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九州 (中國)

由JNO1在話題通典一段上作出的最新留言:6 年前

首段

編輯

@大滿族主義條目首段是整個正文內容的概述,重要內容應都有提及。不提及漢代區劃的相關內容的原因是「下文已述」,閣下認為合適?--苞米() 2018年3月29日 (四) 14:24 (UTC)回覆

條目首段己有簡單介紹九州的重要內容,不必太詳細。漢代區劃表格也是重要內容,閣下認為放在條目首段合適麼?--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3月29日 (四) 15:29 (UTC)回覆

好幾千字縮成一句了,閣下還嫌多?漢代是九州直接影響現實區劃的時期,而且不同於後世獨重《禹貢》,職方九州具有等同的重要地位。因此在概述中不可或缺。--苞米() 2018年3月29日 (四) 16:48 (UTC)回覆

如說重要,難道漢代區劃表格就不重要?概述中己有漢代。--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3月30日 (五) 01:59 (UTC)回覆

理性討論,不要抬槓。現在的「漢代依據《禹貢》九州和《職方》九州,將京畿地區之外的疆域劃分為十三個刺史部。」也是可以的。--苞米() 2018年3月30日 (五) 05:59 (UTC)回覆

不要隨意指控。--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1日 (日) 02:11 (UTC)回覆

閣下要在首段中加入一個大型的表格,難道屬於理性討論?--苞米() 2018年4月8日 (日) 04:42 (UTC)回覆

漢代區劃表格難道不重要麼?在概述中並非不可或缺。--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8日 (日) 05:05 (UTC)回覆

這個暫時也沒什麼分歧了,扔了不討論了--苞米() 2018年4月8日 (日) 05:13 (UTC)回覆

漢代表格

編輯

@大滿族主義閣下一定堅持用這個格式[1]的理由是什麼?--苞米() 2018年3月29日 (四) 16:52 (UTC)回覆

漢代區劃受《禹貢》九州、職方九州影響而劃分。--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3月30日 (五) 01:59 (UTC)回覆

這個地方應該展示 的是漢代區劃與禹貢九州,漢代區劃與職方九州的關係,而不是禹貢與職方的關係。--苞米() 2018年4月12日 (四) 15:28 (UTC)回覆

原表格己有展示漢代區劃與禹貢九州、漢代區劃與職方九州的關係,並沒有錯誤,也表達出禹貢九州、職方九州與漢代區劃三者之間的地域關係。--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13日 (五) 01:20 (UTC)回覆

閣下的表格似乎希望通過合併單元格來直觀的表現出各州析置、合併的關係,其中出現的錯誤有,司隸之地並非原屬雍州,源自雍州的三輔僅佔3/7;朔方雖原屬雍州,但西漢後被併入并州了,未能體現(別說可以用標註,標註中的信息是一種延伸閱讀,有效信息應優先放在正文中)--苞米() 2018年4月13日 (五) 05:34 (UTC)回覆

而所謂「地域關係」通過地理特徵分析,遠不是簡單的析出合併問題,在下文有詳細介紹,不應簡單的用合併單元格來表達--苞米() 2018年4月13日 (五) 05:37 (UTC)回覆

源自雍州的三輔僅佔3/7,相比另外兩州己佔大部分,另外既己標註又何來錯誤?而閣下的表格不能反映出各州析置、合併的關係,比如周禮沒有徐州,僅一個「不適用」忽略了職方九州與漢代區劃、禹貢九州之間的關係。--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13日 (五) 05:49 (UTC)回覆

採用原表格更能直觀的表現出禹貢九州、職方九州與漢代區劃三者之間的地域關係,此關係也是傳統說法,既然「下文有詳細介紹」,那原表格更沒有問題--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13日 (五) 05:49 (UTC)回覆

下文介紹不符合表格內容,才是我反對的理由好伐--苞米() 2018年4月13日 (五) 06:11 (UTC)回覆

原表格並沒有「與漢代政治區劃的關係」內容不符。反而更能明確禹貢九州、職方九州與漢代區劃三者之間的地域關係,特別是幽並二州由冀州析出的關係。另外重點是漢代政治區劃怎樣受到九州的影響,所以「朔方原屬雍州」較「朔方在西漢後被併入并州刺史部」重要。--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13日 (五) 06:16 (UTC)回覆

閣下的表格以導致以下誤解:

  1. 、禹貢和職方九州是真實存在過的行政區劃(兩者在先秦時期都是僅存在於書面的理論)
  2. 、從禹貢到職方具有承繼關係,職方中的幽並二州由冀州析出屬於史實(有觀點認為禹貢禹、職方九州的形成並無承繼關係)
  3. 、西漢的司隸對應的是十二州箴的雍州(應該涼州才是王莽雍州的主體)
  4. 、司隸原屬雍州(實際僅司隸的三輔被認為是雍州的)

--苞米() 2018年4月13日 (五) 17:32 (UTC)回覆

  1. 、禹貢和職方九州不是行政區劃,但也是一種真實存在過的區劃,而在表格上一段文字並不會出現誤解。
  2. 、禹貢和職方具有承繼關係是傳統說法也是漢朝人的看法,表格也可以表明禹貢哪一州相當於職方哪一州。禹貢和職方並無承繼關係的觀點可以在條目中表達(即使禹貢和職方並無承繼關係也應該表達兩者九州州域之間與漢代區劃地域之間的關係)。
  3. 、重點是西漢的司隸之前屬於甚麼,不是司隸後來屬於甚麼。王莽雍州下一欄併入王莽雍州就可。
  4. 、源自雍州的三輔僅占司隸3/7,佔主體。

表格之上有文字說明,表格之中也有注,閣下所說的誤解並不存在。--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14日 (六) 02:04 (UTC)回覆

青營合併

編輯

涉嫌原創研究--苞米() 2018年3月29日 (四) 18:55 (UTC)回覆

星經

編輯

《星經》「角、亢,鄭之分野,兗州;氐、房、心,宋之分野,豫州;尾、箕,燕之分野,幽州;南斗、牽牛,吳、越之分野,揚州;須女、虛,齊之分野,青州;危、室、壁,衛之分野,并州;奎、婁,魯之分野,徐州;胃、昴,趙之分野,冀州;畢、觜、參,魏之分野,益州;東井、輿鬼,秦之分野,雍州;柳、星、張,周之分野,三河;翼、軫,楚之分野,荊州也。」一段似乎最早出現在唐代的《史記正義》--苞米() 2018年3月30日 (五) 16:00 (UTC)回覆

各代九州觀

編輯

@大滿族主義:以《晉書》為例,其九州觀反映的是一種唐人的觀點,而非晉人的觀點吧--苞米() 2018年3月31日 (六) 18:40 (UTC)回覆

《晉書》為什麽不代表晉朝?另漢代以後九州並沒有大的變化,沒有「各代」之別。--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1日 (日) 02:11 (UTC)回覆

因為作者是唐人--苞米() 2018年4月1日 (日) 05:02 (UTC)回覆

唐朝人整理的晉朝史。--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1日 (日) 06:31 (UTC)回覆

漢代以後人們皆以《禹貢》九州作為理解現實世界的地理座標

編輯

言過其實,相信清朝人「理解現實世界的地理座標」大區劃應該是省份,而非什麼九州--苞米() 2018年4月6日 (五) 04:34 (UTC)回覆

作為「理解現實世界的地理座標」,行政區劃和九州並不衝突。--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6日 (五) 04:48 (UTC)回覆

加了個「之一」,就這樣吧--苞米() 2018年4月6日 (五) 06:02 (UTC)回覆

精簡

編輯

@大滿族主義閣下堅持所謂「精簡」的原因是什麼?--苞米() 2018年4月7日 (六) 16:12 (UTC)回覆

符合來源原意的簡單一句話即可解釋清楚,為什麼非要加上大量古籍原文在正文內容描述?--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8日 (日) 00:53 (UTC)回覆

並無用三洲來指代江左的例證,至少遠沒有用「荊揚」來的多。另某國佔九州之幾的一段還是挺重要的,直接刪掉不妥。--苞米() 2018年4月8日 (日) 03:50 (UTC)回覆

來源己給出用三州指代江左政權的例證,江左政權多數時間也佔有梁州地區。而某國佔九州之幾一段並不重要的,「以《禹貢》揚、荊、梁三州來描述江左政權及其治下的南方地域」己含有「某國佔九州之幾」的意思在內。--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8日 (日) 04:24 (UTC)回覆

講江左政權佔有揚、荊、梁三州,和用三州指代江左政權,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所有舉證都是用「荊揚」兩字來代指江左政權。而閣下「而某國佔九州之幾一段並不重要的」是怎麼的出來的呢?這個論述方法的出現可以表現出當時人們用九州來描述天下大勢的情況,而且有學者(吳修安)專門論述這個,在條目中論述,怎麼就成了「並不重要的」--苞米() 2018年4月8日 (日) 04:36 (UTC)回覆

東晉也是江左政權,來源也有舉出例証用揚、荊、梁三州指代江左政權,怎麼就成了「並無用三洲來指代江左的例證」?「以《禹貢》揚、荊、梁三州來描述江左政權及其治下的南方地域」一句己含有「某國佔九州之幾」之意,來源還有很多古籍原文,難道也要一一放在正文內容上?--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8日 (日) 04:44 (UTC)回覆

閣下知道什麼是「指代」嗎--苞米() 2018年4月8日 (日) 04:50 (UTC)回覆

何以閣下認為「以《禹貢》揚、荊、梁三州來描述江左政權及其治下的南方地域」一句不妥?--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8日 (日) 04:58 (UTC)回覆

這句稍有些以偏概全,最大的不妥是閣下將與這句完全不同的論述「精簡」沒了--苞米() 2018年4月8日 (日) 05:12 (UTC)回覆

「這句完全不同的論述」哪裏不同?以偏概全?來源原意如此。--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8日 (日) 05:22 (UTC)回覆

以「荊揚」一詞代指江左被刪,各國疆域被以「九州之幾」來描述被刪。此處敘述,若閣下沒有特別反對,保留我的論述方式可好?除非屬於明顯冗餘或不必要的旁枝末節,一般不刪除為好--苞米() 2018年4月8日 (日) 07:36 (UTC)回覆

「以《禹貢》揚、荊、梁三州來描述江左政權及其治下的南方地域」己包含「以荊揚一詞代指江左」、「疆域以九州之幾」等意思在內,並沒有完全不同的意思。古籍原文放入參考資料為好。--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8日 (日) 08:08 (UTC)回覆

「己包含」?包含在哪裏呢--苞米() 2018年4月8日 (日) 11:19 (UTC)回覆

「以《禹貢》揚、荊、梁三州來描述江左政權及其治下的南方地域」難道不是指出了「以荊揚一詞代指江左」及「疆域以九州之幾」的意思?以荊揚梁代指江左,明確疆域是九州的揚、荊、梁三州。--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8日 (日) 12:19 (UTC)回覆

並沒有「以荊揚梁代指江左」,只有以「荊揚」代指江左。說江左佔有九州的三個,和普遍用占「九州之幾」來描述國家疆域並不相同,前者只是江左,後者是各個國家,其是明確的「九州之二」「九州之三」等措辭--苞米() 2018年4月8日 (日) 14:40 (UTC)回覆

江左政權佔有梁州地域,說佔有九州中的數州和「九州之幾」來描述政權疆域相同,所謂「九州之二」或「九州之三」或「九州之幾」,來源是為了「《禹 貢》九州亦常作為分析政權疆域的地理參照」這一句舉証。--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8日 (日) 15:26 (UTC)回覆

《爾雅》九州為商代制度在哪些典籍中有記載?

編輯

《後漢書》 《三國志》《南齊書》《梁書》《陳書》《北齊書》《周書》未提及九州變化之事,《魏書》有「夏書禹貢、周氏職方中畫九州」, 否定例子:

  1. 《漢書》「堯遭洪水,褱山襄陵,天下分絕,為十二州,使禹治之。水土既平,更制九州……殷因於夏,亡所變改
  2. 《宋書》「唐堯之世,置十有二牧,及禹平水土,更制九州……自虞至殷,無所改變。周氏既有天下,以徐並青,以梁並雍,分冀州之地以為幽、並。」
  3. 《晉書》「帝堯時,禹平水土,以爲九州。虞舜登庸,厥功彌劭,表提類而分區宇,判山河而考疆域,冀北創並部之名,燕齊起幽營之號,則書所謂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者也。夏功在於唐堯,殷因無所損益。周武克商,自豐徂鎬。至成王時,改作禹貢,徐梁入於青雍,冀野析於幽并。」--苞米() 2018年4月7日 (六) 17:05 (UTC)回覆

那刪除《爾雅》。--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8日 (日) 01:06 (UTC)回覆

太過簡單粗暴了吧,我是想問既然閣下寫「《禹貢》記載的九州是夏朝的制度,《爾雅》九州的是商朝的制度,《周禮》九州的是周朝的制度」是不是在哪裏見過這類論述--苞米() 2018年4月8日 (日) 03:47 (UTC)回覆

不是我寫的。--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8日 (日) 05:00 (UTC)回覆

哦,先掛{{fact}}了,再查查沒有就刪了--苞米() 2018年4月8日 (日) 05:09 (UTC)回覆

別稱一段

編輯

我的論述是為了說明,中國的含義很多,九州可以指代的只是其中幾個。如中國、華夏都可以指中原,而九州不能--苞米() 2018年4月8日 (日) 04:30 (UTC)回覆

九州不能?九州可以指代中國、華夏。--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8日 (日) 04:33 (UTC)回覆

不能!中國還可以指中等國家呢,九州也不能指中等國家。--苞米() 2018年4月8日 (日) 04:37 (UTC)回覆

九州不能指代中國、華夏?(留言2018年4月8日 (日) 04:33 (UTC)回覆

是不能指代中國、華夏的某些義項--苞米() 2018年4月8日 (日) 04:44 (UTC)回覆

我的論述只是為了指出九州與中國、華夏某些義項的關係。--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8日 (日) 04:48 (UTC)回覆

也就是說「九州=中國」「九州=華夏」「九州=天下」都是需要限定條件的。--苞米() 2018年4月8日 (日) 04:50 (UTC)回覆

「九州=中國」「九州=華夏」「九州=天下」己有描述,而華夏某些義項的描述不應刪除。--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8日 (日) 04:55 (UTC)回覆

閣下的論述 我的論述 我的說明
「九州」地域也可以用「中國」一詞來代指 其中「九州」可以代指的僅「諸夏之地」和「國境之內」兩個地域概念,而不能指代「中國」所能指的其他小範圍地域 閣下的論述和前面將中國的各種義項羅列出來有和關係?我的論述是為了說明,中國的含義很多,九州可以指代的只是其中幾個
又如「九州」的別稱「華夏」一詞可以代指「中國」,也可以代指「漢族」,可指代「中國」地區及「漢族」地區。 「華夏」一詞作為地域可以指中國、漢地、中原等,作為族群可以指漢族或其先民,在指代中國或漢地時,九州等同於華夏。 華夏可以指地域,也可以指族群,九州只能指地域。華夏可以指中原,九州不能

另,我刪除了哪些「華夏某些義項的描述」--苞米() 2018年4月8日 (日) 05:06 (UTC)回覆

我的論述 閣下的論述 我的說明
「九州」地域也可以用「中國」一詞來代指 其中「九州」可以代指的僅「諸夏之地」和「國境之內」兩個地域概念,而不能指代「中國」所能指的其他小範圍地域 閣下的論述有問題,「諸夏之地」和「國境之內」是「中國」地域概念之一,不是「九州」的地域概念。
又如「九州」的別稱「華夏」一詞可以代指「中國」,也可以代指「漢族」,可指代「中國」地區及「漢族」地區。 「華夏」一詞作為地域可以指中國、漢地、中原等,作為族群可以指漢族或其先民,在指代中國或漢地時,九州等同於華夏。 九州不能單指族群,所以我才說漢族「地區」

—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大滿族主義對話貢獻)於2018年4月8日 (日) 05:20 (UTC)加入。回覆

最基本的一點,閣下的理解和我的仍有出入。「中國」不是九州的別稱,九州是中國的別稱,就像「馬桶」是馬英九的別稱,而馬英九不是馬桶的別稱。--苞米() 2018年4月8日 (日) 05:37 (UTC)回覆

「中國」與「天下」概念探源內有「九州=中國」,所以「中國」是九州的別稱,九州也是中國的別稱。--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8日 (日) 06:30 (UTC)回覆

九州是可以指中原呢?還是可以指中等國家呢?--苞米() 2018年4月8日 (日) 11:18 (UTC)回覆

閣下的「中國」有多大?中原大?中等國家大?還是九州般大?--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8日 (日) 12:16 (UTC)回覆

「中國」最常見的含義是指我們所熟知的中國概念,其大小是被稱為「中國」的國家的實際大小。「中原」最常見的含義是中原地區。中等國家是一個相對概念,只在於大國、小國的對比中才有意義。九州理論上是一個固定的區域範圍,多數情況下也就是傳說中禹貢的疆域範圍。所以中等國家無所謂大小,常見含義方面,中原小於中國、九州。而中國還可以指商國、指國都等等,當它指國都的時候自然小得多,比中原還小--苞米() 2018年4月12日 (四) 15:02 (UTC)回覆

代指「禹貢的疆域範圍」的中國別稱九州。--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12日 (四) 15:56 (UTC)回覆

是指China這個國家的中國,別稱九州。就像山東別稱齊魯,和山東省的實際範圍,先秦齊魯兩國的實際範圍,關係不大。兩者只是大致區域相同而已。--苞米() 2018年4月12日 (四) 16:12 (UTC)回覆

就像應許之地和以色列的關係,雖是不同概念,但兩者關係不算小。--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13日 (五) 01:24 (UTC)回覆

羅列「中國」的各種義項,就是為了說明「九州」並不完全等同於「中國」,中國的很多含義都是不能用「九州」代替的--苞米() 2018年4月14日 (六) 19:22 (UTC)回覆

不是九州不能等同於「中國」,而是九州不能等同於「中國的一些含義」,如中原--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15日 (日) 01:47 (UTC)回覆

「九州」並不完全等同於「中國」,所以說「九州=中國」是有條件限制的。--苞米() 2018年4月15日 (日) 14:41 (UTC)回覆

然而我沒有主張九州完全等同於「中國」的所有含義。--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15日 (日) 14:43 (UTC)回覆

那閣下認為這段話的用途是什麼?【「九州」所能指代的這些稱謂本身含義也往往是多重的:「中國」一詞在先秦時期有成周、商國、鎬京、周王幾、諸夏集團、諸夏之地、國都之內、國境之內、諸夏的文明、中等之國、帝王之都、三晉等多重含義】。我的思路是「九州」所指代的這些概念本身擁有多個不同的義項,九州僅等同於部分義項。上句劃掉的都是「九州」不能指代的。--苞米() 2018年4月15日 (日) 14:59 (UTC)回覆

九州只能指代九州大小的中國。九州包括長江流域,不能指代僅於黃河流域的諸夏之地。九州可以指代某一國,如齊、鄭等「國境之內」麼?--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15日 (日) 15:05 (UTC)回覆

這一段文字,說明的是「中國」、「華夏」、「天下」等詞語都是有多個義項的,九州僅可以指代其中的部分義項。閣下堅持的敘述方式不符合邏輯,【中國一詞有A、B、C等多重含義,其中「九州」可以別稱「中國」】屬於病句;【「九州」的另一個別稱「華夏」一詞,可以代指「中國」,也可以代指「漢族」或其先民[u],如下表,可指代「中國」地區及「漢族」地區。】也是病句--苞米() 2018年4月16日 (一) 13:44 (UTC)回覆

閣下所列的「中國」多個義項中並沒有一個可以指代九州,己改為【而「九州」也是「中國」的一種含義。】,而【「九州」的另一個別稱「華夏」一詞,可以代指「中國」,也可以代指「漢族」或其先民,如下表,可指代「中國」地區及「漢族」地區。】並非病句。另這段描述應分開,以免【「九州」所能指代的這些稱謂】和【成周、商國、鎬京、周王幾、諸夏集團、諸夏之地、國都之內、國境之內、諸夏的文明、中等之國、帝王之都、三晉】混淆。--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16日 (一) 13:53 (UTC)回覆

閣下的理解很有問題,這一段文字,說明的是「中國」、「華夏」、「天下」等詞語都是有多個義項的,九州僅可以指代其中的部分義項。不是中國可以指九州,而是「九州」一詞被用於指中國。--苞米() 2018年4月16日 (一) 14:00 (UTC)回覆

「九州」是「中國」的含義之ㄧ,哪裏有問題?--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16日 (一) 14:02 (UTC)回覆

有一句話,裏面有個「中國」,而這個「中國」表達的其實是「九州」的意思。這叫「九州」是「中國」的含義之一--苞米() 2018年4月16日 (一) 14:07 (UTC)回覆

【成周、商國、鎬京、周王幾、諸夏集團、諸夏之地、國都之內、國境之內、諸夏的文明、中等之國、帝王之都、三晉】內並沒有一個可以指代九州。--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16日 (一) 14:14 (UTC)回覆

這個的確是個問題,怎麼描述我再想一下。「華夏」一詞的描述,改為【「華夏」一詞作為地域可以指中國、漢地、中原等,作為族群可以指漢族或其先民,「九州」可以指代作為中國或漢地的「華夏」。】這樣可好?--苞米() 2018年4月16日 (一) 14:45 (UTC)回覆

「九州」只是「中國」的含義之ㄧ。【九州別稱「華夏」一詞可以代指「中國」及「漢族」,可指代「中國」地區及「漢族」地區】並沒有問題。--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16日 (一) 15:01 (UTC)回覆

有一句話,裏面有個「中國」,而這個「中國」表達的其實是「九州」的意思。這叫「九州」是「中國」的含義之一--苞米() 2018年4月16日 (一) 18:51 (UTC)回覆

【成周、商國、鎬京、周王幾、諸夏集團、諸夏之地、國都之內、國境之內、諸夏的文明、中等之國、帝王之都、三晉】這句話內並沒有表達「中國」其實是「九州」的意思。--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17日 (二) 01:17 (UTC)回覆

【成周、商國、鎬京、周王幾、諸夏集團、諸夏之地、國都之內、國境之內、諸夏的文明、中等之國、帝王之都、三晉】這句話表達的是「中國一詞具有很多不同的含義」--苞米() 2018年4月17日 (二) 14:32 (UTC)回覆

而這句話內並沒有任何一種「中國」的含義是「九州」的意思。--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17日 (二) 14:58 (UTC)回覆

中國本來就沒有任何一個義項是「九州」的意思--苞米() 2018年4月17日 (二) 17:32 (UTC)回覆

「九州」明確是中國含義之ㄧ,只是閣下沒有將來源中中國的九州義項加上去,不是「本來就沒有任何一個義項是九州的意思」--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18日 (三) 00:58 (UTC)回覆

漢地九州

編輯

以「漢地九州」代替「禹貢九州」的行為是不可取的--苞米() 2018年4月12日 (四) 08:35 (UTC)回覆

「漢地」指漢族聚居地,「九州」指禹貢九州,沒有不可取之處。--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12日 (四) 08:38 (UTC)回覆

「漢地」和「九州」均為專有名詞,而「漢地九州」則是一個十分罕見的稱謂。《晉書》等古籍中從未出現這個稱謂,有的只是《禹貢》某州而已,所以閣下的「漢地九州州域」屬於原創研究--苞米() 2018年4月12日 (四) 14:40 (UTC)回覆

「漢地」和「九州」均指相同地域,而「罕見的稱謂」並非原創研究。--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12日 (四) 15:55 (UTC)回覆

重點不是「漢地九州」是罕見的稱謂,而是《晉書》等古籍中從未出現這個稱謂,閣下緣何將晉書中的九州稱為「漢地九州」,而非原書中的《禹貢》九州?--苞米() 2018年4月12日 (四) 16:15 (UTC)回覆

古籍有此稱謂,罕見的稱謂並非原創研究,就如閣下舉山東齊魯的例子,「漢地」和「九州」均指相同地域,將地理范圍明白表達,這個稱謂並沒有任何問題,而且在條目中僅出現1~2次這個稱謂,閣下緣何執着於這個稱謂?--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13日 (五) 01:31 (UTC)回覆

是閣下企圖將兩個概念完全等同,漢地和九州的地理範圍大致相同,就像山東和齊魯的地理範圍大致相同,大不代表兩者是完全相同的。例如清朝的遼東半島不屬於漢地,但不影響它自始至終均屬於九州。--苞米() 2018年4月13日 (五) 13:54 (UTC)回覆

是閣下企圖將兩個概念完全分開不相關,清朝將遼東半島割出漢地又限制漢族移入當然清朝的遼東半島不屬於漢地。「漢地九州」一詞並沒有將漢地和九州完全等同,「漢地九州」是兩者之間的關連性,就像猶太人原居地和應許之地、藏族原居地和前藏後藏的關連性、和族原居地和日本列島的關連性--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13日 (五) 14:59 (UTC)回覆

清朝遼東不屬於漢地,不影響它屬於九州,《清史稿》也是這麼認為的--苞米() 2018年4月13日 (五) 17:00 (UTC)回覆

即使猶太人一個也不存在,那片土地仍然屬於應許之地。是清朝強行將遼東半島割出漢地,不能因此否定漢地和九州的關連性,「別稱」也有例子說明漢族和九州的關連性,如「華夏九州」--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14日 (六) 01:05 (UTC)回覆

我想讓閣下清白的就是漢地和九州並不是全然等同的概念,其地域範圍也並非完全相同的。古籍原文中未提到「漢地」的時候,條目中不要自行加入「漢地九州」的說法,如原本的晉代一段。--苞米() 2018年4月14日 (六) 05:46 (UTC)回覆

漢地和九州存有關連性,兩者地域範圍基本一致。「漢地」與「九州」相連並沒有問題。--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14日 (六) 06:44 (UTC)回覆

「兩者地域範圍基本一致」,也就是說存在不一致的個例,如清代遼寧不屬漢地,確屬九州。因此不屬於漢地的區域,未必不屬於九州。同理,不屬於中國的區域,未必不屬於九州,屬於中國的區域,未必屬於九州(這是說閣下明朝一段)。--苞米() 2018年4月14日 (六) 13:44 (UTC)回覆

存在不一致的個例並,但不能因此否定漢地和九州的關連性,如清代遼東不屬漢地是因清廷強行將遼東割出漢地,不是因為遼東屬九州但不屬漢地。--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14日 (六) 14:13 (UTC)回覆

你在說什麼?誰說因為屬於九州所以不屬於漢地了?--苞米() 2018年4月14日 (六) 14:56 (UTC)回覆

我想表達的是一個地區屬不屬於漢地,屬不屬於「中國」,和它屬不屬於九州沒有必然的聯繫。--苞米() 2018年4月14日 (六) 14:58 (UTC)回覆

閣下所用的清代例子是基於清廷強行將遼東割出漢地,所以不能因此否定漢地和九州的關連性。我想表達的是一個地區屬不屬於漢地,和它屬不屬於九州有很大的聯繫--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14日 (六) 15:01 (UTC)回覆

漢地和九州有其關聯,兩者所表達的地域大致向相同的,但並不是完全等同的概念。所以一個地區屬於漢地,既不是他屬於九州的必然條件,也不是屬於九州的充分條件。--苞米() 2018年4月14日 (六) 19:21 (UTC)回覆

漢地和九州有其關聯,兩者所表達的地域大致相同的,源自漢族的兩個概念雖不完全等同但有很大的關聯,如同韓國人與朝鮮族有很大的關聯,韓國人不一定是朝鮮族,朝鮮族不一定是韓國人。--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15日 (日) 01:42 (UTC)回覆

清代的例子本就具有民族矛盾的因素,不能因此例認定「一個地區屬不屬於漢地和它屬不屬於九州」(這兩個漢族文化的概念之間)沒有很大的聯繫。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15日 (日) 01:42 (UTC)回覆

沒人說它們沒有聯繫,只是說並不完全等同。山東被稱為「齊魯」,來自於春秋戰國時期的齊魯兩國,但現在屬於山東的地區未必都屬於齊魯兩國,齊魯兩國的疆域也未必全部在山東境內--苞米() 2018年4月15日 (日) 03:49 (UTC)回覆

然而漢地和九州有很大的關連性,「漢地」與「九州」相連並沒有問題,也有例子說明漢族和九州的關連性,如「華夏九州」,「山東」與「齊魯」相連也沒有問題。--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15日 (日) 04:00 (UTC)回覆

九州和漢地在地域上大致相同,核心地區全然沒有爭議的,山東、河南之類的地方,始終屬於漢地也屬於九州,而一些邊緣地區則未必,如遼寧在清朝不屬於漢地的遼寧,在清史稿中屬於九州,而屬於漢地的台灣,在清史稿中未提到屬於九州--苞米() 2018年4月15日 (日) 03:49 (UTC)回覆

清代的例子本就是將原是漢地的遼東割出漢地,舉例不妥。台灣曾一度劃入九州,後隸日本。並不能否定漢地和九州有很大的關連性--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15日 (日) 04:00 (UTC)回覆

一個地方是不是屬於九州,並不影響它是不是屬於漢地。--苞米() 2018年4月16日 (一) 13:07 (UTC)回覆


我並不否認漢地和九州有很大的關連性,九州的地域範圍大致與漢地相同,但它們並不是完全等同的概念,存在某些例外,屬於漢地而不屬於九州,或者屬於九州卻不屬於漢地。--苞米() 2018年4月16日 (一) 13:10 (UTC)回覆

也有例子說明漢族和九州的關連性,如「華夏九州」,所以「漢地」與「九州」相連並沒有問題,「山東」與「齊魯」相連也沒有問題。例外是因為屬於漢地也屬於九州的地區,後來不再屬於漢地但仍屬於九州。--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16日 (一) 13:23 (UTC)回覆

閣下粗暴地給華夏和漢族劃等號,是不對的。--苞米() 2018年4月16日 (一) 14:05 (UTC)回覆

華夏的含義之一是指漢族,加之漢地和九州的重疊,「漢地」與「九州」相連並沒有問題。古籍也有此稱謂--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16日 (一) 14:12 (UTC)回覆

我並不否認漢地和九州有很大的關連性,九州的地域範圍大致與漢地相同,但它們並不是完全等同的概念。一個地區屬於漢地,不足以證明其屬於九州--苞米() 2018年4月17日 (二) 14:31 (UTC)回覆

漢地和九州雖非完全等同的概念,如「華夏」和「九州」兩者也非完全等同的概念,但不是否定「漢地」與「九州」相連的理據。古籍也有此稱謂,「山東」與「齊魯」相連也沒有問題。--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17日 (二) 14:42 (UTC)回覆

晉書一節

編輯

西域長史府非九州地域,沒有必要添加,《晉書》的介紹也沒有必要,不適合放入地理范圍一節。--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14日 (六) 14:19 (UTC)回覆

晉書的介紹僅限於點明作者(唐代魏徵等人編撰的),其後總述中提及了「九州」應說明(包括「總敘」部分和十九個州份的介紹:總敘部分描述了自混沌元胎開始的歷代區劃變遷,包含了禹劃九州和舜分十二州的傳統說法),後一句說明《晉書》的區劃是什麼時候的(十九州區劃符合……的西晉行政區劃);在後一句說明除了西域在地理志中沒有提到,其他各州都在禹貢九州之內。均與九州相關--苞米() 2018年4月14日 (六) 14:35 (UTC)回覆

除了西域沒說是不是屬於,其他均屬於。難道不是最好的說明嗎?--苞米() 2018年4月14日 (六) 14:36 (UTC)回覆

總述的說明是關於九州的起源,比如禹劃九州和舜分十二州,不適合放入地理范圍一節。而西域沒有列入九州內,即是與九州不相關,與九州沒有關聯的事物閣下為甚麼要加上去?又閣下在古籍原文己點明作者,不必重複。--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14日 (六) 14:57 (UTC)回覆

重點是除了西域,其他全部疆土都是九州,這是重點。所以不可避免的會提到西域--苞米() 2018年4月14日 (六) 19:18 (UTC)回覆

重點是涉及九州的州郡,提到西域不是不可避免的。現在也可以--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15日 (日) 01:44 (UTC)回覆

總敘中提到了九州,不應刪除。--苞米() 2018年4月15日 (日) 14:39 (UTC)回覆

總敘中提到的是九州起源,應放入九州起源一節--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15日 (日) 14:41 (UTC)回覆

閣下並沒有把它「放入九州起源一節」,而是粗暴的刪除了--苞米() 2018年4月16日 (一) 13:06 (UTC)回覆

放入九州起源一節的參考資料內就好。--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16日 (一) 13:31 (UTC)回覆

閣下把各種資料都放到參考資料中的做法,不敢苟同。能夠放在正文中的,應該儘量放在正文中--苞米() 2018年4月17日 (二) 14:34 (UTC)回覆

閣下把各種資料都放到正文中的做法不敢苟同。特別是與正文相同說法的資料應該儘量放在參考資料中。--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17日 (二) 14:48 (UTC)回覆

備註有不等於正文不需要有

編輯

如題。備註是一些邊角的補充,有效的重要信息應儘量放在正文中。--苞米() 2018年4月14日 (六) 19:24 (UTC)回覆

《清史稿》的介紹、《晉書》的作者並非九州的重要信息。--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15日 (日) 01:50 (UTC)回覆

這些介紹就十幾個字,可以知道這些區劃所屬九州的劃分是哪個時代,那些人的觀點。--苞米() 2018年4月15日 (日) 03:23 (UTC)回覆

己有《清史稿》、《晉書》條目,內部連結即可,這些介紹並非九州的重要信息,沒有加入的必要。而條目內己有晉代、唐代等--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15日 (日) 03:47 (UTC)回覆

《晉書》中的九州劃分直接反映的是唐代作者的看法。《禹貢》九州取代現實州份而被用於理解地理大區,發生在西晉之後。--苞米() 2018年4月15日 (日) 14:37 (UTC)回覆

是唐朝人整理的晉朝史。閣下是在說唐代作者在《晉書》中的九州劃分是造假麼?是唐代作者的看法也不等同不是晉代人的看法--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15日 (日) 14:49 (UTC)回覆

閣下認為唐代作者的看法等同是晉代人的看法,請提供來源支持--苞米() 2018年4月16日 (一) 12:11 (UTC)回覆

《晉書》描述晉代,如閣下認為《晉書》的描述並非晉代人有的觀念應提出証據。條目中己說了出自《晉書》。另「《禹貢》九州取代現實州份而被用於理解地理大區」是因為行政區劃完成脫離九州所致,並非「行政區劃完成脫離九州」之前的人不用九州來理解地理大區--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16日 (一) 12:36 (UTC)回覆

請給出西晉的「用九州來理解地理大區」的證據--苞米() 2018年4月16日 (一) 13:05 (UTC)回覆

「行政區劃完成脫離九州之前的人用九州來理解地理大區」,如條目中的曹操。--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16日 (一) 13:26 (UTC)回覆

東晉以後的用禹貢九州理解地理大區,和王莽曹操的行政區劃改革並不相同。--苞米() 2018年4月16日 (一) 18:53 (UTC)回覆

正是「行政區劃完成脫離九州之前的人也有用九州來理解地理大區」,才用九州來調整行政區劃--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17日 (二) 01:19 (UTC)回覆

「正是」何來--苞米() 2018年4月17日 (二) 14:35 (UTC)回覆

難道曹操不是用九州來調整行政區劃?沒有「用九州來理解地理大區」的前提如何調整行政區劃的地域?--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17日 (二) 14:46 (UTC)回覆

台灣

編輯

台灣在清史稿中有介紹,只是沒有提及九州而已。沒有提及的原因不清楚。閣下篤定是因為割讓的憑據是什麼。--苞米() 2018年4月15日 (日) 14:34 (UTC)回覆


台灣既然列入九州州域,而清史稿沒有將其列入九州,有必要提《清史稿》出版時台灣的政治歸屬,我也沒有說「清史稿沒有將其列入九州」是因為「割讓」予日本。閣下稱「沒有提及九州而已」,但是沒有提及九州即是沒有列入九州內。--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15日 (日) 14:40 (UTC)回覆

台灣列入九州是《台灣省志》的觀點,而台灣不屬於九州(姑且認為沒提及是因為不屬於九州)是《清史稿》的觀點。不存在「台灣原本屬於九州,《清史稿》缺沒有把它列入九州,為什麼呢」的問題。存在的是《台灣省志》和《清史稿》的觀點不同。因為《清史稿》給台灣在《地理志》中單列一目,並未因為台灣已被割讓而區別於其他省份--苞米() 2018年4月15日 (日) 15:04 (UTC)回覆

我也沒有說「清史稿沒有將其列入九州」是因為「割讓」予日本。只是台灣既然列入九州州域,為甚麼不能說說台灣被割(僅七字)的事?既然閣下也認同「台灣列入九州是《台灣省志》的觀點,而台灣不屬於九州是《清史稿》的觀點」,那就存在「台灣在《台灣省志》列入九州,但《清史稿》缺沒有把它列入九州,為什麼呢」的問題。--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15日 (日) 15:11 (UTC)回覆

存在的兩個為什麼,一是為什麼《台灣府志》將台灣列入九州了,這個條目中已經言明,是地處東南,附列於揚州。而是為什麼《清史稿》沒有把它列進去,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和日本有一毛錢關係。--苞米() 2018年4月16日 (一) 07:49 (UTC)回覆

既然《台灣府志》已言明,就不存在為什麼,只存在「台灣在《台灣省志》列入九州,但《清史稿》卻沒有把它列入九州,為什麼呢」,可能和日本有關係,也可能和日本沒有關係。但曾經為九州域內的台灣被割(僅七字)的事不應刪除。我只是用七字說割台的事,何以閣下篤定那七字是在解釋為什麼《清史稿》卻沒有把台灣列入九州的原因?--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16日 (一) 08:17 (UTC)回覆

這七個字和九州無關,如果閣下認為有關係,請提供來源支持--苞米() 2018年4月16日 (一) 12:10 (UTC)回覆

台灣曾經是九州域內,和九州相關,有必要簡單描述清代台灣隸屬的重要信息。--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16日 (一) 12:40 (UTC)回覆

請給出將割讓與九州聯繫在一起的來源,否則就是無關信息。--苞米() 2018年4月16日 (一) 13:04 (UTC)回覆

台灣是九州的一部分,何來無關?併入記載,割讓也記載。--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16日 (一) 13:18 (UTC)回覆

台灣和九州有關,不代表台灣的一切都與九州有關。難道我們還要在這裏介紹下大肚王國,介紹下原住民不成?--苞米() 2018年4月16日 (一) 18:59 (UTC)回覆

只記載台灣的併入和割讓算介紹台灣的一切?--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17日 (二) 01:54 (UTC)回覆

那就把併入和割讓都刪除了,不影響該段的完整性--苞米() 2018年4月17日 (二) 04:39 (UTC)回覆

沒有刪除的必要,兩者加上沒有問題。--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17日 (二) 04:56 (UTC)回覆

隋書一節

編輯

涉嫌原創研究,《隋書》原文中並未將各郡劃入九州--苞米() 2018年4月16日 (一) 18:50 (UTC)回覆

《隋書》地理志依序將各郡歸入《禹貢》九州之下,符合《先秦「九州」說及其對後世的影響——從兩漢刺史部到唐代地理文獻編纂》第33頁的理解。閣下理解有問題。《隋書》在討論頁的第一節己有說明--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17日 (二) 01:25 (UTC)回覆

清史稿

編輯

每一本古籍的九州區劃均應獨立來看。我們不能因為清史稿說西藏是雍州的,就斷定唐代的吐蕃也是雍州的。內蒙古同理--苞米() 2018年4月17日 (二) 04:41 (UTC)回覆

各朝九州區劃相承沿襲,不應割裂來看。只有清史稿說西藏是雍州,以往並沒有此說,另內蒙明確說了是「古雍、冀、幽、並、營五州北境」,有必注要註明「古雍、冀、幽、並、營五州北境」的范圍,而且西藏與內蒙古不相同,內蒙古的河套在清代以前曾經是漢地及九州的一部分,而西藏則否。--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17日 (二) 04:51 (UTC)回覆

不將清史稿中沒有的東西隨便加上,那樣屬於夾帶私貨。--苞米() 2018年4月17日 (二) 12:39 (UTC)回覆

將與九州相關的東西加上不屬於夾帶私貨,既然內蒙說了是「古雍、冀、幽、並、營五州北境」,註明古「雍、冀、幽、並、營五州北境」的范圍並沒有問題。--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17日 (二) 13:00 (UTC)回覆

你憑什麼說《清史稿》中的「雍、冀、幽、並、營五州北境」不是內蒙全境--苞米() 2018年4月17日 (二) 14:30 (UTC)回覆

清代以前哪本地理志所述的九州地域覆蓋內蒙全境?--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17日 (二) 14:53 (UTC)回覆

以前的也沒有把西藏劃到雍州的。《清史稿·地理志·內蒙古》的原文是「內蒙古:古雍、冀、幽、並、營五州北境。周,獫狁、山戎。秦、漢,匈奴盡有其地。漢末,烏桓、鮮卑荐居。元魏,蠕蠕及庫莫奚為大。隋、唐屬突厥,後入回紇、薛延陀。遼、金建都邑城郭同內地。元,故蒙古,起西北有天下。明,阿裕實哩達喇遁歸朔漠,復改號,遺踵曼衍,北陲多故。清興,蒙古科爾沁部首內附。既滅察哈爾,諸部踵降,正其疆界,悉遵約束。有大征伐,並帥師以從。定鼎後,祿爵世及,歲時朝貢,置理籓院統之。」所以《清史稿》認為內蒙從來都是少數民族地區,但它開頭第一句就說了「內蒙古是古代雍、冀、幽、並、營五州的北境」。閣下憑什麼說這裏的內蒙古不是內蒙全境--苞米() 2018年4月17日 (二) 15:01 (UTC)回覆

首先戎狄並不能等同匈奴等少數民族,其次內蒙全境並非從來都是少數民族地區,在蒙古帝國時戈壁大漠以南仍被蒙古人承認是漢族地區,另外我並沒有說《清史稿》中的內蒙古不是內蒙全境,而是指出古代「雍、冀、幽、並、營五州」 (即清代以前地理志所述的九州地域) 不能覆蓋內蒙全境--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17日 (二) 15:11 (UTC)回覆

但這個表格說的就只是《清史稿》的劃分--苞米() 2018年4月17日 (二) 17:25 (UTC)回覆

有特殊情況可以用備註說明。--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18日 (三) 01:25 (UTC)回覆

屬於夾帶私貨,使讀者所以為屬於《清史稿》的觀點--苞米() 2018年4月18日 (三) 05:55 (UTC)回覆

清代以前「地理志所述的九州地域」並非私貨,完全可以註明是以往地理志所述的九州地域,請閣下不要隨意指控。--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18日 (三) 07:14 (UTC)回覆

屬於中國的就屬於九州嗎

編輯

閣下堅持將宋代、明代一些判斷某些地區屬不屬於中國的資料羅列在「九州」的條目中,合適?--苞米() 2018年4月17日 (二) 04:46 (UTC)回覆

條目名稱「九州 (中國)」,閣下堅持將宋代、明代一些判斷某些地區屬不屬於中國的資料刪除,合適?--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17日 (二) 04:54 (UTC)回覆

屬不屬於中國或漢地,既不是判斷屬不屬於九州的充分條件,也不是必要條件。因此一個地區是不是中國的,無關九州--苞米() 2018年4月17日 (二) 04:47 (UTC)回覆

中國及漢地與九州有很大關連性,如燕雲之地既是九州,也是漢地,更是中國,不應粗暴刪除。--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17日 (二) 04:54 (UTC)回覆

閣下是否同意【屬不屬於中國或漢地,既不是判斷屬不屬於九州的充分條件,也不是必要條件】這一觀點--苞米() 2018年4月17日 (二) 12:38 (UTC)回覆

只要中國及漢地與九州有很大關連性就可以。不是完全等同(閣下的充分必要條件,就閣下的遼東例子,清代以前遼東也屬漢地)也並非絕沒有關連,「華夏九州」可指為中國九州和漢地九州,晚清就把禹貢九州和十八省同視為漢族地區,將與九州相關的中國、漢地內容放入條目並沒有問題,表明該九州區域可稱為「中國」及「漢地」。--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17日 (二) 13:10 (UTC)回覆

閣下「屬於中國的就屬於九州嗎」ㄧ句不妥,因為我並沒有說「屬於中國的就屬於九州」。--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17日 (二) 13:17 (UTC)回覆

「屬於中國的就屬於九州」是錯誤的,如古代的西域,現在的新疆都是中國的,但從沒有說它屬於九州的。閣下反駁這個觀點,難道沒有支持你的反駁的理據嗎--苞米() 2018年4月17日 (二) 14:29 (UTC)回覆

原來閣下「屬於中國的就屬於九州」中的「中國」是指政權,但我從不曾說過「屬於中國政權版圖內的就屬於九州」之類的言論。--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17日 (二) 14:37 (UTC)回覆

「明太祖將以下地區視為「中國之舊疆」、「中國封疆」、「統一」的組成部分」和九州的關係在哪裏--苞米() 2018年4月17日 (二) 14:42 (UTC)回覆

「中國」范圍與九州范圍重疊,九州別稱中國。提及「中國」范圍並無不妥。--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17日 (二) 14:55 (UTC)回覆

閣下所說的「重疊」是指完全重合,還是部分重合--苞米() 2018年4月17日 (二) 15:09 (UTC)回覆

正文描述中洪武的「中國」范圍完全在九州范圍之內。另外,明太祖說的「中國之舊疆」,並沒有說此中國范圍是某ㄧ中國政權的版圖。--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17日 (二) 15:16 (UTC)回覆

請正面回答閣下所說的「重疊」是指完全重合,還是部分重合--苞米() 2018年4月17日 (二) 17:35 (UTC)回覆

己說了「完全在九州范圍之內」,文中有說某些地區是中國舊疆,而這些地區全部也是九州的ㄧ部分,是完全重合還是部分重合,內容己列出地區,請問閣下文中列出的哪一地區在九州地域之外?另外中國含義之一是九州,九州別稱中國,提及與九州地域相關的中國地域並沒有問題。--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18日 (三) 01:38 (UTC)回覆

這些地方是九州之地,和各項引述的這些內容無關。如,河南自始至終都是九州之地,但「河南屬於中國」或「河南屬於中國舊疆」這句話與九州無關--苞米() 2018年4月18日 (三) 05:49 (UTC)回覆

各項引述與描述中國舊疆的地域范圍有關。既然九州別稱中國,那中國地域就與九州有關,所以提及與九州地域相關的中國地域並沒有問題。用閣下的例子,河南既屬中國舊疆,也屬九州,中國舊疆的地域也屬九州地域,與九州有關--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18日 (三) 07:18 (UTC)回覆

各項引述與描述中國舊疆的地域范圍有關。既然九州別稱中國(此處錯誤,中國可以別稱九州,但九州不可以別稱中國。別稱並不是一個等價關係),那中國地域就與九州有關(中國地域與九州有關的結倫得出的過於突兀,新疆、黑龍江均屬於中國地域,但它們屬於禹貢九州嗎),所以提及與九州地域相關的中國地域並沒有問題(這個所以來的太主觀,貓喜歡吃魚,狗熊也喜歡,所以狗熊是貓)。--苞米() 2018年4月18日 (三) 19:48 (UTC)回覆


【新疆、黑龍江均屬於中國地域】閣下理解有誤,閣下似乎將屬某王朝統治的版圖等同於中國地域,將「中國」等同於某一王朝,但明太祖說的是「中國之舊疆」,非指代明朝領土及蒙元領土,此中國舊疆是地理概念,並非指某ㄧ中國政權版圖。而「中國舊疆」的地域同屬於九州的的地域,九州是中國含義之ㄧ,可以別稱中國,用「中國」指代九州。所以提及同屬於九州地域的中國地域並沒有問題。--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19日 (四) 01:27 (UTC)回覆

用閣下所說狗熊 (九州別稱中國,但貓的別稱不是狗熊,也姑且類比) 為例,在介紹貓喜歡吃魚,提及狗熊也喜歡吃魚並沒有不妥。--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19日 (四) 02:09 (UTC)回覆


【新疆、黑龍江均屬於中國地域】屬於理解有誤??--苞米() 2018年4月21日 (六) 18:06 (UTC)回覆

閣下的「中國地域」是指清朝地域吧。將「中國」等同於某一政權,說明閣下的「中國」並非地理概念。如「以色列國」並非地理概念,「應許之地」是地理概念。--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4月22日 (日) 01:03 (UTC)回覆

通典一段

編輯

什麼是「通典的九州劃分除了嶺南外與其他九州劃分沒有分別」?--苞米() 2018年5月28日 (一) 05:47 (UTC)回覆

除了嶺南外,其他地區在通典九州的劃分與其他九州劃分沒有本質的分別,比如關中一帶仍是雍州。--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5月28日 (一) 06:00 (UTC)回覆

閣下的「其他九州劃分」具體是指什麼?--苞米() 2018年5月28日 (一) 06:25 (UTC)回覆

條目中的禹貢九州。--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5月28日 (一) 06:41 (UTC)回覆

具體是?--苞米() 2018年5月28日 (一) 10:36 (UTC)回覆

除了嶺南外,其他地區在通典九州的劃分與其他九州劃分沒有本質的分別,都是陜西屬雍州、山東屬青州、四川屬梁州一類。--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5月28日 (一) 10:54 (UTC)回覆

什麼叫「本質的分別」?通典的表格,列明了唐代州郡各自所屬的九州州域,其他內容哪裏有了?--苞米() 2018年5月28日 (一) 11:13 (UTC)回覆

通典的表格也是陜西屬雍州、山東屬青州、四川屬梁州一類,哪裏有分別?--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5月28日 (一) 11:24 (UTC)回覆

重點是陝西屬不屬於雍州嗎?是列明了唐代州郡各自所屬的九州州域!好伐!!!--苞米() 2018年5月28日 (一) 11:58 (UTC)回覆

杜佑的劃分是私人之見,不能代表唐代,而且比重不合理。--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5月28日 (一) 12:01 (UTC)回覆

代表唐代?閣下是搞笑的嗎?--苞米() 2018年5月28日 (一) 12:09 (UTC)回覆

閣下先說沒有區別,又說要代表唐代?閣下搞笑嗎--苞米() 2018年5月28日 (一) 12:12 (UTC)回覆

閣下是說杜佑的「九州州域」?沒有區別的是嶺南以外的大體劃分,似乎沒有說郡--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5月28日 (一) 12:13 (UTC)回覆

重要的是列明了唐代州郡各自所屬的九州州域。--苞米() 2018年5月28日 (一) 12:26 (UTC)回覆

重點是杜佑之見且比重不合理。--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5月28日 (一) 12:31 (UTC)回覆

什麼比重合理?閣下反對的理由除了杜佑的觀點與閣下希望傳播的觀點不同,閣下還能找到找到合理的理由嗎?--苞米() 2018年5月29日 (二) 00:11 (UTC)回覆

杜佑是非主流觀點,不應有不合理的比重,杜佑九州不代表唐代九州,說說杜佑九州和九州的差異就可以。請閣下勿假定別人惡意。--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5月29日 (二) 01:14 (UTC)回覆

杜佑九州是關於唐代九州的,是真實存在的典籍。閣下憑什麼如此主觀地判定什麼是「主流」,什麼是「非主流」?閣下所謂的「比重」又是指什麼?--苞米() 2018年5月29日 (二) 02:08 (UTC)回覆

嶺南不屬九州是主流觀點嗎?正史不是「主流」那什麼是「非主流」?條目不應給予少數觀點與更受歡迎的觀點同樣多的描述。閣下的杜佑九州比重不合理--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5月29日 (二) 02:13 (UTC)回覆

維基百科編輯的原則是「帶人觀廟,而不迫人參香」。杜佑九州的觀點是關於唐代九州的,是真實存在的典籍,就有資格在條目中出現,而不是憑閣下的喜好,任意刪減,僅僅留下所謂主流觀點。如果閣下覺得它不是主流觀點,請提供證據,並將證據一併放到條目中。謝謝。--苞米() 2018年5月29日 (二) 02:21 (UTC)回覆

維基百科的方針內沒有「帶人觀廟,而不迫人參香」這一句,杜佑九州只是杜佑的觀點,並非唐代主流觀點(正史、唐六典),而且條目下方已經有描述杜佑的觀點,又加入後,杜佑觀點的比重並不合理,不能憑閣下的喜好任意增加比重。如閣下堅持,那加入後刪除下面杜佑觀點的描述。--雄鹿與雌狼留言2018年5月29日 (二) 02:27 (UTC)回覆

返回 "九州 (中国)"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