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秆经(梵语:śālistamba sūtra),为叙述缘起大乘佛经,收于《大正藏》经集部。以佛陀稻秆之生长,告诸比丘:“若见因缘,彼即见法;若见于法,即能见佛。”为楔子,继由舍利弗就此说,请弥勒菩萨敷演其义[1]

题解 编辑

稻秆生长的缘起,由种生芽,由芽生叶等,喻十二因缘生起的次第[1]

传译 编辑

《稻秆经》的梵语本佚失不传,不过有根据大乘论书所引用的文句加以整理而成的梵文本,西藏大藏经收有藏译本[1]

本经有五种汉译本[1]

  • 吴.支谦译《了本生死经》
  • 东晋.阙译《稻秆经》
  • 唐.不空译《慈氏菩萨所说大乘缘生稻𦼮喻经》
  • 宋.施护译《大乘舍黎娑担摩经》
  • 失译《大乘稻芉经》(敦煌本,江味农推测可能是唐.法成译)

内容 编辑

本经将缘起法分为“内缘起”与“外缘起”,内、外缘起又各皆从因与缘而得生;即于内、外缘起之下复分因与缘之联系,此中,“内缘起”,约众生生死的起灭说;“外缘起”,则约身外的一切而说,即无情器界[2]

又,凡愚众生执眼等内六处为“”(人),于色等外六处执为“我所”(法);故此经说:二种缘起同一无我(人、法二无我),因缘所生故[2]

月称论师所著《入中论》对空性的论证,来自于龙树的《中论》再加上对《稻秆经》譬喻的引用[3]

注解 编辑

西藏大藏经现存有莲华戒《稻芉经广释》和记载作者名为龙树的《大乘稻芉经颂释》二种注释书;大南龙昇(1967)推定:后者虽题名“龙树”,但可能是后人假托之作[1]

中文则有唐法成集《大乘稻芉经随听疏》,但依芳村修基(1956)之推定,以为《法成疏》乃依莲华戒之《广释》而成。近代太虚大师有《佛说大乘稻秆经讲记》[1]

学术研究 编辑

N. Ross Reat认为这本佛经可追溯至公元前200年左右[4],为大乘佛教的原初文献[5],并指出本经很多段落可与巴利经藏中的内容相呼应(尤其是中部38经《Mahā-taṇhā-saṅkhaya sutta》/中阿含201经《嗏帝经》)[6][7]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佛說大乘稻芉經. 佛书解题(香光版). [2018-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30). 
  2. ^ 2.0 2.1 释惠敏、释果彻合著. 生命緣起觀: 梵本《淨明句論・第二十六品觀十二支分》初探. 法鼓. 1996: 17. 
  3. ^ 刘婉俐. 珍貴與神聖的身體: 藏傳佛教「道次第」與身體觀 (PDF). 辅仁宗教研究. 2013, 27: 93 - 126. [永久失效链接]
  4. ^ Reat, 1993, p. 4.
  5. ^ Reat, N. Ross. The Śālistamba sūtra : Tibetan original, Sanskrit reconstruction, English translation, critical notes (including Pali parallels, Chinese version, and ancient Tibetan fragments). Delhi : Motilal Banarsidass Publishers, 1993, p. 1.
  6. ^ Reat, 1993, p. 3.
  7. ^ Potter, Karl H. Abhidharma Buddhism to 150 A.D. page 32.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