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都,另稱留都次都副都別都等,指一個政權首都之外另外設立的都城,一般不設中央政府機構,通常不是全國的政治中心。大部份陪都至少都是區域性的中心城市,極少數陪都實際就是全國性的政治中心或實際上的首都。

漢字文化圈中,「留都」、「別都」、「副都」、「次都」、「陪都」、「行都」等概念意義上相近但略有差別,如留都指首都遷徙後原來的舊都,而行都(另稱行在)即指具有臨時性質的實際首都稱為行都。以上在古代均為重要政治制度之一,現代類近相對應的概念為臨時首都多重首都

歷史上,南宋紹興八年定臨安為行都,建康改為留都。清朝遷都北京盛京(又稱奉天,今遼寧瀋陽)作為留都。1932年淞滬抗戰後,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曾以洛陽為行都及以西京為陪都,同年暫時確定安全後還都南京。1937年11月因中日全面開戰日軍兵臨南京城下而將中央政府遷移到重慶,隨後該地成為陪都,直至日本投降方還都南京

臨時首都 编辑

临时首都是在某一政府对原来的首都的控制出现困难时,选定作为政府运作基地的城镇。設定临时首都最常见的原因是戰爭导致原首都受敵對武裝勢力威脅。世界历史上较著名的临时首都包括:

多重首都 编辑

多重首都在世界历史上乃至现代都有所见。一类是古代的权臣把持朝政、架空皇帝时,往往在首都之外另设一个行政中心,例如东汉末年汉献帝的朝廷在许昌,丞相曹操在东魏首都在邺,掌权的大将高欢晋阳;唐朝末年首都在长安(唐昭宗时迁都洛阳),把持朝政的朱全忠汴梁武家掌权时代的日本天皇基本上一直在京都,而掌控实权的鐮倉幕府镰仓丰臣政權大阪江戶幕府江户。一类多重首都是将各项首都功能在多座城市之间分散,例如南非的“三重首都”比勒陀利亞开普敦布隆方丹分别是行政、立法和司法机构驻地;统一之后的德国将柏林作为行政首都,波恩作为立法首都,直至德國國會大廈重建完成後才結束其立法首都的地位。另一类是依照季节将政府在不同城市之间搬迁,例如英属印度时代将德里作为冬都,西姆拉作为夏都。最后,由于历史原因,已经不再作为首都的城市可能仍旧担当一部分首都的功能,例如当代的波昂继续作为部分德国联邦政府机构驻地;特拉维夫原为临时首都,在以色列定都耶路撒冷后由于后者归属问题未解决,因此大多数国家使馆继续留驻特拉维夫;日本迁都东京后原首都京都仍旧保留皇宫等。

纵观世界历史,陪都制度只存在于以古代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各国,它始于中国西周时期的“两京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的创举,但并非世界独创。作为与首都同时长期设置的都城的陪都是“多重首都”制度的一种。而作为战时或其他特殊时期使用的陪都则是“临时首都”的一种。

历代陪都的设置,大体分为五种情况:

  1. 首都不在全国的地理中心而偏于边地,不利于统治者管辖全境,故有必要在位置适中的地方设置陪都,加强对全国的控制。如西周的雒邑明朝初年的北京開封府
  2. 政权兴起于边疆,原先建都也在边疆,后来政权强大,入主中原,为了便于控制全境而迁都内地,同时将原来的首都改为陪都。这种情况以非漢族政权居多,如金朝的上京会宁府清朝盛京奉天府
  3. 首都本为全国政治和军事中心,但随着全国经济文化中心的转移,首都已不具有优势,乃在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便利的地方营建陪都。这种情况下的陪都往往和首都并列为全国性政治中心,如兩代的东都洛阳河南府)。
  4. 统治者因巡幸或躲避战乱临时住过或長期因戰爭遷駐辦公的地方,为了纪念而建陪都。这种情况下的陪都往往就是临时首都或实际首都。如唐朝安史之乱后的成都府、南宋杭州府(臨安府)、中華民國國民政府陪都重庆等。
  5. 君主的興起之地(或出生地祖籍),常被称为“龙兴之地”,为了突出其地位以显示与其他地区不同因而设置陪都。如武周的北都并州、明朝的中都凤阳府。

历代设置的陪都都符合以上五种情况中的一种或多种。

例子 编辑

中国历代 编辑

朝鮮半島 编辑

  • 王氏高丽
    • 开城:开城本为王氏高丽首都,号皇都,后改号王京,又俗称松都、松京、开京等。辛禑王八年(1382年)八月迁都南京(今首尔),王京成为陪都。第二年(1383年)二月还都王京,再为首都。恭让王二年(1390年)七月迁都南京,命安宗源、尹虎留守王京,再为陪都。三年(1391年)二月,恭让王还都王京,自是直到高丽王朝灭亡、朝鮮王朝迁都汉阳之前,其首都地位未再改变。
    • 平壤:918年高丽太祖王建推翻弓裔,在高句丽故都平壤建立王氏高丽政权,第二年(919年)把首都迁往自己的故乡松岳郡(今开城),改称开州;为了纪念自己的发家之地平壤,926年王建升平壤为“西京”,作为首都皇都(今开城)的陪都,置留守官。一直到1392年王氏高丽灭亡,西京一直是王氏高丽的陪都。
    • 庆州:935年王建攻占新罗首都金城(今庆州),改金城为庆州,新罗灭亡。987年升庆州为“东京”,置留守官,与平壤同为东、西两陪都。1012年取消京号,仍为庆州。
    • 汉阳:1010年契丹入侵高丽,高丽显宗放弃王京开城府,南逃汉阳(今首尔),升汉阳为“南京”,作为临时首都和陪都,与西京(平壤)和东京(庆州)号为“小三京”。辛禑王八年(1382年)八月迁都南京,成为首都。第二年(1383年)二月还都王京,南京再为陪都。恭让王二年(1390年)七月迁都南京,命安宗源、尹虎留守王京,南京再为首都。三年(1391年)二月,恭让王还都王京,南京再为陪都,直到王氏高丽灭亡、朝鮮王朝迁都汉阳。
  • 大韩帝国
  •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1972年以前)
  • 大韓民國

日本 编辑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引用 编辑

  1. ^ 1.0 1.1 陳布雷等編著. 《蔣介石先生年表》. 台北: 傳記文學出版社. 1978-06-01. 

来源 编辑

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