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九州 (中国)

最新留言:JNO1在6年前发布在话题通典一段

首段

编辑

@大滿族主義条目首段是整个正文内容的概述,重要内容应都有提及。不提及汉代区划的相关内容的原因是“下文已述”,阁下认为合适?--苞米() 2018年3月29日 (四) 14:24 (UTC)回复

条目首段己有简单介绍九州的重要内容,不必太详细。汉代区划表格也是重要内容,阁下认为放在条目首段合适么?--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3月29日 (四) 15:29 (UTC)回复

好几千字缩成一句了,阁下还嫌多?汉代是九州直接影响现实区划的时期,而且不同于后世独重《禹贡》,职方九州具有等同的重要地位。因此在概述中不可或缺。--苞米() 2018年3月29日 (四) 16:48 (UTC)回复

如说重要,难道汉代区划表格就不重要?概述中己有汉代。--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3月30日 (五) 01:59 (UTC)回复

理性讨论,不要抬杠。现在的“汉代依据《禹贡》九州和《职方》九州,将京畿地区之外的疆域划分为十三个刺史部。”也是可以的。--苞米() 2018年3月30日 (五) 05:59 (UTC)回复

不要随意指控。--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1日 (日) 02:11 (UTC)回复

阁下要在首段中加入一个大型的表格,难道属于理性讨论?--苞米() 2018年4月8日 (日) 04:42 (UTC)回复

汉代区划表格难道不重要么?在概述中并非不可或缺。--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8日 (日) 05:05 (UTC)回复

这个暂时也没什么分歧了,扔了不讨论了--苞米() 2018年4月8日 (日) 05:13 (UTC)回复

汉代表格

编辑

@大滿族主義阁下一定坚持用这个格式[1]的理由是什么?--苞米() 2018年3月29日 (四) 16:52 (UTC)回复

汉代区划受《禹贡》九州、职方九州影响而划分。--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3月30日 (五) 01:59 (UTC)回复

这个地方应该展示 的是汉代区划与禹贡九州,汉代区划与职方九州的关系,而不是禹贡与职方的关系。--苞米() 2018年4月12日 (四) 15:28 (UTC)回复

原表格己有展示汉代区划与禹贡九州、汉代区划与职方九州的关系,并没有错误,也表达出禹贡九州、职方九州与汉代区划三者之间的地域关系。--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13日 (五) 01:20 (UTC)回复

阁下的表格似乎希望通过合并单元格来直观的表现出各州析置、合并的关系,其中出现的错误有,司隶之地并非原属雍州,源自雍州的三辅仅占3/7;朔方虽原属雍州,但西汉后被并入并州了,未能体现(别说可以用标注,标注中的信息是一种延伸阅读,有效信息应优先放在正文中)--苞米() 2018年4月13日 (五) 05:34 (UTC)回复

而所谓“地域关系”通过地理特征分析,远不是简单的析出合并问题,在下文有详细介绍,不应简单的用合并单元格来表达--苞米() 2018年4月13日 (五) 05:37 (UTC)回复

源自雍州的三辅仅占3/7,相比另外两州己占大部分,另外既己标注又何来错误?而阁下的表格不能反映出各州析置、合并的关系,比如周礼没有徐州,仅一个“不适用”忽略了职方九州与汉代区划、禹贡九州之间的关系。--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13日 (五) 05:49 (UTC)回复

采用原表格更能直观的表现出禹贡九州、职方九州与汉代区划三者之间的地域关系,此关系也是传统说法,既然“下文有详细介绍”,那原表格更没有问题--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13日 (五) 05:49 (UTC)回复

下文介绍不符合表格内容,才是我反对的理由好伐--苞米() 2018年4月13日 (五) 06:11 (UTC)回复

原表格并没有“与汉代政治区划的关系”内容不符。反而更能明确禹贡九州、职方九州与汉代区划三者之间的地域关系,特别是幽并二州由冀州析出的关系。另外重点是汉代政治区划怎样受到九州的影响,所以“朔方原属雍州”较“朔方在西汉后被并入并州刺史部”重要。--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13日 (五) 06:16 (UTC)回复

阁下的表格以导致以下误解:

  1. 、禹贡和职方九州是真实存在过的行政区划(两者在先秦时期都是仅存在于书面的理论)
  2. 、从禹贡到职方具有承继关系,职方中的幽并二州由冀州析出属于史实(有观点认为禹贡禹、职方九州的形成并无承继关系)
  3. 、西汉的司隶对应的是十二州箴的雍州(应该凉州才是王莽雍州的主体)
  4. 、司隶原属雍州(实际仅司隶的三辅被认为是雍州的)

--苞米() 2018年4月13日 (五) 17:32 (UTC)回复

  1. 、禹贡和职方九州不是行政区划,但也是一种真实存在过的区划,而在表格上一段文字并不会出现误解。
  2. 、禹贡和职方具有承继关系是传统说法也是汉朝人的看法,表格也可以表明禹贡哪一州相当于职方哪一州。禹贡和职方并无承继关系的观点可以在条目中表达(即使禹贡和职方并无承继关系也应该表达两者九州州域之间与汉代区划地域之间的关系)。
  3. 、重点是西汉的司隶之前属于什么,不是司隶后来属于什么。王莽雍州下一栏并入王莽雍州就可。
  4. 、源自雍州的三辅仅占司隶3/7,占主体。

表格之上有文字说明,表格之中也有注,阁下所说的误解并不存在。--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14日 (六) 02:04 (UTC)回复

青营合并

编辑

涉嫌原创研究--苞米() 2018年3月29日 (四) 18:55 (UTC)回复

星经

编辑

《星经》“角、亢,郑之分野,兖州;氐、房、心,宋之分野,豫州;尾、箕,燕之分野,幽州;南斗、牵牛,吴、越之分野,扬州;须女、虚,齐之分野,青州;危、室、壁,卫之分野,并州;奎、娄,鲁之分野,徐州;胃、昴,赵之分野,冀州;毕、觜、参,魏之分野,益州;东井、舆鬼,秦之分野,雍州;柳、星、张,周之分野,三河;翼、轸,楚之分野,荆州也。”一段似乎最早出现在唐代的《史记正义》--苞米() 2018年3月30日 (五) 16:00 (UTC)回复

各代九州观

编辑

@大滿族主義:以《晋书》为例,其九州观反映的是一种唐人的观点,而非晋人的观点吧--苞米() 2018年3月31日 (六) 18:40 (UTC)回复

《晋书》为什么不代表晋朝?另汉代以后九州并没有大的变化,没有“各代”之别。--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1日 (日) 02:11 (UTC)回复

因为作者是唐人--苞米() 2018年4月1日 (日) 05:02 (UTC)回复

唐朝人整理的晋朝史。--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1日 (日) 06:31 (UTC)回复

汉代以后人们皆以《禹贡》九州作为理解现实世界的地理座标

编辑

言过其实,相信清朝人“理解现实世界的地理座标”大区划应该是省份,而非什么九州--苞米() 2018年4月6日 (五) 04:34 (UTC)回复

作为“理解现实世界的地理座标”,行政区划和九州并不冲突。--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6日 (五) 04:48 (UTC)回复

加了个“之一”,就这样吧--苞米() 2018年4月6日 (五) 06:02 (UTC)回复

精简

编辑

@大滿族主義阁下坚持所谓“精简”的原因是什么?--苞米() 2018年4月7日 (六) 16:12 (UTC)回复

符合来源原意的简单一句话即可解释清楚,为什么非要加上大量古籍原文在正文内容描述?--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8日 (日) 00:53 (UTC)回复

并无用三洲来指代江左的例证,至少远没有用“荆扬”来的多。另某国占九州之几的一段还是挺重要的,直接删掉不妥。--苞米() 2018年4月8日 (日) 03:50 (UTC)回复

来源己给出用三州指代江左政权的例证,江左政权多数时间也占有梁州地区。而某国占九州之几一段并不重要的,“以《禹贡》扬、荆、梁三州来描述江左政权及其治下的南方地域”己含有“某国占九州之几”的意思在内。--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8日 (日) 04:24 (UTC)回复

讲江左政权占有扬、荆、梁三州,和用三州指代江左政权,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所有举证都是用“荆扬”两字来代指江左政权。而阁下“而某国占九州之几一段并不重要的”是怎么的出来的呢?这个论述方法的出现可以表现出当时人们用九州来描述天下大势的情况,而且有学者(吴修安)专门论述这个,在条目中论述,怎么就成了“并不重要的”--苞米() 2018年4月8日 (日) 04:36 (UTC)回复

东晋也是江左政权,来源也有举出例证用扬、荆、梁三州指代江左政权,怎么就成了“并无用三洲来指代江左的例证”?“以《禹贡》扬、荆、梁三州来描述江左政权及其治下的南方地域”一句己含有“某国占九州之几”之意,来源还有很多古籍原文,难道也要一一放在正文内容上?--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8日 (日) 04:44 (UTC)回复

阁下知道什么是“指代”吗--苞米() 2018年4月8日 (日) 04:50 (UTC)回复

何以阁下认为“以《禹贡》扬、荆、梁三州来描述江左政权及其治下的南方地域”一句不妥?--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8日 (日) 04:58 (UTC)回复

这句稍有些以偏概全,最大的不妥是阁下将与这句完全不同的论述“精简”没了--苞米() 2018年4月8日 (日) 05:12 (UTC)回复

“这句完全不同的论述”哪里不同?以偏概全?来源原意如此。--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8日 (日) 05:22 (UTC)回复

以“荆扬”一词代指江左被删,各国疆域被以“九州之几”来描述被删。此处叙述,若阁下没有特别反对,保留我的论述方式可好?除非属于明显冗余或不必要的旁枝末节,一般不删除为好--苞米() 2018年4月8日 (日) 07:36 (UTC)回复

“以《禹贡》扬、荆、梁三州来描述江左政权及其治下的南方地域”己包含“以荆扬一词代指江左”、“疆域以九州之几”等意思在内,并没有完全不同的意思。古籍原文放入参考资料为好。--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8日 (日) 08:08 (UTC)回复

“己包含”?包含在哪里呢--苞米() 2018年4月8日 (日) 11:19 (UTC)回复

“以《禹贡》扬、荆、梁三州来描述江左政权及其治下的南方地域”难道不是指出了“以荆扬一词代指江左”及“疆域以九州之几”的意思?以荆扬梁代指江左,明确疆域是九州的扬、荆、梁三州。--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8日 (日) 12:19 (UTC)回复

并没有“以荆扬梁代指江左”,只有以“荆扬”代指江左。说江左占有九州的三个,和普遍用占“九州之几”来描述国家疆域并不相同,前者只是江左,后者是各个国家,其是明确的“九州之二”“九州之三”等措辞--苞米() 2018年4月8日 (日) 14:40 (UTC)回复

江左政权占有梁州地域,说占有九州中的数州和“九州之几”来描述政权疆域相同,所谓“九州之二”或“九州之三”或“九州之几”,来源是为了“《禹 贡》九州亦常作为分析政权疆域的地理参照”这一句举证。--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8日 (日) 15:26 (UTC)回复

《尔雅》九州为商代制度在哪些典籍中有记载?

编辑

《后汉书》 《三国志》《南齐书》《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未提及九州变化之事,《魏书》有“夏书禹贡、周氏职方中画九州”, 否定例子:

  1. 《汉书》“尧遭洪水,褱山襄陵,天下分绝,为十二州,使禹治之。水土既平,更制九州……殷因于夏,亡所变改
  2. 《宋书》“唐尧之世,置十有二牧,及禹平水土,更制九州……自虞至殷,无所改变。周氏既有天下,以徐并青,以梁并雍,分冀州之地以为幽、并。”
  3. 《晋书》“帝尧时,禹平水土,以为九州。虞舜登庸,厥功弥劭,表提类而分区宇,判山河而考疆域,冀北创并部之名,燕齐起幽营之号,则书所谓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者也。夏功在于唐尧,殷因无所损益。周武克商,自丰徂镐。至成王时,改作禹贡,徐梁入于青雍,冀野析于幽并。”--苞米() 2018年4月7日 (六) 17:05 (UTC)回复

那删除《尔雅》。--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8日 (日) 01:06 (UTC)回复

太过简单粗暴了吧,我是想问既然阁下写“《禹贡》记载的九州是夏朝的制度,《尔雅》九州的是商朝的制度,《周礼》九州的是周朝的制度”是不是在哪里见过这类论述--苞米() 2018年4月8日 (日) 03:47 (UTC)回复

不是我写的。--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8日 (日) 05:00 (UTC)回复

哦,先挂{{fact}}了,再查查没有就删了--苞米() 2018年4月8日 (日) 05:09 (UTC)回复

别称一段

编辑

我的论述是为了说明,中国的含义很多,九州可以指代的只是其中几个。如中国、华夏都可以指中原,而九州不能--苞米() 2018年4月8日 (日) 04:30 (UTC)回复

九州不能?九州可以指代中国、华夏。--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8日 (日) 04:33 (UTC)回复

不能!中国还可以指中等国家呢,九州也不能指中等国家。--苞米() 2018年4月8日 (日) 04:37 (UTC)回复

九州不能指代中国、华夏?(留言2018年4月8日 (日) 04:33 (UTC)回复

是不能指代中国、华夏的某些义项--苞米() 2018年4月8日 (日) 04:44 (UTC)回复

我的论述只是为了指出九州与中国、华夏某些义项的关系。--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8日 (日) 04:48 (UTC)回复

也就是说“九州=中国”“九州=华夏”“九州=天下”都是需要限定条件的。--苞米() 2018年4月8日 (日) 04:50 (UTC)回复

“九州=中国”“九州=华夏”“九州=天下”己有描述,而华夏某些义项的描述不应删除。--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8日 (日) 04:55 (UTC)回复

阁下的论述 我的论述 我的说明
“九州”地域也可以用“中国”一词来代指 其中“九州”可以代指的仅“诸夏之地”和“国境之内”两个地域概念,而不能指代“中国”所能指的其他小范围地域 阁下的论述和前面将中国的各种义项罗列出来有和关系?我的论述是为了说明,中国的含义很多,九州可以指代的只是其中几个
又如“九州”的别称“华夏”一词可以代指“中国”,也可以代指“汉族”,可指代“中国”地区及“汉族”地区。 “华夏”一词作为地域可以指中国、汉地、中原等,作为族群可以指汉族或其先民,在指代中国或汉地时,九州等同于华夏。 华夏可以指地域,也可以指族群,九州只能指地域。华夏可以指中原,九州不能

另,我删除了哪些“华夏某些义项的描述”--苞米() 2018年4月8日 (日) 05:06 (UTC)回复

我的论述 阁下的论述 我的说明
“九州”地域也可以用“中国”一词来代指 其中“九州”可以代指的仅“诸夏之地”和“国境之内”两个地域概念,而不能指代“中国”所能指的其他小范围地域 阁下的论述有问题,“诸夏之地”和“国境之内”是“中国”地域概念之一,不是“九州”的地域概念。
又如“九州”的别称“华夏”一词可以代指“中国”,也可以代指“汉族”,可指代“中国”地区及“汉族”地区。 “华夏”一词作为地域可以指中国、汉地、中原等,作为族群可以指汉族或其先民,在指代中国或汉地时,九州等同于华夏。 九州不能单指族群,所以我才说汉族“地区”

—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大满族主义对话贡献)于2018年4月8日 (日) 05:20 (UTC)加入。回复

最基本的一点,阁下的理解和我的仍有出入。“中国”不是九州的别称,九州是中国的别称,就像“马桶”是马英九的别称,而马英九不是马桶的别称。--苞米() 2018年4月8日 (日) 05:37 (UTC)回复

“中国”与“天下”概念探源内有“九州=中国”,所以“中国”是九州的别称,九州也是中国的别称。--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8日 (日) 06:30 (UTC)回复

九州是可以指中原呢?还是可以指中等国家呢?--苞米() 2018年4月8日 (日) 11:18 (UTC)回复

阁下的“中国”有多大?中原大?中等国家大?还是九州般大?--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8日 (日) 12:16 (UTC)回复

“中国”最常见的含义是指我们所熟知的中国概念,其大小是被称为“中国”的国家的实际大小。“中原”最常见的含义是中原地区。中等国家是一个相对概念,只在于大国、小国的对比中才有意义。九州理论上是一个固定的区域范围,多数情况下也就是传说中禹贡的疆域范围。所以中等国家无所谓大小,常见含义方面,中原小于中国、九州。而中国还可以指商国、指国都等等,当它指国都的时候自然小得多,比中原还小--苞米() 2018年4月12日 (四) 15:02 (UTC)回复

代指“禹贡的疆域范围”的中国别称九州。--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12日 (四) 15:56 (UTC)回复

是指China这个国家的中国,别称九州。就像山东别称齐鲁,和山东省的实际范围,先秦齐鲁两国的实际范围,关系不大。两者只是大致区域相同而已。--苞米() 2018年4月12日 (四) 16:12 (UTC)回复

就像应许之地和以色列的关系,虽是不同概念,但两者关系不算小。--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13日 (五) 01:24 (UTC)回复

罗列“中国”的各种义项,就是为了说明“九州”并不完全等同于“中国”,中国的很多含义都是不能用“九州”代替的--苞米() 2018年4月14日 (六) 19:22 (UTC)回复

不是九州不能等同于“中国”,而是九州不能等同于“中国的一些含义”,如中原--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15日 (日) 01:47 (UTC)回复

“九州”并不完全等同于“中国”,所以说“九州=中国”是有条件限制的。--苞米() 2018年4月15日 (日) 14:41 (UTC)回复

然而我没有主张九州完全等同于“中国”的所有含义。--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15日 (日) 14:43 (UTC)回复

那阁下认为这段话的用途是什么?【“九州”所能指代的这些称谓本身含义也往往是多重的:“中国”一词在先秦时期有成周、商国、镐京、周王几、诸夏集团、诸夏之地、国都之内、国境之内、诸夏的文明、中等之国、帝王之都、三晋等多重含义】。我的思路是“九州”所指代的这些概念本身拥有多个不同的义项,九州仅等同于部分义项。上句划掉的都是“九州”不能指代的。--苞米() 2018年4月15日 (日) 14:59 (UTC)回复

九州只能指代九州大小的中国。九州包括长江流域,不能指代仅于黄河流域的诸夏之地。九州可以指代某一国,如齐、郑等“国境之内”么?--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15日 (日) 15:05 (UTC)回复

这一段文字,说明的是“中国”、“华夏”、“天下”等词语都是有多个义项的,九州仅可以指代其中的部分义项。阁下坚持的叙述方式不符合逻辑,【中国一词有A、B、C等多重含义,其中“九州”可以别称“中国”】属于病句;【“九州”的另一个别称“华夏”一词,可以代指“中国”,也可以代指“汉族”或其先民[u],如下表,可指代“中国”地区及“汉族”地区。】也是病句--苞米() 2018年4月16日 (一) 13:44 (UTC)回复

阁下所列的“中国”多个义项中并没有一个可以指代九州,己改为【而“九州”也是“中国”的一种含义。】,而【“九州”的另一个别称“华夏”一词,可以代指“中国”,也可以代指“汉族”或其先民,如下表,可指代“中国”地区及“汉族”地区。】并非病句。另这段描述应分开,以免【“九州”所能指代的这些称谓】和【成周、商国、镐京、周王几、诸夏集团、诸夏之地、国都之内、国境之内、诸夏的文明、中等之国、帝王之都、三晋】混淆。--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16日 (一) 13:53 (UTC)回复

阁下的理解很有问题,这一段文字,说明的是“中国”、“华夏”、“天下”等词语都是有多个义项的,九州仅可以指代其中的部分义项。不是中国可以指九州,而是“九州”一词被用于指中国。--苞米() 2018年4月16日 (一) 14:00 (UTC)回复

“九州”是“中国”的含义之ㄧ,哪里有问题?--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16日 (一) 14:02 (UTC)回复

有一句话,里面有个“中国”,而这个“中国”表达的其实是“九州”的意思。这叫“九州”是“中国”的含义之一--苞米() 2018年4月16日 (一) 14:07 (UTC)回复

【成周、商国、镐京、周王几、诸夏集团、诸夏之地、国都之内、国境之内、诸夏的文明、中等之国、帝王之都、三晋】内并没有一个可以指代九州。--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16日 (一) 14:14 (UTC)回复

这个的确是个问题,怎么描述我再想一下。“华夏”一词的描述,改为【“华夏”一词作为地域可以指中国、汉地、中原等,作为族群可以指汉族或其先民,“九州”可以指代作为中国或汉地的“华夏”。】这样可好?--苞米() 2018年4月16日 (一) 14:45 (UTC)回复

“九州”只是“中国”的含义之ㄧ。【九州别称“华夏”一词可以代指“中国”及“汉族”,可指代“中国”地区及“汉族”地区】并没有问题。--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16日 (一) 15:01 (UTC)回复

有一句话,里面有个“中国”,而这个“中国”表达的其实是“九州”的意思。这叫“九州”是“中国”的含义之一--苞米() 2018年4月16日 (一) 18:51 (UTC)回复

【成周、商国、镐京、周王几、诸夏集团、诸夏之地、国都之内、国境之内、诸夏的文明、中等之国、帝王之都、三晋】这句话内并没有表达“中国”其实是“九州”的意思。--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17日 (二) 01:17 (UTC)回复

【成周、商国、镐京、周王几、诸夏集团、诸夏之地、国都之内、国境之内、诸夏的文明、中等之国、帝王之都、三晋】这句话表达的是“中国一词具有很多不同的含义”--苞米() 2018年4月17日 (二) 14:32 (UTC)回复

而这句话内并没有任何一种“中国”的含义是“九州”的意思。--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17日 (二) 14:58 (UTC)回复

中国本来就没有任何一个义项是“九州”的意思--苞米() 2018年4月17日 (二) 17:32 (UTC)回复

“九州”明确是中国含义之ㄧ,只是阁下没有将来源中中国的九州义项加上去,不是“本来就没有任何一个义项是九州的意思”--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18日 (三) 00:58 (UTC)回复

汉地九州

编辑

以“汉地九州”代替“禹贡九州”的行为是不可取的--苞米() 2018年4月12日 (四) 08:35 (UTC)回复

“汉地”指汉族聚居地,“九州”指禹贡九州,没有不可取之处。--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12日 (四) 08:38 (UTC)回复

“汉地”和“九州”均为专有名词,而“汉地九州”则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称谓。《晋书》等古籍中从未出现这个称谓,有的只是《禹贡》某州而已,所以阁下的“汉地九州州域”属于原创研究--苞米() 2018年4月12日 (四) 14:40 (UTC)回复

“汉地”和“九州”均指相同地域,而“罕见的称谓”并非原创研究。--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12日 (四) 15:55 (UTC)回复

重点不是“汉地九州”是罕见的称谓,而是《晋书》等古籍中从未出现这个称谓,阁下缘何将晋书中的九州称为“汉地九州”,而非原书中的《禹贡》九州?--苞米() 2018年4月12日 (四) 16:15 (UTC)回复

古籍有此称谓,罕见的称谓并非原创研究,就如阁下举山东齐鲁的例子,“汉地”和“九州”均指相同地域,将地理范围明白表达,这个称谓并没有任何问题,而且在条目中仅出现1~2次这个称谓,阁下缘何执着于这个称谓?--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13日 (五) 01:31 (UTC)回复

是阁下企图将两个概念完全等同,汉地和九州的地理范围大致相同,就像山东和齐鲁的地理范围大致相同,大不代表两者是完全相同的。例如清朝的辽东半岛不属于汉地,但不影响它自始至终均属于九州。--苞米() 2018年4月13日 (五) 13:54 (UTC)回复

是阁下企图将两个概念完全分开不相关,清朝将辽东半岛割出汉地又限制汉族移入当然清朝的辽东半岛不属于汉地。“汉地九州”一词并没有将汉地和九州完全等同,“汉地九州”是两者之间的关连性,就像犹太人原居地和应许之地、藏族原居地和前藏后藏的关连性、和族原居地和日本列岛的关连性--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13日 (五) 14:59 (UTC)回复

清朝辽东不属于汉地,不影响它属于九州,《清史稿》也是这么认为的--苞米() 2018年4月13日 (五) 17:00 (UTC)回复

即使犹太人一个也不存在,那片土地仍然属于应许之地。是清朝强行将辽东半岛割出汉地,不能因此否定汉地和九州的关连性,“别称”也有例子说明汉族和九州的关连性,如“华夏九州”--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14日 (六) 01:05 (UTC)回复

我想让阁下清白的就是汉地和九州并不是全然等同的概念,其地域范围也并非完全相同的。古籍原文中未提到“汉地”的时候,条目中不要自行加入“汉地九州”的说法,如原本的晋代一段。--苞米() 2018年4月14日 (六) 05:46 (UTC)回复

汉地和九州存有关连性,两者地域范围基本一致。“汉地”与“九州”相连并没有问题。--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14日 (六) 06:44 (UTC)回复

“两者地域范围基本一致”,也就是说存在不一致的个例,如清代辽宁不属汉地,确属九州。因此不属于汉地的区域,未必不属于九州。同理,不属于中国的区域,未必不属于九州,属于中国的区域,未必属于九州(这是说阁下明朝一段)。--苞米() 2018年4月14日 (六) 13:44 (UTC)回复

存在不一致的个例并,但不能因此否定汉地和九州的关连性,如清代辽东不属汉地是因清廷强行将辽东割出汉地,不是因为辽东属九州但不属汉地。--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14日 (六) 14:13 (UTC)回复

你在说什么?谁说因为属于九州所以不属于汉地了?--苞米() 2018年4月14日 (六) 14:56 (UTC)回复

我想表达的是一个地区属不属于汉地,属不属于“中国”,和它属不属于九州没有必然的联系。--苞米() 2018年4月14日 (六) 14:58 (UTC)回复

阁下所用的清代例子是基于清廷强行将辽东割出汉地,所以不能因此否定汉地和九州的关连性。我想表达的是一个地区属不属于汉地,和它属不属于九州有很大的联系--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14日 (六) 15:01 (UTC)回复

汉地和九州有其关联,两者所表达的地域大致向相同的,但并不是完全等同的概念。所以一个地区属于汉地,既不是他属于九州的必然条件,也不是属于九州的充分条件。--苞米() 2018年4月14日 (六) 19:21 (UTC)回复

汉地和九州有其关联,两者所表达的地域大致相同的,源自汉族的两个概念虽不完全等同但有很大的关联,如同韩国人与朝鲜族有很大的关联,韩国人不一定是朝鲜族,朝鲜族不一定是韩国人。--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15日 (日) 01:42 (UTC)回复

清代的例子本就具有民族矛盾的因素,不能因此例认定“一个地区属不属于汉地和它属不属于九州”(这两个汉族文化的概念之间)没有很大的联系。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15日 (日) 01:42 (UTC)回复

没人说它们没有联系,只是说并不完全等同。山东被称为“齐鲁”,来自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鲁两国,但现在属于山东的地区未必都属于齐鲁两国,齐鲁两国的疆域也未必全部在山东境内--苞米() 2018年4月15日 (日) 03:49 (UTC)回复

然而汉地和九州有很大的关连性,“汉地”与“九州”相连并没有问题,也有例子说明汉族和九州的关连性,如“华夏九州”,“山东”与“齐鲁”相连也没有问题。--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15日 (日) 04:00 (UTC)回复

九州和汉地在地域上大致相同,核心地区全然没有争议的,山东、河南之类的地方,始终属于汉地也属于九州,而一些边缘地区则未必,如辽宁在清朝不属于汉地的辽宁,在清史稿中属于九州,而属于汉地的台湾,在清史稿中未提到属于九州--苞米() 2018年4月15日 (日) 03:49 (UTC)回复

清代的例子本就是将原是汉地的辽东割出汉地,举例不妥。台湾曾一度划入九州,后隶日本。并不能否定汉地和九州有很大的关连性--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15日 (日) 04:00 (UTC)回复

一个地方是不是属于九州,并不影响它是不是属于汉地。--苞米() 2018年4月16日 (一) 13:07 (UTC)回复


我并不否认汉地和九州有很大的关连性,九州的地域范围大致与汉地相同,但它们并不是完全等同的概念,存在某些例外,属于汉地而不属于九州,或者属于九州却不属于汉地。--苞米() 2018年4月16日 (一) 13:10 (UTC)回复

也有例子说明汉族和九州的关连性,如“华夏九州”,所以“汉地”与“九州”相连并没有问题,“山东”与“齐鲁”相连也没有问题。例外是因为属于汉地也属于九州的地区,后来不再属于汉地但仍属于九州。--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16日 (一) 13:23 (UTC)回复

阁下粗暴地给华夏和汉族划等号,是不对的。--苞米() 2018年4月16日 (一) 14:05 (UTC)回复

华夏的含义之一是指汉族,加之汉地和九州的重叠,“汉地”与“九州”相连并没有问题。古籍也有此称谓--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16日 (一) 14:12 (UTC)回复

我并不否认汉地和九州有很大的关连性,九州的地域范围大致与汉地相同,但它们并不是完全等同的概念。一个地区属于汉地,不足以证明其属于九州--苞米() 2018年4月17日 (二) 14:31 (UTC)回复

汉地和九州虽非完全等同的概念,如“华夏”和“九州”两者也非完全等同的概念,但不是否定“汉地”与“九州”相连的理据。古籍也有此称谓,“山东”与“齐鲁”相连也没有问题。--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17日 (二) 14:42 (UTC)回复

晋书一节

编辑

西域长史府非九州地域,没有必要添加,《晋书》的介绍也没有必要,不适合放入地理范围一节。--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14日 (六) 14:19 (UTC)回复

晋书的介绍仅限于点明作者(唐代魏征等人编撰的),其后总述中提及了“九州”应说明(包括“总叙”部分和十九个州份的介绍:总叙部分描述了自混沌元胎开始的历代区划变迁,包含了禹划九州和舜分十二州的传统说法),后一句说明《晋书》的区划是什么时候的(十九州区划符合……的西晋行政区划);在后一句说明除了西域在地理志中没有提到,其他各州都在禹贡九州之内。均与九州相关--苞米() 2018年4月14日 (六) 14:35 (UTC)回复

除了西域没说是不是属于,其他均属于。难道不是最好的说明吗?--苞米() 2018年4月14日 (六) 14:36 (UTC)回复

总述的说明是关于九州的起源,比如禹划九州和舜分十二州,不适合放入地理范围一节。而西域没有列入九州内,即是与九州不相关,与九州没有关联的事物阁下为什么要加上去?又阁下在古籍原文己点明作者,不必重复。--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14日 (六) 14:57 (UTC)回复

重点是除了西域,其他全部疆土都是九州,这是重点。所以不可避免的会提到西域--苞米() 2018年4月14日 (六) 19:18 (UTC)回复

重点是涉及九州的州郡,提到西域不是不可避免的。现在也可以--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15日 (日) 01:44 (UTC)回复

总叙中提到了九州,不应删除。--苞米() 2018年4月15日 (日) 14:39 (UTC)回复

总叙中提到的是九州起源,应放入九州起源一节--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15日 (日) 14:41 (UTC)回复

阁下并没有把它“放入九州起源一节”,而是粗暴的删除了--苞米() 2018年4月16日 (一) 13:06 (UTC)回复

放入九州起源一节的参考资料内就好。--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16日 (一) 13:31 (UTC)回复

阁下把各种资料都放到参考资料中的做法,不敢苟同。能够放在正文中的,应该尽量放在正文中--苞米() 2018年4月17日 (二) 14:34 (UTC)回复

阁下把各种资料都放到正文中的做法不敢苟同。特别是与正文相同说法的资料应该尽量放在参考资料中。--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17日 (二) 14:48 (UTC)回复

备注有不等于正文不需要有

编辑

如题。备注是一些边角的补充,有效的重要信息应尽量放在正文中。--苞米() 2018年4月14日 (六) 19:24 (UTC)回复

《清史稿》的介绍、《晋书》的作者并非九州的重要信息。--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15日 (日) 01:50 (UTC)回复

这些介绍就十几个字,可以知道这些区划所属九州的划分是哪个时代,那些人的观点。--苞米() 2018年4月15日 (日) 03:23 (UTC)回复

己有《清史稿》、《晋书》条目,内部链接即可,这些介绍并非九州的重要信息,没有加入的必要。而条目内己有晋代、唐代等--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15日 (日) 03:47 (UTC)回复

《晋书》中的九州划分直接反映的是唐代作者的看法。《禹贡》九州取代现实州份而被用于理解地理大区,发生在西晋之后。--苞米() 2018年4月15日 (日) 14:37 (UTC)回复

是唐朝人整理的晋朝史。阁下是在说唐代作者在《晋书》中的九州划分是造假么?是唐代作者的看法也不等同不是晋代人的看法--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15日 (日) 14:49 (UTC)回复

阁下认为唐代作者的看法等同是晋代人的看法,请提供来源支持--苞米() 2018年4月16日 (一) 12:11 (UTC)回复

《晋书》描述晋代,如阁下认为《晋书》的描述并非晋代人有的观念应提出证据。条目中己说了出自《晋书》。另“《禹贡》九州取代现实州份而被用于理解地理大区”是因为行政区划完成脱离九州所致,并非“行政区划完成脱离九州”之前的人不用九州来理解地理大区--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16日 (一) 12:36 (UTC)回复

请给出西晋的“用九州来理解地理大区”的证据--苞米() 2018年4月16日 (一) 13:05 (UTC)回复

“行政区划完成脱离九州之前的人用九州来理解地理大区”,如条目中的曹操。--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16日 (一) 13:26 (UTC)回复

东晋以后的用禹贡九州理解地理大区,和王莽曹操的行政区划改革并不相同。--苞米() 2018年4月16日 (一) 18:53 (UTC)回复

正是“行政区划完成脱离九州之前的人也有用九州来理解地理大区”,才用九州来调整行政区划--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17日 (二) 01:19 (UTC)回复

“正是”何来--苞米() 2018年4月17日 (二) 14:35 (UTC)回复

难道曹操不是用九州来调整行政区划?没有“用九州来理解地理大区”的前提如何调整行政区划的地域?--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17日 (二) 14:46 (UTC)回复

台湾

编辑

台湾在清史稿中有介绍,只是没有提及九州而已。没有提及的原因不清楚。阁下笃定是因为割让的凭据是什么。--苞米() 2018年4月15日 (日) 14:34 (UTC)回复


台湾既然列入九州州域,而清史稿没有将其列入九州,有必要提《清史稿》出版时台湾的政治归属,我也没有说“清史稿没有将其列入九州”是因为“割让”予日本。阁下称“没有提及九州而已”,但是没有提及九州即是没有列入九州内。--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15日 (日) 14:40 (UTC)回复

台湾列入九州是《台湾省志》的观点,而台湾不属于九州(姑且认为没提及是因为不属于九州)是《清史稿》的观点。不存在“台湾原本属于九州,《清史稿》缺没有把它列入九州,为什么呢”的问题。存在的是《台湾省志》和《清史稿》的观点不同。因为《清史稿》给台湾在《地理志》中单列一目,并未因为台湾已被割让而区别于其他省份--苞米() 2018年4月15日 (日) 15:04 (UTC)回复

我也没有说“清史稿没有将其列入九州”是因为“割让”予日本。只是台湾既然列入九州州域,为什么不能说说台湾被割(仅七字)的事?既然阁下也认同“台湾列入九州是《台湾省志》的观点,而台湾不属于九州是《清史稿》的观点”,那就存在“台湾在《台湾省志》列入九州,但《清史稿》缺没有把它列入九州,为什么呢”的问题。--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15日 (日) 15:11 (UTC)回复

存在的两个为什么,一是为什么《台湾府志》将台湾列入九州了,这个条目中已经言明,是地处东南,附列于扬州。而是为什么《清史稿》没有把它列进去,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和日本有一毛钱关系。--苞米() 2018年4月16日 (一) 07:49 (UTC)回复

既然《台湾府志》已言明,就不存在为什么,只存在“台湾在《台湾省志》列入九州,但《清史稿》却没有把它列入九州,为什么呢”,可能和日本有关系,也可能和日本没有关系。但曾经为九州域内的台湾被割(仅七字)的事不应删除。我只是用七字说割台的事,何以阁下笃定那七字是在解释为什么《清史稿》却没有把台湾列入九州的原因?--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16日 (一) 08:17 (UTC)回复

这七个字和九州无关,如果阁下认为有关系,请提供来源支持--苞米() 2018年4月16日 (一) 12:10 (UTC)回复

台湾曾经是九州域内,和九州相关,有必要简单描述清代台湾隶属的重要信息。--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16日 (一) 12:40 (UTC)回复

请给出将割让与九州联系在一起的来源,否则就是无关信息。--苞米() 2018年4月16日 (一) 13:04 (UTC)回复

台湾是九州的一部分,何来无关?并入记载,割让也记载。--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16日 (一) 13:18 (UTC)回复

台湾和九州有关,不代表台湾的一切都与九州有关。难道我们还要在这里介绍下大肚王国,介绍下原住民不成?--苞米() 2018年4月16日 (一) 18:59 (UTC)回复

只记载台湾的并入和割让算介绍台湾的一切?--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17日 (二) 01:54 (UTC)回复

那就把并入和割让都删除了,不影响该段的完整性--苞米() 2018年4月17日 (二) 04:39 (UTC)回复

没有删除的必要,两者加上没有问题。--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17日 (二) 04:56 (UTC)回复

隋书一节

编辑

涉嫌原创研究,《隋书》原文中并未将各郡划入九州--苞米() 2018年4月16日 (一) 18:50 (UTC)回复

《隋书》地理志依序将各郡归入《禹贡》九州之下,符合《先秦“九州”说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从两汉刺史部到唐代地理文献编纂》第33页的理解。阁下理解有问题。《隋书》在讨论页的第一节己有说明--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17日 (二) 01:25 (UTC)回复

清史稿

编辑

每一本古籍的九州区划均应独立来看。我们不能因为清史稿说西藏是雍州的,就断定唐代的吐蕃也是雍州的。内蒙古同理--苞米() 2018年4月17日 (二) 04:41 (UTC)回复

各朝九州区划相承沿袭,不应割裂来看。只有清史稿说西藏是雍州,以往并没有此说,另内蒙明确说了是“古雍、冀、幽、并、营五州北境”,有必注要注明“古雍、冀、幽、并、营五州北境”的范围,而且西藏与内蒙古不相同,内蒙古的河套在清代以前曾经是汉地及九州的一部分,而西藏则否。--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17日 (二) 04:51 (UTC)回复

不将清史稿中没有的东西随便加上,那样属于夹带私货。--苞米() 2018年4月17日 (二) 12:39 (UTC)回复

将与九州相关的东西加上不属于夹带私货,既然内蒙说了是“古雍、冀、幽、并、营五州北境”,注明古“雍、冀、幽、并、营五州北境”的范围并没有问题。--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17日 (二) 13:00 (UTC)回复

你凭什么说《清史稿》中的“雍、冀、幽、并、营五州北境”不是内蒙全境--苞米() 2018年4月17日 (二) 14:30 (UTC)回复

清代以前哪本地理志所述的九州地域覆盖内蒙全境?--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17日 (二) 14:53 (UTC)回复

以前的也没有把西藏划到雍州的。《清史稿·地理志·内蒙古》的原文是“内蒙古:古雍、冀、幽、并、营五州北境。周,猃狁、山戎。秦、汉,匈奴尽有其地。汉末,乌桓、鲜卑荐居。元魏,蠕蠕及库莫奚为大。隋、唐属突厥,后入回纥、薛延陀。辽、金建都邑城郭同内地。元,故蒙古,起西北有天下。明,阿裕实哩达喇遁归朔漠,复改号,遗踵曼衍,北陲多故。清兴,蒙古科尔沁部首内附。既灭察哈尔,诸部踵降,正其疆界,悉遵约束。有大征伐,并帅师以从。定鼎后,禄爵世及,岁时朝贡,置理籓院统之。”所以《清史稿》认为内蒙从来都是少数民族地区,但它开头第一句就说了“内蒙古是古代雍、冀、幽、并、营五州的北境”。阁下凭什么说这里的内蒙古不是内蒙全境--苞米() 2018年4月17日 (二) 15:01 (UTC)回复

首先戎狄并不能等同匈奴等少数民族,其次内蒙全境并非从来都是少数民族地区,在蒙古帝国时戈壁大漠以南仍被蒙古人承认是汉族地区,另外我并没有说《清史稿》中的内蒙古不是内蒙全境,而是指出古代“雍、冀、幽、并、营五州” (即清代以前地理志所述的九州地域) 不能覆盖内蒙全境--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17日 (二) 15:11 (UTC)回复

但这个表格说的就只是《清史稿》的划分--苞米() 2018年4月17日 (二) 17:25 (UTC)回复

有特殊情况可以用备注说明。--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18日 (三) 01:25 (UTC)回复

属于夹带私货,使读者所以为属于《清史稿》的观点--苞米() 2018年4月18日 (三) 05:55 (UTC)回复

清代以前“地理志所述的九州地域”并非私货,完全可以注明是以往地理志所述的九州地域,请阁下不要随意指控。--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18日 (三) 07:14 (UTC)回复

属于中国的就属于九州吗

编辑

阁下坚持将宋代、明代一些判断某些地区属不属于中国的资料罗列在“九州”的条目中,合适?--苞米() 2018年4月17日 (二) 04:46 (UTC)回复

条目名称“九州 (中国)”,阁下坚持将宋代、明代一些判断某些地区属不属于中国的资料删除,合适?--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17日 (二) 04:54 (UTC)回复

属不属于中国或汉地,既不是判断属不属于九州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因此一个地区是不是中国的,无关九州--苞米() 2018年4月17日 (二) 04:47 (UTC)回复

中国及汉地与九州有很大关连性,如燕云之地既是九州,也是汉地,更是中国,不应粗暴删除。--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17日 (二) 04:54 (UTC)回复

阁下是否同意【属不属于中国或汉地,既不是判断属不属于九州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这一观点--苞米() 2018年4月17日 (二) 12:38 (UTC)回复

只要中国及汉地与九州有很大关连性就可以。不是完全等同(阁下的充分必要条件,就阁下的辽东例子,清代以前辽东也属汉地)也并非绝没有关连,“华夏九州”可指为中国九州和汉地九州,晚清就把禹贡九州和十八省同视为汉族地区,将与九州相关的中国、汉地内容放入条目并没有问题,表明该九州区域可称为“中国”及“汉地”。--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17日 (二) 13:10 (UTC)回复

阁下“属于中国的就属于九州吗”ㄧ句不妥,因为我并没有说“属于中国的就属于九州”。--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17日 (二) 13:17 (UTC)回复

“属于中国的就属于九州”是错误的,如古代的西域,现在的新疆都是中国的,但从没有说它属于九州的。阁下反驳这个观点,难道没有支持你的反驳的理据吗--苞米() 2018年4月17日 (二) 14:29 (UTC)回复

原来阁下“属于中国的就属于九州”中的“中国”是指政权,但我从不曾说过“属于中国政权版图内的就属于九州”之类的言论。--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17日 (二) 14:37 (UTC)回复

“明太祖将以下地区视为“中国之旧疆”、“中国封疆”、“统一”的组成部分”和九州的关系在哪里--苞米() 2018年4月17日 (二) 14:42 (UTC)回复

“中国”范围与九州范围重叠,九州别称中国。提及“中国”范围并无不妥。--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17日 (二) 14:55 (UTC)回复

阁下所说的“重叠”是指完全重合,还是部分重合--苞米() 2018年4月17日 (二) 15:09 (UTC)回复

正文描述中洪武的“中国”范围完全在九州范围之内。另外,明太祖说的“中国之旧疆”,并没有说此中国范围是某ㄧ中国政权的版图。--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17日 (二) 15:16 (UTC)回复

请正面回答阁下所说的“重叠”是指完全重合,还是部分重合--苞米() 2018年4月17日 (二) 17:35 (UTC)回复

己说了“完全在九州范围之内”,文中有说某些地区是中国旧疆,而这些地区全部也是九州的ㄧ部分,是完全重合还是部分重合,内容己列出地区,请问阁下文中列出的哪一地区在九州地域之外?另外中国含义之一是九州,九州别称中国,提及与九州地域相关的中国地域并没有问题。--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18日 (三) 01:38 (UTC)回复

这些地方是九州之地,和各项引述的这些内容无关。如,河南自始至终都是九州之地,但“河南属于中国”或“河南属于中国旧疆”这句话与九州无关--苞米() 2018年4月18日 (三) 05:49 (UTC)回复

各项引述与描述中国旧疆的地域范围有关。既然九州别称中国,那中国地域就与九州有关,所以提及与九州地域相关的中国地域并没有问题。用阁下的例子,河南既属中国旧疆,也属九州,中国旧疆的地域也属九州地域,与九州有关--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18日 (三) 07:18 (UTC)回复

各项引述与描述中国旧疆的地域范围有关。既然九州别称中国(此处错误,中国可以别称九州,但九州不可以别称中国。别称并不是一个等价关系),那中国地域就与九州有关(中国地域与九州有关的结伦得出的过于突兀,新疆、黑龙江均属于中国地域,但它们属于禹贡九州吗),所以提及与九州地域相关的中国地域并没有问题(这个所以来的太主观,猫喜欢吃鱼,狗熊也喜欢,所以狗熊是猫)。--苞米() 2018年4月18日 (三) 19:48 (UTC)回复


【新疆、黑龙江均属于中国地域】阁下理解有误,阁下似乎将属某王朝统治的版图等同于中国地域,将“中国”等同于某一王朝,但明太祖说的是“中国之旧疆”,非指代明朝领土及蒙元领土,此中国旧疆是地理概念,并非指某ㄧ中国政权版图。而“中国旧疆”的地域同属于九州的的地域,九州是中国含义之ㄧ,可以别称中国,用“中国”指代九州。所以提及同属于九州地域的中国地域并没有问题。--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19日 (四) 01:27 (UTC)回复

用阁下所说狗熊 (九州别称中国,但猫的别称不是狗熊,也姑且类比) 为例,在介绍猫喜欢吃鱼,提及狗熊也喜欢吃鱼并没有不妥。--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19日 (四) 02:09 (UTC)回复


【新疆、黑龙江均属于中国地域】属于理解有误??--苞米() 2018年4月21日 (六) 18:06 (UTC)回复

阁下的“中国地域”是指清朝地域吧。将“中国”等同于某一政权,说明阁下的“中国”并非地理概念。如“以色列国”并非地理概念,“应许之地”是地理概念。--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4月22日 (日) 01:03 (UTC)回复

通典一段

编辑

什么是“通典的九州划分除了岭南外与其他九州划分没有分别”?--苞米() 2018年5月28日 (一) 05:47 (UTC)回复

除了岭南外,其他地区在通典九州的划分与其他九州划分没有本质的分别,比如关中一带仍是雍州。--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5月28日 (一) 06:00 (UTC)回复

阁下的“其他九州划分”具体是指什么?--苞米() 2018年5月28日 (一) 06:25 (UTC)回复

条目中的禹贡九州。--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5月28日 (一) 06:41 (UTC)回复

具体是?--苞米() 2018年5月28日 (一) 10:36 (UTC)回复

除了岭南外,其他地区在通典九州的划分与其他九州划分没有本质的分别,都是陜西属雍州、山东属青州、四川属梁州一类。--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5月28日 (一) 10:54 (UTC)回复

什么叫“本质的分别”?通典的表格,列明了唐代州郡各自所属的九州州域,其他内容哪里有了?--苞米() 2018年5月28日 (一) 11:13 (UTC)回复

通典的表格也是陜西属雍州、山东属青州、四川属梁州一类,哪里有分别?--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5月28日 (一) 11:24 (UTC)回复

重点是陕西属不属于雍州吗?是列明了唐代州郡各自所属的九州州域!好伐!!!--苞米() 2018年5月28日 (一) 11:58 (UTC)回复

杜佑的划分是私人之见,不能代表唐代,而且比重不合理。--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5月28日 (一) 12:01 (UTC)回复

代表唐代?阁下是搞笑的吗?--苞米() 2018年5月28日 (一) 12:09 (UTC)回复

阁下先说没有区别,又说要代表唐代?阁下搞笑吗--苞米() 2018年5月28日 (一) 12:12 (UTC)回复

阁下是说杜佑的“九州州域”?没有区别的是岭南以外的大体划分,似乎没有说郡--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5月28日 (一) 12:13 (UTC)回复

重要的是列明了唐代州郡各自所属的九州州域。--苞米() 2018年5月28日 (一) 12:26 (UTC)回复

重点是杜佑之见且比重不合理。--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5月28日 (一) 12:31 (UTC)回复

什么比重合理?阁下反对的理由除了杜佑的观点与阁下希望传播的观点不同,阁下还能找到找到合理的理由吗?--苞米() 2018年5月29日 (二) 00:11 (UTC)回复

杜佑是非主流观点,不应有不合理的比重,杜佑九州不代表唐代九州,说说杜佑九州和九州的差异就可以。请阁下勿假定别人恶意。--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5月29日 (二) 01:14 (UTC)回复

杜佑九州是关于唐代九州的,是真实存在的典籍。阁下凭什么如此主观地判定什么是“主流”,什么是“非主流”?阁下所谓的“比重”又是指什么?--苞米() 2018年5月29日 (二) 02:08 (UTC)回复

岭南不属九州是主流观点吗?正史不是“主流”那什么是“非主流”?条目不应给予少数观点与更受欢迎的观点同样多的描述。阁下的杜佑九州比重不合理--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5月29日 (二) 02:13 (UTC)回复

维基百科编辑的原则是“带人观庙,而不迫人参香”。杜佑九州的观点是关于唐代九州的,是真实存在的典籍,就有资格在条目中出现,而不是凭阁下的喜好,任意删减,仅仅留下所谓主流观点。如果阁下觉得它不是主流观点,请提供证据,并将证据一并放到条目中。谢谢。--苞米() 2018年5月29日 (二) 02:21 (UTC)回复

维基百科的方针内没有“带人观庙,而不迫人参香”这一句,杜佑九州只是杜佑的观点,并非唐代主流观点(正史、唐六典),而且条目下方已经有描述杜佑的观点,又加入后,杜佑观点的比重并不合理,不能凭阁下的喜好任意增加比重。如阁下坚持,那加入后删除下面杜佑观点的描述。--雄鹿与雌狼留言2018年5月29日 (二) 02:27 (UTC)回复

返回到“九州 (中国)”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