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君主列表

維基媒體列表條目
(重定向自秦國君主

秦国君主中国先秦秦國的君主,嬴姓。自非子周孝王封为附庸開始,到前771年秦襄公正式由周平王列为诸侯,共经历五代君主;自秦襄公被列为诸侯到前221年秦始皇帝统一中国,建立秦朝,共经历卅一位君主(包括秦王政)。其中在位期間最長的是秦昭襄王,共五十六年;在位最短的是秦孝文王,仅三天。而享有谥号秦静公秦夷公,均未继位便去世。因史料记载不全,表格空档处为空缺记载。

秦国
作于秦景公时代的秦公簋上的金文「秦」
作于秦景公时代的秦公簋上的金文「秦」
地位周朝诸侯国
国都见列表
政府封地
• 始封此國者
1. 周孝王
封非子为天子之附庸
2. 周平王
封秦襄公为公爵诸侯
• 爵位
前905年,秦非子受封子爵建国(周孝王六年[來源請求]
前824年,秦仲受封伯爵[來源請求]周宣王四年)
前821年,秦莊公嬴祺受封侯爵[來源請求](周宣王七年)
前770年,秦襄公受封公爵[來源請求](周平王元年)
前325年,秦惠文王(周显王四十四年)
前221年,秦始皇帝皇帝
• 
• 
• 始祖
非子
• 亡国之君
秦王子婴
分封
• 创始
前905年
• 灭亡
前207年
• 灭亡原因
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
史书记载《史记·卷五·秦本纪》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司马迁记载,嬴秦的先祖为伯益,至蜚廉时期有恶来季胜二子,依次为秦国和赵国的先祖。恶来五世孙非子,因善于养马被周孝王封为附庸,历经公伯秦侯秦仲秦庄公五代君主,至前771年,秦襄公因援助周平王有功,被周平王封为诸侯。进入春秋时期,从秦襄公到秦穆公九代君主,秦国国力得到发展和巩固。秦穆公时期称霸西戎,位列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去世后,秦国国力逐渐走向衰落。进入战国时期,秦国历经多代君主继承混乱,国力衰弱,经常遭受近邻魏国的攻击。至秦孝公继位后任用商鞅变法,国力轉強,秦公在西元前324年開始稱王,最终在秦王政时期兼并六国,建立秦朝。但大一统的秦朝仅仅维持了十五年,便在秦末农民战争中宣告灭亡。

秦国君主的继承制遵循了西周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国君在生前册立储君。秦国自秦襄公被封为诸侯,至前221年秦始皇帝统一中国,非亲子继位的君主仅有秦德公秦成公和秦穆公(中间包括不享国的秦静公和秦夷公)。但由於若干庶长把持国君的废立,造成多代秦国君主非正常继位,包括秦出子秦怀公秦灵公秦简公秦献公秦昭襄王[1]

列表

编辑
稱號 别称 國君姓名 生卒年代 在位年數 在位年份 出身与關係 都城 居所 墓葬 配偶 备注
非子 ?-前858年 ?-前858年 惡來五世孫
大骆之子[2]
秦邑(又称秦亭、秦谷,今甘肃省清水县东北)[3] 被周孝王封为附庸,号曰秦嬴。[4]
秦侯 ?-前848年 10[5] 前858年-前848年 非子之子[5] 秦邑
公伯 ?-前845年 3[5] 前848年-前845年 秦侯之子[5] 秦邑 孟姬[6]
秦仲 ?-前822年 23[7] 前845年-前822年 公伯之子[5] 秦邑 秦仲战死于西戎[7]
秦莊公 史記·卷十四·十二诸侯年表》记载名其[註 1][9] ?-前778年 44[10] 前822年-前778年 秦仲長子[7] 前822年,迁至西犬丘[10](又称西垂,今甘肃省礼县境内[註 2] 击败西戎,被周宣王封为西垂大夫[7]
1 秦襄公 ?-前766年 12[12] 前778年-前766年 秦庄公次子
世父之弟[10]
西犬丘
前776年,迁至汧(今陕西省陇县南)[13]
西垂宫[14] 西垂陵园(简称西垂,今甘肃省礼县永兴乡大堡子山西垂陵园[註 3][12] 前771年,秦国被正式列为诸侯。[17]
2 秦文公 ?-前716年 50[18] 前766年-前716年 秦襄公之子[12]
前763年,迁至汧渭之会(今陕西省眉县附近)[19]
西垂宫[18] 西垂[註 4][18]
秦靜公 《史记·卷五·秦本紀》作秦竫公[20] ?-前718年[20] 未继位[23] 秦文公之子[20]
3 秦憲公 《史记·卷五·秦本紀》和《史记·卷十四·十二诸侯年表》误作为秦宁公[註 5] 前725年-前704年[25] 12[26] 前716年-前704年 秦靜公长子[20] 汧渭之会
前714年迁至平阳(今陕西省岐山县西南)[註 6][28]
西新邑[26] 秦陵山(又称西山大麓,今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西北)[註 7][22] 鲁姬子[29]
王姬(称呼不详)[3]
4 秦出子 漢書·卷二十·古今人表》记载名曼[30] 前708年-前698年[31] 6[32] 前704年-前698年 秦憲公少子
秦武公、秦德公之弟[26]
平阳 西陵宫[註 8][32] 衙县(今陕西省白水县史官镇彭衙村一带)[32] 被庶长弗忌威累三父派刺客杀害于鄙衍[32]
5 秦武公 ?-前678年 20[34] 前698年-前678年 秦憲公長子
秦德公、秦出子之兄[26]
平阳 平阳封宫[34] 雍平阳[註 9][36] 首位使用人殉陪葬的秦国君主。[35]
6 秦德公 前710年-前676年[37] 2[38] 前678年-前676年 秦憲公次子
秦武公之弟、秦出子之兄[26]
前677年,迁至(今陕西省凤翔县[39] 大郑宫[38] [38]
7 秦宣公 ?-前664年 12[40] 前676年-前664年 秦德公長子
秦成公、秦穆公之兄[38]
阳宫[40] [40]
8 秦成公 ?-前660年 4[41] 前664年-前660年 秦德公次子
秦宣公之弟、秦穆公之兄[38]
走宫[41] [41]
9 秦穆公 《史記·卷五·秦本紀》、《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作秦缪公[42][38] 任好[42] ?-前621年 39[43] 前660年-前621年 秦德公少子
秦宣公、秦成公之弟[38]
[43] 穆姬[44] 称霸西戎,[45]一说为春秋五霸之一。[43]
10 秦康公 [46] ?-前609年 12[47] 前621年-前609年 秦穆公之子[43] 高寝宫[47] 竘社[47]
11 秦共公 《史记·卷十四·十二诸侯年表》记载名和[48]
史記索隐·秦本纪》记载名貑[49]
春秋·宣公四年》记载名稻[50]
?-前605年 4[註 10][51] 前609年-前605年 秦康公之子[47] 高寝宫[51] 康公南[51]
12 秦桓公 春秋分紀》记载名榮[24] ?-前577年 28[註 11][52] 前605年-前577年 秦共公之子[51] 太寝宫[52] 义里丘[52]
13 秦景公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作秦僖公[53] 《春秋分紀》记载名石[24]
世本·诸侯世本·秦》误记载名后伯車[註 12][53]
?-前537年 40[54] 前577年-前537年 秦桓公之子[52] 高寝宫[54] 丘里南(又称秦公一号大墓,位于今陕西省凤翔县南指挥镇南指挥村秦公一号大墓遗址博物馆[55]
14 秦哀公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作秦畢公[54]
《史記索隐·秦本纪》作秦㻫公[56][註 13]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阖闾九年》作秦栢公[58]
?-前501年 36[59] 前537年-前501年 秦景公之子[54] 车里[59]
秦夷公 生卒年不详 未继位[60] 秦哀公之子[59] 左宫[60]
15 秦惠公 ?-前492年 9[註 14][62] 前501年-前492年 秦夷公之子[60] 车里康景间[62]
16 秦悼公 ?-前477年 15[註 15][63] 前492年-前477年 秦惠公之子[62] 景公西[註 16][63]
17 秦厲共公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作秦剌龔公[63]
史記正義·秦始皇本纪》作秦利龔公[64][註 17]
后汉书·卷八十七·西羌传》作秦厉公[65]
?-前443年 34[66] 前477年-前443年 秦悼公之子[63] 人里[66]
18 秦躁公 《史記索隐·秦始皇本纪》作秦趮公[註 18][67] ?-前429年 14[68] 前443年-前429年 秦厲共公之子[註 19][66] 受寝宫[68] 悼公南[68]
19 秦懷公 ?-前425年 4[70] 前429年-前425年 秦厲共公之子[註 20]
秦躁公之弟[66]
栎圉氏[70] 从魏国返回秦国继位。[70]
庶长鼌联合大臣围攻秦怀公,怀公自杀。[72]
20 秦靈公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作秦肅靈公[註 21][73] ?-前415年 10[註 22][73] 前425年-前415年 秦懷公之孫[註 23]
秦昭子之子[72]
泾阳(今陕西省泾阳县[註 24][73] 悼公西[73] 前任君主非正常死亡,未逾年改元[75]
21 秦簡公 悼子[註 25] 前428年-前400年[註 26] 15[77] 前415年-前400年 秦怀公之子[註 27]
秦昭子之弟
秦灵公之叔[81]
景公西[77] 从魏国返回秦国继位。[77]
篡前任君主之正统,未逾年改元。[註 28]
22 秦惠公[註 29] ?-前387年 13[83] 前400年-前387年 秦簡公之子[77] 陵圉[83] 秦小主夫人[84]
23 秦出公 《世本·诸侯世本·秦》作秦少主[85]
吕氏春秋·卷二十四·不苟论·当赏》作秦小主[84]
前389年或前388年[註 30]-前385年[86][87] 2[88] 前387年-前385年 秦惠公之子[83] [88] 秦出公被杀。[89][註 31]
24 秦献公 《世本·诸侯世本·秦》作秦元獻公[90]
越絕書·卷八·越绝外传·记地传第十》作秦元王[91]
《史記索隐·秦本紀》记载名師隰[92]
《呂氏春秋·卷二十四·不苟论·当赏》记载名連[84]
前424年-前362年[93] 23[註 32][94] 前385年-前362年 秦靈公之子[81]
前383年迁至栎阳(又称万年城,今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东南)[95]
嚣圉[94] 弑前任君主,未逾年改元。[註 33]
从魏国返回秦国继位。[84]
25 秦孝公 《越絕書·卷八·越绝外传·记地传第十》作秦平王[96] 《史記索隐·秦本紀》记载名渠梁[97] 前381年-前338年[98] 24[註 34][99] 前362年-前338年 秦獻公之子[94] 栎阳
前350年迁至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99]
弟圉[99] 前359年,商鞅变法开始。[100]
26 秦惠文王 《史記·卷五·秦本紀》作秦惠文君、[101]秦惠王[102] 出土《秦駰玉版》记载名骃,《史記索隐·秦本紀》记载名駟[103] 前356年-前311年[104] 27[105] 前338年-前311年 秦孝公之子[99] 咸阳 公陵(今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周陵街道周陵村南)[105] 惠文后[106]
宣太后[107]
前325年,正式称王。[108]
前324年,改为元年。[109]
27 秦武王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作秦悼武王[105]
《世本·诸侯世本·秦》作秦武烈王[110]
《史記索隐·秦本紀》记载名蕩[111] 前329年-前307年[110] 4[註 35][112] 前311年-前307年 秦惠文王之子[105] 咸阳 永陵(又称毕陌,[113]今陕西省咸阳市周陵乡周陵村南)[112] 悼武王后[114] 前307年,因举鼎而死。[115]
28 秦昭襄王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和《世本·诸侯世本·秦》作秦昭王[116][117] 《史記索隐·秦本紀》记载,名稷[118]
《世本·诸侯世本·秦》记载名侧[117]
前325年-前251年[119] 56[120] 前306年-前251年 秦惠文王之子
秦武王异母弟[114]
咸阳 芷陵(又称芷阳、茝阳,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斜口街道韩峪村的秦东陵内)[120][121] 葉陽后[122]
唐太后[123]
29 秦孝文王 安国君[124] 《史記索隐·秦本紀》记载名柱[125]
广弘明集·卷十一》引《陶公年纪》记载名式[126]
前303年-前250年[127] 1[註 36][128] 前251年-前250年 秦昭襄王之子[120] 咸阳 寿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以东)[128] 华阳太后[124]
夏太后[129]
30 秦莊襄王 水经注·卷十九·渭水下》作秦庄王[130]
太平寰宇记·卷二十五·雍州》作秦襄王[131]
原名子异、異人,後改名子楚[132][133][124] 前281年-前247年[134] 3[註 37][136] 前250年-前247年 秦孝文王之子[128] 咸阳 阳陵(又称子楚陵,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斜口街道韩峪村的秦东陵内)[136][137][138] 帝太后[139]
31 秦王政 秦始皇帝[140] [141] 前259年-前210年[142] 37[143] 前247年-前210年 秦莊襄王之子[136] 咸阳 骊山秦始皇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骊山[143] 前221年,统一中国,称秦始皇帝。[140]

注释

编辑
  1. ^ 《史记索隐·十二诸侯年表》認為“其”非秦庄公真名。[8]
  2. ^ 关于西犬丘的详细位置,史学界观点不一,一是明人董悦、近人王国维、郭沫若考证其故址在汉代的西县地,即今西和县、礼县一带;二是徐日辉先生考证在礼县盐官堡东南2.5公里的西汉水南岸;三是康世荣先生考证在礼县红河乡岳费家庄地带;四是王世平先生认为可能在大堡子山秦公墓地不远处的西汉水北岸一带; 五是祝中熹先生考证礼县城东20公里处的原“天嘉古郡”邑址即西垂故址,在今礼县永兴镇捷地村与红土嘴附近;六是张天恩先生认为礼县永兴乡西南的赵坪遗址即西犬丘故墟。但这六种观点均认为西犬丘位于甘肃省礼县境内。[11]
  3. ^ 西垂陵园发现两座大墓,经考证为秦国国君墓。但关于两座大墓的主人是谁,有秦庄公、襄公、文公、静公和宪公或者其夫人多种观点。[15][16]
  4. ^ 《史记·卷五·秦本纪》记载为西山。[20]而关于西山的位置,《史记集解·秦本纪》记载为陇西郡的西县,即西垂陵园。[21]而《史记正义·秦本纪》则记载为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西北的秦陵山,又称西山大麓。[22]
  5. ^ 梁玉绳所著《史记志疑》认为秦宁公为繁体宁字与宪字相似所造成的错误,[24]而秦公钟、秦公镈铭文支持了这一观点。[3]
  6. ^ 《帝王世纪·秦》误作为秦出子时期迁都平阳。[27]
  7. ^ 《史记·卷五·秦本紀》记载为西山,[25]位置争议见秦文公。《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宪公死后葬于衙县,[26]梁玉绳认为疑似记载错误,见梁所著《史记志疑》第193页。[24]
  8. ^ 《史记索隐·秦始皇本纪》一说居西陂宫。[33]
  9. ^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记载为宣阳聚东南,[34]《史记·卷十四·十二诸侯年表》记载为雍。[35]
  10. ^ 《春秋·宣公四年》记载鲁宣公四年秦伯稻卒,[50]鲁宣公四年对应为秦共公四年,所以《史记》记载秦共公在位五年有误,见梁玉绳所著《史记志疑》第134页。[24]
  11. ^ 《史记》将秦共公在位时间由4年误作为5年,而将秦桓公在位时间28年误作为27年,见梁玉绳所著《史记志疑》第134页。[24]
  12. ^ 伯车是秦景公同母弟后子鍼的字,《世本·诸侯世本·秦》误将秦景公之名作后伯车,而《史记索隐·秦始皇本纪》、《史记集解·秦本纪》引用《世本·诸侯世本·秦》此记载同样错误,见梁玉绳所著《史记志疑》第134页。[24]
  13. ^ 王蘧常认为谥法中无“畢”和“㻫”,认为这两种观点有误。见王所著《秦史》第13页。[57]
  14. ^ 《春秋·哀公三年》记载鲁哀公三年秦伯卒,[61]鲁哀公三年当为秦惠公九年,所以《史记》记载秦惠公在位十年有误,见梁玉绳所著《史记志疑》第136页。[24]
  15. ^ 《史记》将秦惠公在位时间由9年误作为10年,导致《史记·卷五·秦本纪》和《史记·卷十四·十二诸侯年表》将秦悼公在位时间由15年均误作为14年,见梁玉绳所著《史记志疑》第136页至第137页。[24]
  16. ^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作僖公西,秦国君主中无僖公。《史记索隐·秦始皇本纪》记载景公一作僖公,依据此说法应为景公西,见梁玉绳所著《史记志疑》第195页。[57]
  17. ^ 梁玉绳认为这是谥法中“剌”字与“厉”字音同意近,“利”字与“剌”字形相近所造成的错误,而“龚”字通“共”字。见梁所著《史记志疑》195页。[24]
  18. ^ 王蘧常认为这种说法有误,见王所著《秦史》第15页。[57]
  19. ^ 《史记·卷十四·十二诸侯年表》误作为秦惠公之子。[69]
  20. ^ 《史记·卷十四·十二诸侯年表》误作为秦惠公之子;[69]《漢書·卷二十·古今人表》误作为秦躁公之子,马非百认为这是传写之误。见马所著《秦集史》第40页。[71]
  21. ^ 梁玉绳和王蘧常皆认为肃字为误增,见梁所著《史记志疑》第196页和王所著《秦史》第15页。[24][57]
  22. ^ 《史记·卷五·秦本纪》误记载为秦灵公十三年,城籍姑。[74]此事应发生在秦灵公十年。林剑鸣认为是文献记载有误,见林所著《秦史稿》第5页至第6页。[3]
  23. ^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误作为秦怀公之子,应为秦怀公之子嬴昭子生秦灵公。[70]
  24. ^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灵公居泾阳。林剑鸣认为秦灵公时期为便于向东发展,居住于泾阳是可能的,但秦国的首都仍然是雍城。见林所著《秦史稿》第201页。[3]
  25. ^ 王蘧常認為「悼子」非秦简公真名,见王所著《秦史》第16页。[57]
  26. ^ 《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记载秦怀公元年,生灵公。杨宽考证认为此处必有一位秦国后世君主诞生,但非秦灵公,而是秦简公,见杨所著《战国史料编年辑证》第139页。[76]
  27. ^ 《史記·卷十四·十二诸侯年表》誤作为秦惠公之子;[69]《史記·卷六·秦始皇本記》誤作为秦靈公之子。[73]唐钞卷子本《史记集解·秦本紀》、[78]《世本·诸侯世本·秦》引《史记索隐》、[79]《漢書·卷二十·古今人表》[80]均作秦厲共公之子。
  28. ^ 因秦简公篡前任君主之正统,未逾年改元,所以《史记·卷五·秦本纪》出现秦简公十六年卒的记载。《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和《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均按逾年改元记载。[75]
  29. ^ 《史记索隐·秦始皇本纪》引《竹书纪年》记载秦简公于前406年去世,秦敬公在位13年后传位给秦惠公,与《史记》记载不同,但已无从考证。 [82]
  30. ^ 《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记载为秦惠公十一年,太子生。而《史记·卷五·秦本纪》记载为惠公十二年,子出子生。已无法考证两个年代哪个正确。
  31. ^ 《史记·卷五·秦本纪》记载秦出公被庶长改杀死后沉入深渊,[89]《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则记载为秦出公自杀。[88]秦出公死时年仅三、四岁,不可能自杀,是《史记·秦始皇本纪》为避讳秦出公被杀而这样记载,见杨宽所著《战国史料编年辑证》第233页。[76]
  32. ^ 《世本·诸侯世本·秦》误作为22年;[90]《越絕書·卷八·越绝外传·记地传第十》误作为20年。[91]
  33. ^ 因前任君主秦出公被秦献公杀害,未逾年改元,所以《史记·卷五·秦本纪》出现秦献公二十四年,献公卒的记载。《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和《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均按逾年改元记载。[75]
  34. ^ 《越絕書·卷八·越绝外传·记地传第十》误作为23年。[96]
  35. ^ 《世本·诸侯世本·秦》误作为3年。[110]
  36. ^ 秦孝文王是在秦昭襄王死后,逾年行改元之礼后继位,三天后去世,所以《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记载为享国一年。并非秦昭襄王死后,秦孝文王立即继位,三天后去世,见杨宽所著《战国史料编年辑证》第1038页。[76]
  37. ^ 《史记·卷五·秦本纪》记载为秦庄襄王四年,庄襄王卒。[135]钱穆考订这是由于秦庄襄王在前任君主去世后,未逾年改元所造成的,见钱所著《先秦诸子系年考辨》第14页至第16页。[75]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刘芮方. 《秦国君位继承制研究》. 长春市: 东北师范大学. 2007年. 
  2. ^ 《史记·卷五·秦本纪》:恶来革(恶来)者,蜚廉子也,蚤死。有子曰女防。女防生旁皋,旁皋生太几,太几生大骆,大骆生非子。
  3. ^ 3.0 3.1 3.2 3.3 3.4 林剑鸣. 《秦史稿》. 上海市绍兴路54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1年2月: 第5页至第6页、第34页、第42页、第201页. 
  4. ^ 《史记·卷五·秦本纪》:孝王曰:“…朕其分土为附庸。”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
  5. ^ 5.0 5.1 5.2 5.3 5.4 《史记·卷五·秦本纪》:秦嬴生秦侯。秦侯立十年,卒。生公伯。公伯立三年,卒。生秦仲。
  6. ^ 李学勤. 《秦国文物的新认识》. 北京市文物出版社: 《文物》1980年第九期. 1980年. 
  7. ^ 7.0 7.1 7.2 7.3 《史记·卷五·秦本纪》:西戎杀秦仲。秦仲立二十三年,死于戎。有子五人,其长者曰庄公。周宣王乃召庄公昆弟五人,与兵七千人,使伐西戎,破之。于是复予秦仲后,及其先大骆地犬丘并有之,为西垂大夫。
  8. ^ 《史记索隐·十二诸侯年表》:其,名也。案:秦之先公並不記名,恐其非名。
  9. ^ 《史记·卷十四·十二诸侯年表》:秦莊公其元年。
  10. ^ 10.0 10.1 10.2 《史记·卷五·秦本纪》:庄公居其故西犬丘,生子三人,其长男世父…襄公为太子。庄公立四十四年,卒,太子襄公代立。
  11. ^ 马建营. 《秦西垂都邑故址考述》. 天水市: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六期. 2009年. 
  12. ^ 12.0 12.1 12.2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襄公立,享国十二年…葬西垂。生文公。
  13. ^ 《帝王世纪·秦》:秦襄公二年,徙都汧。
  14. ^ 《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秦襄公既侯,居西垂。
  15. ^ 祝中熹. 《大堡子山秦公陵园述略》. 兰州市西北师范大学: 《丝绸之路》2013年第八期. 2013年. 
  16. ^ 田亚岐; 张文江. 《礼县大堡子山秦陵墓主考辨》. 西安市西安文理学院: 《唐都学刊》2007年第三期. 2007年. 
  17. ^ 《史记·卷十四·十二诸侯年表》:秦庄公七年,始列為諸侯。
  18. ^ 18.0 18.1 18.2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文公立,居西垂宫。五十年死,葬西垂。生静公。
  19. ^ 《史记·卷五·秦本纪》:(秦文公)三年,文公以兵七百人东猎。四年,至汧渭之会。曰:“昔周邑我先秦嬴于此,后卒获为诸侯。”乃卜居之,占曰吉,即营邑之。
  20. ^ 20.0 20.1 20.2 20.3 20.4 《史记·卷五·秦本纪》:(秦文公)四十八年,文公太子卒,赐谥为竫公。竫公之长子为太子,是文公孙也。(秦文公)五十年,文公卒,葬西山(垂)。竫公子立,是为宁(应为宪)公。
  21. ^ 《史记集解·秦本纪》引徐廣曰:皇甫謐云葬於西山,在今隴西之西縣。
  22. ^ 22.0 22.1 《史记正义·秦本纪》引《括地志》:秦宁(应为宪)公墓在岐州陈仓县西北三十七里秦陵山。帝王世纪云秦宁(应为宪)公葬西山大麓,故号秦陵山也。按:文公亦葬西山,盖秦陵山也。
  23. ^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静公不享国而死。生宪公。
  24. ^ 24.00 24.01 24.02 24.03 24.04 24.05 24.06 24.07 24.08 24.09 24.10 梁玉绳. 《史记志疑》. 北京市王府井大街36号: 中华书局. 1981年4月: 第123页、第134页、第136页至第137页、第193页、第195页、第196页. 
  25. ^ 25.0 25.1 《史记·卷五·秦本纪》:宁(应为宪)公生十岁立,立十二年卒,葬西山。
  26. ^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宪公享国十二年,居西新邑。死,葬衙。生武公、德公、出子。
  27. ^ 《帝王世纪·秦》:秦出公(应为秦宪公)徙平阳。
  28. ^ 《史记·卷五·秦本纪》:宁(应为宪)公二年,公徙居平阳。
  29. ^ 《史记·卷五·秦本纪》:(秦宪公)生子三人,长男武公为太子。武公弟德公,同母鲁姬子,(王姬)生出子。
  30. ^ 《汉书·卷二十·古今人表》:秦出公曼。
  31. ^ 《史记·卷五·秦本纪》:出子生五岁立,立六年卒。
  32. ^ 32.0 32.1 32.2 32.3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出子享国六年,居西陵。庶长弗忌、威累、参父三人,率贼贼出子鄙衍,葬衙。
  33. ^ 《史记索隐·秦始皇本纪》:一云居西陂。
  34. ^ 34.0 34.1 34.2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武公享国二十年。居平阳封宫。葬宣阳聚东南。
  35. ^ 35.0 35.1 《史记·卷十四·十二诸侯年表》:秦武公二十年,葬雍,初以人從死。
  36. ^ 《史记·卷五·秦本纪》:(秦武公)二十年,武公卒,葬雍平阳。
  37. ^ 《史记·卷五·秦本纪》:德公生三十三岁而立,立二年卒。
  38. ^ 38.0 38.1 38.2 38.3 38.4 38.5 38.6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德公享国二年。居雍大郑宫。生宣公、成公、缪(穆)公。葬阳。
  39. ^ 《帝王世纪·秦》:德公元年,初居雍。
  40. ^ 40.0 40.1 40.2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宣公享国十二年。居阳宫。葬阳。
  41. ^ 41.0 41.1 41.2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成公享国四年,居雍之宫。葬阳。《史记集解·秦始皇本纪》引徐广曰:之一作“走”。
  42. ^ 42.0 42.1 《史记·卷五·秦本纪》:缪(穆)公任好元年。
  43. ^ 43.0 43.1 43.2 43.3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缪(穆)公享国三十九年。天子致霸。葬雍…生康公。
  44. ^ 《春秋左传注·僖公五年》:秦穆姬,晋献公女嫁于秦穆公者。
  45. ^ 《史记·卷五·秦本纪》:(秦穆公)三十七年,秦用由余谋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46. ^ 《史记·卷十四·十二诸侯年表》:秦康公罃元年。
  47. ^ 47.0 47.1 47.2 47.3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康公享国十二年。居雍高寝。葬竘社。生共公。
  48. ^ 《史记·卷十四·十二诸侯年表》:秦共公和。
  49. ^ 《史記索隐·秦本纪》:秦共公,名貑。
  50. ^ 50.0 50.1 《春秋·宣公四年》:秦伯稻卒。
  51. ^ 51.0 51.1 51.2 51.3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共公享国五年(应为四年),居雍高寝。葬康公南。生桓公。
  52. ^ 52.0 52.1 52.2 52.3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桓公享国二十七年(应为二十八年)。居雍太寝。葬义里丘北。生景公。
  53. ^ 53.0 53.1 《史记索隐·秦始皇本纪》:景公一作“僖公”,系本云名后伯车。
  54. ^ 54.0 54.1 54.2 54.3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景公享国四十年。居雍高寝,葬丘里南。生毕(哀)公。
  55. ^ 宝鸡市地方志办公室. 秦公一号大墓. 宝鸡地情网. 2011年6月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7月14日) (中文(简体)). 
  56. ^ 《史记索隐·秦本纪》:哀公,始皇本紀作“㻫公”。
  57. ^ 57.0 57.1 57.2 57.3 57.4 王蘧常. 《秦史》. 上海市瑞金二路272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年12月: 第13页、第15页、第16页. ISBN 7532528154. 
  58. ^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阖闾九年》:秦栢公素沉湎,不恤国事。
  59. ^ 59.0 59.1 59.2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毕(哀)公享国三十六年。葬车里北。生夷公。
  60. ^ 60.0 60.1 60.2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夷公不享国。死,葬左宫。生惠公。
  61. ^ 《春秋·哀公三年》:冬,十月,癸卯.秦伯卒。
  62. ^ 62.0 62.1 62.2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惠公享国十年(应为九年)。葬车里康景(间)。生悼公。
  63. ^ 63.0 63.1 63.2 63.3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悼公享国十五年。葬僖公(应为景公)西…生剌龚公。
  64. ^ 《史记正义·秦始皇本纪》:“剌”一作“利”。
  65. ^ 《后汉书·卷八十七·西羌传》:至周贞王八年,秦厉公分灭大荔,取其地。
  66. ^ 66.0 66.1 66.2 66.3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剌龚公(厉共公)享国三十四年。葬入里。生躁公、怀公。《史记集解·秦始皇本纪》引徐广曰:“入”一作“人”。
  67. ^ 《史記索隐·秦始皇本纪》:躁公,又作“趮公”。
  68. ^ 68.0 68.1 68.2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躁公享国十四年。居受寝。葬悼公南。
  69. ^ 69.0 69.1 69.2 《史记·卷十四·十二诸侯年表》:秦惠公二年,生躁公、懷公、簡公。
  70. ^ 70.0 70.1 70.2 70.3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怀公从晋(魏)来。享国四年。葬栎圉氏。生灵公(应为昭子)。《史记集解·秦始皇本纪》引徐广曰:怀公生昭子,昭子生灵公。
  71. ^ 马非百. 《秦集史》. 北京市王府井大街36号: 中华书局. 1982年8月: 第40页. 
  72. ^ 72.0 72.1 《史记·卷五·秦本纪》:怀公四年,庶长鼌与大臣围怀公,怀公自杀。怀公太子曰昭子,蚤死,大臣乃立太子昭子之子,是为灵公。灵公,怀公孙也。
  73. ^ 73.0 73.1 73.2 73.3 73.4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肃灵公,昭子子也。居泾阳。享国十年。葬悼公西。生简公(应为献公)。
  74. ^ 《史记·卷五·秦本纪》:秦灵公十三年(应为十年),城籍姑。
  75. ^ 75.0 75.1 75.2 75.3 钱穆. 《先秦诸子系年考辨》. 上海市福州路401号: 上海书店. 1992年1月: 第12页至第16页. ISBN 7805694745. 
  76. ^ 76.0 76.1 76.2 杨宽. 《战国史料编年辑证》. 上海市福建中路193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年11月: 第139页、第233页、第1038页. ISBN 7208031851. 
  77. ^ 77.0 77.1 77.2 77.3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简公从晋(魏)来。享国十五年。葬僖公(应为景公)西。生惠公。
  78. ^ 贺次君. 《史记书录》. 北京市: 商务印书馆. 1959年11月: 第24页. 简公,厉公子而怀公弟也。 
  79. ^ 《世本·诸侯世本·秦》:简公名悼子,即剌龚公之子,怀公弟也。
  80. ^ 《漢書·卷二十·古今人表》:秦简公,厉公子。
  81. ^ 81.0 81.1 《史记·卷五·秦本纪》:灵公卒,子献公不得立,立灵公季父悼子,是为简公。简公,昭子之弟而怀公子也。
  82. ^ 《史记索隐·秦始皇本纪》引王劭:按紀年云「簡公後次敬公,敬公立十三年,乃至惠公」,辭即難憑,時參異說。
  83. ^ 83.0 83.1 83.2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惠公享国十三年。葬陵圉。生出公。
  84. ^ 84.0 84.1 84.2 84.3 《吕氏春秋·卷二十四·不苟论·当赏》:秦小主夫人用奄变,群贤不说自匿,百姓郁怨非上。公子连亡在魏…公子连立,是为献公。
  85. ^ 《世本·诸侯世本·秦》:少主。
  86. ^ 《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秦惠公十一年,太子生。
  87. ^ 《史记·卷五·秦本纪》:惠公十二年,子出子生。
  88. ^ 88.0 88.1 88.2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出公享国二年。出公自杀(应为被杀),葬雍。
  89. ^ 89.0 89.1 《史记·卷五·秦本纪》:出子二年,庶长改迎灵公之子献公于河西而立之。杀出子及其母,沈之渊旁。
  90. ^ 90.0 90.1 《世本·诸侯世本·秦》:元献公立二十二年(应为二十三年)。
  91. ^ 91.0 91.1 《越絕書·卷八·越绝外传·记地传第十》:元王立二十年(应为二十三年)。
  92. ^ 《史記索隐·秦本紀》:献公,名師隰。
  93. ^ 《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秦灵公元年,生献公。
  94. ^ 94.0 94.1 94.2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献公享国二十三年。葬嚣圉。生孝公。
  95. ^ 《史记·卷五·秦本纪》:秦献公二年,城栎阳。《史记集解·秦本纪》引徐广曰:徙都之,今万年是也。
  96. ^ 96.0 96.1 《越絕書·卷八·越绝外传·记地传第十》:平王立二十三年(应为二十四年)。
  97. ^ 《史記索隐·秦本紀》:孝公,名渠梁。
  98. ^ 《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秦献公四年,孝公生。
  99. ^ 99.0 99.1 99.2 99.3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孝公享国二十四年。葬弟圉。生惠文王。其十三年,始都咸阳。
  100. ^ 《史记·卷五·秦本纪》:秦孝公三年,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孝公善之。甘龙、杜挚等弗然,相与争之。卒用鞅法。
  101. ^ 《史记·卷五·秦本纪》:惠文君元年。
  102. ^ 《史记·卷五·秦本纪》:惠王卒,子武王立。
  103. ^ 《史記索隐·秦本紀》:惠文君,名駟。
  104. ^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惠文王生十九年而立。
  105. ^ 105.0 105.1 105.2 105.3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惠文王享国二十七年。葬公陵。生悼武王。
  106. ^ 《史记·卷七十二·穰侯列传》:武王母号曰惠文后。
  107. ^ 《史记·卷七十二·穰侯列传》:昭王母故号为芈八子,及昭王即位,芈八子号为宣太后。
  108. ^ 《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秦惠文王未改元十三年,四月戊午,君為王。
  109. ^ 《史记·卷五·秦本纪》:(秦惠文王)十四年,更为元年。
  110. ^ 110.0 110.1 110.2 《世本·诸侯世本·秦》:武烈王十九而立,立三年(应为四年)。
  111. ^ 《史記索隐·秦本紀》:武王,名荡。
  112. ^ 112.0 112.1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悼武王享国四年,葬永陵。
  113. ^ 《史记集解·秦本紀》引徐广曰:皇普谧曰葬毕,今按陵西毕陌。
  114. ^ 114.0 114.1 《史记·卷五·秦本纪》:武王取魏女为后,无子。立异母弟,是为昭襄王。
  115. ^ 《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赵武灵王)十八年(应为十九年),秦武王与孟说举龙文赤鼎,绝膑而死。
  116. ^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秦王政)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
  117. ^ 117.0 117.1 《世本·诸侯世本·秦》:昭王名侧。
  118. ^ 《史記索隐·秦本紀》:昭襄王,名稷。
  119. ^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昭襄王生十九年而立。
  120. ^ 120.0 120.1 120.2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昭襄王享国五十六年。葬茝阳。生孝文王。
  121. ^ 《史记索隐·秦始皇本纪》:昭襄王,十九年而立,葬芷陵也。
  122. ^ 《汉书·卷七十六·赵尹韩张两王传》:臣闻秦王好淫声,叶阳后为不听郑卫之乐。颜师古注引孟康:叶阳,秦昭王后也。
  123. ^ 《史记正义·秦本纪》:唐太后,孝文王之母也。
  124. ^ 124.0 124.1 124.2 《史记·卷八十五·吕不韦列传》:秦昭王五十六年薨,太子安国君立为王,华阳夫人为王后,子楚为太子。
  125. ^ 《史記索隐·秦本紀》:孝文王,名柱。
  126. ^ 《广弘明集·卷十一》:孝文王式一年。
  127. ^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孝文王生五十三年而立。
  128. ^ 128.0 128.1 128.2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孝文王享国一年。葬寿陵。生庄襄王。
  129. ^ 《史记·卷八十五·吕不韦列传》:(秦庄襄王)真母夏姬尊以为夏太后。
  130. ^ 《水经注·卷十九·渭水下》:秦襄王葬芷阳者是也。
  131. ^ 《太平寰宇记·卷二十五·雍州》:秦襄王葬于其坂,谓之霸上。
  132. ^ 《史记索隐·秦始皇本纪》:莊襄王者…戰國策本名子異。
  133. ^ 《战国策·卷七·秦策五·吕不韦贾于邯郸》:濮阳人吕不韦贾于邯郸,见秦质子异人。
  134. ^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庄襄王生三十二年而立。
  135. ^ 《史记·卷五·秦本纪》:秦庄襄王四年五月丙午,庄襄王卒,
  136. ^ 136.0 136.1 136.2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庄襄王享国三年。葬茝阳。生始皇帝。
  137. ^ 《史记正义·秦始皇本纪》引《括地志》:秦庄襄王陵在雍州新丰县西南三十五里,俗亦谓为子楚。
  138. ^ 《史记索隐·秦本纪》:庄襄王,名子楚…葬阳陵。
  139. ^ 《史记·卷八十五·吕不韦列传》:始皇十九年,太后薨,谥为帝太后。
  140. ^ 140.0 140.1 《史记·卷五·秦本纪》:秦王政立二十六年,初并天下爲三十六郡,號爲始皇帝。
  141. ^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秦王政)及生,名为政。
  142. ^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始皇生十三年而立。
  143. ^ 143.0 143.1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始皇享国三十七年。葬郦邑。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