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法华寺
22°59′03″N 120°12′35″E / 22.984046°N 120.209640°E
台南法华寺 | |
---|---|
李茂春宅邸梦蝶园 | |
位置 | 台湾台南市中西区法华街100号 |
建成时间 | 清朝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创建 1959年重建 |
官方名称 | 台南法华寺 |
类型 | 登录等级:直辖市定古迹 登录种类:寺庙 |
详细登录资料 |
沿革
编辑该寺前身原为明郑时期随郑经来台逸士李茂春的住所,因其无心名位[2],遂于此栽梅种竹,建园修行念佛[3],人称李菩萨[4]。李茂春与明郑参军陈永华为好友,两人时常在此园交游,陈永华并为此园题名,赠“梦蝶园碑”给李茂春[5]:123。而在永历二十九年(1675年)李茂春去世后,其僧友将其故居改建为“准提庵”[5]:124,供奉准提菩萨[4]。
进入清治时期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台湾知府蒋毓英集资在此建佛寺,供奉如来佛,并将寺名改为法华寺[6][5]:125。而康熙四十七年(1798年)时,凤山知县宋永清率众捐款修寺,建三进寺舍,前殿供奉火神祝融(南极大帝),又称火神庙[5]:125;中殿供奉观世音菩萨,后殿供奉准提菩萨,并在后院另设禅房,种竹木花果[4],而除此之外还有建钟楼与鼓楼[5]:125。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八月,该寺住持照明方丈募款铸钟,将之悬于钟楼上,而此钟今仍在[5]:125。康熙六十年(1721年),南台湾发生大地震,法华寺因而损毁,住持碧天(重修碑文记为伯夫)[7]:15等人集资加以重修,并再塑弥勒菩萨与四大天王像于前殿(天王殿),至乾隆八年(1743年)完工[4]。之后到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时,台湾知府蒋允焄重修该寺,重建火神庙于寺右[4],隔年又在寺前新凿半月池“南湖”[5]:125,为端阳竞舟的地方[4],而在湖畔又建有南湖书院与半月楼,是当时文人雅集的所在地[5]:125。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时,台湾知府杨廷理又建关帝庙于寺左[4]。光绪初年,台湾道夏献纶又予以整修,并写“梦蝶遗踪”匾,然而此后该寺渐趋荒废[7]:5。
到了日治时期的大正三年(1914年),应地方士绅之请,基隆月眉山灵泉禅寺开山祖善慧上人前来担任该寺住持,且在地方士绅上官薇、石谟记、叶永声及台南三郊组合的许藏春、苏有志等人的赞助下,对该寺进行全面整修[7]:5。三年后因善慧上人忙于台北创办“台湾佛教中学林”(今台北市私立泰北高中前身[1]),遂派其师弟善性、善昌二法师先后担任该寺监寺,并在其后重修后殿、增建女客堂、斋堂与厨寮[7]:5。大正八年(1919年),台南诗社南社社长赵云石与连横将诗社迁于该寺中,一时有众多文人齐聚于此[7]:5, 6。昭和十七年(1942年)左右该寺又予以整修,而此时适逢政府辟建台南机场,拆毁李茂春之墓,遂将其遗骨收于寺塔内[7]:6[8]:55。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法华寺殿宇多半焚毁[3]。民国四十年代起由住持善昌法师发起重修[7]:6,并于民国四十八年(1959年)完工[3]。虽然此寺大部分的建筑重建后为仿木结构,但因其历史意义和整体规制上依循传统[5]:127,遂于民国七十四年(1985年)[8]:56列为三级古迹。
建筑特色
编辑法华寺座北朝南,共五条轴线。主体第一进为天王殿,中央前面供奉弥勒菩萨,后方供奉韦驮,两侧则为四大天王;其第二进为大雄宝殿,供奉三宝佛,两侧有八大菩萨及韦驮、金刚;第三进为观音殿,供奉观世音菩萨[3]。寺左由山门、内庭、关帝殿及旧斋堂组成,于关帝殿中供奉文衡圣帝,且陪祀马使爷,而再往东则是山门与灵骨塔,庭中有数块碑记,“梦蝶园记”亦安放于此[3]。寺右由山门、供奉南极大帝的南极殿与聚贤堂组成,在南极殿与聚贤堂间还有延寿桥相连,而再向西去,则有功德堂与祖堂,其中功德堂为木构造,为该寺中最古老的部分[3]。但现已倾颓荒废,未修复,寺方另建新建筑物命名为功德堂取代之。
法华梦蝶
编辑民国四十五年(1956年),台南市文献会将“法华梦蝶”列为府城十二胜景之一[8]:56,而在过去便有不少文人在此吟诗,例如:
“ | 向晨趋野寺,泉籁共幽清。法雨敲仙呗,疏烟湿磬声。 虫吟物外想,蝶梦幻中生。顿觉无尘碍,道心处处明。 |
” |
——康熙时贡生陈文达,《台湾县志·艺文志》(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 |
“ | 竟成禅室新迦叶,无复名园旧主人。漫说当年迷蝶梦,而今谁是独醒身? | ” |
——巡台御史六十七,《重修台湾府志》(乾隆十一年,1746年) |
“ | 旧时书舍几经迁,翠柏修篁引客怜。人去蝶回浑是梦,僧归花落已多年。 茶厨不认辞烟鹤,竹径犹存暎月川。一片红尘何处洗?南华此日有新篇。 |
” |
——乾隆时庠生黄之弼,《重修台湾县志》(乾隆十七年,1752年) |
“ | 野寺钟初起,香台竹半遮。松荫堪系马,曲径不容车。吠客穿篱犬,窥人隐树鸦。老僧谈妙谛,古佛坐莲花。 何处寻庄蝶,还来问法华。楼高云未散,山静日将斜。园木生佳果,斋厨煮素茶。徘徊怜景色,归路绕烟霞。 |
” |
——乾隆时生员王名标,《续修台湾县志》(嘉庆十二年,1807年) |
火神信仰
编辑法华寺内之南极大帝(又称火德星君、火王爷)约于咸丰年间(1851-1861年)[注 1]分出香炉至中西区民权路一带,成立“元会境火王爷神明会”。[9]该神明会之祭祀费用由炉下信徒捐款提供,并固定由炉主于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二日(圣诞前一日)前往台南水仙宫借用玉奏板及奏本,二十三日圣诞当天请圣炉上轿回法华寺禀报平安。[9]
相关条目
编辑注释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范胜雄. 府城叢談 (2). 台南市政府. 1998年6月. ISBN 957-02-2008-2.
- ^ 远流台湾馆. 台南歷史深度旅遊. 台北市: 远流出版社. 2003-02-01: 180、181页. ISBN 957-30880-4-5.
- ^ 3.0 3.1 3.2 3.3 3.4 3.5 3.6 傅朝卿. 台南市古蹟與歷史建築總覽. 台南市: 台湾建筑与文化资产出版社. 2001年11月: 138、139页. ISBN 957-30880-4-5.
- ^ 4.0 4.1 4.2 4.3 4.4 4.5 4.6 石万寿. 樂君甲子集.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04年3月: 227页. ISBN 957-01-6745-9.
- ^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王浩一. 在廟口說書. 台北市: 心灵工坊文化. 2008年8月. ISBN 978-986-6782-47-3.
- ^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台南市市区史迹调查报告书》,1979年
- ^ 7.0 7.1 7.2 7.3 7.4 7.5 7.6 法華寺開建沿革史略. 法华寺. 2008年10月.
- ^ 8.0 8.1 8.2 范胜雄. 府城叢談 (4). 台南市政府. 1988-07-01. ISBN 957-02-2143-7.
- ^ 9.0 9.1 黄文锽. 〈南部〉【小檔案】火王爺神明會:法華寺分爐 境轄民權路. 自由时报电子报. 2011-08-24 [2019-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4).
- ^ 黄文锽. 〈南部〉神明會移爐!9旬老慨捐祭祀文物. 自由时报电子报. 2011-08-24 [2019-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