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ThirdThink/沙盒/屿南道

South Lantau Road
嶼南道
塘福一段
原名大屿山公路
道路长度14.5千米(9.0英里)
车速限制30-70公里每小时
车道数2(双线双程不分隔)
地点香港离岛区大屿山
起点梅窝银矿湾
终点石壁水塘路羌山道交界
建造
动工1950年代
通车1957年-1963年分阶段

屿南道[1](英语:South Lantau Road)位于香港大屿山南部,是大屿山第一条主要道路,旧称“大屿山公路”,全程约14.5公里[2]

当年修建此路的原因,主要是兴建石壁水塘,方便从陆路运送建筑工人和物料。屿南道由梅窝银矿湾)开始,经过贝澳长沙塘福水口,到石壁水塘大坝的东端为止。平均车速限制每小时50公里,但在某些路段车速限制只有每小时30公里(如贝澳及塘福村内一小段),或每小时70公里(长沙大桥至塘福泳滩一段),全路段不设交通灯号管制。

屿南道于长沙石湾与贯通大屿山南北的东涌道交汇,于石壁水塘大坝连接石壁水塘路羌山道,形成大屿山南部主要来往东西两边的道路。

简介

编辑

1953年9月,政府为了开发大屿山南部,开始和梅窝贝澳长沙石壁一带的居民磋商兴建连接梅窝至石壁的公路[3]。在1950年代兴建石壁水塘时所修建,是一条来往东涌、大澳和梅窝的主要道路,首段由梅窝至长沙段于1957年通车。其后各路段不断延长,至1963年竣工。

由于是1960年代设计,起初所有路段皆是单线双程行车。现时全线为双线双程不分隔车路,部份弯角及村落路段亦已进行改善路面工程,路面安全系数已得以提升。

屿南道部份路段受地势所限,斜度仍达1:8(梅窝码头至圆桌村)至1:10(南山至贝澳、贝澳至石湾)不等。

由于大屿山南部路面状况不适宜容纳太多车辆,以及平衡大屿山生态环境,因此屿南道全段属封闭道路。与东涌道及其他屿南道路一样,没有许可证的外来车辆一律禁止驶入并可被检控,一般市民必须使用公共交通(即新大屿山巴士大屿山的士)前往该区。

屿南道原本与东涌道在长沙聚落以西近下长沙泳滩交汇,2009年2月6日东涌道改善工程完成后改为在长沙聚落以东䃟石湾香港基督教女青年会梁绍荣度假村旁交汇。

由于屿南道附近不时有牛只经过,过去也曾发生多次车辆撞到牛只意外[4],因此运输署在沿路设立香港少有的“前面有牛只”交通标志,警告驾驶人士。

2021年6月香港暴雨期间,屿南道近大屿山南分区总部发生山泥倾泻,一度全线封闭。[5]

途经地点

编辑

交汇道路

编辑

整段汀角路皆属于离岛区范围。以下的道路交接点列表中,所有不具命名的小路并不在此列。

距离(公里)[2] 道路交接点[2] 附注
0.0 梅窝码头路银矿湾路 回旋处。
0.35 富岗山路
4.3 芝麻湾道
6.2 东涌道 回旋处。
7.4 海沙径
7.7 丽滨径
8.0 长富街(东面路口)
8.2 长富街(西面路口)
10.5 蔴埔坪道
14.5 石壁水塘路羌山道

图片集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香港公共图书馆 - 新界区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8-08-25.
  2. ^ 2.0 2.1 2.2 Google Inc. 嶼南道 (地图). Google Inc. 2021-08-07 [2021-08-07]. 
  3. ^ 香港當局考慮開闢大嶼山公路 陸路交通幹綫由梅窩至石壁 各村民代表日間謁當局請示. 华侨日报. 1953-09-23 (中文(香港)). 
  4. ^ 每日一片:撞牛黑點再出事 大嶼山的士直路盲撞牛. on.cc东网. [2020-12-15] (中文(香港)). 
  5. ^ 黑色暴雨|當局接獲兩宗水浸13宗塌樹報告 摩星嶺道近翠暉臺全線封閉 (10:05) - 20210628 - 港聞. 明报新闻网 - 即时新闻 instant news. [2021-06-29] (中文(繁体)).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