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前229年),名zuǒ[1],字[2]以字行战国後期军事家赵国名将,與白起王翦廉頗並稱戰國四大名將

武安君
李牧
大将军
清代所绘李牧画像
本名氏:赵郡李氏
名:
逝世前229年
邯郸
国籍赵国
活跃时期战国
儿女李汨、李弘、李鲜
父母父:李玑

李牧驻守代郡雁门郡期间,率军大破匈奴。在肥之战番吾之战两次击败秦国,受封武安君,但最终被赵幽缪王杀害。而关于李牧的死因,史料记载也多有不同。李牧死后仅三个月,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被秦军攻破,赵幽缪王成为阶下之囚。

生平 编辑

 
连环画《李牧之死》中的李牧画像

北御匈奴 编辑

李牧早年事迹不详。战国时期,趙國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逐渐崛起,时常劫掠赵国边境地区。李牧奉赵王[註 1]的命令,长期驻守于代郡雁门郡,以防备匈奴的袭扰。李牧在当地享有军政特权,可以截留驻防城市的租税作为军费。李牧优待兵士,下令每天宰牛犒赏士兵,教授他们骑马射箭,还命令士兵悉心看守烽火台,屡次派出间谍侦察敌情。匈奴每次派军队袭扰时,李牧下令坚壁清野,收拢军队退入营垒固守,胆敢出战者一律斩首。几次三番,匈奴的袭扰都无功而返。由於李牧數年不出戰,匈奴認為李牧膽怯,就连赵国的边防士兵也认为李牧胆小怕事。赵王屡次责备李牧怯战,李牧充耳不闻,依然如故。赵王发怒,另派将领接替李牧。新将一改李牧坚壁清野的作战策略,匈奴来袭时主动出击,结果败多胜少,损失极大。赵王不得已请李牧官复原职,但李牧称病不出。赵王无奈,强迫李牧前去赴任,李牧要求趙王不得干涉他的军事策略,趙王應允。[3]

李牧官复原职后,按照原来的军事策略,坚守不战,匈奴一无所获。经过数年的經營,李牧的边防军兵精马壮,军队士气高涨,士兵宁可不要赏赐也情愿与匈奴决一死战。李牧精选战车1300辆,战马13000匹,勇于冲锋陷阵的步兵5万人,善射的弓兵10万人,准备与匈奴决战。李牧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先派大批牧民驱赶牲畜放牧。匈奴派小股人马进行劫掠,李牧佯装战败,故意将几千人丢弃给匈奴。获得小胜后的匈奴开始轻敌,单于率领大批军队入侵。李牧广布奇兵,从左右两翼包抄匈奴,一举击破匈奴10万骑兵。李牧乘胜攻灭襜褴,击破东胡,降服林胡,匈奴单于落荒而逃。此后十余年,匈奴再也不敢进犯赵国边境。[註 2][4]

屡败秦军 编辑

前243年,李牧以国相之职,担任使者出使秦国,两国订立盟约,使秦国归还了赵国的质子[5][6]由于廉颇和乐乘的相继出奔,使赵国缺乏优秀的军事将领。[7]前243年,赵悼襄王命李牧率军攻打燕国,夺取了武遂(今河北省武强县西北)、方城(今河北省固安县西南)。[8]

秦王政继位后,秦国加紧了统一六国的步伐。前234年,秦王政派桓齮攻克赵国的平阳(今河北省磁县东南)、武城(今河北省磁县西南),斩首10万,杀赵将扈辄[9][10]次年,桓齮再次率军从上党郡翻越太行山,进攻赵国的赤丽宜安(今河北省石家庄市宜安镇)。赵幽缪王任命李牧为大将军,率军反击,大破秦军于肥(今河北省晋州市西),殺桓齮,李牧因战功受封武安君[註 3][14][15]前232年,秦军再次兵分两路进攻赵国,一路至太原郡,夺取了狼孟(今山西省阳曲县东北);主力军至(今河北省磁县南),向南番吾[註 4](今河北省磁县境内)进攻,再次被李牧击破。李牧随后又成功地抵御了韩国魏国的进攻。[17][18]虽然李牧多次取得胜利,但赵国士兵阵亡数十万,数战之后,仅剩首都邯郸自保。[19]

身亡 编辑

前231年,赵国代郡发生大地震,自乐徐(今河北省满城县西)以西,北至平阴(今山西省阳原县西),房屋倒塌大半。次年,赵国再次遭遇饥荒。[20]秦国趁赵国连遭天灾之机,大举进攻。前229年,秦国军队数十万兵分三路,一路由王翦率上地秦军翻越太行山,攻克井陉关,围攻赵国中部;一路由杨端和率领河内秦军北上,经临漳(今河北省临漳县)、邺,进围赵国首都邯郸,羌瘣也率军进攻邯郸周围地区;一路由李信率领,经太原郡、云中郡,进攻赵国的代郡。[21][22][13]赵幽缪王派李牧为主将,司马尚为副将,率军御敌。[23]在关系到赵国生死存亡的危机时刻,却发生了李牧被杀的事件。

关于李牧的死因,史料记载多有不同:

  1. 《战国策·秦王欲见顿弱》记载为秦王政命顿弱携带万金,游说赵王杀李牧。[24]
  2. 《战国策·文信侯出走》记载为赵幽缪王的宠臣韩仓谗言陷害李牧,说他向赵幽缪王敬酒时暗藏匕首,致使李牧被赐死[25]
  3. 《战国策·秦使王翦攻赵》记载为王翦使用反间计,重金贿赂赵幽缪王的宠臣郭开,使赵幽缪王杀死李牧。[26]
  • 列女传》记载为李牧曾反对赵悼襄王迎娶赵幽缪王之母赵悼倡后,招致了赵悼倡后的怨恨。赵幽缪王继位后,赵悼倡后收受秦国的贿赂,最终陷害死李牧。[27]

关于李牧遇害的细节,史料也有不同的记载:

  • 《战国策·文信侯出走》记载为李牧的胳膊有疾病,不能伸直。由于手臂缩短,跪拜时不能触地,于是用木杖接手。在得知自己被赐死的消息后,李牧说人臣不能在宫中自杀,他经过司马门,出棘门,准备用右手举剑自杀。但由于李牧受伤后手臂变短,剑刃够不到脖子,他就用口衔着宝剑的尖端,对着柱子自杀身亡。[25]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为李牧得知自己主将的职务被免后,拒不受命,被赵幽缪王派人斩首。李牧死后,赵幽缪王免去副将司马尚的职务,另派赵葱和齐将颜聚代替。

李牧死后仅三个月,王翦率军攻破赵国首都邯郸,赵葱被杀,赵幽缪王及颜聚被俘。[28]赵公子嘉率领宗族百人逃奔代郡,自立为代王。前222年,秦将王贲趁灭燕国之势转而攻代郡,俘虏代王嘉,赵国彻底灭亡。[29]

军事思想 编辑

李牧在一系列作战中屡次重创敌军而未遭败绩,显示了其军事指挥艺术。他的军事思想主要有:

  1. 在君臣关系上,强调将帅的独立性、便宜行事权。
  2. 在軍民關係上,力求不擾民,爭取民眾對軍事活動的支持、配合。
  3. 在官兵关系上,注意厚待士卒,密切官兵关系。
  4. 在作战方略上,力求壮大自身实力;削弱、麻痹敌人;及时了解敌情;把握战争时机;使用多兵种协同作战;力求以己之长,对敌之短;在得失关系上,敢于付出必要代价换取全局胜利;在攻防关系上,主张防守是进攻的前提,先守后攻。[30]

评价 编辑

李牧凭借其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得到了后世普遍的赞誉:

冯唐称赞李牧:(李牧)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

汉文帝曾感叹道: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31]

唐中宗时,右补阙卢俌在上疏中称:汉拜郅都,匈奴避境;赵命李牧,林胡远窜。[32]

郑观应称赞李牧:古之为将者,经文纬武,谋勇双全;能得人,能知人,能爱人,能制人;省天时之机,察地理之要,顺人和之情,详安危之势。凡古今之得失治乱,阵法之变化周密,兵家之虚实奇正,器械之精粗巧拙,无不洞识。如春秋时之孙武、李牧,汉之韩信马援班超诸葛亮,唐之李靖郭子仪李光弼,宋之宗泽岳飞,明之戚继光俞大猷等诸名将,无不通书史,晓兵法,知地利,精器械,与今之泰西各国讲求将才者无异。[33]

李牧身为一代名将,却落得不得善终的结局,他的死是导致赵国灭亡的直接原因,许多文人墨客对于李牧之死感到惋惜:

周昙有诗感叹道:秦袭邯郸岁月深,何人沾赠郭开金。廉颇还国李牧在,安得赵王为尔擒。[34]

司马贞评价李牧:颇牧不用,王迁囚虏。[35]

苏洵评价李牧: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36]

司马光有诗感叹道:椎牛飨壮士,拔距养奇材。虏帐方惊避,秦金已闇来。旌旗移幕府,荆棘蔓丛台部曲依稀在,犹能话郭开。[37]

刘克庄有诗感叹李牧之死:说客为秦谍,君王信郭开。向令名将在,兵得到丛台。[38]

徐钧有诗感叹李牧之死:良将身亡赵亦亡,百年遗恨一冯唐。当时不受谗臣间,吕政何由返故乡。[39]

胡三省评价李牧:赵之所恃者李牧,而卒杀之,以速其亡。[40]

陈元靓评价李牧: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啾啾之群,焉知屈伸之徒,奚分否臧。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贤哉武安,志胜霜霰。众谓我怯,隐则难见。边复我用,计亦自善。不捕一虏,不射一箭。先乃雌伏,后则虎变变。匈奴所畏,燕秦不战。易若摧枯,疾如激电。终惑谗言,反袂拭面。[41]

纪念 编辑

祠堂 编辑

由於李牧拥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唐德宗建中三年时,将李牧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唐武成王庙六十四将[42]

到了宋徽宗的时後,李牧被列入武成王庙享受祭祀,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43]

明正德元年(1506年),为了纪念李牧而重建,称武安君庙,俗称李牧祠。三百五十年後,清咸豐六年(1856年),僧人善全在武安君庙旧址上兴建佛寺,改名为护国镇边寺,寺内仍供奉有李牧像。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侵华日军占领雁门关后,镇边寺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仅存地基。2009年,在幸姓后人的资助下,镇边祠按原貌复建,成为展示幸偃公、李牧、卫青霍去病薛仁贵杨家将西周明朝2600多年间守关名将的展览馆[44][45];也就是今日的镇边祠,位于雁门关天险门外东侧,占地面积3190平方米,建筑面积1510平方米。

墓葬 编辑

李牧墓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汾城镇孝村东北,据《太平县志》记载,墓茔占地60亩,墓高两丈多,旁边有其子李荣的守墓庐舍。当地民众还在李果村建庙纪念李牧,每年3月到墓前拜谒祭祀。

1925年,汾城县长纪泽蒲重修墓碑,但在抗日战争时期,墓碑和庙宇均被日军拆毁。1956年,李牧和李荣墓碑得以重建,并在孝村村前树立“赵将李牧之故里”牌楼[46]

文学形象 编辑

诗词 编辑

中国古典诗词边塞诗中,李牧常常以戍边有方、体恤士兵的良将形象出现。唐代李白古风·其十四》中有“李牧今不在,边人饲豺虎”,借李牧感慨当时缺乏御敌的良将。高适在《睢阳酬别畅大判官》中写道“李牧制儋蓝,遗风岂寂寥”,借李牧事迹,劝谕畅判官要对叛服无常的胡人采取严厉措施。在《燕歌行》中,高适以“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的笔调描写戍边高官不关心底层将士疾苦的现象,同时用“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以李牧(一说为李广)善待将士的典故来反衬现实。[47]

小说 编辑

长篇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中,李牧于第九十六回《蔺相如两屈秦王 马服君单解韩围》中登场,篇中描写平原君赵胜赵惠文王推荐执法奉公的田部吏李牧,赵惠文王升任李牧为中军大夫,率护卫5000随赵惠文王一同参加渑池之会[48]在第一百零五回《茅焦解衣谏秦王 李牧坚壁却桓齮》中,李牧用坚壁清野的战术,抵御桓齮。桓齮分兵一半袭击甘泉城时,李牧率军偷袭桓齮大营,秦军大败,李牧因战功受封武安君。[49]在第一百零六回《王敖反间杀李牧 田光刎颈荐荆轲》中,秦国大举进攻赵国,因忌惮李牧,大军不敢行进。王敖使用反间计,先派使者与李牧议和,后亲自前往赵国面见郭开,让他诬陷李牧私自与秦国议和,约定灭赵后裂土封王。赵幽缪王听信郭开的谗言后,派赵葱接替李牧的职务。李牧得知消息后,将印绶悬于幕中,微服离去,想投奔魏国。赵葱怨恨李牧不肯授印,派遣力士搜捕李牧,趁李牧酒醉时将其杀害于旅店之中。[50]

此外,黄易玄幻小说寻秦记》中,李牧也有登场。[51]2001年上映的香港TVB电视剧《寻秦记》中,李牧由张山饰演。[52]

漫畫 编辑

王者天下(原著:原泰久)-趙國三大天之一

始皇(原著:鄭問)

相关条目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史料中未记载此赵王为哪位赵国君主。
  2. ^ 此段内容《太平御览·卷二百九十四·兵部二十五·示弱》引《战国策》中也有记载,但今本《战国策》无此文。
  3. ^ 关于这两场战役,《史记·秦始皇本纪》和《史记·六国年表》中记载为桓齮攻克平阳、武城、宜安,[11][12]杨宽认为这是为了隐讳秦军在宜安,即肥之战战败的事实,应以《史记·赵世家》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记载为准。杨宽还认为桓齮与樊於期发音相似,二者为同一人。见杨宽所著《战国史料编年辑证》第1112页至第1113页。[13]
  4. ^ 杨宽考证赵国有南北两个番吾,北番吾位于今河北省灵寿县西南;南番吾位于河北省磁县境内,是由邺经过漳河和赵长城进攻邯郸的必经之路,李牧击败桓齮应在此地。此外,《史记·六国年表》中记载秦国夺取番吾,[16]是为了隐讳战败的事实。见杨宽所著《战国史料编年辑证》第1120页。[13]


延伸阅读 编辑

[]

 史記/卷081》,出自司馬遷史記
 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姚宏續注战国策》:,李牧名。
  2. ^ 谢宇主编. 中国历史产生影响的帝王传 秦始皇传. 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 2006.09: 94–95. ISBN 7-89993-186-X. 
  3. ^ 《史记·卷八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闲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4. ^ 《史记·卷八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5. ^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赵王使其相李牧来约盟,故归其质子。
  6. ^ 《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赵悼襄王)二年,太子從質秦歸。
  7. ^ 《史记·卷八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
  8. ^ 《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赵悼襄王)二年,李牧将,攻燕,拔武遂、方城。
  9. ^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秦王政)十三年,桓齮攻赵平阳,杀赵将扈辄,斩首十万。
  10. ^ 《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赵幽缪王)二年,秦攻武城,扈辄率师救之,军败,死焉。
  11. ^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秦王政)十四年,攻赵军于平阳,取宜安,破之,杀其将军。桓齮定平阳、武城。
  12. ^ 《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秦王政)十四年,桓齮定平阳、武城、宜安。
  13. ^ 13.0 13.1 13.2 杨宽. 《战国史料编年辑证》. 上海市福建中路193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年11月: 第1112页至第1113页、第1120页、第1125页. ISBN 7208031851. 
  14. ^ 《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赵幽缪王)三年,秦攻赤丽、宜安,李牧率师与战肥下,却之。
  15. ^ 《史记·卷八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封李牧为武安君。
  16. ^ 《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赵幽缪王)四年,秦拔我狼孟、鄱吾。
  17. ^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秦王政)十五年,大兴兵,一军至邺,一军至太原,取狼孟。
  18. ^ 《史记·卷八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
  19. ^ 《战国策·卷八·齐策一·张仪为秦连横齐王》:秦、赵战于河漳之上,再战而再胜秦;战于番吾之下,再战而再胜秦。四战之后,赵亡卒数十万,邯郸仅存。
  20. ^ 《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赵幽缪王)五年,代地大动,自乐徐以西,北至平阴,台屋墻垣太半坏,地坼东西百三十步。六年,大饥。
  21. ^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秦王政)十八年,大兴兵攻赵,王翦将上地,下井陉,端和将河内,羌瘣伐赵,端和围邯郸城。
  22. ^ 《战国策·卷三十一·燕策三·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王翦将数十万之众临漳、邺,而李信出太原、云中。
  23. ^ 《史记·卷八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
  24. ^ 《战国策·卷六·秦策四·秦王欲见顿弱》:乃资(顿弱)万金…碑游于燕、赵,而杀李牧。
  25. ^ 25.0 25.1 《战国策·卷七·秦策五·文信侯出走》:韩仓果恶之,王使人代。武安君至,使韩仓数之曰:“将军战胜,王觞将军,将军为寿于前而捍匕首,当死。”武安君曰:“繓病钩,身大臂短,不能及地,起居不敬,恐惧死罪于前,故使工人为木材以接手。上若不信,繓请以出示。”出之袖中,以示韩仓,状如振栶,缠之以布。“愿公入明知。”韩仓曰:“受命于王,赐将军死,不赦。臣不敢言。”武安君北面再拜赐死,缩剑将自诛,乃曰:“人臣不得自杀宫中。”遇司空马门,趣甚疾,出棘门也。右举剑将自诛,臂短不能及,衔剑征之于柱以自刺。
  26. ^ 《战国策·卷二十一·赵策四·秦使王翦攻赵》: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李牧数破走秦军,杀(应为走)秦将桓齮。王翦恶之,乃多与赵王宠臣郭开等金,使为反间,曰:“李牧、司马尚欲与秦反赵,以多取封于秦。”赵王疑之,使赵葱及颜最代将,斩李牧,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大破赵,杀赵军,虏赵王迁及其将颜最,遂灭赵。
  27. ^ 《列女传·卷七·孽嬖·赵悼倡后》:倡后者,邯郸之倡,赵悼襄王之后也。前日而乱一宗之族。既寡,悼襄王以其美而取之。李牧谏曰:“不可。女之不正,国家所以覆而不安也。此女乱一宗,大王不畏乎?”王曰:“乱与不乱,在寡人为政。”遂娶之。初,悼襄王后生子嘉为太子。倡后既入为姬,生子迁。倡后既嬖幸于王,阴谮后及太子于王,使人犯太子而陷之于罪,王遂废嘉而立迁,黜后而立倡姬为后。及悼襄王薨,迁立,是为幽闵王。倡后…多受秦赂,而使王诛其良将武安君李牧。
  28. ^ 《史记·卷八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
  29. ^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赵公子嘉率其宗数百人之代,自立为代王。(秦王政)二十五年,大兴兵,使王贲将,攻燕辽东,得燕王喜。还攻代,虏代王嘉。
  30. ^ 侯英梅; 谢清志. 《赵国名将李牧及其军事思想》. 邯郸市: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一期. 2005年3月: 第1125页. 
  31. ^ 见《史记·卷一百零二·张释之冯唐列传》。
  32. ^ 见《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四上·突厥列传上》。
  33. ^ 见《盛世危言·卷六·兵政·练将》。
  34. ^ 见《咏史诗·春秋战国门·郭开》。
  35. ^ 见《史记索隐·廉颇蔺相如列传》。
  36. ^ 见苏洵 《六国论》。
  37. ^ 见司马光 《五哀诗·李牧》。
  38. ^ 见刘克庄 《杂咏一百首·李牧》。
  39. ^ 见徐钧 《李牧》。
  40. ^ 见《胡三省注·资治通鉴·卷六·秦纪一·始皇帝上·秦王政十五年》。
  41. ^ 见《事林广记·后集·卷之四·李牧》。
  42. ^ 《新唐书·卷十五·礼乐》:建中三年…诏史馆考定可配享者,列古今名将凡六十四人图形焉…大将军武安君李牧。
  43. ^ 《宋史·卷一百零五·礼八》:宣和五年…东庑…李牧…凡七十二将云。
  44. ^ 镇边祠. 雁门关风景区官方网站. 2011年6月3日 [2014年3月3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2月14日) (中文(简体)). 
  45. ^ 边关守将后人捐建雁门关镇关寺. 新华网山西频道. 2011年8月19日 [2014年4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4月7日) (中文(简体)). 
  46. ^ 襄汾人物:李牧. 襄汾县政府门户网站. 2010年9月3日 [2014年4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5月7日) (中文(简体)). 
  47. ^ 温显贵. 《唐诗中的李将军》. 武汉市: 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四期. 2005年8月. 
  48. ^ 见《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六回·蔺相如两屈秦王 马服君单解韩围》。
  49. ^ 见《东周列国志·第一百零五回·茅焦解衣谏秦王 李牧坚壁却桓齮》。
  50. ^ 见《东周列国志·第一百零六回·王敖反间杀李牧 田光刎颈荐荆轲》。
  51. ^ 黄易. 《寻秦记》. 台北市: 時報文化出版. 2001年. ISBN 9789571334202. 
  52. ^ 無綫電視官方網頁—尋秦記. 無綫電視官方網. [2014年4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1月24日) (中文(繁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