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星衍(1753年—1818年),伯淵,一字淵如季述江蘇陽湖縣(今屬江蘇省常州市)人,祖籍安徽濠州清代經史學家,考據學者,金石學家。

孫星衍
孫星衍

清代學者象傳》第一集之孫星衍像


大清山東督糧道署布政使
籍貫 江蘇省常州府陽湖縣
族裔 漢族
字號 伯淵,一字淵如,號季述
出生 乾隆十八年(1753年)
江蘇省陽湖縣
逝世 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
江蘇省陽湖縣
親屬 (曾祖)孫慎行
出身
  • 乾隆五十一年丙午科舉人
  • 乾隆五十二年丁未科進士及第

生平 編輯

自幼家貧,無力購書。乾隆十八年癸酉(1753年)九月二日出生。[1]十九歲時與王採薇成婚。乾隆四十一年,王氏因病過世,孫星衍進入畢沅府中作幕客。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一甲第二名進士(榜眼),授翰林院編修,充三通館校理。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散館,試厲志賦,用《史記》「𨉫𨉫如畏」典故,大學士和珅疑為別字,置為三等,改部屬用。官刑部主事,為法寬恕,深得大學士阿桂、尚書胡季堂器重。洊升郎中

乾隆六十年(1795年),授山東兗沂曹濟道嘉慶元年(1796年)七月,曹南水漫灘潰,在單縣決口,孫星衍與按察使康基田率人奮戰抵禦五晝夜,未釀成大禍。不久,權按察使。嘉慶四年(1799年),丁母憂歸里,浙江巡撫阮元聘其為詁經精舍主講。服闋入都,仍發往山東。嘉慶十年(1805年),補山東督糧道。在山東其間,進行大量古籍考據整理工作。嘉慶十二年(1807年),代理布政使。嘉慶十六年(1811年),稱病歸返。嘉慶十九年(1814)七月,受揚州鹽政阿桂聘請,至揚州參校《全唐文》。嘉慶二十年(1815年),撰成《尚書今古文註疏》。晚年任鐘山書院山長。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卒。《清史稿》有傳。[2]

成就 編輯

 
孫星衍篆書(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初以文學著稱,與洪亮吉黃景仁齊名,後專事經史文字音韻訓詁之學,兼及諸子百家,工於篆隸。對經學、史學、金石碑版、天文、地理諸領域皆造詣頗深。曾主持詁經精舍、鐘山書院講習。皮錫瑞說:「治《尚書》當先看孫星衍《尚書古今文註疏》」。

著述 編輯

著有《平津館讀碑記》、《平津館叢書》、《孫淵如全集》、《孔子集語》、《孫子集註》、《尚書今古文註疏》、《祠堂書目》等。[3][4]

注釋 編輯

  1. ^ 張紹南編《孫淵如年譜》
  2. ^ 《清史稿·卷四八一》:孫星衍,字淵如,陽湖人。……
  3. ^ 梅江林,. 文獻家孫星衍和《平津館叢書》. 科教文匯, 2006, (04)
  4. ^ 劉薔,. 論孫星衍的考據學思想及實踐. 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 2005, (06)

延伸閱讀 編輯

[]

 清史稿/卷481》,出自趙爾巽清史稿
 維基共享資源閱覽影像

參考資料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

清代駢文八大家
袁 枚 · 邵齊燾 · 劉星煒 · 吳錫麒 · 曾 燠 · 洪亮吉 · 孫星衍 · 孔廣森