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ForeverBen/爱尔兰自治运动

漫画描绘了英国自由党政客们被迫忍受亨利·甘贝尔-班纳曼爵士恶臭的“爱尔兰自治雪茄”。前首相罗斯伯里伯爵(左)及其继任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右)都将自治视为自由党的选举责任。

爱尔兰自治运动(英语:Irish Home Rule movement)是在大不列颠暨爱尔兰联合王国境内为爱尔兰争取下放权力(Home Rule)的运动,它是1870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期间主要的爱尔兰民族主义政治运动。

艾萨克·巴特于1870年创立了自治政府协会(Home Government Association),其后自治联盟爱尔兰议会党分别于1873与1882年继承了协会,在英国下议院开展争取自治的运动。在查尔斯·史都华·巴奈尔的领导下,威廉·格莱斯顿自由党政府于1886年提出《第一自治法案》使运动接近成功,但在自由党政府分裂后,法案被下议院否决。巴奈尔死后,格莱斯顿于1893年提出了《第二自治法案》,在下议院通过;却被上议院否决。1911年取消上议院的否决权后,于1912年提出《第三自治法案》,导致了自治危机。法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不久后颁布,但直到战争结束才实施。

1916年复活节起义之后发生一连串的逮捕和处决,使公众从支持自治运动转向更激进的新芬党。1918年大选,爱尔兰议会党惨败,严重打击自治运动。当选的新芬党议员不满于英国统治框架下的地方自治,成立了爱尔兰众议院,并宣布爱尔兰成为一个独立的共和国。英国通过了《第四自治法案》,即1920年爱尔兰政府法令,旨在为北爱尔兰南爱尔兰分别建立议会。前者在1921年成立,作为英国领土一部分延续至今,而后者从未实际运作。根据英爱战争结束后签订的的英爱条约,爱尔兰32个中的26个在1922年12 月成立爱尔兰自由邦——大英帝国下的一个自治领,后来演变成现在的爱尔兰共和国

历史背景 编辑

根据1800年联合法令爱尔兰王国大不列颠王国于1801年1月1日合并,造成大不列颠暨爱尔兰联合王国[1]爱尔兰人在整个19世纪都强烈反对联合,时而爆发暴力的叛乱。1830及40年代,丹尼尔·欧康诺及其废除协会试图废除联合法令,恢复爱尔兰王国,而又不中断与大不列颠君主的联系(即建立共主邦联)。然而,当欧康诺叫停了在都柏林克朗塔夫举行的一场当局禁止的聚会时,这场运动就瓦解了。 [2]

直到1870年代,大多数爱尔兰选民都选出了英国主要政党——自由党保守党国会议员,例如保守党即在1859年爱尔兰大选中赢得了多数席位。保守党和(1886 年之后的)自由统一党强烈反对任何淡化联合法令的行为,并于1891年成立爱尔兰统一党以反对自治。

对“自治”的不同理解 编辑

 
1891年一幅反自治的漫画,它声称自治虽会给“爱国”的中产阶级带来经济利益,却也会沉重打击农民。

“自治”(爱尔兰语Rialtas Dúchais [3] )一词首次在1860年代使用,意指一个专门负责爱尔兰国内事务的立法机关。人们对它有不同理解,自1870年代起,它被视为英国联合体系的一部分:爱尔兰有自己的国内议会,而西敏的帝国议则继续负责处理帝国事务。以芬尼亚人爱尔兰共和兄弟会为代表的共和主义理念力图争取自英国完全分离,在必要时动用武力,以实现爱尔兰的完全自治。有一段时间,他们准备在“新出发”当中与自治联盟党人合作。1875 年,约翰·奥康纳·鲍尔告诉纽约听众:“(爱尔兰)选出了一个代表机构。其任务很简单——我几乎说了只是——可以肯定的是,只要帝国的锁链仍然束缚着爱尔兰民族的宪法自由,其任务就是无限期地跟英国的每一个部门敌对。” [4]查尔斯·史都华·巴奈尔寻求通过“宪法运动”,在都柏林建立一个拥有有限立法权的议会,以作为一种过渡措施。对于联合主义者来说,自治意味着都柏林议会将由天主教会主导,这会损害爱尔兰的经济,威胁了他们同时作为英国人和爱尔兰人的文化认同,作为宗教少数群体也可能会被歧视。[5] [6] [7]在英格兰,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领导下的自由党致力于推动自治,而保守党则试图通过“建设性的联合主义”来减轻对自治的需求。这主要体现在保守党执政期间利用议会通过的法案以及颁布部长级决定来解决爱尔兰问题及其政治诉求:例如贝尔福作为爱尔兰布政司决定成立拥挤地区委员会。他早前推动的1885年土地购买法和1887年爱尔兰土地法扩大了自由党1881年贷款予小农购买土地的计划(总体上,这是为了回应爱尔兰国会议员的运动计划),或者后来保守党政府实施的1898年爱尔兰地方政府法案亦是如此。

 
查尔斯·史都华·巴奈尔在会议上发言

争取自治 编辑

前保守党大律师艾萨克·巴特通过在法庭上代表芬尼亚成员,促进了立宪和革命民族主义之间的联系。1870年5月,他建立了一个新的温和民族主义运动——爱尔兰自治政府协会;1873年11月,在威廉·萧领导下,协会改组成自治联盟。联盟的目标是使爱尔兰能在联合王国当中拥有有限自治权。1874 年大选,联盟派候选人在议会赢得了53席。

巴特于1879年去世。1880年,激进的年轻新教地主查尔斯·史都华·巴奈尔出任主席。1880年大选,联盟赢得63席。1882年,巴奈尔将自治联盟转变为爱尔兰议会党——一个有正式组织的政党,并在后来成为一股主要的政治势力。爱尔兰议会党开始主导爱尔兰政局,排除了以前的自由党、保守党和统一党。1885年大选,爱尔兰议会党在103个爱尔兰席位中赢得了85席;另外,一位自治派国会议员也在利物浦苏格兰选区胜出。

敌对的上议院 编辑

 
1886年4月8 日,格莱斯顿在一场关于爱尔兰自治法案的辩论中

在英国首相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的领导下,自由党曾两次试图制定自治法案。巴奈尔给格莱斯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在1885年亲自承诺给予爱尔兰自治权。格莱斯顿以著名的三小时爱尔兰自治演讲,恳求议会通过1886年爱尔兰政府法案,光荣地授予爱尔兰自治权,而不是有一天在屈辱下如此做。他的法案在下议院以30票之差被否决。

法案导致1886年夏秋期间贝尔法斯特发生严重骚乱,造成多人丧生,并使自由统一党从自由党中分裂出来。他们在自治议题上与索尔斯伯里侯爵的保守党结盟,直至1914年。

法案的失败使格莱斯顿暂时失去权力。他在1892年大选后重新掌权,并毫不畏惧地于巴奈尔去世后第二次试图推行爱尔兰自治,他秘密起草了具争议和缺陷的1893年爱尔兰政府法案。最终在威廉·欧布莱恩带领下,法案以30票的多数票通过了下议院,但在保守党联合派多数控制的上议院中被否决。

新任自由党党魁罗斯伯里伯爵在这次失败后采取了一项政策:向索尔斯伯里承诺英格兰国会议员的多数票能否决未来任何的爱尔兰自治法案。民族主义运动在1890年代分裂。自由党在1895年大选中失利,其对手保守党一直执政至1905年。

自治法案 编辑

 
1889年3月16日,Queensland Figaro and Punch的封面,描绘了爱尔兰裔澳大利亚人热情支持巴奈尔争取自治。
 
1894年在基尔肯尼成立的自治俱乐部

19世纪末及20世纪初,在英国下议院提出的四次爱尔兰自治法案旨在使大不列颠暨爱尔兰联合王国授予全爱尔兰自治与民族自治权,以及推翻1800年联合法令的部分内容。英国议会通过了其中两次法案;而第三次法案作为1914年爱尔兰政府法令颁布,却随后搁置;第四次法案则作为1920年爱尔兰政府法令颁布,于爱尔兰建立了两个独立的自治领地,并在北爱尔兰议会生效,南爱尔兰议会却未在爱尔兰馀下地区实施。法案分别是:

  • 1886年:第一次爱尔兰自治法案在下议院被否决,从未在上议院提出。
  • 1893年:第二次爱尔兰自治法案在下议院通过,但在上议院遭到否决。
  • 1912–14年:第三次爱尔兰自治法案在国会法令生效,上议院被削减权力后通过,并御准成为1914年爱尔兰政府法令,但受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1916年都柏林复活节起义影响,法令从未生效。
  • 1920年:第四次爱尔兰自治法令(取代第三次法案,作为1920年爱尔兰政府法令通过并实施)将北爱尔兰确立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境内的一个自治政体,并试图将南爱尔兰确立为另一个自治政体,却因1922年爱尔兰自由邦宪法法令导致了爱尔兰分治独立

1920 年,爱尔兰政府法案在国会通过的同时,联合主义者布兰登的蒙蒂格尔男爵在上议院提出了他自己的爱尔兰自治领法案。[8]该法案将令一个统一的爱尔兰作为帝国的自治领,在国内事务上拥有广泛自治权,而外交及国防事务则仍由西敏的政府负责。蒙蒂格尔男爵的法案在二读时被否决。[8]

自治在望 编辑

 
1900年代的漫画,声称约翰·雷德蒙德控制了首相亨利·甘贝尔-班纳曼

保守党在1895年大选后执政了十年。重要的1898年爱尔兰地方政府法令(继1888 年英格兰法令之后)首次引入地方选民的选举权,为多个地区带来了地方自治制度。1906年大选,自由党赢得多数席位回归,但爱尔兰自治并没有列入他们的议程;直至第二次1910年大选后,约翰·雷德蒙德领导的民族主义爱尔兰议会党保持了下议院的权力平衡。首相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与雷德蒙德达成共识,如果雷德蒙德支持削减上议院权力的行动,那么阿斯奎斯将会提出新的自治法案作为回报。 1911年国会法令迫使上议院同意削减其权力,仅维持两年的延迟性否决权取代了原本的无限否决权。

 
阿尔斯特忠诚派制作的贴纸,抗议爱尔兰自治[a]

1912年提出的第三自治法案在1886年和1893年遭到阿尔斯特统一党的强烈反对,在他们眼中,自治跟“罗马统治”无异,同时也表示经济衰退以及对其文化和工业身份的一种威胁。 [10] 统一党领袖爱德华·卡森和詹姆斯·克雷格在组织阿尔斯特盟约反对“胁迫阿尔斯特”发挥了重要作用,卡森在阿尔斯特各地审查了橙色和联合派志愿者。这些人在1912年初统合成一个称为阿尔斯特志愿军的团体; 爱尔兰志愿军亦随后在南部成立,以抑制阿尔斯特。除了全爱尔兰联盟外,民族党及共和党人都将联合主义者的担忧置之不理,并称“不对阿尔斯特让步”,把他们的威胁视为虚张声势。法案获得御准并于1914年9月18日列入法规,但根据暂停法令,法案被推迟,时间在8月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因当时人们普遍认为战争将是短暂的。

时势改变 编辑

随着爱尔兰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南爱尔兰志愿军分裂成更大的国家志愿军,并响应雷德蒙德的号召,通过自愿加入基秦拿的新军,以第10爱尔兰师或第16爱尔兰师的名义支持协约国一方,以确保未来能实现自治。阿尔斯特志愿军的士兵则加入了第36阿尔斯特师;爱尔兰军团在1914年至1918年间损失惨重。

其馀反对民族立宪独立运动及爱尔兰支援战争的爱尔兰志愿军核心成员,在都柏林发动了1916年复活节起义。起义最初在英国和爱尔兰都受到广泛谴责,但英国政府在后续处理不当,包括麦克斯韦将军仓促处决了起义领导者,导致新芬党——一个由复活节起义幸存者所接管的分离主义政党——以及爱尔兰共和主义运动的人气上升。英国曾两次试图推行自治,但均以失败告终,因阿尔斯特联合主义者抗议于全爱尔兰岛推行自治:一次是在复活节起义之后,另一次是在1917至18年爱尔兰公约结束时。随着协约国战线在德军春季攻势米夏耶尔作战期间崩溃,英国陆军严重缺乏人力,于是内阁于4月5日同意立即实施自治,并与将征兵制扩大至爱尔兰的“双重政策”挂钩。这标志了一个政治时代的结束,[11] 并使公众舆论转向新芬党和武力分离主义,对自治的兴趣从此消退。

自治法案颁布 编辑

1918年11月大战结束后,新芬党在大选中赢得了73个爱尔兰席位当中的多数,其中25席无人竞争。 爱尔兰议会党只剩下六席,随后解散。

1919年1月,27 名新芬党议员在都柏林集会,单方面宣布他们是爱尔兰共和国独立议会。英国对此置之不理,爱尔兰独立战争(1919-1921)随之爆发。

英国通过了一项新的第四自治法案,即1920年爱尔兰政府法令,履行了实施自治的承诺,法案主要由华特·朗委员会制定,该委员会遵循爱尔兰公约报告中的调查结果。朗是坚定的联合主义者,认为可以自由地塑造有利于联合主义的自治,并将爱尔兰(和阿尔斯特)正式划分为北爱尔兰南爱尔兰。后者从未实施,而是根据英爱条约爱尔兰自由邦取代,其于后来成为爱尔兰共和国[12]

1921年6月,北爱尔兰自治议会(Parliament of Northern Ireland)成立。在贝尔法斯特市政厅举行的就职典礼上,国王乔治五世发表了著名的由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起草的英爱及南北和解呼吁。英爱条约规定了北爱尔兰议会可以选择退出新建立的自由邦,而这已成定局;爱尔兰内战(1922-1923)随之爆发。

北爱尔兰议会持续运作到1972年3月30日。它在北爱尔兰问题期间暂停,由北爱尔兰部直接管治。随后根据1973年北爱尔兰宪法法令,议会废除。不同版本的北爱尔兰议会(Northern Ireland Assembly)分别在1973-74年、1982-86年、1998-2002年,以及2007年之后断断续续地重新建立自治。议会试图通过协商“分享权力”来平衡联合派及共和派的利益。

参见 编辑

注解 编辑

  1. ^ Sticker found glued on the inside of the cover of A History of the Siege of Londonderry ... as digitised by Internet Archive[9]

参考文献 编辑

  1. ^ Act of Union | United Kingdom [1801].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2017-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1 July 2017) (英语). 
  2. ^ Dorney, John. Today in Irish History, The Repeal Meeting at Clontarf is Banned, 8 October 1843. The Irish Story. 8 October 2011 [31 March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11 May 2018). 
  3. ^ Asgard: From Gun-Running to Recent Conservation | Decorative Arts & History. [2017-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6 December 2017). 
  4. ^ "The Condition of Ireland, Social, Political and Industrial", John O'Connor Power, lecture, as reported in The Irish Canadian, 20 October 1875.
  5. ^ The Ulster Crisis: Resistance to Home Rule, A. T. Q. Stewart
  6. ^ The Green Flag, volume 2, Robert Kee, Penguin Books, London
  7. ^ Carson; a biography by Geoffrey Lewis
  8. ^ 8.0 8.1 Hansard (House of Lords, 1 July 1920, vol 40 cc 1113–1162) Dominion of Ireland Bill. [H.L.] (Hansard, 1 July 1920). [2011-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 July 2009). 
  9. ^ Graham, Rev. John. A History of the Siege of Londonderry and Defence of Enniskillen in 1688–9 2nd. Dublin: William Curry. 1829. 
  10. ^ Bardon, Jonathan. A History of Ulster. Blackstaff Press. 1992: 402, 405. ISBN 0856404985. 
  11. ^ Jackson, Alvin: Ch. 9, pp. 212–213
  12. ^ The Anglo-Irish Treaty of 1921 | History Today. www.historytoday.com. [2017-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12 May 2018). 

延伸阅读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