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高山
能高山(太魯閣語:Dgiyaq Bsilung,意為「池塘山」[1]),其主山稱為能高主山、能高山主峰,位於臺灣花蓮縣秀林鄉銅門村與南投縣仁愛鄉精英村之間,為台灣知名山峰,也是台灣百岳之一。能高主山高3,262公尺,屬於中央山脈,位置約在台灣中部,其雖名為主山,但能高山最高峰為南側的能高山南峰(海拔3349公尺)。主山北側連接南華山及奇萊南峰。能高山特色為高聳,頂峰遍佈草原。
能高山 | |
---|---|
能高主山、能高山主峰 | |
![]() 中偏右尖頂為能高山;左側為卡賀爾山 | |
最高点 | |
海拔 | 主峰:3,262米(10,702英尺) 最高峰能高南峰:3,349米(10,988英尺) |
地形突起度 | 306米(1,004英尺) |
列表 | 台灣百岳 |
坐标 | 23°59′32.28″N 121°15′36″E / 23.9923000°N 121.26000°E坐标:23°59′32.28″N 121°15′36″E / 23.9923000°N 121.26000°E |
命名 | |
原文名 | 太魯閣語:Dgiyaq silung |
地理 | |
位置 | ![]() |
山脈 | 中央山脈 |
日治時1914年,為發動太魯閣戰爭,台灣總督府興建能高越嶺道以東西夾擊太魯閣族,路線沿西側的濁水溪上游塔羅灣溪谷、西側的木瓜溪谷,經過能高山北側與奇萊山群的鞍部能高埡口,連接霧社、屯原至花蓮銅門通花蓮港,橫斷台灣東西部。相較其他百岳,該山的攀登歷史頗早。因山名中均有「高」字,與第1高山─新高山(玉山)、第2高山─次高山(雪山)並稱「三高」。但能高主山高度在百岳排名第62名,能高山最高峰能高山南峰百岳排名第43名,較前兩者矮了超過500公尺。
參考文獻编辑
- ^ 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土地調查第五年研究報告 (PDF) (Report).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2007 [2022-01-0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1-05).
- 楊建夫,《台灣的山脈》,2001年,臺北,遠足文化公司
外部連結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能高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