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嫄璋(1916年1月25日—1966年8月16日),化名林小書,人稱沈大姊,生於中國浙江吳興,女記者,臺灣白色恐怖時期因為捲入調查局鬥爭,在牢中被施刑致死。她下體受的繩刑成了2009年電影《風聲周迅飾演演員受刑的橋段之一。

沈嫄璋
沈嫄璋
出生(1916-01-25)1916年1月25日
 中華民國浙江省吳興
逝世1966年8月16日(1966歲—08—16)(50歲) 處決
 中華民國臺灣臺北市松山區三張犁調查局
职业記者
配偶姚勇來
1937年结婚—1966年結束
儿女姚沐棋(女兒)
姚小璋
姚勤

生平 编辑

記者生涯 编辑

沈嫄璋生於1916年1月25日[1]福建師範畢業,1937年與姚勇來結婚,雙雙踏入新聞界[2]。生有三女[1],一女姚小璋曾作演員[3]。夫妻在抗戰時期福建中央日報》的同事,並與《大公報》女記者楊剛之兄楊潮常有往來,後來楊潮被發現是中國共產黨員被逮,夫妻也遭牽連下獄,獲釋條件是為調查局的蔣海溶處長工作[4]。夫妻和蔣海溶、李世傑副處長都是同鄉好友[5]

1945年6月11日,沈嫄璋以《中央日報》社代表身分,出席「福建省暨永安各界舉行臺灣淪陷50週年紀念大會籌備會」[6]

沈嫄璋與姚勇來赴台後,她先在《和平日報》工作,二二八事件後,經由《台灣新生報》副總編輯周自如介紹,一起去《台灣新生報》任職[2]。當時該報因二二八事件發生一波大整肅,總經理阮朝日、總編輯吳金鍊、台中分社記者陳安南、嘉義分社主任蘇憲章、高雄分社主任邱金山、高雄印刷廠長林界等臺灣籍職員都被處決,因而安插外省人[7]。沈嫄璋當記者,丈夫當編輯[4]

沈嫄璋來台主要採訪為〈陳長官談縣政〉之類的省政新聞,也發表〈新中國劇社的成長〉、〈人類文化的里程碑〉一類的文藝新聞[6]。她以採訪蔣宋美齡婦聯會新聞出名,新聞界稱「沈大姊」[4]。在1950年,她與丈夫揭穿當年轟動一時、號稱是台灣版《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本省籍女子陳素卿被自殺案件[8]

整肅受刑 编辑

臺灣白色恐怖時期,國民黨政府鉗制言論自由,對台灣媒體進行大規模肅清,多有記者被殺與被關。學者陳順孝分析當時臺灣記者自處之道約有五種模式:一是主動為黨國服務的「效命型」,代表者為劉毅夫;二是被動服從黨國指示的「順服型」,代表者為沈嫄璋;三是暫時避開政治風暴轉跑其他新聞的「轉進型」,代表者為趙慕嵩;四是對新聞管制陽奉陰違的「陰違型」,代表者為顏文閂;五是公然挑戰新聞管制的「對抗型」,代表者為陳婉真[9]

沈嫄璋在一個叫做「青雲小組」的文教工作調查單位,化名「林小書」,經常蒐集一些臺灣省政有關的資料,調查局第一處前後三任處長都很欣賞她,經常與她接觸。[4]

1950年代臺灣後期,特務單位針對1933年的閩變大舉抓福建人,《新生報》有很多福建幫,因此成為標靶,此舉揭開《新生報》第二波大整肅的序幕,受難者都是外省人[7]

當時有匪諜嫌疑的《新生報》報社人員可以向《新生報》安全室主任金賡自首,但金賡壓住不往上報,直到自首期限已過,才將積壓而“逾期”未自首的名單呈辦邀功,包括姚勇來、姚勇來妹妹、乃至以後的《新生報》副總編輯單建周路世坤童尚經等人,都是金賡的邀功[3]。姚勇來、沈嫄璋被檢舉在福建當記者時曾參加過讀書會,但是調查局副處長李世傑認為不可信而將公文簽結。蔣經國為部署接班需先掌控情治單位,因此在調查局內先引發整肅鬥爭。沈之岳接任局長後,蔣海溶一派被鬥倒失勢,《新生報》也受連累。調查局為整肅李世傑、蔣海溶,以此為由先逮捕李世傑,指控其為潛伏匪諜,再分別騙沈嫄璋說二女兒生病,讓她到台中才由調查局約談,丈夫姚勇來則在台北被捕。[5]

1966年,姚勇來夫婦被監禁在三張犁的調查局第一留置室內逼供。當時,姚勇來已結婚的長女,得知父母雙雙被抓,立即在表叔的陪同下,到調查局找蔣海溶處長要人,但無效。姚勇來夫婦因為不肯誣咬蔣海溶、李世傑是共產黨而遭刑求。其中,沈嫄璋被扒光全身的衣服,「在房子對角拉上一根粗大的麻繩,架著她騎在上面,走來走去。沈嫄璋哀號和求救,連廚房的廚子都落下眼淚。那是一個自有報業史以來,女記者受到最大的羞辱和痛苦,當她走到第三趟...」私處血流如注,最後死在留置室。[5]

調查局對外宣稱沈嫄璋畏罪自殺,再將沈嫄璋屍體布置成自縊狀。學過醫的姚勇來如此寫下妻子的死狀:「沈嫄璋右頰骨下有巴掌大的紫青,嘴巴微張,嘴唇發黑,舌頭未露出,左頸下有明顯勒痕……一切都指出她不是自縊身亡,而是被刑求致死。」姚勇來被押去為亡妻更衣、化妝。在大雨的黑夜裏,屍體被軍車載到六張犁公墓埋葬。[5]

身後 编辑

沈嫄璋一死,特務機關就把姚勇來夫妻在中正西路《中央日報》總社對街的獨門獨院宅第賞給金賡[3]。新聞界同業高拜石則替沈嫄璋親自寫墓碑[10]

姚勇來移送新店看守所(今景美人權文化園區)後,在面會之時才告知大女兒有關母親的死訊。事隔多年之久,他不能記埋葬處,只記得後面有一位王姓兒童的墓碑。大女兒離開看守所立刻前往六張犁公墓,在墳山上尋找亡母之墳,由日正當中尋至黃昏、日落,才尋到一個沒有立墓碑的墳,墳後正是王姓兒童的墳墓。大女兒帶著妹妹們前往母親的墳墓,獻上了沈嫄璋生前所最愛的紅玫瑰並為其祈禱。[1]

其他蔣海溶派成員也多遇害,姚勇來之妹姚明珠醫師與在空軍服務的丈夫薛介民上校雙雙被處決[5]。蔣海溶底下的副處長李世傑、跟其他兩名處長、兩名副處長都被關進牢[3]。單建周被逼跳樓[9]。蔣海溶後來因蔣宋美齡關切,被送回台北重審,結果他也被聲稱在獄中上吊自殺[5]

沈嫄璋的女兒因被認為是匪諜之女,在臺灣難以找工作。姚勇來原判十五年,因大赦而提前五年出獄,踏出看守所時已白髮蒼蒼、彎腰駝背。他出來第一件事是和女兒驅車至六張犁公墓,在百草叢生的墓地中,喚著愛妻:「嫄璋,嫄璋啊!我來看妳啦!」女兒們跪下擁抱著父親大哭。[1]

姚勇來被出獄後在頂好市場後巷的香江大廈當管理員兼賣香菸,曾捲入五二四事件坐牢的《聯合報》影劇記者戴獨行常去看他[4]。姚勇來曾寫了一封信給曾為福建《中央日報》同事、時任臺灣《中央日報》社長時的姚朋,希望回到報社工作,但那封信如石沉大海[3]。1990年代,姚勇來去世[5]

在《1950仲夏的馬場町》歷史圖片集新書發表會,沈嫄璋女兒姚沐棋仍坐在電視機前,哭著看著作家柏楊提到母親受刑[1]

柏楊李世傑鍾謙順許曹德等臺灣白色恐怖受害者的回憶錄也都記載沈嫄璋之死[11][10][12][13],也被歐陽劍華畫為作品[14]。《風聲》劇組依據《柏楊回憶錄》將沈嫄璋所受的繩刑,放入電影中周迅被刑求的橋段[15]。周迅拍完這個角色就哭了,說:「雖然有很多保護措施,大腿受了些皮外傷,但一想到當時的特工要受這種痛苦,便覺得心寒。我看到麻繩刮了毛,想到那種刺痛、火辣,錐心地難受。」 [16]

相關影視 编辑

參考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姚沐棋. 〈白色的歲月變色的我〉. 《秋蟬的悲鳴:白色恐怖受難文集第一輯》. 台灣: 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 2012-12-01. ISBN 9789860348613 (中文(臺灣)). 
  2. ^ 2.0 2.1 〈白色恐怖情境下的新聞工作者圖像〉. 《50年代新聞自由與人權保障調查研究案 新聞工作者涉及白色恐怖案件之調查研究》. 台灣: 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 2015-04-10 (中文(臺灣)). 
  3. ^ 3.0 3.1 3.2 3.3 3.4 續伯雄. 台灣光復後的第一大報一一新生報(下) (PDF). 《Atlanta Chinese News》. 2013-01-25 [2015-09-0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3-04) (中文). 
  4. ^ 4.0 4.1 4.2 4.3 4.4 戴獨行. 〈六、七零年代政治殺戒大觀〉. 《白色角落》. 台灣: 人間出版社. 1998. ISBN 9578660537 (中文(臺灣)). 
  5. ^ 5.0 5.1 5.2 5.3 5.4 5.5 5.6 陳銘城. 省政女記者遭刑死 恐怖時代含冤仍未白. 新頭殼. 2011-09-07 [2015-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中文(臺灣)). 
  6. ^ 6.0 6.1 汪毅夫. 〈1945-1948:福建文人与台湾文学〉.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中國: 福建社會科學院). 2001-06, (2001第6期) (中文(中国大陆)). 
  7. ^ 7.0 7.1 李禎祥. 〈稿費資助政治犯 童常主編被槍決〉. 《新台灣新聞週刊》 (台灣: 本土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07-12-26, (第614期) (中文(臺灣)). 
  8. ^ 管仁健. 〈台灣烏龍版的「少女殉情記」〉. 《你不知道的台灣.影視秘辛》. 台灣: 文經社. 2013-05-01. ISBN 9789576636929 (中文(臺灣)). 
  9. ^ 9.0 9.1 陳順孝. 〈威權統治下的報導策略〉. 《新聞控制與反控制:「記實避禍」的報導策略》. 台灣: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2003. ISBN 9789571131962 (中文(臺灣)). 
  10. ^ 10.0 10.1 李世傑. 《軍法看守所九年》. 台灣: 天天文化出版社. 1990-08-18. ISBN 9789575100193 (中文(臺灣)). 
  11. ^ 柏楊. 〈山崩地裂〉. 《柏楊回憶錄》. 台灣: 遠流出版社. 1996-04-20. ISBN 9573227924 (中文(臺灣)). 
  12. ^ 鍾謙順. 《煉獄餘生錄 : 台獨大前輩坐獄二十七年回憶錄》. 台灣: 前衛出版社. 1999-08-15. ISBN 9578012160 (中文(臺灣)). 
  13. ^ 許曹德. 《許曹德回憶錄》. 台灣: 前衛出版社. 1995-07-01. ISBN 9578994451 (中文(臺灣)). 
  14. ^ 葉瑜娟. 「把你脫光光澆糖水讓螞蟻咬」、「打到胎兒墜地」 白色恐怖刑求的寫實畫作曝光. 風傳媒. 2015-07-26 [2015-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28) (中文(臺灣)). 
  15. ^ 肖揚. 《風聲》導演解答"酷刑" 繩刑源自柏楊回憶錄. 《北京青年報》. 2009-10-15 [2015-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中文(中国大陆)). 
  16. ^ 王晓晶. 《《风声》导演称酷刑拍得不伦不类 三场戏难接受. 《青年周末》. 2009-10-22 [2015-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9) (中文(中国大陆)).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