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之乱是从日本天文十一年到十七年(1542年-1548年)为止间的六年,伴随著伊达氏当家伊达稙宗与嫡长子伊达晴宗间的内斗而带来的一连串纷争。也称作是“洞之乱”。

日语写法
日语原文天文の乱
假名てんぶんのらん
平文式罗马字Tenbun no ran
日语写法
日语原文洞の乱
假名うつろのらん
平文式罗马字Utsuro no ran

起因 编辑

天文之乱的起因,是因为稙宗为了推行他一贯的联姻、过继外交方针,要将晴宗的弟藤五郎真元(后来改名实元)送到越后守护上杉定实处做养子,并送最精锐的一百骑,陪同实元到上杉家。这件事使得家中出现反对意见。稙宗的嫡子晴宗就是反对派的首领。另一方面,天文十一年(1541年),为了答谢女婿相马显胤田村和解之功,稙宗决定赐地与显胤,但此事又为晴宗及众家臣所不满。虽然遭到家中实力派的反对,但稙宗仍然一意孤行,决定强行实施他的计划。晴宗只有使用武力来制止父亲的行动。天文十二年(1542年)六月,晴宗乘稙宗于郊外狩猎时,带兵捉走稙宗,并将其幽禁于西山城,晴宗则自立为新家督。不久,幽禁于西山城的稙宗被从叔小梁川宗朝盛宗父子救出,出逃后的稙宗,愤然决定出兵对付晴宗,最终爆发了影响东北久远的“天文大乱”。由于稙宗的婚姻外交,奥州诸大名都无可避免的卷入乱事之中,奥州大名因此分为以相马显胤二阶堂辉行芦名盛氏石川晴光等大名及伊达义宗等以宗亲为主的稙宗派,及以大名岩城重隆中野宗时等少壮派家臣为主的晴宗派。

天文十二年(1543年)二月,稙宗派的相马显胤与晴宗大战于挂田城,五月,相马伊达联军大破晴宗,七月,稙宗攻略刈田、柴田郡,翌年三月,稙宗更在石母田之战大破晴宗势,占尽上风,夺回西山城。但与此同时,晴宗不断向稙宗派大名的家臣内通,又贿赂芦名盛氏最上义守等大名,天文十六年(1547年),芦名盛氏与田村隆显及二阶堂辉行对立而正式投入晴宗方,最强的盛氏倒戈后,一些小大名都开始倒戈向晴宗,石桥尚义及最上义守都先后寝返,稙宗方之势因而急速转衰,天文十七年(1548年)三月,有意退出的田村隆显派使者到京都请将军义辉出面调停,五月,义辉派圣后院道僧发出和睦令,由芦名盛舜为使者调停,九月,两方和解,稙宗被勒令到丸森城隐居,而晴宗则迁到米泽城,就任左京大夫奥州探题之职并正式成为伊达家第十五代家督,晴宗于在位期间打败其他亲稙宗的大名,历时六年(1542年-1548年)的天文大乱至此正式告终。

影响 编辑

是次大乱,导致伊达氏元气大伤,并严重破坏与其他奥州大名的关系,也使稙宗的“伊达网络”完全崩溃,从而成为往后与其他大名连年交战的远因。伊达氏亦因此折损不少家臣,造就日后重臣中野宗时得以独揽大权。由于晴宗战后对中野宗时更为信任,却无力阻止其专权,最终导致嫡男辉宗的不满情绪爆发。至永禄八年(1565年)五月,晴宗正式退位予辉宗,到杉目城隐居,同年六月十九日,稙宗也于丸森城病逝,享年七十八岁,法名真山圆入智松院,葬于小田阳林寺。

参考资料 编辑

《伊达政宗传记》,古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