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朱(约前440年—约前360年[1]),或作陽朱,或說字子居子取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名道家改革思想家,有云他是老子弟子,開創了楊朱學派,講究自我中心個人主義享樂主義自由意志主義,成為當世顯學

楊朱
出生約公元前440年(一說約公元前450年)
魏國(一說秦國
逝世約公元前360年(一說約公元前370年)
时代戰國時期
学派道家
主要领域
思想家哲學家,開創楊朱學派,與儒學墨學齊驅
著名思想
道學
Yin Yang

系列條目

道家思想
道家人物
皇德 三皇五帝 广成子 伊尹 太公望
老子 尹喜 文子 庄子 列子
環淵 杨朱 黄石公 张良 刘安
道家典籍
老子》《莊子》《列子》《文子
黃帝書
相關條目
諸子百家 兵家 儒家 法家
黃老 玄学 中医学
道教 佛教 禅宗

生平

编辑

在先秦各家的著述如《孟子》、《荀子》、《莊子》、《韓非子》、《呂氏春秋》等,其名字曾多次出現。《列子》也記下他弟弟名為「楊布」。

一說魏國人,一說秦國人,生平已不可考,楊朱的行蹤多在一帶。據《莊子》記載,他曾經見過老子。其活動的年代,比墨子稍後,而又早於孟子楊朱學說在當時相當著名,但早已散佚不存,散見於《孟子》、《列子》、《庄子》、《吕氏春秋》、《韩非子》、《淮南子》等书中。如《列子·楊朱》篇云:楊朱曰:「伯成子高不以一毫利物,舍國而隱耕。大禹不以一身自利,一體偏枯。古之人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楊朱學派道家激進派,《孟子·滕文公》篇云:「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即歸墨。」可知春秋之世,楊朱之學與墨家齊驅,並屬先秦流行天下的學說。孟子说墨翟、楊朱「无父无君,是禽兽也」,是憤怒之詞,感性的攻訐大过于理性分析。但孟子也說,「逃墨必歸於楊,逃楊必歸於儒」,簡稱「逃墨歸楊,逃楊歸儒」,所以許多後人詮釋,孟子認為「楊近墨遠」,楊朱思想較接近於儒家思想。

吕氏春秋》中的《重己》、《贵生》、《本性》、《情欲》、《尽数》等篇都受到了杨朱学派的影响,探讨了爱己、利己中的智慧与包含的“道”就是道理也就是意義。

思想內容

编辑

許多人認為楊朱曾和老子會面,曾受到老子思想的影響。後來,有感於動亂的環境,困惱於越來越大的社會壓力,於是棄老子學說中的部份內容,朝著「養生」、「存性」的方向不斷深化,發展成以「為我」為中心的思想體系。楊朱思想在戰國初年一度風行,與儒、墨兩家形成鼎足而三的形勢。

楊朱的思想概略,可從以下四方面見之:[來源請求]

  1. 首先,從其中心要旨而論,楊朱學說實際是以「我」作為自然的中心。他認為人的生命,往往由於外界的蒙蔽、組織所拘束,因而無法明察生命的真象,使個人失去主體性。於是楊朱主張探求內在自我安身立命的境界,以擺脫社會的束縛,偏向於個人人性的追求。他認為只有重視人類本有的自然性,人才會快樂,才能「全生(性)保真」。
  2. 其次,在政治方面,楊朱既然反對社會束縛,所以在政治上也反對強權獨佔的霸道,主張「天下為公」,要「公天下之身,公天下之物。」,就是強調公平公正,也就是強調追求公共利益然後人人身份地位相對平等還有每個人的權利都有得到保障,他認為一切外在的道德倫理法律法令刑法,皆不可妨害一個人的自由政府只是象徵式,不可對個人過份約束。由此可見楊朱政治觀,與現代自由意志主義有共同之處。
  3. 第三,在人與人的關係上,楊朱極力主張個人的「為我」主義。他說:「古之人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他的意思是說社會是由各個「我」所組成,如果人我不相損、不相侵、不相給,如此天下便無竊位奪權之人,便無化公為私之輩,如此社會就能太平。
  4. 第四,在對生命的態度上,楊朱既重說「全性保真」,因而重視「貴生」、「樂生」。他認為人生短促,故在生時必須享盡人生之樂,所以要充分滿足慾望。[來源請求]在《列子》的楊朱篇中,他要求「豐屋、美服、厚味、姣色。有此四者,何求於外?」此種重生、貴生的激進享樂主義思想,被認為是反對儒家克制無道的慾望的禮法道德,又放棄了墨家禁欲道家老子的寡慾,傾向自我中心主義

参见

编辑

附註

编辑
  1. ^ 一說其生卒为约公元前450年-约公元前370年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