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山本愿寺战国时代初期~安土桃山时代位在摄津国大坂净土真宗寺院、东西长7町、南北宽5町(1町=约109m)的堀濠土垒式城郭。也称“大坂本愿寺”。

石山本愿寺
いしやまほんがんじ Ishiyama Hongan-ji
石山本愿寺城、大坂城 、大坂御坊、石山御坊、大坂本愿寺
石山本愿寺复原模型
类型城郭构造:平城
天守构造:无
位置 日本大阪府
坐标34°41′4.427″N 135°31′27.922″E / 34.68456306°N 135.52442278°E / 34.68456306; 135.52442278
建成时间天文2年(1533年)
废城时间天正8年(1580年)
当前用途现存遗迹:无
文化财指定:大坂城(特别史迹)
重建部分:大坂城
主要维修者不明
主要城主证如显如
建造者证如
日语写法
日语原文石山本願寺
假名いしやまほんがんじ
平文式罗马字Ishiyama Hongan-ji

1483年日本佛教净土真宗(一向宗)本愿寺派第8代门主莲如(门主:教派首领)在京都山科建立了“山科本愿寺”,传到10代门主证如迁移到当时的摄津国石山〔今大阪市中央区〕,称“石山本愿寺”,是本愿寺派的本山(宗庙)所在。

战国时代 编辑

到了战国时代,石山本愿寺不仅位于通往京都的要道上,战略地位重要,还纠集了为数众多、向心力极强的武装一向宗门徒(以农民为主,僧侣和国人武士为辅),成为庞大宗教势力。战国大名们既害怕又得想尽办法拢络。

在这样的背景下,第11代门主(即檀讲师,可结婚生子,故显如迎娶三条公赖的女儿如春尼为妻(法主职位可传与子孙),并与武田信玄朝仓义景等地方势力结为连襟,是故本愿寺在“反信长包围网”的战略架构中,担任要角。战国枭雄织田信长军队多次败于本愿寺门徒的强悍战斗意志下,折损数名猛将。不久后,织田军渐渐扳回劣势,公元1578年,织田水军以铁甲船断截了石山本愿寺和中国的毛利家之间唯一的海上粮道,久困的本愿寺才不得不降伏,本愿寺显如撤离之后,其子教如曾再抵抗一段时间,但仍不支撤退。在撤退后,本愿寺因持续三天的大火而烧尽。

1582年本能寺之变,织田信长死后,门主显如与掌权的丰臣秀吉关系良好,1591年由秀吉捐地,重建成现在的京都本愿寺(即西本愿寺)。石山本愿寺的原址则由秀吉建造大阪城

有关一向宗和一向一揆 编辑

一向宗(净土真宗的别称)因其教义和修行方式简单易懂〔只需口念‘南无阿弥陀佛’便可借着佛的愿力,直达西方极乐世界〕,掳获了大批中下阶层民众的信奉。一向宗提倡“恶人正机说”,主张恶人才最需要佛的接引,让许多低阶武士盗贼海盗也成为忠实信徒。其领导人异于其他的佛教比丘,娶妻生子--而门主世袭制度使得门主的神圣权威性代代提高,信徒对于门主的崇拜和尊敬,不亚于真正的阿弥陀佛。一向宗门徒在各地的起义暴乱被称为一向一揆

本愿寺派后来经过第8代门主莲如的整顿和发扬,成为组织严密的宗教团体。在门主的有心策动下,门徒们认为与“佛敌”交战而殉教身死,更能通往西方极乐世界,于是他们无惧死亡而争先杀敌,强悍的战斗力成为许多日本战国大名的恶梦,甚至还能杀掉地方守护、成立自治小国。门主则利用众多的子女和各地的战国大名广结姻亲,加上手握控制门徒的权力、领地的经济权,实力也和一般的战国大名不相上下。

关连项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