 | 甘肃省崇信县 | 甘肃省华亭县 | 甘肃省张掖市 |
出生日期 | 1962年9月(57歲) | 1963年1月(56歲) | 1966年10月(53歲) | 1958年1月(61歲) |
就任日期 | 2017年5月 | 2016年1月 | 2019年5月 | 2015年1月 |
行政区划编辑
张掖市行政区划图 | |||||||||||
---|---|---|---|---|---|---|---|---|---|---|---|
区划代码[6] | 区划名称 | 汉语拼音 | 面积[7] (平方公里) |
政府驻地 | 邮政编码 | 行政区划[8] | |||||
街道 | 镇 | 乡 | 其中: 民族乡 |
社区 | 行政村 | ||||||
620700 | 张掖市 | Zhāngyè Shì | 36,551.74[註 1] | 甘州区 | 734000 | 5 | 34 | 26 | 4 | 58 | 832 |
620702 | 甘州区 | Gānzhōu Qū | 3,660.98 | 南街街道 | 734000 | 5 | 11 | 7 | 1 | 30 | 242 |
620721 |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 Sùnán Yùgùzú Zìzhìxiàn | 20,174.70 | 红湾寺镇 | 734400 | 2 | 6 | 3 | 3 | 101 | |
620722 | 民乐县 | Mínlè Xiàn | 2,233.21 | 洪水镇 | 734500 | 6 | 4 | 6 | 172 | ||
620723 | 临泽县 | Línzé Xiàn | 2,729.75 | 沙河镇 | 734200 | 5 | 2 | 4 | 71 | ||
620724 | 高台县 | Gāotái Xiàn | 4,346.62 | 城关镇 | 734300 | 7 | 2 | 9 | 136 | ||
620725 | 山丹县 | Shāndān Xiàn | 3,406.48 | 清泉镇 | 734100 | 3 | 5 | 6 | 110 | ||
人口编辑
区划名称 | 常住人口[9](2010年11月) | 户籍人口[10] (2010年末) | ||
---|---|---|---|---|
总计 | 比重 (%) |
每平方公里 人口密度 | ||
张掖市 | 1199515 | 100 | 30.42 | 1308316 |
甘州区 | 507433 | 42.30 | 137.52 | 520431 |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 33653 | 2.81 | 1.63 | 36915 |
民乐县 | 219356 | 18.29 | 75.22 | 243222 |
临泽县 | 134328 | 11.20 | 49.25 | 148344 |
高台县 | 143446 | 11.96 | 32.17 | 158510 |
山丹县 | 161299 | 13.45 | 32.60 | 200694 |
注:山丹县的常住人口数据中包含甘肃中牧山丹马场11203人。 |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1199515人[11]。其中,男性人口为612594人,占51.07%;女性人口为586921人,占48.93%。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4.37。0-14岁人口为206136人,占17.18%;15-64岁人口为907397人,占75.65%;65岁及以上人口为85982人,占7.17%。
经济编辑
交通编辑
市内交通编辑
- 出租车:起步价5元/2公里;超出起步公里后每公里(排量1.8L以下羚羊、威志)1.4元,(排量1.8L以上桑塔纳、现代)1.6元;行驶超过6公里每公里收费调整为(排量1.8L以下)2.1元,(排量1.8L以上)2.4元;夜间每公里加收(排量1.8L以下)0.5元,(排量1.8L以上)0.2元;等候费为每5分钟0.5元。
教育编辑
中学教育编辑
- 张掖中学
- 张掖市第一中学
- 张掖市第二中学
- 张掖市第三中学
- 张掖市第四中学
- 张掖市第五中学
- 张掖市第六中学
- 张掖市第七中学
- 张掖市大成中学
- 张掖市甘州中学
- 张掖市天一中学
- 张掖市实验中学
- 张掖市金觻中学
- 张掖市青西中学
高等教育编辑
- 河西学院
风景名胜编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辑
- 骆驼城遗址(含骆驼城墓群)
- 张掖大佛寺
- 马蹄寺石窟群
- 黑水国遗址
- 许三湾城及墓群
- 圆通寺塔
- 文殊山石窟(含文殊山后山千佛洞、古佛洞)
- 八卦营城址(含八卦营墓群)
- 张掖鼓楼
- 西来寺
- 张掖会馆
- 东灰山遗址
- 草沟井城址
- 甲子墩墓群
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编辑
=其他编辑
知名人士编辑
李正合 王超
注释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张掖市 |
- ^ 漢書·武帝紀
- ^ 杨维俊 简历. 人民网地方领导资料库.
- ^ 张掖市新一届人大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名单(主任张健). 中国经济网.
- ^ 谢又生 简历. 人民网地方领导资料库.
- ^ 陈义任张掖市政协主席. 中国经济网.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 ^ 《张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 张掖市国土资源局.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国民政统计年鉴2014》.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4年8月. ISBN 978-7-5037-7130-9.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分县资料》.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2年12月. ISBN 978-7-5037-6659-6.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分县市人口统计资料2010》. 群众出版社. 2011年11月. ISBN 978-7-5014-4917-0.
- ^ 张掖市统计局. 《张掖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 ^ 《2011年张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永久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