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Daniel She/沙盒

大元[1]
首都

大都(今北京

君主
 -开国君主
 -灭亡君主
共11位
世祖忽必烈
惠宗妥歡貼睦爾
成立 1271年
忽必烈於大都公布《建国号诏》。
灭亡 1368年
明朝徐達率軍攻陷大都。
綠色部份為元朝疆域
 綠色部份為1294年元朝疆域。
(綠白相間部份為附庸國高麗

元朝中古蒙古語ᠳᠠᠢ
ᠦᠨ
ᠦᠯᠦᠰ
[2]現代蒙古語ᠶᠤᠸᠠᠨ
ᠦᠯᠦᠰ
[3];1271年-1368年[a]),漢語国号全稱为大元蒙古語國號全稱大元大蒙古國中古蒙古語ᠳᠠᠢ
ᠦᠨ
ᠶᠡᠬᠡ
ᠮᠣᠩᠭᠣᠯ
ᠦᠯᠦᠰ
),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人建立的大一統的朝代。西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為第五代大蒙古國大汗,後於1271年改国号大蒙古兀魯思大元大蒙古兀魯思,但蒙語稱呼不變[4],定都於漢地大都[5](今北京市),建立元朝。1279年元軍攻灭南宋,全面佔領漢族地區,一統中國並結束南宋與金朝南北政權对峙之局面[6]。雖然傳統以南宋為正統王朝,元朝繼承金朝正統,並選取根據五行相生順序生自金朝「土」德的「金」德為王朝德運,同時選取與金德對應的白色為王朝正色。[7]

元朝的基础為乞颜部族的首领铁木真于1206年统一漠北诸部族后建立的大蒙古國,铁木真被称为“成吉思汗”。當時蒙古诸部受金朝统辖,然而由於金朝與西夏均走向衰落,成吉思汗先後攻打西夏與金朝,並於西元1227年8月攻滅西夏、1234年3月攻滅金朝,取得中国華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同一时间,大蒙古国在西方不断扩张,先後發動三次西征[b],形成稱霸歐亞大陸的国家,被欧洲称为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6]

1259年,第四代蒙古大汗蒙哥拖雷長子)於征伐南宋的戰爭中去世後,領有漢地、陪同主持对南宋战争的忽必烈拖雷第四子)與受漠北蒙古貴族擁護的阿里不哥拖雷第七子)為了爭奪汗位而發生战争,最後忽必烈於1264年獲勝,而蒙古帝国也宣告分裂:蒙古四大汗國先後自立,忽必烈对于“蒙古大汗”称号的继承也没有得到蒙古诸部的一致承认。

1260年三月忽必烈召集擁護自己的各路蒙古宗王在開平府召開忽里勒台大會,舉行例行的大汗選舉儀式,宣佈即蒙古大汗位,是為薛禪汗,漢文稱為元世祖。忽必烈建號「中統」,意即「中原正統」[8]。1271年,忽必烈取《周易》“乾元”之语,公佈《建國號詔》,建立汉语國號為大元[9],宣佈新王朝為繼承歷代中原王朝的中華正統王朝[10],史称元朝,忽必烈即元朝的开国皇帝,庙号元世祖。1279年元朝攻滅南宋,統治全中國地區,结束自窩闊台攻宋以来40多年的蒙宋戰爭元世祖元武宗期間元朝國力鼎盛時期,軍事上平定西北,但在侵略日本、东南亚诸国卻屢次失利,其中在元日戰爭战败。中期皇位频繁更迭,政治始終沒有上軌道。元惠宗晚期,由於怠于政事、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為了治理氾濫的黄河又加重徭役,最後导致1351年爆發紅巾軍起事。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派徐達北伐攻陷大都,元朝結束。元廷退居漠北,史称北元北元後主天元十年(1388年)去大元国号(一说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位建國鞑靼),北元亡[6]

元朝建立后,承袭了蒙古帝國在中国北方、蒙古高原以及西伯利亚的主要領土,蒙古帝国西征而来的土地却不在元朝统治范围之内。元朝领土經過多次擴展後,於1310年元武宗時期達到全盛,西到吐鲁番,西南包括西藏云南缅甸北部,北至都播南部與北海鄂畢河東部,东到日本海,被譽稱「东尽辽左西极流沙,北逾阴山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时不及也」[11][12]。元朝至元成宗时,经过一系列战争和协商,获得欽察汗國察合台汗國窩闊台汗國伊兒汗國四大汗國承认为宗主國,并且元朝皇帝为名义上的“蒙古大汗”继任者;其藩屬國涵蓋高麗與東南亞各國[6]

元朝在經濟方面仍以農業為主,整體生產力向前發展,尤其是邊陲地區的經濟發展最為顯著[13][14],在生产技术、垦田面积、粮食产量、水利兴修以及棉花广泛种植等方面仍然取得一定進步。蒙古人是游牧民族,草原时期以畜牧为主,经济单一,无所谓土地制度。蒙古軍在攻打華北時,殘酷的屠杀和劫掠带来很大的破坏。攻滅金朝后,在耶律楚材勸諫下,窩闊台汗同意復甦农业,鼓勵漢人墾殖以期長治久安[15]元世祖即位之后,实行些鼓励生产、安抚流民的措施。到元朝時,由於经济作物棉花不断推广種植,與棉纺织品在江南一带都比较興盛。经济作物商品性生产的发展,就使当时基本上自给自足的农村经济,在某些方面渗入商品货币经济关系。但是,由於元帝集中控制大量的手工业工匠,经营日用工艺品的生产,官营手工业特别发达,对民间手工业则有限制[15]

元朝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大過對社會經濟的影響。不同於中国历史上其他征服王朝為了提升本身文化而積極吸收中華文化,元朝皇室对于宗教兴趣浓厚,极力推崇伊斯蘭教藏傳佛教乃至景教,对中華文化则采取与西亞文化并重的模式进行发展。在政治上,政府大量使用来自西亚的色目人,降低契丹人汉人儒者的地位,压制南人。雖然元朝前期沒有舉辦科舉[d],但对儒家文化有着应有的尊重,並且將儒家推廣至邊遠地區,元朝创建了24400所各级官学,使全国平均每2600人即拥有一所学校的政绩,创造了「書院之设,莫盛于元」的历史记录[16] 。由於士大夫文化式微,意味宋朝顯貴的傳統社會秩序已經崩潰。這使得在士大夫文化底下,屬於中下層的的庶民文化反而有機會迅速的抬頭並普及。這個現象在政治方面是重用胥吏,在藝術與文學方面則是發展以庶民為對象的戲劇與藝能,其中以元曲最為興盛[17]

  1. ^ 引证错误:没有为名为大元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2. ^ 引证错误:没有为名为guohao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3. ^ 《蒙漢詞典》,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院蒙古語文研究所編,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243頁。
  4. ^ 蕭啟慶《說「大朝」:元朝建號前蒙古的漢文國號兼論蒙元國號的演變》
  5. ^ 《元史·卷一百二十五·高智耀》會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謂:「本朝舊俗與漢法異,今留漢地,建都邑城郭,儀文制度,遵用漢法,其故何如?」帝求報聘之使以析其問,智耀入見請行。
  6. ^ 6.0 6.1 6.2 6.3 6.4 《中國文明史 元代》〈第一章 雙重體制的政治〉: 第3頁-第10頁.
  7. ^ Chen, Yuan Julian. 陳元-臺北故宮藏宋元明帝王畫像與其隱喻的王朝正統性, Zhongguo wenhua 中國文化 [Chinese Culture] 44 (2016): 137-53 (英语). 
  8. ^ 王啟龍《藏傳佛教在元代政治中的作用和影響》,《普門學報》第8期,2002年3月
  9. ^ 引证错误:没有为名为jghz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10. ^ 李蓉嵐《論元朝科舉對明清科舉制度的影響》,《資治文摘》,2010/02
  11. ^ 《元史‧卷五十八‧地理志》:「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汉梗于北狄,隋不能服东夷,唐患在西戎,宋患常在西北。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12. ^ Rein Taagepera. Expansion and Contraction Patterns of Large Polities: Context for Russia. 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 September 1997, 41 (3): 475–504. doi:10.1111/0020-8833.00053. 
  13. ^ 蕭啟慶《元代的族群文化與科舉》,聯經出版,2008年,第17頁
  14. ^ 邓广铭 漆侠. 《北大宋史专题课》第四章 宋代社会生产力.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年: 59页. ISBN 9787301131589 (中文(简体)). 
  15. ^ 15.0 15.1 《中國古代經濟簡史》第五章 〈封建社会唐(后期)宋辽金元的经济〉. 復旦大學. 1982年: 第119頁-第152頁.
  16. ^ 邓洪波《元代书院及其发展特点》,〈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 1994年06期
  17. ^ 引证错误:没有为名为元朝文化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引证错误:页面中存在<ref group="lower-alpha">标签或{{efn}}模板,但没有找到相应的<references group="lower-alpha" />标签或{{notelist}}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