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同行評審/深度撞擊號

深度撞擊號 編輯

 
深度撞擊號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從英文特色條目翻譯而來,懇請指出邏輯、翻譯和格式上的錯誤。—iamchenzetianTalk:iamchenzetian 2011年2月21日 (一) 11:59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2月21日 11:59 (UTC) 至2011年3月21日 11:59 (UTC)

內容與遣詞 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回應,這個問題已經注意到了,因為從英文翻譯過來的時候,有時候是flyby,有時候是flyby spaceship,有時候是flyby probe,所以翻譯的時候沒有統一起來。名稱的不統一可能會對瀏覽者造成困惑,所以一定會去更改。至於哪個中文名更加妥當,就要看大家的意見了=w=。flyby有時候還翻譯作「飛掠」。-iamchenzetianTalk:iamchenzetian 2011年2月22日 (二) 08:53 (UTC)[回覆]
  已修復,全部已經統一為「飛越探測器」。-iamchenzetianTalk:iamchenzetian 2011年2月24日 (四) 06:20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 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 討論一下排版,科學目標和名稱可以放入「發射前」這一段,事實上名稱這一段略顯多餘,用一句話帶過就行了「雖然探測器和電影同名,但並非借鑑」。任務簡介只是講了撞擊的過程,並不算完整的簡介,可以考慮去掉數據,改寫後放入第0段。為何單獨列出「來自中國的反應」這一段?來自印度、法國、日本等等世界其他國家的反應為何沒有?撞擊結果等段落可以尋找一些專業的天文期刊補充內容。藍色的頂夸克-對撞機·氣泡室- 2011年2月23日 (三) 14:36 (UTC)[回覆]
(:)回應,1.段落「任務名稱」是在編輯之初為了圖片不被錯位而獨立出來的段落,現在由於把圖片位置重新調整了之後不會出現錯位的問題了,因此會與第0段進行合併。2.段落「科學目標」是整個任務的目的,不應該放入任務歷程之中,因此不做調整。3.任務簡介內容太多,且數據包含的一定的信息量,不會考慮放入作為簡介的第0段。4.段落「來自中國的反應」純屬對對應英文特色條目Deep Impact的直接翻譯,並未作其他處理。不過可以考慮合併到「媒體報道」段落。5.撞擊結果在幾天前有新的結果,所以會馬上予以更新。謝謝您的意見!-iamchenzetianTalk:iamchenzetian 2011年2月23日 (三) 15:07 (UTC)[回覆]
  已修復,all fixed。-iamchenzetianTalk:iamchenzetian 2011年2月24日 (四) 06:20 (UTC)[回覆]

參考與觀點 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