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大原(1869年—1945年),字裕輝,號季海廣東南海縣人。晚清翰林。

區大原太史像

生平 編輯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中式癸卯科三甲進士。同年閏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1]散館翰林院檢討[2]。外放福建省候補道。宣統年間,公派日本早稻田大學,學習法律。

民國成立,受聘為廣東省省長公署高級顧問。民國三年(1914年),任國立中山大學前身之一——廣東省公立法政專門學校校長。民國十六年(1927年)移居香港。寓港期間,先後在香港大學漢文中學嶺島中學學海書樓任中文教習。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兼任香港孔教學院副院長。與遺老江孔殷桂坫談道隆朱汝珍溫肅賴際熙等組正聲詩社

民國三十年(1941年),日本侵占香港,區大原拒絕合作,返回家鄉區村,開館授徒。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夏,西江大漲決堤,鄉人成立築堤修圍籌委會,推區大原為主任。他帶領鄉人修築堤欄,搶插晚稻,積勞成疾,次年2月去世。[3]

身後 編輯

區大原出殯之日,鄉人臨街致祭,輓聯曰:

歷八月之精神,策劃經營,築秋欄,修大基,無時或息;
欠一簣之工作,中道辭世,繼其志,善此事,尚有何人?

著述 編輯

正聲詩社期間,編有《正聲吟社詩鐘集》。

家族 編輯

與兄區大典同榜成進士。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大清德宗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實錄》(卷五百十七):光緒二十九年。癸卯。閏五月甲申朔。……○引見新科進士。得旨。王壽彭、左霈、楊兆麟、業經授職外。黎湛枝、胡嗣瑗、朱國楨、胡炳益、金兆豐、曹典初、徐謙、張恕琳、王大鈞、范之傑、張濂、郭宗熙、李慶萊、楊渭、商衍瀛、張家駿、劉鳳起、衷冀保、胡大勛、高毓浵、朱篤慶、陸鴻儀、郭則澐、郭立山、區大典、邵章、李坤、陳敬第、孫智敏、胡藻、鄭家溉、史寶安、王鴻翔、周蘊良、彭世襄、張之照、陳善同、袁嘉穀、李效儒、汪昇遠、劉焜、夏壽康、王震昌、李海光、賴際熙、顧承曾、陳雲誥、陳樹勛、龔元凱、藍文錦、吳增甲、胡駿、朱壽朋、方履中、楊廷綸、於君彥、顧視高、溫肅、華宗智、周杰、陳國華、張祖蔭、路士桓、吳璆、楊思、水祖培、解榮輅、馬君實、張書雲、延昌、林步隨、班吉本、周廷干、區大原、俱著改為翰林院庶吉士。
  2. ^ 朱汝珍,《詞林輯略·卷九》(45頁), 清代傳記叢刊, 學林類(18), 明文書局發行。
  3. ^ 兄弟同榜 造福乡梓 晚清进士区大原其人其书. [2017-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