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Antigng/鄒語語法

鄒語語法(Glammal CouCou grammar)為基於鄒語之"語法"(glammal)。在語法的分類上台灣南島語言並不同於一般的分析語或其它综合语裡的動詞、名詞、形容詞、介詞和副詞等之基本詞類分類。比如台灣南島語裡普遍沒有副詞,而副詞的概念一般以動詞方式呈現、可稱之為「副動詞」,類之於俄语裡的副動詞。[1] 對於(附著)及时态改變時語詞的變化。鄒語只有代詞本身會依格位之不同而進行变格運作。謂語本身不會依人称之變化而進行变位運作;而是基於已然語氣非已然語氣、以主事(AF)及非主事(NAF)的觀點結合時體氣語詞(TAM/TMA/動貌詞),再配合謂語的时态進行焦點變換來運作。基本的語法分類是將鄒語詞類之詞綴、字詞結構及分類法,對比分析語等之詞類分類法加以條析判別。[2]引用错误:没有找到与<ref>对应的</ref>标签

連字號

编辑

鄒語為音節化的語言,字詞書寫以語義字組音節為單位連寫。而目前使用连字号在音節之間標示,以之作為鏈接詞綴疊詞焦點系統時貌態系統(TAM/TMA)等語詞時之分析標示用。比如說:Te-'o-na'a tuocosi, mikocu topzoha.(我請問,你幾歲了?/(te/時貌標記/助動詞)表"會/要",(na'a/敬詞)表"一下/暫時")為一受事者語態,有三字詞音節之結合,所以中間用連字號(-)連結作為教學或研究之分析標示。實際書寫需去掉連字號為:Te'ona'a tuocosi, mikocu topzoha?。[3][4]

撇號

编辑

同一字詞內因發音響度關係音節須分開處、或目前發音歸納問題還須理清處;或則表示聲門音<ʔ>等,用撇号< '>(apostlo)予以標示。

名詞

编辑

分為普通名詞、及專有名詞正詞法。鄒語在書寫上,主要使用拉丁字母來書寫、有時會配以輔助音標

  • 字詞大寫的處理:句子或文章及詩歌的開頭、名字或尊稱、專有名稱(如:人名、地名、山川河流、國家名等之專有名稱)、政府或私人機關團體的名稱、特別引用的文詞等。[5]

普通名詞

编辑

分為"單詞"普通名詞、及"合成词組/連繫詞組"普通名詞正詞法。一般普通名詞小寫。如果鄒語傳統沒有此類單詞,就使用相近的各族語詞或則常用的中文再轉化為鄒語語音,此外印歐語系相關詞語則用相關的拉丁语詞語為轉化的基礎。

  • 一般"單詞"用小寫、獨立寫出。yu'ausna(習俗)、mameoi(長輩/老年/成熟)、amo(爸爸)、ino(媽媽)、pa-peonsi(酋長)、itafange(領袖帽)、a'o(我)、congeoha(星星)、patungkuonʉ(玉山)、chana(田/閩南語)、eubuhu(口簧琴)、emucu(手)、fuzu(山豬)、fi'i(檳榔)、kakatu(蜘蛛)、meuka(性交)、tpoi(玉山箭竹)、s'os'o(草藥)、puutu(漢人)、tumzo(死亡)、cmoehu(颱風)、homxchxa(雨季)、amcu(山葡萄)、kaemema(蟑螂)、peisu(錢)、haia(轎車/日語)等。
  • 一般單詞例句。Lasi poa kuzo to cmoehu 'o maceoceonʉ.(颱風造成許多道路毀損)。Zou hupa ta cou 'e patungkuonʉ.(玉山是鄒族的(傳統)領域)。Nahocu toveuca si huv'o ho micu mameoi.(橘子熟了就把它給採下來)。Cuma na euhubu?(什麼是口簧琴)。

傷病醫療醫學名詞

编辑

醫療医学類之語詞分為"獨立單詞"類、及"複合詞組"類正詞法。一般用小寫。如果鄒語傳統沒有此類單詞,就使用相近的各族語詞或則常用的中文再轉化為鄒語語音,此外則用醫療醫學用的拉丁语詞語。

  • 獨立"單詞"用小寫、獨立寫出。amamzo(生病)、yuhmuyu(流血)、yov'o(痊癒)、fʉntʉ(鼻塞)、hisi(牙齒/(to-hisi)指"刷牙")等。
  • Mo yuhmuyu 'e os'o s'elʉa ta lulku'u.(我切到手指流血了)。

專有名詞

编辑

專有名詞(Proper noun)除人名、地名外,一般常用小寫。比如星期、月份、春夏秋冬等用小寫即可(如同法语俄语)。當人名或地名轉為泛稱或易區別時亦用小寫,和前置詞(前綴)連寫時人名或地名亦可用小寫。

  • 星期、月份、春夏秋冬等用小寫,單詞或多詞整組寫出。
  • 人名及地名一般用大寫。可用單詞或多詞整組寫出。Hohtsubu(塔山)、Lalauya(樂水部落/美麗的楓香林)等。
  • 除人名、地名外之專有名詞一般常用小寫。可用單詞或多詞整組寫出。kuba(庫巴/男子集會所)、yono(神樹/雀榕)等。
  • 鄒族歲時祭祀祭典:mayasvi(團結祭/戰祭)、homeyaya(小米祭)、meapo(播種祭)、mafo'na(生命豆祭/集團結婚儀式)等。
  • 傳統神靈信仰:

代詞

编辑

代詞有人稱代詞、附著格式、反身代詞、指示代詞,及疑問代詞等。且人稱代詞也兼具有格位標記之功能。[6]

人稱代詞

编辑

鄒語人稱代詞分「附著格式」(bound)、「一般格式」(free/自由格式)兩類。而代詞附著格式前用连字号(-)註記。且人稱代詞也兼具有格位標記之功能。[7]台灣南島語除鄒語(主格及屬格附著)及巴宰語噶哈巫語等之外,絕大多數無第3人稱(單複數)主格附著格式。第3人稱分視界內(看得見/visible),及視界外(看不見/non-visible)兩類。

〈鄒語人稱代詞〉
單複數 單數 複數
詞形 附著格式 一般格式 附著格式 一般格式
人稱/變格 主格 屬格 中性格 主格 屬格 中性格
第1人稱 -'o/-'u -'o/-'u a'o 包含式 -to -to a'ati
排除式 -mza -mza a'ami
第2人稱 -su/-ko -su/-ko suu -mu -mu muu
第3人稱 視界內 -ta -ta/-taini taini -hin'i -hin'i hin'i
視界外 - -si ic'o - -he hee
一般格式
编辑

一般格式或謂自由格式。

附著格式

编辑

人稱代詞附著格式一般分:「主格附著」、「屬格附著」二大類。而附著格式為台灣南島語的基礎語法架構、也是南島語系語法上的一大特色。

主格附著
编辑
屬格附著
编辑

物主代詞

编辑

鄒語指示代詞有遠(看不見)近(看得見)之分。

反身代詞

编辑

反身代詞(reflexive pronoun)即指語意被先行詞約束前指關係詞,先行詞可以是名詞、代名詞、形容詞,及副詞等詞類,而反身代詞亦歸為人稱代詞一類。

指示代詞

编辑

鄒語指示代詞有遠近之分。

疑問代詞

编辑

疑問代詞有表人及表物之別。

謂語

编辑

謂語分為動詞類與非動詞類。而動詞類可分為普通動詞、動詞短語、動詞片語、完成式動詞組、進行式動詞組,及典型的連繫性動詞等之變化型態等。詞性有及物動詞與不及物動詞之別。非動詞類由其它詞類可構成表語形態。在人称改變時謂語本身不會進行变位運作;而是以主事(AF)及非主事(NAF)的觀點配合謂語的时态進行焦點變換的運作。

動詞類

编辑
  • 單一動詞:miechxmx(踏著不動)、peiskokoyu(用心做事)、tmalʉ(聽)、etoyange(說話有條有理)、soengzotx(喝少)、nopopayo(在明顯處)、psoetiskou(照明)、luaenva(謙虛/謙卑)、cnguhni(連接起來)、keuetieha(很會攀爬)、ohpihi過河、smaisvxtx(試著走)、me'eni(舂打)等。
  • 單一動詞所形成之例句。Mi'o tmalʉ to mo mongsi ci oko.(我聽到小孩子在哭)。Hote meesi 'e hosa, panto la me'eni to ufi, panto la mooyai emi, panto la cmuhu to feʉ'ʉ.(部落舉行祭典,有人舂打麻、有人釀小米酒、有人殺豬)。
  • 合成動詞:
  • 合成動詞所形成之例句。

存在動詞

编辑

存在(所有)動詞表示存在、擁有之意。

反身動詞

编辑

反身動詞(reflexive verb)指此種動詞、能表示由主體發出的行為再返回主體自身(通常出發之主體及目的都是自身)。在法語等之罗曼语族的反身動詞是以反身代詞後接動詞來表達、如:se laver,亦稱為反身代動詞。於法語及羅曼語族中都頻繁的使用反身表達法。俄語的反身動詞是以動詞後接反身詞綴/-cя/表示,如:одевать-ся(/自已/穿衣)。

非動詞類

编辑

可由語序,或名詞副詞形容詞等詞類轉成表語的使用。

  • 單一表語類:
  • 合成表語類:

時間副詞

编辑

時間副詞(temporal adverb)及「準時間副詞」表示行為發生的時間和說話時之時距關係,一般分為過去式現在式將來式。通常進行式、完成式、開始、終止,或時間段落等之時間副詞也可與動貌詞一起附著連用。其他的時間副詞如:ne hucma(昨天)等。[6]

數詞

编辑

數詞構詞分基數詞(非人稱及人稱)、序數詞、倍數詞、集合數詞、以及其它數詞相關類等各式數詞項目。[8][9][10]

基數詞

编辑

鄒語對數詞的稱呼與台灣各原住民族的數詞稱呼法,或多或少有相似之處。

基數 1234567891015209009,000
中文 十五二十九百九千
鄒語 coniyusotuyusǝpǝimonomǝpituvoeusiomaskǝmpuskuse'sijaposisosǝzohǝ

註釋

编辑
  1. ^ 張永利,"台灣南島語言語法:語言類型與理論的啟示(Kavalan)"[1], 語言學門熱門前瞻研究,2010年12月/12卷1期,pp.112-127.
  2. ^ Barbara B.H. Partee, A.G. ter Meulen, R. Wall,"Mathematical Methods in Linguistics (Studies in Linguistics and Philosophy)(語言研究的數學方法)"[2][3],Springer,1/e 1993 edition(April 30, 1990).
  3. ^ 政治大學原住民族語言教育文化研究中心主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語文學習領域 原住民語-阿里山鄒語--教師手冊〉,台北,教育部/原住民族委員會發行,2009/7月.
  4. ^ 政治大學原住民族語言教育文化研究中心主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語文學習領域 原住民語-阿里山鄒語--學生手冊〉,台北,教育部/原住民族委員會發行,2009/7月.
  5. ^ 紀懋龢 編,"台語教會羅馬字講義(三音輔助教材)",教會公報出版社,台南市,2008年3月. ISBN 978-986-6947-34-6
  6. ^ 6.0 6.1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tsougrammar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7. ^ 李壬癸 院士,"珍惜台灣南島語",台灣本鋪:前衛出版社,台北市,2010年1月,pp.129-131. ISBN 978-957-801-635-4
  8. ^ Li, Paul Jen-kuei. 2006. <Numerals in Formosan languages>.[4] Oceanic Linguistics 45.1:133-152.
  9. ^ 李壬癸院士,"台灣南島語言的奧秘"[5],中研院語言所,2007.
  10. ^ Elizabeth Zeitoun,Stacy Fang-ching Teng, and Raleigh Ferrell,"Reconstruction of '2' in PAn and Related Issues"[6],Academia Sinica,Language and Linguistics/11.4:853-884,2010.

參考文獻

编辑
  • Henry Y. Chang(張永利),"Triadic Encoding in Tsou(鄒語三元述語的論元表現)"[7],中研院語言所期刊(第十二卷第四期)/12.4:845-876,July 15/2011.2011-0-012-004-000315-1
  • Ya-yin Chang(張雅音),"Subjecthood in Tsou Grammar(鄒語語法結構與主語問題探究)"[8],國立清華大學/博士論文,2004.
  • Ya-yin Chang(張雅音),"WH-Constructions and the Problem of WH-Movement in Tsou(鄒語疑問詞結構與疑問詞移位現象之探討)"[9],國立清華大學/碩士論文,1998.
  • 陳佑民,"邵語和鄒語的否定句(Negation in Thao and Tsou)"[10],碩士論文,中正大學,2000.
  • 翁翠霞,"鄒語和邵語的時,態,貌系統之比較與研究(A Contrastive Study of Tense, Mood and Aspect Systems in Tsou and Thao)"[11],碩士論文,中正大學,2000.
  • Richard Wright & Peter Ladefoged (1994). "A phonetic study of Tsou". In UCLA Working Papers in Phonetics 87: Fieldwork Studies of Targeted Languages II.
  • Zeitoun, Elizabeth. 2005. "Tsou". In Adelaar, K. Alexander and Nikolaus Himmelmann, eds. 2005. The Austronesian languages of Asia and Madagascar. London: Routledge.
  • Dong Tonghe (董同龢). 1964. "A descriptive study of the Tsou language, Formosa." Taipei, Taiwan: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cademia Sinica.
  • Tsuchida, S. (1976). "Reconstruction of Proto-Tsouic phonology." Tokyo: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Languages and Cultures of Asia and Africa, Tokyo Gaikokugo Daigaku.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