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稈經
稻稈經(梵語:śālistamba sūtra),為敘述緣起之大乘佛經,收於《大正藏》經集部。以佛陀見稻稈之生長,告諸比丘:「若見因緣,彼即見法;若見於法,即能見佛。」為楔子,繼由舍利弗就此說,請彌勒菩薩敷演其義[1]。
題解
編輯傳譯
編輯《稻稈經》的梵語本佚失不傳,不過有根據大乘論書所引用的文句加以整理而成的梵文本,西藏大藏經收有藏譯本[1]。
本經有五種漢譯本[1]:
內容
編輯本經將緣起法分為「內緣起」與「外緣起」,內、外緣起又各皆從因與緣而得生;即於內、外緣起之下復分因與緣之聯繫,此中,「內緣起」,約眾生生死的起滅說;「外緣起」,則約身外的一切而說,即無情器界[2]。
又,凡愚眾生執眼等內六處為「我」(人),於色等外六處執為「我所」(法);故此經說:二種緣起同一無我(人、法二無我),因緣所生故[2]。
註解
編輯西藏大藏經現存有蓮華戒《稻芉經廣釋》和記載作者名為龍樹的《大乘稻芉經頌釋》二種注釋書;大南龍昇推定:後者雖題名「龍樹」,但可能是後人假託之作[1],約為八世紀至九世紀初的人[4]。
中文則有唐法成集《大乘稻芉經隨聽疏》,但依芳村修基(1956)之推定,以為《法成疏》乃依蓮華戒之《廣釋》而成。近代太虛大師有《佛說大乘稻稈經講記》[1]。
學術研究
編輯N. Ross Reat認為這本佛經可追溯至公元前200年左右[5],為大乘佛教的原初文獻[6],並指出本經很多段落可與巴利經藏中的內容相呼應(尤其是中部38經《Mahā-taṇhā-saṅkhaya sutta》/中阿含201經《嗏帝經》)[7][8]。
參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1.2 1.3 1.4 1.5 佛說大乘稻芉經. 佛書解題(香光版). [2018-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30).
- ^ 2.0 2.1 釋惠敏、釋果徹合著. 生命緣起觀: 梵本《淨明句論・第二十六品觀十二支分》初探. 法鼓. 1996: 17.
- ^ 劉婉俐. 珍貴與神聖的身體: 藏傳佛教「道次第」與身體觀 (PDF). 輔仁宗教研究. 2013, 27: 93 - 126.[永久失效連結]
- ^ 講鐘法師. 藏譯本《聖稻稈經頌》之譯注 (PDF). [2024-05-1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4-05-14).
- ^ Reat, 1993, p. 4.
- ^ Reat, N. Ross. The Śālistamba sūtra : Tibetan original, Sanskrit reconstruction, English translation, critical notes (including Pali parallels, Chinese version, and ancient Tibetan fragments). Delhi : Motilal Banarsidass Publishers, 1993, p. 1.
- ^ Reat, 1993, p. 3.
- ^ Potter, Karl H. Abhidharma Buddhism to 150 A.D. page 32.
外部連結
編輯- The Rice Seedling (Ārya-śālistamba-nāma-mahāyāna-sūtra,大乘稻稈經)
- 緣起三經概介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玄奘所譯《緣起經》、《緣起聖道經》、《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
- 關於《緣起經》 (Ārya-pratītyasamutpāda-nāma-mahāyāna-sūtra,大乘緣起經)
- The Life of Sariputta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緣起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