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同行评审/深度撞击号

深度撞击号 编辑

 
深度撞击号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从英文特色条目翻译而来,恳请指出逻辑、翻译和格式上的错误。—iamchenzetianTalk:iamchenzetian 2011年2月21日 (一) 11:59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2月21日 11:59 (UTC) 至2011年3月21日 11:59 (UTC)

内容与遣词 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份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術語完成度连贯性等與條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回應,这个问题已经注意到了,因为从英文翻译过来的时候,有时候是flyby,有时候是flyby spaceship,有时候是flyby probe,所以翻译的时候没有统一起来。名称的不统一可能会对浏览者造成困惑,所以一定会去更改。至于哪个中文名更加妥当,就要看大家的意见了=w=。flyby有时候还翻译作“飞掠”。-iamchenzetianTalk:iamchenzetian 2011年2月22日 (二) 08:53 (UTC)[回复]
  已修复,全部已经统一为“飞越探测器”。-iamchenzetianTalk:iamchenzetian 2011年2月24日 (四) 06:20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 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 讨论一下排版,科学目标和名称可以放入“发射前”这一段,事实上名称这一段略显多余,用一句话带过就行了“虽然探测器和电影同名,但并非借鉴”。任务简介只是讲了撞击的过程,并不算完整的简介,可以考虑去掉数据,改写后放入第0段。为何单独列出“来自中国的反应”这一段?来自印度、法国、日本等等世界其他国家的反应为何没有?撞击结果等段落可以寻找一些专业的天文期刊补充内容。蓝色的顶夸克-对撞机·气泡室- 2011年2月23日 (三) 14:36 (UTC)[回复]
(:)回應,1.段落“任务名称”是在编辑之初为了图片不被错位而独立出来的段落,现在由于把图片位置重新调整了之后不会出现错位的问题了,因此会与第0段进行合并。2.段落“科学目标”是整个任务的目的,不应该放入任务历程之中,因此不做调整。3.任务简介内容太多,且数据包含的一定的信息量,不会考虑放入作为简介的第0段。4.段落“来自中国的反应”纯属对对应英文特色条目Deep Impact的直接翻译,并未作其他处理。不过可以考虑合并到“媒体报道”段落。5.撞击结果在几天前有新的结果,所以会马上予以更新。谢谢您的意见!-iamchenzetianTalk:iamchenzetian 2011年2月23日 (三) 15:07 (UTC)[回复]
  已修复,all fixed。-iamchenzetianTalk:iamchenzetian 2011年2月24日 (四) 06:20 (UTC)[回复]

参考与观点 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證)、中立观点未發表的原創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