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獎項

奥斯卡最佳影片奖(英语:Academy Award for Best Picture),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自1929年首次设立以来每年颁发的学院奖之一。该奖项颁发给电影制片人,是唯一一个每个奥斯卡成员都有资格提交提名并在最终选票上投票的类别[1]。最佳影片奖通常是典礼当晚的最后颁发一个奖项,被广泛认为是典礼上最有声望的荣誉。[2][3][4]

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授予对象最佳影片奖
国家/地区 美国
主办单位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
首次颁发1929年5月16日,​95年前​(1929-05-16
应届得主奥本海默》(2023年
官方网站www.oscars.org

历史

编辑

奥斯卡第一届时(1927-28年,于1929年颁发),“最佳影片”共有两个奖项,一座“最杰出影片奖”(Outstanding picture)颁给了史诗片《铁翼雄风》,另一座“杰出艺术作品奖”(Unique and Artistic Production)则颁给了艺术片《日出》。这两座奖都是授予当年度最杰出的影片,其表现手法两异但同样为优秀的电影。而事实上,评审和片厂老板们却以他们的影响力来改变了影片的获奖。米高梅老板Louis B. Mayer就因不喜欢自己公司旗下导演金·维多英语King Vidor所拍的《群众英语The Crowd (1928 film)》的写实手法,而无奈地将奖项颁给了《日出》。隔年,奥斯卡便改回仅授与单一部电影最佳影片奖,而《铁翼雄风》总被误作是头一年度唯一的最佳影片。

经过多年的发展,于1944年起,奥斯卡将最佳影片奖的提名数限制在五部,2010年起又将提名影片数扩大到10部。

有人认为,非英语系的电影只会入围最佳外语片,也就是说,只有相当少数的非英语电影,能够因为其艺术价值,而获入围最佳外语片以外的其他奖项。因此,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几乎可称作是“奥斯卡最佳‘英语’片奖”,直到2019年的韩国电影《寄生上流》才打破此纪录,成为首部夺得最佳影片并同时获得最佳外语片的非英语电影。除了《寄生上流》外,目前仅有十二部非英语电影曾获得最佳影片奖的提名,包括:1938年《大幻影》、1969年《焦点新闻》、1972年《大移民英语The Emigrants (film)》、1973年《哭泣与耳语》、1995年《邮差英语Il Postino: The Postman》、1998年《美丽人生》、2000年《卧虎藏龙》、2006年《来自硫磺岛的信》、2012年《爱‧慕》、2018年的《罗马》、2021年的《在车上》以及2022年的《西线无战事》。

奖项名称演变

编辑
  • 1927/281928/29: 最杰出影片(Outstanding Picture)
  • 1929/301940: 最佳制作(Outstanding Production)
  • 19411943: 最佳电影(Outstanding Motion Picture)
  • 19441961: 最佳电影(Best Motion Picture)
  • 1962–至今: 最佳影片(Best Picture)

获奖者

编辑

到1950年(第35届)为止,最佳影片是颁给制片公司,之后便改由制片人代表领奖;而在1998年第71届最佳影片《莎翁情史》有五位获奖制片人之后,奥斯卡便修改规则为一部电影至多三位制片人。[5][6][7] 2020年起,最佳影片代表人的规则更明确定义为[8]

  • 电影萤幕画面有出现“制片人”(Producer 或 Produced by)的姓名,不可为监制(Executive Producer)、联合制片人(Co-producer)、策划(Associate Producer)、制片主任(Line Producer)等
  • 制片人至多三位,且必须参与主要制片工作。若对制片人资格有争议,将由美国制片人协会做判定。

但奥斯卡主办单位美国影艺学院也会偶有特例,像是2008年第81届入围最佳影片的《为爱朗读》就署名了四位制片人,但其中两位(安东尼·明格拉薛尼·波勒)都已于前一年过世。[9]

山姆·史匹格索尔·扎恩兹是目前获奖次数最多的制片人(皆为三次),而史蒂芬·史匹柏是目前入围最佳影片次数最多者(12次),并于1993年第66届以《辛德勒的名单》获颁最佳影片;凯斯琳·甘迺迪则是目前入围次数最多(8次)但尚未获奖的制片人。在制片公司代表领奖年代,米高梅影片公司是入围最佳影片最多次的制片公司(40次)。

最佳影片与最佳导演

编辑

综观奥斯卡历史,最佳影片与最佳导演有相当高的关连性。在至今94部最佳影片中,有67部亦获颁最佳导演奖,只有6部影片并未入围最佳导演,包括《铁翼雄风》(1927/28)、《大饭店》(1931/32)、《温馨接送情》(1989)、《亚果出任务》(2012)、《幸福绿皮书》(2018)、《乐动心旋律》(2021)。而史上只有两位最佳导演得主的影片并未入围最佳影片,分别为第一届(1927/28)由路易·迈尔史东执导的《两个阿拉伯骑士英语Two Arabian Knights》,以及第二届(1928/29)由弗兰克·劳埃德导演的《薄命花英语The Divine Lady》。[10]

入围影片数变化

编辑

2009年6月24日,美国影艺学院宣布自2009年第82届起,最佳影片入围数量从5部增加为10部。[11] 许多评论者认为这是回应前一年《黑暗骑士》未能入围最佳影片而招致批评所做的改变,但奥斯卡对此并未正式回应。[12][13][14] 奥斯卡的官方说法为这个改变是回到30和40年代,每届最佳影片有8到12部入围的规则,让投票者有选择更多优秀影片的机会。

此外,最佳影片的投票规则也由领先者当选(简单多数制)改为排序复选制[15] 2011年,奥斯卡又再度修订规则:入围最佳影片的电影数为5部到10部之间,入围影片必须拿到总票数5%以上的第一名选票,或是在可转移单票制的转移程序后达总票数5%以上的选票。 [16] 2021年,奥斯卡再次将最佳影片入围数量修订为10部影片,自2021年第94届起适用。[17]

所属国家及语言

编辑

至今共有15部非英语电影曾入围最佳影片:《大幻影》(法语,1938)、《大风暴》(法语,1969)、《大移民英语The Emigrants (film)》(瑞典语,1972)、《呼喊与细语》(瑞典语,1973)、《邮差英语Il Postino: The Postman》(义大利语/西班牙语,1995)、《美丽人生》(义大利语,1998)、《卧虎藏龙》(华语,2000)、《来自硫磺岛的信》(日语,2006)、《爱‧慕》(法语,2012)、《罗马》(西班牙语/米斯特克语,2018)、《寄生上流》(韩语,2019)、《梦想之地》(韩语,2020)、《在车上》(日语,2021)、《西线无战事》(德语,2022)、《坠落的审判》(法语,2024)。仅《寄生上流》曾获颁最佳影片。[18]

此外,至今仅有10部美国以外出资制作的电影曾拿下最佳影片,前8部皆为(或部分由)英国出品,包括:《王子复仇记》(1948)、《汤姆琼斯》(1963)、《良相佐国》(1966)、《火战车》(1981)、《甘地》(1982)、《末代皇帝》(1987)、《贫民百万富翁》(2008)以及《王者之声:宣战时刻》(2010)。另外2部则为法国出品的《大艺术家》(2011)及韩国出品的《寄生上流》(2019)[19]

分级

编辑

自1968年美国电影分级制度开始以来,多数最佳影片被列限制级(R级,16岁以下须有家长或成人陪伴观看),《孤雏泪》(1968)是唯一大众级(G)的最佳影片,隔年的《午夜牛郎》则是唯一一部X级(16岁以上才可以观看,现已更名为NC-17级)的最佳影片。另外有11部则列为保护级(GP级,后更名为PG级,建议由家长或成人陪伴观看),1970年得主《巴顿将军》即归属此级别。而随著分级制度调整,电影所属级别也随之调整,例如《末代皇帝》(1987)便是第一部PG-13级(一些内容可能不适合13岁以下儿童观看,家长须特别留意)的电影。

类型

编辑

综观奥斯卡历史,某些电影类型较难获得最佳影片的青睐。例如至今只有三部动画片曾获提名:《美女与野兽》(1991)、《天外奇迹》(2009)、《玩具总动员3》(2010),但都并未获奖;卡通改编或超级英雄电影也只有两部曾入围(亦无获奖):《黑豹》(2018)和《小丑》(2019);奇幻类型电影只有两部曾获奖,分别为《魔戒三部曲:王者再临》(2003)和《水底情深》(2017)。《沉默的羔羊》(1991)是唯一一部获颁最佳影片的惊悚电影,其他曾入围的惊悚类型电影还包括《大法师》(1973)、《大白鲨》(1975)、《灵异第六感》(1999)、《黑天鹅》(2010)和《逃出绝命镇》(2017)。至于科幻类型电影则有一部电影获奖,是《奇异女侠玩救宇宙》,其馀曾入围的电影包括:《发条橘子》(1971)、《星际大战四部曲:曙光乍现》(1977)、《E.T.外星人》(1982)、《阿凡达》(2009)、《第九禁区》(2009)、《全面启动》(2010)、《地心引力》(2013)、《云端情人》(2013)、《疯狂麦斯:愤怒道》(2015)、《绝地救援》(2015)、《异星入境》(2016)、《沙丘》(2021)

曾经获奖的歌舞片则包括:《歌舞大王齐格飞》(1936)、《花都舞影》(1951)、《金粉世界》(1958)、《西城故事》(1961)、《窈窕淑女》(1964)、《真善美》(1965)、《孤雏泪》(1968)、《芝加哥》(2002)。

入围和获奖的续集电影

编辑

至今仅有两部续集电影曾经获奖:

其他曾入围的续集或非首创电影还包括[18]

另外,曾获最佳影片的《沉默的羔羊》(1991)改编自汤玛斯·哈里斯的同名小说,其前作【红色龙】也曾于1986年改编为电影《1987大悬案》以及2002年的《红龙》。

入围和获奖的翻拍电影

编辑

至今曾经获奖的翻拍电影包括:

其他曾入围的翻拍或同素材翻拍的电影还包括:

默片和黑白电影

编辑

第1届奥斯卡的最佳影片(Outstanding picture)是默片铁翼雄风》,第二届之后的最佳影片就全为有声电影,直到2011年第84届得主《大艺术家》才又再次颁给了默片;此外该片也是1960年第33届得主《公寓春光》之后,再次出现获颁最佳影片的全黑白电影(1993年第66届得主《辛德勒的名单》虽全片几乎为黑白画面,但仍有部分彩色画面片段)。[19]

入围和获奖影片存佚

编辑

除了少数影片至今留存版本已和当年上映时有所差异(例如《西线无战事》和《阿拉伯的劳伦斯》等),所有获颁最佳影片至今皆有留存。第2届最佳影片入围影片《爱国男儿英语The Patriot (1928 film)》是目前唯一一部散失的入围电影(目前仅留存三分之一)。[20]第1届入围最佳影片的《非法图利》也曾遗失多年,但后来在霍华德·休斯的收藏里被找到。[21]

颁奖典礼失误

编辑

2017年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发最佳影片时出现了重大失误。当典礼进行到最后一个奖项最佳影片时,工作人员将最佳女主角奖项的备份结果信封误交给颁奖嘉宾华伦·比提费·唐娜薇,比提打开信封后犹豫数秒,将信封交给唐娜薇,唐娜薇念出最佳影片奖得主是《乐来越爱你》。在该片制片人发表感言的过程中,后台普华永道工作人员发现给错了信封,立即上台告知剧组真正得主是《月光下的蓝色男孩》。《乐来越爱你》制作人乔丹·霍洛维茨英语Jordan Horowitz向观众宣布这一结果,展示了正确信封中的结果并请《月光下的蓝色男孩》剧组登台领奖。[22][23]

获奖与提名

编辑

除有国旗标志注明外,语言皆为英语,出品国不另标示。显示的年份为电影摄制年份,如1967年即意为1968年颁发的奥斯卡给1967年摄制的电影。

1920年代

编辑

最佳作品奖Best Production

1927-28年

杰出艺术作品最佳影片奖Best Picture, Unique and Artistic Production),又称最佳艺术质量作品奖(Best Artistic Quality of Production)

1927-28年

最佳制作奖(Best Production)

1928-29年

1930年代

编辑

1929-30年

以下奖项名称改为最佳电影(Best Picture)

1930-31年

1931-32年

1932-33年

1934年

1935年

1936年

1937年

1938年

1939年

1940年代

编辑

1940年

1941年

1942年

1943年

1944年

1945年

1946年

1947年

1948年

1949年

1950年代

编辑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1957年

1958年

1959年

1960年代

编辑

1960年

1961年

1962年

1963年

1964年

1965年

1966年

1967年

1968年

1969年

1970年代

编辑

1970年

1971年

1972年

1973年

1974年

1975年

1976年

1977年

1978年

1979年

1980年代

编辑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代

编辑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代

编辑

2000年(73rd

2001年(74th

2002年(75th

2003年(76th

2004年 (77th

2005年 (78th

2006年(79th

2007年(80th

2008年(81st

2009年(82nd

2010年代

编辑

2010年(第83届

2011年(第84届

2012年(第85届

2013年 (第86届

2014 (第87届

2015 (第88届

2016(第89届

2017(第90届

2018(第91届

2019(第92届

2020年代

编辑

2020/21(第93届

2021(第94届

2022(第95届

2023(第96届

多次获奖者

编辑

3次

2次

入围和获奖的制片公司统计

编辑
制片公司 入围次数 获奖次数
哥伦比亚影业 56 12
派拉蒙影业 22 11
二十世纪影业 63 9
米高梅 40 9
环球影业 36 9
华纳兄弟影业 27 9
探照灯影业 22 5
米拉麦克斯影业 16 4
梦工厂 13 4
猎户座影业 8 4
B计划娱乐 8 3
A24 7 2
温斯坦影业 6 2
塞尔兹尼克国际影业公司英语Selznick International Pictures 5 2
雷电华电影 11 1
塞缪尔·戈德温制作公司英语Samuel Goldwyn Productions 8 1
Apple 3 1
双城影业英语Two Cities Films 3 1
新线影业 3 1
霓虹制片公司英语Neon (company) 3 1
Hear/Say Productions 2 1
焦点影业 12 0
Netflix 9 0
试金石影业 6 0
安纳布尔纳影业 5 0
华特迪士尼影片 4 0
大都会制片公司英语Cosmopolitan Productions 3 0
亚马逊米高梅工作室 3 0
皮克斯动画工作室 2 0
好莱坞影片 2 0
卡多制片公司(The Caddo Company) 2 0
华特·瓦格纳英语Walter Wanger制片公司 2 0
水星剧场英语Mercury Theatre 2 0

参见

编辑

参考来源

编辑
  1. ^ How the Oscar Voting System Works. People.com. [2018-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4). 
  2. ^ Oscars 2017: La La Land didn't win Best Picture. But should it have?. Vox. [2018-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27). 
  3. ^ Moonlight wins Best Picture, not La La Land, after Warren Beatty and Faye Dunaway gaffe. The Daily Telegraph. [2018-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2). 
  4. ^ The Best Picture Winners of the 21st Century. Indiewire. [2018-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2). 
  5. ^ Who gets the Oscar?. Sydney Morning Herald. Associated Press. February 4, 2005 [October 23,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September 24, 2015). 
  6. ^ Academy restricts Oscar winners. BBC. June 26, 2001 [October 23,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December 14, 2013). 
  7. ^ McNary, Dave. PGA avoids credit limit. Variety. January 21,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October 24, 2013). 
  8. ^ 92ND ACADEMY AWARDS OF MERIT (PDF).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 23. 2019 [26 April 202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9-04-24). 
  9. ^ Yamato, Jen. Academy Makes Exceptions for Pollack, Minghella Does this mean more Oscar sympathy for surprise nominee The Reader?. Rotten Tomatoes. January 27, 2009 [October 18,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October 27, 2013). 
  10. ^ Best Director Facts – Trivia (Part 2). Filmsite. [2009-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9-01). 
  11. ^ Joyce Eng. Oscar Expands Best Picture Race to 10 Nominees. TV Guide Online. 24 June 2009 [2009-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8 December 2012). 
  12. ^ Buchanan, Kyle. 10 Years Later, an Oscar Experiment That Actually Worked . The New York Times. 2020-01-22 [2020-06-05]. ISSN 0362-4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2) (美国英语). 
  13. ^ Rogers, Nathaniel. How a Dark Knight Best Picture snub forced the Oscars to change. Polygon. 2018-07-18 [2020-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8) (英语). 
  14. ^ Phipps, Keith. A Decade Ago, the Oscars Looked Down on Superhero Movies. Now One Might Win Best Picture.. The Ringer. 2020-01-30 [2020-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31) (英语). 
  15. ^ Poll: Vote on the Oscars Like an Academy Member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2-11-12., Rob Richie, Huffington Post, 16 February 2011
  16. ^ Steve Pond. New Best Picture Rules Could Discard Large Number of Oscar Ballots (Exclusive). The Wrap. 2011-06-22 [January 19,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March 4, 2014). 
  17. ^ Pete Hammond. Oscars: Academy Se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For 94th Awards; 10 Best Picture Nominees, Plus Changes In Music And Sound Categories. Deadline Hollywood. June 30, 2021 [January 13,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30). 
  18. ^ 18.0 18.1 Best Pictures – Facts & Trivia (part 2). Filmsite.org. [2009-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09). 
  19. ^ 19.0 19.1 Best Pictures – Genre Biases. Filmsite.org. [2009-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10). 
  20. ^ Oscar's Most Wanted.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 [2012-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01). 
  21. ^ The Racket – Progressive Silent Film List. Silent Era. [2012-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31). 
  22. ^ Oscars 2017 live updates: 'Moonlight' wins best picture after 'La La Land' incorrectly called. Los Angeles Times. 2017-02-26 [2017-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27). 
  23. ^ Epic Oscars Mistake: Faye Dunaway, Warren Beatty Announce Wrong Best Picture Winner. Variety. 2017-02-27 [2017-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27).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