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鸭子测试

“嗯,这鸭可能是隻兔子伪装的……”(但这隻正好不是)

鸭子测试,即“如果牠看起来像鸭子,游泳像鸭子,叫声像鸭子,那么牠非常可能就是隻鸭子”,告诉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一未知物的行为特征的方法来辨别这个东西。

判断一个断言是否成立经常会用到以下的一些标准和术语:

  1. 疑虑非常有理由
  2. 证据明确而具有说服力
  3. 证据占多数优势
  4. 鸭子测试(即怀疑)

鸭子测试不应该被用于不明朗的情况下,若没有明确而具有说服力的证据,编者们都应该假定善意

应用 编辑

“鸭子测试”可以被运用于维基百科的内部事务中,例如,“User:Example”与别人卷入了一场狂烈的争论,并因此被封禁。幾分鐘後,某个“User:Example1”注册使用维基百科并立即继续这个争论,争论的事情和说话的语调一模一样。通过鸭子测试,我们一眼就可以分辨出这是一个傀儡,并立即进行处理。

同时,鸭子测试也可用于侵权内容的判断,如果某个图片明显是影片、电视節目的截图,或是杂志音樂專輯的封面,卻被标识为上传者原创作品,通过鸭子测试便可立刻将其作为侵权进行处理,即使图片的来源未知。

不应使用的情况 编辑

鸭子测试絕不适用于普通的条目内容,更不会凌驾于诸如Wikipedia:非原创研究Wikipedia:可供查证Wikipedia:中立的观点等维基百科方针之上(连平起平坐都算不上)。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