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昌衡(?—?),字子均,小字龍子范陽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出自范陽盧氏北祖大房,東魏衛大將軍、幽州刺史、臨淄恭文公盧道虔第五子,東魏、北齊、北周、隋朝官員。

生平

編輯

盧昌衡是盧道虔與第三位夫人元氏所生的兒子[1][2],他深沉恭謙有才能見識,風度神采清高典雅,儀容舉止可做楷模,廣泛涉獵經書史籍,擅長草書行書,盧昌衡的堂弟盧思道小字釋奴,兩人在宗族中都受到推重,被稱為英俊奇才。幽州人歌謠說:「盧家的千里馬,是釋奴和龍子。」[3][4]

盧昌衡虛歲十七時,為東魏濟陰王元暉業徵召補官為太尉參軍,兼任外兵參軍。北齊接受禪讓後,尚書左僕射元文遙認為當時縣令和縣長大多是門第低下的寒門,上奏請求進行淘汰選拔,徵選家族門第高的人。盧昌衡與李仲舉等八人同時獲得徵召任用。當時李仲舉出任司州修武縣縣令,他的行政寬大不苛求,官吏百姓稱之為寬明。盧昌衡出任平恩縣縣令,百姓稱之為恩明,所以當時都稱道盧、李恩寬的行政[5]。盧昌衡後出任太子舍人,很快為僕射祖孝徵推薦,升任尚書金部郎。祖孝徵常常說:「我任用盧子均擔任尚書郎,自認為無愧於幽州。」天保初年,尚書王昕清談而獲罪,王昕的各個弟弟尚且保持這項習俗不使之辱沒。從此之後,這項習俗逐漸衰微,盧昌衡與頓丘李若、彭城劉珉、河南陸彥師、隴西辛德源、太原王修都是後輩中風采特異的人士[6]。盧昌衡後兼任散騎侍郎,接待北周使者。周武帝宇文邕平定北齊,盧昌衡出任司玉中士,與大宗伯斛斯徵修訂禮儀法度[3][7]

開皇初年,盧昌衡擔任尚書祠部侍郎。隋文帝楊堅曾經大會群臣,讓他們自己陳述功績,眾人都爭相進言,只有盧昌衡沒說什麼。左僕射高熲注意到盧昌衡,認為他與眾不同。南陳使者賀徹周濆相繼前來出使,隋朝朝廷總是派盧昌衡迎接應對。不久,盧昌衡外任徐州總管長史,很有能幹的名聲。吏部尚書蘇威考核說:「德行為眾人表率,行止為士人法則。」議論的人視為美談。盧昌衡曾經出行到浚儀縣,所乘的馬為他人的牛頂死。牛的主人謝罪,請求照價賠償。盧昌衡對他說:「畜牲互相角斗,自屬常理,這不關人事,你何必謝罪?」就拒絕了牛主人的賠償。盧昌衡個性寬厚不計較,都如此類事。盧昌衡後轉任壽州總管長史,總管宇文述非常尊敬盧昌衡,將州中事務委託給他。一年多以後,盧昌衡升任金州刺史[3][8]

仁壽年間,盧昌衡奉詔命持節擔任河南道巡省大使,回朝後,因為奉命出使符合皇帝心意,加儀同三司,獲賜布帛三百段。盧昌衡自認為年近七十,上表請求退休,朝廷下詔褒揚,不允許盧昌衡退休。大業初年,盧昌衡被徵召擔任太子左庶子,盧昌衡前往洛陽,在途中去世,虛歲七十二[9][10]

家族

編輯

父母

編輯
  • 盧道虔,東魏衛大將軍、幽州刺史、臨淄恭文公
  • 元氏

兄弟姐妹

編輯

夫人

編輯

子女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魏書·卷四十七·列傳第三十五》:及司馬見出之後,更聘元氏,生二子昌期、昌衡。兄弟競父爵,至今未襲。
  2. ^ 《北史·卷三十·列傳第十八》:元氏生二子,昌期、昌衡,昌衡最知名。
  3. ^ 3.0 3.1 3.2 《隋書·卷五十七·列傳第二十二》:昌衡字子均。父道虔,魏尚書僕射。昌衡小字龍子,風神澹雅,容止可法,博涉經史,工草行書。從弟思道,小字釋奴,宗中俱稱英妙。故幽州為之語曰:「盧家千里,釋奴、龍子。」年十七,魏濟陰王元暉業召補太尉參軍事,兼外兵參軍。齊氏受禪,歷平恩令、太子舍人。尋為僕射祖孝徵所薦,遷尚書金部郎。孝徵每曰:「吾用盧子均為尚書郎,自謂無愧幽州矣。」其後兼散騎侍郎,迎勞周使。武帝平齊,授司玉中士,與大宗伯斛斯徵修禮令。
  4. ^ 《北史·卷三十·列傳第十八》:昌衡字子均,小字龍子。沉靖有才識,風神澹雅,容止可法。博涉經史,工草行書。從弟思道,小字釋奴,宗中稱英妙,昌衡與之俱被推重。故幽州語曰:「盧家千里,釋奴、龍子。」
  5. ^ 《北史·卷一百·序傳第八十八》:時尚書左僕射元文遙以令長之徒,率多寒賤,奏請革選,妙盡高資。仲舉與范陽盧昌衡等八人,同見徵用。以仲舉為司州修武令。仲舉蒞以寬簡,吏人號曰寬明。於時昌衡為平恩令,百姓號曰恩明。故時稱盧、李恩寬之政。
  6. ^ 《北齊書·卷四十二·列傳第三十四》:懷仁從父弟昌衡,魏尚書左僕射道虔之子。武平末尚書郎。沉靖有才識,風儀蘊籍,容止可觀。天保中,尚書王昕以雅談獲罪,諸弟尚守而不墜,自茲以後,此道頓微。昌衡與頓丘李若、彭城劉泰珉、河南陸彥師、隴西辛德源、太原王修並為後進風流之士。
  7. ^ 《北史·卷三十·列傳第十八》:仕魏,兼太尉外兵參軍。齊受禪,歷平恩令。右僕射祖孝徵薦為尚書金部郎。孝徵每曰:「吾用盧子均為尚書郎,自謂無愧幽明。」始天保中,尚書王昕以雅談獲罪,諸弟尚守而不墜。自茲以後,此道浸微。昌衡與頓丘李若、彭城劉珉、河南陸彥師、隴西辛德源、王循並為後進風流之士。後兼散騎侍郎,迎勞周使。周武平齊,授司玉中士,與大宗伯斛斯徵修禮令。
  8. ^ 《北史·卷三十·列傳第十八》:隋開皇初,拜尚書祠部侍郎。文帝嘗大集群下,令自陳功,人皆競進,昌衡獨無所言。左僕射高熲目而異之。陳使賀徹、周濆相繼來聘,朝廷每令昌衡接對之。未幾,出為徐州總管長史,甚有能名。吏部尚書蘇威考之曰:「德為世表,行為士則。」論之者以為美談。常行至浚儀,所乘馬為人牛所觸致死。牛主陳謝,求還價直。昌衡謂曰:「六畜相觸,自關常理,此豈人情也,君何謝焉?」拒而不受。性寬厚不校,皆此類也。轉壽州總管長史,宇文述甚敬之,委以州務。歲餘,遷金州刺史。
  9. ^ 《隋書·卷五十七·列傳第二十二》:開皇初,拜尚書祠部侍郎。高祖嘗大集群下,令自陳功績,人皆競進,昌衡獨無所言。左僕射高熲目而異之。陳使賀徹、周濆相繼來聘,朝廷每令昌衡接對之。未幾,出為徐州總管長史,甚有能名。吏部尚書蘇威考之曰:「德為人表,行為士則。」論者以為美談。嘗行至浚儀,所乘馬為他牛所觸,因致死。牛主陳謝,求還價直。昌衡謂之曰:「六畜相觸,自關常理,此豈人情也,君何謝?」拒而不受。性寬厚不校,皆此類也。轉壽州總管長史。總管宇文述甚敬之,委以州務。歲餘,遷金州刺史。仁壽中,奉詔持節為河南道巡省大使,及還,以奉使稱旨,授儀同三司,賜物三百段。昌衡自以年在懸車,表乞骸骨,優詔不許。大業初,徵為太子左庶子,行詣洛陽,道卒,時年七十二。子寶素、寶胤。
  10. ^ 《北史·卷三十·列傳第十八》:仁壽中,奉詔持節為河南道巡省大使。及還,以奉使稱旨,授儀同三司,賜物二百段。昌衡自以年在縣車,上表乞骸骨,優詔不許。大業初,徵為太子左庶子,行詣洛陽,道卒。子寶素、寶胤。
  11. ^ 毛漢光. 《洛阳流散唐代墓志汇编三集》. 北京: 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2023年2月: 562. ISBN 9787501373000 (中文(繁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