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重心南移

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是指中国的经济中心从中国北方和中原地区南移至中国南方。经济重心南移这一过程循序渐进,而非一蹴而就。中国最早的经济重心是位于黄河中下游平原的陕西关中地区河南山东一带。这些地区属于黄土高原冲积平原,适宜农作物生长,因而很早就兴起了农业文明。而此时的中国南方多山地丘陵,人口较北方稀少,被视为荒蛮之地。从东汉末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500年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分裂时期,长期的战乱严重破坏中国北方的经济。衣冠南渡使得中国北方人口和生产技术向中国南方流动,中国南方也相对安宁,一系列因素促进中国南方的经济发展。南梁时期的都城建康,户口已有二十八万、人口达一百四十万。不过在南北朝时期,北方的经济实力依旧较南方强劲。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北方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而后这些藩镇又演化为五代十国,北方经济再次受到严重破坏,在唐朝后期,江淮地区上交的赋税已超越其他地区。在五代十国时期,中国南方人口数开始反超北方。从靖康之耻对峙时期,北方同样战乱频繁。南宋是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阶段。在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中,岭南地区逐步得到开拓。三代岭南出现不少港口,例如福建的泉州厦门以及广东广州[1][2]

参考资料 编辑

  1. ^ 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及其原因&全毅. 《南方经济》 1996 第55页. 
  2. ^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及影响. 《人教网》周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